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136节

  这套房子并不算太大,大概只有一百二十平方米,屋子里的家具也都很陈旧,看样子是用单位的办公家具配置的,有的家具上面儿还有小小的金属牌,上面有编号。

  王卫东坐下后,石可为举起酒杯对王卫东说道:“来,小伙子,咱们爷俩走一个!”

  虽然石可为并不是东北人,但是由于在东北长期工作,更是因为他从大学毕业开始从普通工人做起,和工人摸爬滚打在一起,对于工人互相之间交往的那一套驾轻就熟。

  王卫东陪着石可为喝了一杯。

  石可为把两瓣儿已经扒好的大蒜放在王卫东面前说道:“来,吃蒜,吃饺子不吃蒜怎么够劲?”

  看到这一幕,坐在对面的冷晴微微的皱了一下眉。这就是他和丈夫的不同之处,冷清现在依然还是那种高级知识分子的样子,而他的丈夫石可为完全工人化了。

  两个人在她面前嚼大蒜她有些接受不了。

  粘酱油醋吃了一个饺子,石可为问道:“小伙子,我们家闺女打电话回来说你现在可了不得,在弗山注册了一家一千万资本的工厂?”

  “是有这回事,我当然没有一千万那么多钱,按照规定注册资金三百万而已。”王卫东答道。

  石可为摇头叹息道:“我真是跟不上形势了,你刚才回答说三百万,而且还是个而已!看来这三百万在你眼里也不算什么。”

  他拿起酒瓶又给王卫东倒满酒然后语重心长的说:“我听说你给你成立的工厂起名叫做向阳电子工业公司,我听了以后很感动!不愧是工人子弟,还没有忘了你出生的地方,没有忘了这些年到底是谁培养了你!”

  石可为的话里面也含着是向阳化工厂培养了王卫东的意思。

  对于这一点王卫东当然不能认同,自己是靠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工资养大的。而自己小时候亲眼看见爷爷和父母在生产大会战和平时是怎么样努力工作的。

  他们辛勤的劳动一点儿也不愧于他们是拿到手的工资。

  “年轻人敢闯敢干是好事,但是不能忘本!我对你把工厂设在弗山其实心里是有意见的!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报效工厂嘛,把你自己的工厂设在向阳化工厂那里!”石可为加重语气说道。

  “由于历史上的包袱原因,现在向阳化工厂的经营情况很不好。那么多的工人没有活儿干,开工资都成了问题,每天一想到这些事我心里难受的不得了!”石可为接着说道。

  “你小子现在后悔还来得及,我可以做厂子里领导的工作,把那个无线电厂转让给你,你把那一千多名现在待在家里的工人接手过来,让他们有工作,给他们一口饭吃,这一千多人的后面有父母妻儿,加在一起就是好几千人!你看看,如果你这么做,就为向阳化工厂做了多大的一件好事!”石可为很有感情的说道。

  “其实这件事我也想过,这一次回去我就在向阳化工厂招工,然后把那部分愿意跟我去弗山的人带走。”王卫东答道。

  “你是没有听明白我的意思还是跟我装傻?像你这么做,能带走几个工人?能解决多大的问题?这一千来人有了工作,就是有了消费能力,他们吃喝拉撒都在襄阳化工厂,这样,就是在向阳化工厂开个小卖店的人生意也会好不是吗?”石可为有些生气的说道。

  看来石可为还是很有经济头脑的。

  “如果我按您老人家的意思做,那个无线电厂会以什么样的价格转让给我?”王卫东笑着问道。

  向阳化工厂处与黑省的一个县里面,土地厂房都不值钱,工厂里积压的上万台收音机也不值钱。

  石可为一时语塞。

  “如果我回到向阳化工厂投资,您老人家希望我成功还是失败?”王卫东问道。

  “当然是成功了,你小子吃饺子撑糊涂了,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石可为生气的说道。

  “是啊,现在向阳化工厂的那个无线电厂根本不值钱,可是如果你们以很低的价钱转给了我,我接手后把它经营好了,老石同志就等着挨骂吧,骂你贱卖国营工厂资产!”王卫东说道。

  石可为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第270章 招兵买马一

  王卫东走后,石月霜的母亲冷晴笑着对丈夫说道“虽然这个王卫东文化水平不高,但还是很有见识,思考问题也很全面。”

  由于心情不好,石可为没有搭话。

  “我现在想起来了,那时候你在向阳化工厂当厂长的时候,我曾经去工厂看过你,那时候好像工厂里有的干部想做媒把王卫东介绍给咱们家的月霜。”冷晴说道。

  “这个王卫东的爷爷是向阳化工厂建厂时的老工人,当过车间主任。他的父亲也是向阳化工厂的老工人,王卫东根红苗正!其实下面的人跟我说这件事的时候,我心里是同意的。只是当时你和咱们家姑娘都不愿意嘛,觉得王卫东文化水平低,你们娘俩都一样,都喜欢那种有文化的外表文质彬彬的,都瞧不起工人阶级!”石可为说道。

  “这就不对了,你并不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可是我嫁给就是你呀。”冷晴反驳道。

  “我在大学的时候并不是现在这样,结婚以后我到工厂里当了四五年工人,然后又当技术员,一步一步的干起来的,天天和工人摸爬滚打在一起,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那时候你已经嫁给了我,想后悔也来不及了。”石可为说到。

  “刚才听王卫东说他的孩子都挺大了,可是我们的闺女还没有结婚!”冷晴叹气说道。

  王卫东又在京城待了两天,直到欧小阳和宋宇把钱打入专门的账户后,他才离开京城回到哈市。

  王卫东没有先回家,而是到大学里去找史铭传。

  电脑学习机的主机电路图已经画好了,实际上和其他的电脑学习机的电路图大同小异,史铭传带着几个学生现在正全力做板卡里的程序设计。

  实际上这些程序和那些电脑学习机里的卡带里的程序也是大同小异,只是界面上区别很大,实际操作体验上有所改进,其他的方面基本相同。

  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大同小异,所以史铭传他们的工作进展很快。

  王卫东的意思是先让史铭传设计出电脑主机的外壳,然后他去寻找厂家进行加工,电脑学习机的键盘生产也很简单,但是王卫东觉得还是找南方的厂家代工生产比较快。

  “史老师,你现在一个月工资是多少?”王卫东问道。

  “不到300块钱。”史铭传答道。

  这就是一个刚毕业没有几年大学讲师的工资水平。

  “你愿不愿意辞掉工作跟我干,只要干五年,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保证你的收入在三十万以上!如果不够三十万,我就拿出自己的钱补给你,咱们两个可以签订合同!”王卫东说道。

  五年三十万,也就是一年六万,一个月五千块钱。这与史铭传现在每个月300块钱的工资收入相差非常巨大。

  史铭传愣了半天没有回答。

  他并不是不信任王卫东,王卫东刚认识他不久就买了一台4万块钱的486电脑送给他。

  史铭传之所以犹豫是因为虽然大学老师的收入很低可却是铁饭碗而且职业是受人尊敬的大学老师。

  在九十年代初,让一个大学老师辞职去一家私营企业,即使是高薪,也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才行。

  “让我好好想想。”史铭传说道。

  “如果你因为家庭的原因暂时不能离开哈市,那也没问题,你就在哈市开发电脑学习机就行。”王卫东说道。

  告别了史铭传,王卫东战战兢兢的回到家里。

  刚走进前面的小卖店,站在柜台后面卖货的李玉凤看见自己这个挨千刀的儿子终于回来了,她不由分说操起一瓶白酒就从柜台后面绕了出来,王卫东快步向后屋走去,一直走到奶奶黄桂英住的房间,他的身体紧紧的贴在奶奶的旁边。

  自己的儿子有奶奶,而他也是有奶奶的人!

  王卫东想的很好,在自己的奶奶黄桂英面前,自己的母亲不会太过放肆对自己下死手。

  可是让他出猝不及防的是奶奶黄桂英抄起鸡毛掸子就在王卫东身上狠狠的抽了两下。

  看见自己的婆婆教训王卫东,李玉凤就没有上前继续追打。

  “人家都说心要是不够狠就赚不到钱,你这个王八蛋,心狠手辣这一套都用到儿子身上了!”李玉凤愤怒的说道。

  “我十六岁上山下乡的时候,你们是怎么跟我说的?让我响应号召去广阔天地里战天斗地,好好锻炼!现在轮到自己的孙子怎么就不行了?”王卫东质问道。

  “你那时候已经十六了,可是小龙现在才八岁,怎么和你比?李玉凤说道。

  “我也不是让他像知青一样到农村去种地,只是换个地方继续读书而已。”王卫东说道。

  讲道理,李玉凤有些讲不过自己儿子,她恶狠狠的看着王卫东说道:“你爸和老陈头儿已经去接小龙了,等他们回来的,看怎么收拾你!”

  王卫东这才知道为了把孙子接回来,父亲王海富已经和自己的岳父一起去接儿子了。

  家里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女人,王卫东觉得自己住在家里实在不安全。

  他赶到火车站买票前往芬河,从汾河过境到乌苏里斯克,然后坐火车北上,辗转来到那个正在拆卸中的小城。

  现在已经是三月初,天气又变得暖和一些。

  拆卸的机器设备和废钢铁已经运走了两批,一百来个人在这里干得热火朝天。哪怕他们拆下的一个螺丝,那都是实打实的收入。

  刘建国和他媳妇儿负责做饭,由于人太多,每天两个人做的就是米饭和一大锅包菜加猪肉或者牛肉的菜汤。

  王卫东赶到的时候两口子正在准备晚饭,王卫东也上来帮忙。

  他对刘建国说道:“建国,我在粤省开了一家电子工厂,现在还没开始招工人,你愿不愿意和媳妇两个人一起去那里,让你到这里干活儿,我也是实在没有办法。现在终于有更适合的地方了。”

  刘建国当年和王卫东一起开无线电厂,他也亲口说过对当时离开无线电厂觉得很后悔,所以这一次听王卫东说在南方又开了一家工厂,几乎没有怎么犹豫,刘建国就点头说道:“当然愿意!”

第271章 招兵买马二

  天气暖和了。动物变得越来越活跃,连冬眠的熊已经出来活动觅食了。

  “我们到这里干活没有几天就看到了狼,前两天又看见有熊。”刘建国说道。

  相对于这个废弃的小城来说,一百个干活的人实在太少了,而且米斯托杨派来保护他们的也只有十个人,所以大家只能分成两三伙集中在一起干活。

  用砍下来的树枝加工成篱笆挡住干活处的几个出口,防止野兽跑进来。

  王卫东不断地添柴火,大锅里的水开始沸腾,里面的一块块牛肉在汤水里翻滚。

  刘剑国的媳妇儿挥舞着菜刀在案板上把一颗颗包菜也就是大头菜剁成碎块儿然后撒进锅里。

  没办法,做饭的人只有两个,而吃饭的人却有一百一十个,所以做饭的风格就只能这么粗犷豪放。

  “再过几天就好了,天气再暖和一点儿就有新鲜的蔬菜过来。”王卫东说道。

  直到天黑,那干活的一百个人材陆陆续续的回来,跟在他们后面的是米斯托扬手下十个背着步枪的人。

  相处了一个来月,方艳梅他们跟这十个北方大国人已经很熟悉了,变成了朋友。

  每个人都拿出两个大饭盒,盛饭和盛汤开始吃饭。

  “卫东,过一段时间我想带一些人到矿井里把里面的废钢铁收出来,只不过需要一台水泵和柴油发电机。方艳梅说道。

  王卫东马上摇头说道:“到矿井里面拆卸废钢铁还是太危险,为了安全我们宁可不赚这个钱。等小镇里面全部拆卸完毕以后,你们可以沿着这段铁路把铁轨也拆了。”

  几十公里长被废弃的铁路,所有的钢轨加在一起数量也非常的庞大。

  “我在南方成立了一家电子工厂,现在正缺少人手,如果有人愿意去现在就可以告诉我。在那里干活可能没有在这里赚的多,但是毕竟是在工厂里干活,工作条件更好。”王卫东说道。

  听见王卫东的话,除了正在吃饭的鲍启航以外,其他人的反应并不积极。

  在这里干活虽然很累,但是这段时间大家已经适应了。更何况,虽然累但是挣的钱也多,一个月几千块钱,那还要什么自行车?

  宁可挨累,一个月赚几千块钱,也不要清闲一个月才挣三四百块钱,这几乎是大家共同的想法。

  孔德亮说道:“我和艳梅就不去了,干一两年拆卸的活,以后就舒舒服服的在化工厂里呆着,直接养老!”

  虽然方艳梅觉得自己的丈夫孔德亮作为一个男人说这种话很没出息,不过她也不想去干那种一个月只有三四百块钱的工作。

  “我去!卫东,你什么时候去南方?”鲍启航问道。

  鲍启航也是以前和王卫东一起干过无线电厂的,他觉得绝不会是赚三四百块钱死工资,到南方干应该更有钱途。

  “至少半个月以后,这里除了你以外还有刘建国他们两口子也要去。明后天你们就可以先回国在化工厂里等着我,等我处理完这里的事情然后带着你们一起出发!”王卫东答道。

  刘建国和媳妇儿走了,这里就缺了做饭的,不过也没关系,以前方艳梅他们就是这样每天安排人轮流做饭。

  还是那句话,干活的人越少,分到的钱反而越多。

  在那个小城待了两天,王卫东赶回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港马上就要解冻,出海捕鱼的船正在维修等待着出海捕鱼。

  王卫东听娜塔莎说,他的父亲拉里莫夫带着老婆已经去了莫斯科,当然他带走的还有全部的积蓄。

  据说现在拉里莫夫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只不过是坐吃山空。

  冈察洛娃开始管理这家渔业公司,作为经理她干的有模有样。

  “维尔通,今年只能有四条船才能出海,从海里捕来的鱼三分之二我要交给你卖出去。”冈察洛娃说道。

  “没问题,如果不能卖到北海道和半岛国,我可以联系卖到国内。”王卫东点头说道。

  虽然现在王卫东在国内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不过暂时他哪儿都去不了,只能待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耐着性子等着。因为北海道的佐藤义则和釜山的金东周应该就在这段时间下订单。

首节上一节136/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