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309节

  “你们是兄弟?”王卫东看着董茂才和董茂林问道。

  “我们是表兄弟,当年一起去的米国,在餐馆里偷偷摸摸的干了很多年,后来才去硅谷当厨师,没想到没干几年网络公司就破产了!”董茂才答道。

  董茂林指着另外一个年轻人说道:“他叫严峰,也是我们村子的,我们村子里的人除了老人几乎都走光了!”

  王卫东以前听说过这种事情,亲属带亲属朋友带朋友,到最后陆陆续续的走了几十上百人。

  虎牙仔当年去港岛捞世界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据虎牙仔自己说,当年像他这样去港岛的人也不少。

  “我给你们十天时间,十天后要准时回来。经过一个月培训后我就带你们去盐湖城。其实培训的内容非常简单,到了米国以后你们愿意留在工厂里也可以,不愿意留下也可以拿着钱自己开一个小餐馆。”王卫东说道。

  两天后,王卫东赶到京城。宋宇带着他再一次的去拜访常副部长。

  “听说常副部长很坚决不去我们那里当校长,看来常副部长真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啊!这一次我让小宇带着我来是向您汇报工作的,你是咱们国家教育方面的专家,一定能给我们很好的建议。前段时间我去了一次北方大国,专门看望了原来北方大国院士,金属材料方面的专家潘采洛夫娜女士。五十年代的时候,作为北方大国的专家她就曾经来过中国。在我的盛情邀请下,她决定到我们大学来进行研究工作。不仅是她一个人来,她还要联系几名她的朋友一起到我们大学来!这里面有北方大国的,还有乌国和哈国的。九一年以前,他们都是北方大国的院士,他们都愿意到中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王卫东说道。

  听见王卫东这么说,常副部长愣了半天说到:“这两年有好几所民营大学成立了。不过据我所知,如果你刚才说的是真的,那么你们这所大学还真是国内科研实力最强的民办大学!”

  “是啊,接下来我会按他们的要求到国外采购大批的实验设备,这批设备先运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然后再运回中国。”王卫东接着说道。

  现在西方国家对中国越来越重视,高技术的实验设备出口限制也越来越严。

  相对来说对经济情况不好的北方大国就放松了很多。

  王卫东打算以北方大国某个大学的名义采购一大批先进的实验设备转运回国内。

  “我和宋宇这样的人都没有教育方面的经验,可是横冲直撞胡搞瞎搞怎么行?所以我们大家都认识到一定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人出来把握方向,坚决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脚踏实地地的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所以才想到了您。现在大批的民办高校纷纷成立,不受控制怎么行?那样是会乱套的!”王卫东痛心疾首的说道。

  “卫东,你瞎操心什么劲儿?向常副部长这样的人都不担心,我们这些唯利是图的资本家担心什么?”宋宇在旁边说道。

  常副部长明明知道这两个家伙就是在他面前演戏,不过他又不能反驳,因为从王卫东嘴里说出来的都是山一样大的道理,也正是现在国家所担心的。

  “大学刚开始规划的时候有很多文科专业。这样的专业很容易招到学生,培养起来花费也不高。但是这样的专业最后还是让我们砍了很多!像我们这种民办高校培养那么多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我觉得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我宁愿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比较好。这样,将来对他们本人和对国家都更有利!”王卫东接着说道。

  现在常副部长对王卫东开始刮目相看了,看来眼前这两个年轻人并没有完全想着怎么赚钱,还是很有想法很有责任感的。

  “虽然我已经离休了,但是抽时间我还要和部里沟通一下,既然不能当校长,当一个顾问帮你们做一下参谋总可以的。”常副部长说道。

  王卫东和宋宇离开了常副部长的家。

  宋宇开车送王卫东回宾馆。

  “卫东,还是你会说,政治性思想性全都有了!常副部长如果一点口都不松简直就是对国家的教育事业没有责任心!”宋宇说道。

  “我父亲曾经跟我说过,当年组织上动员他去大西南参加大会战的时候也是这样,搬出一大堆大道理,仿佛如果王海富同志不同意去大西南,整个大西南的开发工作就无法开展一样。如果他不去就是历史的罪人,国家的罪人,人民的罪人!”王卫东笑着说道。

第634章 大智大勇不是小智小勇

  其实现在还有一个大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大学挂名问题。

  现在很多民办大学都是花一两百万挂名公立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学院。

  可是对于王卫东宋宇他们来说,把大学挂名在三流大学下面他们实在不愿意,可是他们心目中的二三十所顶级大学每年从国家拿到的钱有几十亿,他们根本不会把一两百万放在眼里。

  即使再多拿出几百万他们也不愿意。

  “既然这样我们就自己干,将来建一所和那些一流大学不相上下的大学!国外那些有名的大学很多不都是私立大学吗?”宋宇说道。

  “小宇你千万不要忘了国情不同!不过先办一所独立的大学,以后再说。等到我们把大学做好以后我相信他们会主动来找我们的。再说,我们向阳电子将来要靠这所大学给我们培养人材的。”王卫东说道。

  小虎放学后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电子管厂外等着。

  不一会于保龄从工厂里走出来把一个黑色纽扣大的东西递给小虎问道:“小虎,你要这种东西干什么?千万不要惹祸,如果让你爸爸知道,我就麻烦了!”

  “没事儿,我是用它赚钱的!”小虎拿着纽扣状的东西高兴的说道。

  他兴冲冲的往回走,不过并没有回家。

  小虎今年七岁,本来还可以等一年,不过王卫东还是把他送进小学,而且告诉他,只要考出前十就打他屁股!

  已经离电子管厂很远了,小虎脱下一只鞋把那个纽扣状的东西放进鞋里,而且是鞋尖的位置。

  这个小东西是钢加钴镍的合金,磁力非常强大。

  小虎走到公交站旁边立站牌处,他用鞋尖轻轻踢了铁管一下,鞋子仿佛要粘到铁管上,这让他感到非常满意。

  路边有四个人正在玩押宝,这是小虎上学的必经之地,小虎已经注意很长时间了。

  一个男人装模作样的抓一小把瓜子放在盘子下面让其他四个人去猜。

  他的动作很慢,瓜子数那四个人看的清清楚楚。

  所以那四个人猜的很准,不一会每一个人都赢了三四百块钱。

  这么快就赢了这么多钱,很快就吸引来好几个路过的人围观。

  他们都很谨慎,并不急于出手,先要仔细观察。

  那四个最先来的人手里捏着几张百元大票很有示范作用。

  设局押宝的人低着头谁都不看,又慢悠悠的抓了几个瓜子放在盘子下面。

  这一次两个人押单两个人押双。

  一个老头忍不住说道:“押单,押单!”

  一个年轻人转头不屑的看了老头一眼并没有改押。

  盘子掀开果然是单!

  年轻人懊恼的对老头说道:“大叔,还是您老人家眼力好,刚才我看见明明是双啊!”

  心情更不好的是老头和其他几个围观者,如果他们刚才下场押一百现在就是两百,押两百现在就是四百了!

  押宝再一次开始,老头下场了,他小心翼翼的把十块钱放在单上,然后紧张的盯着盘子。

  盘子掀开又是单!

  押宝的人除了老头原来的十块钱又给了他十块钱。

  “大叔,你胆子太小了,如果刚才押一百,现在就能赢一百,到发廊里洗个头多舒服!”刚才那个年轻人坏笑着说道。

  围成一圈的十几个人发出一阵哄笑。

  这一次机会所有的人都下场了,老头眼睛紧紧盯着押宝人慢悠悠的手,然后一咬牙把一百块钱放在双上。

  围观的绝大部分人也都是押双,只有最早来的两个年轻人押单。

  就在这时候,押单宝人看见一只小手把十块钱放在单上。

  押宝人沿着小手看到胳膊再看到一张笑嘻嘻的小脸。

  今天是的买卖实在太好了,连六七岁的孩子都来押宝!

  押宝人觉得再给一次就可以收网了。

  他掀开盘子的时候低头看时却愣住了,本来应该是双的瓜子数居然变成了单!

  押宝人疑惑的翻开右手,他以为是刚才不小心让夹着磁铁的手把插了大头针的瓜子吸走了,可是手心里什么都没有!

  这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提前收网是赢钱了的,可是没有了那个瓜子还要怎么玩下去?

  更要命的是不是这些人里有行家故意搅局?

  押宝人第一次抬起头目光从老头等人的脸上划过。

  可是她他在这些人脸上看到的都是失望的表情。

  小虎手疾眼快把自己的十块钱抓在手里说道:“叔叔,我赢了十块钱!”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

  那个被老头说眼力不好的年轻人突然指着小虎的鞋说道:“瓜子,瓜子在他的鞋上!”

  押宝人低头果然看见一个让他魂牵梦绕发财致富的瓜子就落在孩子的鞋尖上!

  他伸手向孩子的鞋尖抓去,可是由于吸力太强他居然没有把瓜子从孩子的鞋尖上抓下来!

  “抓住这个小兔崽子!”押宝人吼道。

  小虎转身就往人堆外面跑,可是那个总表现出眼力差的年轻人弯腰没有抓住小虎的肩膀却抓住了他的一条腿!

  大街上过往的行人们看见一个年轻人抓住一个孩子的腿,那个孩子躺在地上不停翻滚挣扎着,像一条活蹦乱跳的鱼。

  小虎一巴掌拍在自己脸上,鼻血汩汩的流出来。

  “抓小孩儿了!抢小孩儿了!”小虎拼命的喊道。

  “别管他了,拿着钱快走!”押宝人喊道。

  王卫东回到弗山后先到工厂,于保龄怯生生的把小虎的事情说了。

  这件事现在已经在弗山传开了。

  “老板,这件事都怪我!”于保龄说道。

  王卫东什么反应都没有,不过他晚上回到家里后尽管有家里人特别是陈季红的拼命阻拦还是扇了小虎屁股两巴掌。

  “你知道错了没有?”王卫东厉声问道。

  “知道了,以后我再也不去骗钱了。”小虎哭着答道。

  “为了十块钱你就玩这么多心眼,为了十块钱就不计后果,一点出息都没有!”王卫东说道。

  吃完饭王卫东一个人在书房的时候小虎怯生生的走进来。

  王卫东摸着他的脑袋说道:“爸爸希望你长大以后有出息,有出息的意思是在大场面上斗智斗勇,那些街边的地痞流氓根本不在我们眼睛里,你听懂了没有?”

第635章 年轻人重任在肩

  董茂才董茂林和严峰三个人回老家就是想看看祖父母和上坟祭拜,七十年代的时候村子里有上千人,现在只有四五百老弱病残,其他的人都跑到国外去了。

  这样的村子叫做万八村,意思是一万八的费用走一位,如果没有钱,由于都是老乡亲戚彼此之间有信任感,所以可以先过去,然后用在米国打工的钱来还。

  当然那是八十年代的事情了,现在的价格要高的多。

  三个人在老家呆几天后就回到弗山进行培训。

  逆变器各种部件生产难度各异,最难的自然是igbt,不过向阳电子的计划是把各种零部件运到米国进行最后的组装难度并不高,然后就以在米国生产的产品名义进行销售。

  三个人学的很快,这一次向阳电子招聘他们给的报酬也很高,到盐湖城完成培训米国工人的工作后拿着钱真可能自己开一家中餐馆当小老板。

  去米国有两种人最适应,一种就是王卫东这种特别有钱的人,因为那里是有钱人的天堂。

  还有一种就是董茂才董茂林这样的人,七十年代初出生在闽省的山沟里,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什么样的苦都吃过。

  到了米国后,每天打两份黑工,累的打晃,可是当深夜躺在床上把今天赚到的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的时候都会笑醒!

  王卫东之所以把生产最简单的部份放在米国那就是他已经把困难估计充足了。

  现在弗山的工厂里几乎没有超过三十岁的工人,年纪大一点的都是在向阳电子干了五六年以上的,新招聘的工人都是二十左右岁,超过三十的根本不会要。

  不过米国工厂的工人就不同了,什么样年纪的人都有,所以最好让他们干最简单的工作。

  一个月后王卫东再一次前往米国。

  宋宇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是翼省教育厅的赵厅长,他现在已经在京城要与宋宇见面。

  向阳电子办的这所大学就在翼省境内,所以归翼省教育厅管辖,主管领导要与自己见面宋宇怎么能不去?

  如果是在平时,宋宇真不一定把一个厅长放在眼里。

首节上一节309/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