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241节

  “王董事长,你仔细观察那些外国企业拿出来的技术都是什么样的技术,现在是90年代,但是他们在中国与你们合资建厂使用的技术很可能是60年代或者70年代的,顶多是80年代的,绝不会把90年代最先进的技术拿出来!用这种方法想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是很难实现的。过去虽然内地企业技术比较落后,但是都保留有技术研发部门,里面有大批的科技人员。等到这些企业与国外合资以后,那么原有的研发部门就没有必要保留了,因为技术完全由国外企业提供。这样以来,你们还怎么实现赶超?”范文夫接着说道。

  “可是这几年据我观察国内培养的科技人员的确比较落伍,他们掌握的知识与国外最先进的相比相差的很远,使用他们研制出有国际水平的产品也很困难,所以这一次收购那家在东德的逆变器厂,我就没有把技术含量最高的半导体厂搬回国内,也保留了原来的技术部门。”王卫东说道。

  “这一点我理解,从80年代开始台岛电子厂和半导体厂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靠的主要不是台岛大学和研究所里培养出来的人才,靠的是五六十年代就去国外留学的那批人,这些人在米国和其他国家学成以后,当时回台岛根本就没有出路,只能留在米国高科技企业里面。经过几年十几年的锻炼,很多人都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等到台岛开始发展电子和半导体产业的时候,他们的机会就来了,所以纷纷的回到台岛成为各家高技术工厂的中间力量,甚至自己投资建厂成为老板。”范文夫说道。

  “可是对于内地来说,从80年代开始才有少数的人到国外留学,90年代以后出国留学的人慢慢多起来了。这批人远远还没有到成熟期。我想找人才也找不到啊。”王卫东苦恼的说道。

  “半导体行业很广阔,门类很多。台岛现在各家企业主要集中在弱电芯片上,也就是与现在不断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配套的各种产品服务上,也包括新出现的手机。而不是像你们向阳电子现在要发展的强电项目上,这方面的人才在台岛是不需要的。如果王先生想招揽这方面的人才,我可以帮你留心一下。”范文夫说道。

  “如果是这样,那我就太感谢了。你可以告诉他们,待遇方面都好商量!”王卫东说道。

  “有什么可感谢的?我们两个是朋友,自然是要互相帮忙的。没有你们向阳电子,也不会有我们华立光电的今天。”范文夫说道。

  不过说到这里,范文夫又苦笑的说道:“这几年公司的规模的确大了很多,股票的价格也很高。可是如果把我们华立光电的负债都计算在内就不剩什么了。这几年为了产品的研发,我们几乎把赚到的钱全部砸进去了!现在在光电产业上的竞争很激烈,我们华立光电不仅要与台岛上的同类企业竞争,还要与小本子欧洲米国的企业竞争。不在研发上砸钱一定会死,但是把钱砸进去没有回报也是个死!王先生,你现在打算发展Igbt就要准备好砸进去几亿美元,甚至几十亿美元的准备!”

  “如果要砸进去几十亿美元我现在是绝对没有的。如果要砸进去几亿美元,那我也要倾家荡产了。”王卫东说道。

  “根据我们华立光电在台岛的发展经验,在技术上快人一步就吃遍天下,慢一步就是粉身碎骨!如果你现在没有砸进去几亿美元的觉悟,五年十年后,你想干同样事情几十亿美元都不够!”范文夫说道。

  “现在中国市场上的igbt95%以上都要靠进口,高端的igbt更是百分之百都要进口。这种产品小到电磁炉逆变器大到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都要用到它。我觉得研发Igbt非常有前途!这一次我准备在这种产品上赌一把!”王卫东说道。

  “干企业就应该这样嘛,四平八稳瞻前顾后的根本就没有前途!希望将来向阳电子与华立光电还能有合作的机会!”范文夫说道。

  吃完饭后,王卫东与范文夫告别回到自己家里。他发现家里少了三个人,陈季武与媳妇乌日娜还有他们的孩子都不见了。

  两个月前陈季武回到部队就办好了退伍手续,然后就带着媳妇孩子和小龙回到弗山。

  到弗山之后,陈季武每天都到学校工地上看着施工的进度。

  等着8月末开学的时候他这个校长就要走马上任了。

  “大哥和嫂子去哪里了?”王卫东问道。

  “这几天他就眼巴巴的等着学校那两栋家属住宅楼,前些天刚刚完工,他和乌日娜两个人就着急忙慌的买涂料刷房子,今天已经搬到学校去住了。”老陈头解释道。

  “还有一个月学校才能彻底完工,也没有食堂,他们两个大人还有一个孩子住在那里也不是事儿啊。”王卫东说道。

  “季武不是又是着急嘛,即使住在这里也要每天往学校里跑,还不如直接住在学校里。”老陈头说道。

  其实真正的原因老陈头没有说出口,当然王卫东也能猜到。

  住在妹夫家的这个大别墅里,陈季武觉得很不自在,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所以两栋住宅楼刚刚完工他就带着媳妇搬了出去。

  老陈头和老陈太太呆在弗山也觉得不舒服,出门走到外面和本地的那些老头子老太太根本没法交流,他们说的话两个老人根本听不懂。

  岳父老陈头唯一指望的就是王卫东的父亲王海富也能够到弗山来,这样两个老头儿都有伴儿,一天到晚可以玩的很快乐。

  可是王卫东的奶奶黄桂英快80岁了,老太太怕死在外面不能在家乡入土为安,所以死活不愿意到弗山来。

  没有办法,王海富作为儿子只能陪着母亲待在哈市。

  王卫东对老陈头说道:“这段时间实在太忙了,你们老人的事我根本顾不上。过几天我就叫我父母带着我奶奶到弗山来。”

  “你奶奶年纪大了,不愿意离家在外。”老陈头说道。

  “只要我往家里打一个电话,我奶奶第一个买票到弗山来!”王卫东答道。

第494章 清凉亭里的反思一

  王卫东突然清闲起来了,现在弗山三个工厂里有欧小军,齐建国和张志峰负责,欧小阳在开市啤酒厂,那里还有从虞城啤酒厂去的彭万山。从轻工总局请来的吴梦松现在正在渝城市与市里的领导进行啤酒厂收购的谈判。

  许康年在武林市负责20万吨啤酒厂的建设,就是宋宇也有一只足球队需要他打理。

  王卫东这几天就是待在家里,如果有什么事那些人会主动给他打电话的。

  其实这样更好,本来工厂和建设中的许多事情就不是王卫东擅长的。

  比如说现在许康年负责的啤酒厂建设,这么大的工程一定有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想跟许康年搭上线然后把各式各样的工程队塞到啤酒厂建设工地上去。

  这样的事情王卫东只要想一想就觉得头疼,而许康年在没有退休之前在京城里就是负责市政建设的,他处理这些事情很有经验。

  吴梦松原来就是负责轻工业部食品工业处的,现在与渝城市政府方面打交道彼此之间沟通起来也很容易。

  反过来说,到向阳电子工作对于许康年他们来说也比原来在机关里工作轻松很多,毕竟上面只有四名股东所以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不用在乎谁是谁的人,也不用实时请示汇报,只要把工厂管理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根本不存在机关里司通见惯的勾心斗角。

  王卫东给哈市家里打电话,让父亲王海富告诉自己的奶奶他病了。

  果然奶奶黄桂英听说自己孙子病了立刻催促儿子王海富订机票,她要马上赶到弗山。

  结果黄桂英到弗山以后却发现王卫东好好的,什么事都没有!

  “总看不见你老人家,我都得相思病了,连饭都吃不下!如果你老人家再不来,我可真要病了。”王卫东笑着说道。

  “钱赚的差不多就行了,多少才是多?钱赚的多了,反而让人担心。我现在一天到晚就替你担心,担心你早晚有一天会出事!”黄桂英说道。

  你也不能说奶奶黄桂英思想保守,千百年来中国人养成的小富即安的性格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他们常放在嘴边的就是人怕猪出名猪怕壮那句话。

  家里人到了弗山,可是王卫东却要走了。

  这段时间在渝城市负责谈判的吴梦松每天都给王卫东打电话,报告谈判的进度。

  现在谈判终于完成,王卫东要到渝城市代表向阳电子与渝城市政府方面签订啤酒厂的收购协议。

  由于渝城市啤酒厂是60年代建设的,那些设备算起来已经有30来年的历史根本就不值什么钱。

  最值钱的就是那块土地,60年代的时候渝城市的人口比现在少很多,所以啤酒厂的占地面积很大,在原址上建设年产20万吨啤酒设备的啤酒厂足够了。

  王卫东最担心的是啤酒厂的人员安排。这家啤酒厂原来有700多人,可是啤酒厂的规模只是年产5万吨。按理说700多人就是年产20万吨的啤酒厂也足够了,可见人浮于事的情况有多严重。

  可是等到他和宋宇赶到渝城市的时候却发现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知道啤酒厂即将被向阳电子收购以后,啤酒厂里有100多人主动的调离了。”吴梦松笑着说道。

  “一个工厂就跟一个体重超标的人一样,胖的不会均匀。胳膊大腿可能还是很细,跟平常人没有什么区别,胖的地方只是肚子比正常人大出好几圈儿。这家啤酒厂里在一线正常干活的工人本来就不多,还被你们一下子拐跑了80多个,生产根本就没有办法正常进行。多出来的人都在啤酒厂的行政财务和销售部门,那里的工作清闲而且油水多。能在这样岗位上干活的都是有些关系和门路的,啤酒厂被收购以后他们怎么会愿意到一线去干活?自然是都托关系调走了。”吴梦松解释道。

  向阳电子收购渝城市啤酒厂的价格只用了1000万,很便宜。

  不过向阳电子与市政府方面签订协议成立一个渝城市发展基金,每年要交给这个基金200万元用于市政建设。这项基金的支付是长久性的。

  签订完收购协议后,王卫东和宋宇都很高兴,等到新的渝城市啤酒厂建成投产后,向阳电子把三处啤酒厂加在一起的生产能力就有五十万吨,在国内已经算是规模很大的啤酒集团了。

  渝城市是交通和贸易的中心,当年还是抗战的大后方,是川湘鄂黔滇的交汇点。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这里形成了码头文化袍哥文化和江湖文化。

  据说这里的人喜爱冒险,重义气有担当。从古至今渝城也出过很多名人。

  现在中国最有名气的企业家,那个用罐头换飞机的老牟头的家乡也是这里。

  收购的事情完成之后,王卫东一身轻松,他和宋宇吴梦松三个人准备在渝城市里好好逛逛。

  第一站他们去的就是北碚公园。

  走进公园后,宋宇环顾四周说道:“这个公园也实在太小了吧,和陶然亭差不多。”

  吴梦松笑着说道:“渝城市是山城,能有这么大的地方建公园已经很不错了。”

  经人指点,三个人来到著名的实业家卢作孚的墓地,王卫东站在墓碑前看了很久。

  随后三个人又来到清凉亭。

  站在亭子里不仅能看到周围的群山还能远眺嘉陵江。

  一阵阵山风吹过暑热顿消感觉十分凉爽。

  现在是七月,正是渝城市闷热的时候,呆在清凉亭里却觉得很清凉舒服。

  “小宇,咱们再干十几年等到五十岁的时候就彻底的退休躲到幕后休息怎么样?”王卫东问道。

  “卫东,你是不是刚才看过卢作孚墓地之后,现在又站在清凉亭里吹风觉得心灰意冷,失去革命斗志了?”宋宇反问道。

  “实话实说,咱们的钱早就够花了。退休的事我也早就想过,赚那么多钱干什么?为谁辛苦为谁忙啊?将来咱们两个就花几十万美元把那个德国四级联赛的小球队买下来,坐在那个只有几千人的球场里看比赛喝啤酒,顺便看看金发女郎不也是很好吗?”王卫东说道。

第495章 清凉亭里的反思二

  宋宇这几年经商做的风生水起,眼瞅着向阳电子的事业蓬勃发展而且势头良好,所以现在宋宇的心气很高,也很用心。

  为了事业,这几年他连沾花惹草的毛病都改了,可是今天王卫东却说再干十来年就要退休的话。

  现在正义气风发的宋宇怎么会甘心?

  “卫东,你不要想太多,现在时代变了,几千年来一个人想要出人头地那他就只有走仕途当官的一条路。现在好了,经商一样能够出人头地!不要说港台的那些老板到内地,就是我们这些本地的企业家走到全国各地,到哪里不都有当地政府的官员笑脸迎接?他们都希望我们向阳电子到他们那里投资办厂。要想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还得靠我们这些企业家!”宋宇自信的说道。

  “小宇,这两年你飘了,连这种话你都说得出口!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靠的是国家,不是我们!我们能够成为企业家拥有这么多财富,靠的也是国家的好政策。没有国家,哪有我们企业家的今天?”王卫东说道。

  宋宇刚想反驳,他想对王卫东说现在是私底下的场合,只有三个人在场,没有必要把话说得这么虚头巴脑的。

  可是当宋宇转头看见吴梦松满脸微笑深有同感的看着王卫东的时候,他又把已经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王卫东接着说道:“小宇,我们这些人里数你最不该说这种话,毕竟你是在那样家庭里长大的。你要记住了,以后这样的话绝不可以再说了!在国家面前,我们这些企业家是微不足道的,也做不了什么。”

  王王东坐在吴梦松的对面说道:“老吴,我们原来答应给你的各种待遇看来要调整一下,其他的都没有变化,只是在配车上面要改一下,原来说好的给你配一辆30多万四个圈的轿车,我想改成桑塔纳或者捷达,不过绝不会让你在经济上受损失,另外再补给你10万块钱!在山城这个地方,你一个私人企业家整天开着四个圈的轿车招摇过市实在太扎眼了。”

  吴梦松毕竟在机关里呆了二十来年,他完全理解王卫东这么做的含义。他点头答道:“没问题,做那种高档轿车我也觉得不舒服。

  转回头王卫东又对宋宇说道:“其实我现在做的也是以前咱们一直做的,可是每当企业向前发展一步,我们可能就把这件事给忘了。以后要把低调牢牢的记在心里!弗山那个地方老板多,开高级轿车的也多,所以齐建国李志峰的轿车就不用换了,但是京城楚文博的轿车一定要换,让他把现在的轿车卖了,换一辆桑塔纳或者捷达,也补给他10万块钱。”

  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气笛声,王卫东站起身向嘉陵江眺望,他像是自言自语的说道:“将来我们的企业会越做越大,拥有的财富也会越来越多,千万不能忘了这一点!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无所不能,谁都不放在眼里,那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虽然天气很热,但是三个人还是去吃了火锅,吃的满头大汗。出来饭店的时候被小风一吹,反而觉得很凉爽,用宇城人的话说就是巴适的很!

  吴梦松走在最后面,他不时抬头看一眼王卫东的背影。经过今天晚上的事情,他对这位自己的老板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觉得跟这样的老板做事很靠谱。

  三个人刚刚走进酒店大堂,一名服务生就拦住三个人,对王卫东说道:“王先生,有人找你,他们已经等你很长时间了。”

  说完服务生就看向大堂角落里的沙发,这时候坐在角落沙发上的那两个男人也站起身向王卫东他们走过来。

  走在前面的男人身材不高,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小眼睛,走进王卫东身边的时候他伸出手说道:“

  “我是沙漠省金融投资公司的董事长汤万金,今天晚上我看市新闻联播的时候看到向阳电子收购渝城市啤酒厂的消息,知道你已经到渝城来了,我们找了好几家酒店终于知道你们住在这里。我能不能请三位到外面吃顿饭,咱们痛饮几杯?”汤万金说道。

  “不好意思啊,汤先生,我们刚刚吃完饭回来。”王卫东歉意的说道。

  听见王卫东这么说,汤万金一脸遗憾的表情。

  “既然已经来了,那就请上楼到我房间里谈吧。”王卫东邀请道。

  随后五个人一起进电梯到酒店顶楼王卫东的房间落座。

  汤万金指着身边的人向王卫东宋宇他们介绍道:“他叫张振亚,是我的大学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现在更是我的左膀右臂!”

  王卫东向张振亚点头示意后问道:“汤先生这次到虞城也是来做生意的吗?”

  汤万金摇头答道:“我就是渝城市人,这一次回来是到老家来看看的。”

  王卫东有一些吃惊的说道:“你是渝城人?可是听你的口音却一点儿都不像!”

  汤万金笑着解释道:“我从小在渝城长大,十岁的时候我父母把我带到沙漠省,后来我一直在沙漠省生活所以口音也变了。”

  三言两语之间王卫东就觉得汤万金是一个热情豪爽的人,看见他穿着半旧的半袖衫和短裤不觉得对他产生了好感。

  现在的企业家为了标榜自己的形象走到哪里都是笔挺的西装革履,后面跟着拎公文包的女秘书。

  可是眼前这个汤万金去朴素的很,王卫东不禁对他的身份产生了一些怀疑。

  这样的一个人是沙漠省金融投资公司的老板吗?

  仿佛看出王卫东心里的疑虑,汤万金豪爽的笑道:“我注意向阳电子很久了,在新闻媒体上最难看到的就是王老板你的照片。其实我和你是一样的人,不修边幅,不讲究吃穿,甚至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公开活动。”

首节上一节241/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