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27节

  郝淑华双腿只有小孩的腿那么粗,她坐在轮椅上跟王卫东抱怨。

  王卫东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号召学叔叔做好事,王卫东每天等在郝淑华家的门口然后推着她去上学。

  残疾人本来就觉得是家里人的累赘,有些抬不起头,这两年赚的多在家人面前很有自豪感,可是现在收入又降低了。

  “淑华姐,我也没有办法啊,这些人都是方副厂长硬塞给我的!无线电厂就在化工厂的地盘上,我怕他给我穿小鞋。”王卫东无奈的说道。

  “现在工厂的政策是每一个残疾人增加五块钱补助,也就是一个月二十三块,你还不如回家领工厂补助的好。”王卫东劝道。

  郝淑华气愤的看着王卫东,一个月四十她已经觉得少了,现在该死的王卫东让她回家领二十三块钱的补助!

  “淑华姐你听我解释,我的意思是你从无线电厂离职,这样就又是向阳化工厂的待业青年,按化工厂规定就可以领残疾人补助,我再每个月把安装收音机的电子元件送到你家里,你在家里安装收音机一个月四十块钱,加上残疾人补助就是六十多!你听明白了吗?”王卫东说道。

  “你的意思是我一边拿着化工厂的补助一边给无线电厂干活?”郝淑华问道。

  王卫东点头说道:“这样做明面上你还是向阳化工厂的人,有病工厂管,将来孩子上学工厂管,生活多有保障!”

  这种社会保障是王卫东这个小无线电厂根本给不了的。

  经过王卫东的劝说,郝淑华办理了退出创业无线电厂的手续,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无线电厂的绝大部分工人都办理了辞职手续然后回家向向阳化工厂申请残疾人补助。

  现在的创业无线电厂只剩下王卫东鲍启航刘建国和陈季红四个人了。

  “这样多好,生产完全不受影响,我们还是每天按时把电子元件送到他们家里然后回收收音机,只不过他们和我们不再有劳动关系,所以他们的所有事情我们都不用管!反过来说,无线电厂的事情他们也管不着!”王卫东说道。

第51章 暗度陈仓二

  那些辞职的工人们感觉与以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而且每一个月多得二十多块钱残疾人补助。不光如此,作为待业青年他们还是向阳化工厂的子弟,就医孩子上学等方面更有保障。

  对于王卫东等四个人来说变化就更大了,现在整个工厂就他们四个人,除了支出收音机的加工费外,所有的盈余都是他们四个人的!

  “如果你们两个也想辞职我以后可以多照顾你们一些。”王卫东看着鲍启航和刘建国说道。

  两个人都急忙摇头,王卫东像RB鬼子一样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就这样不动声色的让三十多人都辞职了。这件事让鲍启航和刘建国两个人很吃惊。

  他们两个自然比那些工人看的明白,这种情况对留在无线电厂的他们两个来说好处很大。

  “我不走!”刘建国说道。

  “我也不走!”鲍启航说道。

  “既然是这样,有些账还是要算一算的,工厂里的两台旧机床是化工厂淘汰的,咱们花五百块钱买过来,还有那台电视,是我和启航去牡市花五百三十块钱买的,电烙铁和万用表辞职的那些人带回家了,电视机和机床用了一段时间加在一起算八百块钱,我们四个人拿出八百块钱给那些辞职的人分了。”王卫东说道。

  “那些工人辞职的时候没有人提过这件事。”鲍启航小声说道。

  他的意思很明显,既然没有人提,他们四个就装作不知道,两台机床和电视机不用出钱也是他们四个人的。

  “不行!这么做我良心上过不去。”王卫东很坚决的说。

  他要彻底的斩断那些工人与工厂的联系,将来那些人即使是后悔想回来也找不到一点借口。

  现在那些人没有想起来不等于以后不会想起来。

  “我们每一个人出两百,二百块钱大家还是拿的出来的,谁没有我可以借给你们一点。这样的话这个工厂我们每一个人有百分之二十五,如果你们两个实在不想出二百块钱,那这个钱就全由我出!不过以后你们在工厂里只赚工资!”王卫东说道。

  鲍启航和刘建国听见王卫东这么说都急忙点头表示同意。

  两天后王卫东就把每个人二十多块钱发到那三十多人手里,而且向那些人表示工厂的电烙铁和万用表就白送给他们。

  那些辞职的工人都觉得还是王卫东做事公正不占一点便宜。

  方副厂长又派人把王卫东找到办公室,虽然无线电厂已经与化工厂脱钩了,可是在他心里还是觉得王卫东这些人还是他的下属一样。

  孙悟空折腾不出老佛爷的手掌心嘛。

  “卫东,你们是怎么搞的?你们工厂里的三十多人怎么都向厂子里申请残疾人补助?”方副厂长问道。

  “我也不愿意啊,他们非要辞职我也没有办法。”王卫东无奈的答道。

  按照工厂规定待业残疾人申请补助是理所应当的,这几个钱对向阳化工厂来说并不算什么。只是这么多残疾人一下子又成了待业青年对于主管工厂下属企业的方副厂长来说震动很大。

  三十多人的辞职仿佛没有什么变化,王卫东和鲍启航还是像原来那样每天给那三十多人送电子元件回收收音机,每个月按时把安装收音机的加工费发给他们。

  那些人没有意识到的是那些钱纯粹是加工费而不再是工资了。

  一个月后化工厂发生了一件大事,陈季红的大哥陈季诚回到化工厂做战斗英雄报告。小道消息说各个军区都选派尖子到西南参战训练,陈季红的哥哥刚刚从战场上回来。

  报告在工厂和子弟学校里举行了好几场,人们听着战场上发生的感人故事,很多人听得泪流满面。

  由于原来就是向阳化工厂的子弟,是子弟学校的学生,所有工厂的职工和家属都感到很自豪。

  陈季诚还在子弟中学的操场上进行了军事表演,干巴瘦的一个人随便扔了三颗手榴弹,每一次都轻轻松松的超过五十米,其中有一次还超过六十米。

  作为未来的妹夫王卫东一直想请未来的大舅哥吃一顿饭,可是一直找不到机会。

  陈季红的大哥一回来就由工厂领导接风,然后就是化工厂武装部,再然后就是过去的老师同学,又去附近的外地看望叔舅姑婶和其他七大姑八大姨。

  过了一个星期陈季红才跟王卫东说她大哥想跟他见一面。

  三个人就坐在化工厂所在地国营饭店里,王卫东点了八个菜都是大鱼大肉。

  陈季红的大哥看着王卫东说道:“我在子弟小学读五年级的时候你刚刚上学。那时候我想偷医院注射用的皮管做弹弓,可是窗户太高爬不上去,找其他孩子帮忙可是没有一个敢的,结果你在旁边毛遂自荐。你踩着我的肩膀,我把你托到医院窗台上。”

  王卫东想了半天也没有想起来。

  他喃喃的说道:“这样的事情干的太多了,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陈季红的大哥看着满桌子的菜感慨万千。

  “我十八岁当兵入伍离开家,在那之前一直待在向阳化工厂,可是国营饭店一次都没有进来过。可就这几天我都快把这里的门槛踩断了!”陈季红的大哥说道。

  “你在南边待那么长时间,条件艰苦还要打仗,你看看你又黑又瘦,正好趁这段时间好好补补!”王卫东说道。

  “又黑又瘦说明我身体好,那些家伙也是又黑又瘦,他们都是十几兵的老兵油子难对付的很,很多战友都牺牲在那里了!”陈季红的大哥看着盘子声音低沉的说道。

  “其实我现在最想的就是和那些战友喝两杯,可惜没有机会了。什么是好日子?听不见枪炮声的日子就是好日子!”陈季红的大哥接着说道。

  王卫东举起酒杯,陈季红的大哥端起面前的酒杯一干而尽!

  他掏出一个小盒放在妹妹面前说道:“这个东西你替大哥保管好,如果有人欺负你,你就写信告诉我!”

  陈季红打开小盒看见里面有一枚军功章。

  王卫东端着酒杯说道:“大哥,你妹妹听不见,不过我听见了!”

第52章 婚事

  王卫东当然知道陈季红大哥说的话是说给他听的。

  酒喝到最后,陈季诚端着酒杯敬王卫东:“卫东,我妹妹就拜托你了!”

  三天后陈季诚就去了大连,部队把他送到军校学习深造。

  又过了一个月传出消息在向阳化工厂当了五年厂长的石厂长马上就要调回京城部里作司长。

  石厂长在向阳化工厂的这五年是向阳化工厂工资奖金增长最快的五年,虽然大家也知道这主要是国家改革和外贸的原因,不过大家对他的印象都很好。

  从向阳化工厂建厂开始所有的领导都是和工人一样穿着蓝色的工作服骑着自行车上班,和工人们挤在一起在大食堂打饭坐在一起吃饭,得到差评的领导很少。

  李玉凤终于屈服了,准备接纳陈季红这个哑巴儿媳妇,早上练鹤翔桩功的时候王海富趁热打铁和陈季红的父亲老陈也就是他传授鹤翔桩功的大弟子商量后决定两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顿饭把婚事定下来。

  吃饭的那一天王卫东早早的就和陈季红跑到菜市场买回来一大堆鸡鸭鱼肉。

  李玉凤心里有些不满就对王海富抱怨道:“知道今天未来老丈人和丈母娘要来吃饭卫东没少花钱啊。”

  “先进的老丈人和丈母娘来咱们家吃饭的那天也是卫东花的钱,你难道忘了?他当时还买了一瓶竹叶青!”王海富说道。

  那一次曲小梅的父亲喝多了,结果彩礼的事就告吹了。

  曲小梅的心情也很不愉快,她和王先进处对象的时候李玉凤反对的十分强烈,持续的时间也很长。

  可是这一次李玉凤很快就败下阵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李玉凤心里自己比陈季红那个哑巴还不如!

  在里屋,王海富和老陈聊天,两个人谈向阳化工厂最近发生的事情,比如说新来厂长的表现,谈练鹤翔桩功的心得体会,然后商量一起弄两副鱼竿明年开春后去河边钓鱼。

  李玉凤陪着陈季红的母亲聊天,两个人年纪差不多在工厂做的工作也差不多,谈的都是工厂里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很有共同语言。

  今天是双方家长见面的日子,可是奶奶黄桂英并没有出席,都是认识了二三十年的人,场面上的客套直接省略了。

  王先进和曲小梅坐在外屋等着吃饭同时听着里屋的谈话,曲小梅渐渐的明白为什么李玉凤不同意她和王先进的婚事。她的父母如果到这个家里王海富和李玉凤只能客客气气的敷衍绝对不会有这么多共同语言。

  陈季红在厨房里手脚麻利的杀鱼去鳞杀鸡褪毛,而王卫东开始炖鸡炒肉发挥他煎炒烹炸的功夫。

  两个小时后陈季红把王卫东陆陆续续做好的菜端到里屋桌子上。

  老陈头闻着香味说道:“卫东这手艺还真不赖,不比国营饭店掌勺的大师傅差!”

  “以后我们家季红有口福了!”陈季红的母亲说道。

  饭桌上,七个人一边吃一边还是闲聊四个老人根本没有把今天吃饭的目的放在心上,陈季红整个吃饭过程中都不好意思抬头。

  曲小梅很好奇,更是想知道王卫东结婚的时候王海富和李玉凤会拿出多少钱。

  吃完饭把盘碗收拾下去陈季红又端上茶水。

  四个老人终于开始谈论儿女的婚事。

  “老陈,你木匠活不错,给卫东他们做一套沙发。”王海富说道。

  老陈头点头说道:“这件事我已经想到了,另外我再做一个三开门的立柜放衣服。”

  “小两口的新被褥由我们做,卫东的奶奶和小两口住在一起,我们再给老太太做一套新被褥。”陈季红的母亲说道。

  自此,女方要拿出来的东西就说完了。

  “我和卫东他妈商量过了,家里给他们买一台缝纫机,再买一个高压锅,收音机就不买了,他们就是生产这个的,自行车他们就对付骑那辆旧的,给季红一百块钱她自己买的布料,喜欢什么颜色式样的自己做。锅碗瓢盆针头线脑的东西他们自己花钱买,这两年他们两个也攒了一些钱。”王海富说道。

  自此男方要买的东西也谈完了,可以说是有些寒酸。

  曲小梅转头看着陈季红的父母,两个老人并没有什么意见。

  曲小梅的心态好了很多,王海富和李玉凤花在王卫东身上的钱并没有花在王先进婚事上的多。

  “房子真是一个问题啊!”老陈头感慨的说道。

  “是啊,房子真是一个大问题!”王海富也感慨的附和道。

  分配房子是国营企业职工一项重要的福利,可就是向阳化工厂盖一千套房子也不可能有王卫东和陈季红的份儿,他们根本没有分房资格。

  从产权上说所有的住房都是企业或者说是国家的,职工只是拥有使用权,根本不能买卖,所以王卫东就是想买房子也买不到。

  现在王卫东和奶奶租了一间房,结婚以后总不能让三个人住在一铺炕上吧?所以王卫东要重新租房,租一个有两个房间的大房子。

  “两个老头都退休了,一天到晚什么事情都没有,从明天开始就出去找房子,条件要好一点的,我不在乎钱!”王卫东说道。

  晚上,黄桂英让王卫东打开老木箱的盖子,她摸索着从木箱里摸出四个深茶色的大玻璃瓶。

  王卫东认识这种瓶子,这是复方甘草片的药瓶,他奶奶总吃这种药。

  “终于等到你结婚了,我和你爷爷几十年省吃俭用攒的钱都在这里了。都拿去,该买什么就买什么!”黄桂英说道。

  “你那个老死太太,有钱存银行啊,还能有利息,你藏在瓶子里招虫子!”王卫东没好气的说道。

  由于药瓶口有蜡,又好长时间没有打开过,瓶盖和瓶身已经凝固在一起,陈季红费了很多力气才把四个药瓶拧开。

  可是药瓶里塞满了钱,她伸出两根手指花了半天功夫才掏出几张大团结。

  “真是笨啊,不要掏了,我去找斧子!”王卫东说道。

首节上一节27/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