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107节

  没有人会来这里偷东西,偷这些东西干什么?也不能拿回家去吃,更没有地方把它变成钱。

  北方大国国土辽阔。这个不算大的工厂占地面积就有几十万平方米。工厂里的房屋面积加在一起也有几万平方米。

  有单独的取暖锅炉,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有一根供电线路给这个工厂供电。

  工厂前面是厂房,一共有三个车间。有三十台多台机床和还有其他加工设备。

  后面的两栋住宅楼应该是给原来工人和家属住的,现在已经全部空了。

  走进安装机床的车间,魏工仔细的查看每一台机床。

  人们说到北方大国总喜欢说两个字,那就是厚重。

  在这里王卫东感觉到这两个字恰如其分,那就是又厚又重。机器设备的体积都很庞大,重量十足。连在墙壁下面取暖用的暖气片都比中国的暖气片大出很多。

  他感觉墙上用于照明电路的电线都比中国的电线粗。

  三十多台机床里面,有20多台是典型的北方大国机床。还有六台机床在这些膀大腰圆的机床里面显得格外苗条。

  魏工仔细看着那六台机床对王伟东说道:“卫东,这里面有两台机床竟然是西德的!看上面的铭牌应该是80年代进口的,到现在还不到十年,看样子根本没有怎么用过。这可是好东西!另外四台是捷克的,质量也很不错。其实这些机床都很新。拆了卖废钢铁实在太可惜了!”

  两个人再到其他地方看看。

  几排高大的厂房里安装的都是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

  “这个工厂的机器设备比我们工厂现在的设备还要先进,真是败家呀!”魏工痛心疾首的说道。

  “魏工,我的意思是你这几天在工厂里转一个遍。哪些可以运回去重新利用的,哪些拆了应该卖废铁的,你都给我列出一个单子。最好列出步骤。先拆哪里,后台哪里,我们按照你建议的顺序去拆。然后运回国内。”王卫东说道。

  魏公点头表示同意。

  王卫东把住在市里的十个人也带到这里,就让他们住在工厂里。反正工厂里有的是地方,就是住一千人也住得下。

  “这个工厂现在你们已经看到了,钢铁成千上万吨!我现在宣布,你们拆下来一吨废钢铁我就给你们五十块钱人工费!还有,这几天魏工在这里要把有用的机器设备标记下来,你们把这些设备装车价格翻倍,同志们,加油干吧,发财的机会到了!”王卫东说道。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十个人里面必须有一个人出来承担领导的责任,我现在宣布方艳梅同志就是你们这些人的领导。同志们朋友们加油干吧!”王卫东接着说道。

  魏工在这里待了四天,按照他的规划,先拆走有用的机器设备,然后再把有用的钢管暖气片等等也拆走,最后打扫战场,包括所有房屋的钢铁框架,各种线路,钢铁门窗,连大烟囱上的梯子也要拆走!

  “包括那几辆破嘎斯汽车和吊车在内,我估算上万吨应该没有问题!”魏工最后说道。

第212章 生财有道

  现在是六月,天气温暖。王卫东从渔业公司为十个人要来一些大米面粉等物资。

  又到商店里买了一些锅碗瓢盆之类的东西。

  然后他和魏工一起过境回家。在抵达芬河市的时候,王卫东从银行里取出五千块钱硬塞给魏公。

  魏工看见王卫东塞这么多钱给他,吓得连连摆手。

  “卫东,有个三四百块钱就够了,这些钱实在太多了。”魏工说道。

  “魏叔,知识就是金钱!”王卫东说道,他硬是把钱塞进魏工口袋里。

  魏工很感慨,这些年孩子读书结婚,现在家里剩下的钱可能都没有这么多。

  他在化工厂里干到退休都没有攒到这么多钱。

  然后王卫东又买了一大批调料之类的东西,十个人过境,不可能想的太周全,只有到真正生活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还缺什么东西。

  这些人也就带了被褥之类的东西,很多生活用品还需要后续王卫东给他们购买。

  更重要的是一些特殊的拆卸工具他们也没有,也需要王卫东在国内给他们购买。

  不过现在能够住上百户的住宅楼,就他们十个人住。宽绰的不得了。

  按照魏工列出的单子,这十个人首先要拆除机床,然后运回国内。

  王卫东已经给宋宇和欧小阳他们两个打了电话,让他们询问一下各种机床的价格和卖出途径,等机床运回国后可以顺利的卖掉。

  王卫东又到渔业公司那里搞了一些柴油,这样吊车和破嘎斯车才能运转起来。

  半个月后,三十多台机床被拆解完毕然后分别包装好,运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在那里装上火车过境运到国内。

  宋宇和欧小阳都赶到了哈市,当他们两个把西德机床的铭牌和六台捷克机床铭牌抄写下来,然后宋宇就打电话询问。放下电话后,宋宇高兴的说道:“发财了,发财了。嗯,就是这批机床,我们就能够卖出不少钱。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中国与北方大国缓和了关系。当时高层就想让北方大国把中国五十年代他们援建的那些国有大型企业的机械设备升级改造一下,提高生产力水平。

  本来这些设备就是五十年代从北方大国引进的,那些技术人员也是他们教的,升级改造更容易。

  没有资金可以用粮食和其他轻工业品交换嘛。

  但是当时北方大国自己都自顾不暇,根本就做不了这件事情。所以中国转而向西方购买设备和技术。

  但是由于缺乏外汇资金,能够买到的外国设备非常少。这两台西德机床和六台捷克机床现在就是宝贝,斯柯达的技术也是世界有名的。

  那二十多台北方大国机床即使不能卖到大型企业去,在乡镇企业那里也一定会非常抢手。

  宋宇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他居然把两台机床运到京城,卖到了一个机械研究所。

  机械研究所用这两台西德机床作为他们以后设计的参考。两台机床宋宇就卖了30万。

  “这些机床就归我来销售了。”宋宇大咧咧的说道。

  “我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一百万绝对没有问题!宋宇拍着胸脯说道。

  “听卫东说还有一些其他可以用的材料,比如说钢管暖气片之类的,这些就由我来卖。”欧小阳说道。

  三个人,还是老规矩。按照四四二比例分成。

  王卫东和宋宇各拿四成,欧小阳分得两成。

  欧小阳和宋宇都很高兴,因为他们不仅能在这个上面挣钱,当设备和废钢铁变成钱以后还要再一次采购物资,他们还可以再赚一次钱,简直就是一鱼两吃。

  现在国内钢材价格节节攀高,废钢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当废钢铁卖出去,他们三个人又可以大赚一笔。

  两个人越想心里越高兴,北方大国的买卖真是大有钱途。

  王卫东又很快赶回符拉迪沃斯托克,他花高价买了蔬菜和一大块牛肉去看望正在干活的十个人。

  拆下来的钢铁大致重量这些人心里都有数,换算成人工费每吨五十块钱,再换成每个人应该分得的钱,所有的人心里都美滋滋的,恨不得一天就把所有的活儿干完,然后揣着厚厚一沓钞票回家。

  王卫东对方艳梅说道:“艳梅姐,你一定看好他们,不要为了挣钱瞎干,蛮干,一定要注意安全!慢慢来,钱不是一天就能赚完的。以后这样的活还有很多,不出事比什么都强。你要在旁边监督他们,让他们干活悠着点。”

  方艳梅点头。

  晚上吃饭的时候,端上桌的是两个大盆。一大盆大米饭,还有一大盆洋葱炖牛肉。

  现在干活儿虽然很辛苦,但是想到可以挣到的钱,每一个人心里都很高兴,吃起东西也觉得很香。

  吃饭的时候十个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

  二胖突然说道:“这个工厂拆完了,我们每个人至少应该赚上万块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你们说说卫东会赚多少钱?至少是咱们的十倍吧。”

  孔德亮说道:“十倍,不止吧?他至少也应该赚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小时候看书本上怎么说的?王卫东现在就是骑在我们头上的资本家,作威作福的资本家,压迫剥削我们的资本家!”

  方艳梅把筷子拍在桌子上怒道:“都闭上你们的臭嘴!现在好吃好喝还能赚这么多钱你们还不满足!剥削你们怎么了?不愿意被剥削,你们可以走啊。将来有一天你们也像卫东这样也包工程,十有八九还不如王卫东大方!”

  看见方艳梅生气了,其他人脸上都讪讪的。

  孔德亮喃喃的说道:“我们就是随便说说,解解闷,没有别的意思。”

  方艳梅还是不依不饶的说道:“如果不愿意在这里被剥削,可以马上回工厂,那里没有人剥削你们,谁愿意走明天就走。我让卫东把你们的工钱结了!”

  所有的人都低头不再说话。

  如果王卫东看见这一幕心里一定很感慨,十年前挂靠在化工厂的无线电厂脱钩变成私人工厂的时候,那些残疾人心里也不满意,不愿意被王卫东剥削,愿意留在化工厂。

  可是他们现在已经没有收入十来年了。

第213章 真老板遇到假老板一

  宋宇那边很快就传来了好消息,他把这些机床一共卖了一百三十多万。最差的那二十多台北方大国机床也让他卖到了浙省那边的乡镇企业那里。

  而且他很快又办下来二百吨粮食的出口许可。

  王卫东决定先用这一百万购买斯基亚克市长要求买的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

  当然,干这些事的还要靠宋宇和欧小阳。

  一个月后所有的这些物资都被装上火车,由芬河口岸运往符拉迪沃斯托克。

  当王卫东把这个消息通知给斯基亚克市长的时候,斯基亚克市长非常高兴。

  “维尔通先生,谢谢,非常感谢!”斯基亚克说道。

  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有五六十万人,也就是有五六十万张嘴等着吃饭。这两百吨粮食只能救急。斯基亚克市长现代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接下来要拆什么地方了。

  可是就这两百吨粮食,还是有外人惦记。乌苏里斯克市长毕图斯基找到斯基亚克说道:“老朋友,听说你们现在有很多的粮食,能不能换给我们一些?我愿意用羽绒服和皮夹克跟你们进行交换。”

  “不,不!我不会用粮食换羽绒服和皮夹克的,我的中国朋友告诉我那些羽绒服和皮夹克都是质量很差的东西,根本不值得买!”斯基亚克摇头说道。

  “怎么会?这些东西是我用乌苏里斯克机器厂的机器和那些商人们换的,都是这里急需的好东西。”毕图司机说道。

  “不,不,我们绝不会用宝贵的粮食来换你们的那些所谓羽绒服和皮夹克。”斯基亚克说道。

  “你是用什么换到这两百吨粮食的?”毕图斯基好奇的问。

  “就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城外那个小机器修理厂。除了两百吨粮食,我们还换到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斯基亚克答道。

  “可是我跟那些商人接触,他们没有一个人能把粮食运到这里。我只能用那些机器当做废铁和他们换衣服,然后再用衣服到这里换成粮食。”毕图斯基遗憾的说道。

  “你们不可以,但是我们可以,因为我们有非常能干,非常真诚的中国朋友。”斯基亚克得意的说道。

  “你用那个小机械修理厂居然就换到了这么多东西,可是我用乌苏里斯克那么大的机器厂却只换了一些衣服!你能不能把你的中国朋友介绍给我?我也想请他给我帮忙。”毕图司机说道。

  “当然没问题。”斯基亚克答道。

  “只要他能帮忙,我就让那些在乌苏里斯克拆卸机器的人全部滚蛋!”毕图司机咬牙切齿的说道。

  双方已经达成的协议,那些商人已经运到这里的衣服在毕图斯基看来什么都不算。

  一辆伏尔加轿车停在方艳梅他们正在拆卸的机器修理厂外面。

  从车上下来四个人,有两个俄国人,另外两个是中国人。

  一名中国人三十左右的年纪,白净圆胖的脸上带着阳光般的笑容。

  另外一个人有四十多岁,看上去有些拘谨,眼睛不停的四处观察。

  如果王卫东在这里一定能够认出那个三十左右的年轻人是谁!

  他就是当年王伟东在菜市场认识的孔令光。那时候的孔令光就是一个骗吃骗喝的小骗子,而现在,孔令光穿着西装背着手,完全是一副成功商人的模样。

  他对身边那个四十多岁的人说道:“老黄大哥,你先站这儿等一会儿,我进到工厂里面去看看,先布置一下,然后再让你进去参观。”

  说完他就带着身后那两个像保镖一样的俄国人走进工厂。

  二胖正用吊车把废铁吊到嘎斯卡车上面,其他人都在车间里面进行拆卸。

  孔令光走到吊车旁边问道:“你们这里是谁在负责?”

  他说话的口气很大,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就像是到这里检查一样。

  正在开吊车的二胖停下吊车后扯着嗓子对着里面喊道:“艳梅姐!”

  方艳梅快步走出车间,孔令光没想到这里负责的人居然是一个女人。

  他背着手挺着胸,但是却马上露出矜持的笑容。

首节上一节107/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