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后被告强奸?我反手上交光刻机! 第334节

“徐院长,咱们发掘月球加上后续建筑需要大量金属矿倒是可以理解,这氦-3的作用是?”

徐舟听到这话,停顿了一下笑着道:

“目前为止我们龙国可控核聚变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技术。”

这让一些人更加好奇了,他们不是对相关领域的消息了解有限,在他们的认知里,龙国的可控核聚变技术不是刚刚突破的吗?

也就是玉玲珑!

这大家伙直接供应了数个省份的用电量,造福了全国百姓。

怎么现在又出现了一个第二代技术?

徐舟看见大家一脸懵逼这才想起来这技术似乎没有公开过,于是他只能笑道:

“如大家所知道的,玉玲珑可控核聚变能源站是我们龙国核聚变技术的第一代,也是最早实现的一步,前不久我们已经将可控核聚变技术推进到了第二步,可控核聚变小型化,使用金属锂液化作为反应液。”

“而我刚刚说的氦-3将会是我们接下来的第三代可控核聚变技术,区别于前面两代属于轻核聚变反应,这一次使用氦-3,我们将尝试实现氦-3核聚变能源!”

现场听到这样的解释瞬间震惊了,合着龙国的可控核聚变技术都已经进化了!

难怪先前直接出售了可控核聚变技术,看来不过是第一代技术吧?

有时候不得不说,网友的话还真不假,龙国的性子,愿意拿出来卖的技术就意味着其本身在龙国眼里并不存在优势了。

这时徐舟将话题转移回来继续笑道:

“回到刚刚的话题,我们除了这些资源之外,同时还有大量的氢氮和碳元素,这些东西都是建筑地下城市需求能源之一。”

“同时钛铁之类的矿脉资源也是建造月球人类生存城市的主要材料!”

“所以综合上面的一系列分析,我刚刚提出的大型综合自动发掘机器是必须尽快完成了任务,有了这台机器,我们才能正式开始发掘月球!”

这时徐舟刻意停顿了一下,见没有人举手,他继续点了一下电脑,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硕大的机器图纸,为了让所有人看得更加清楚,还特意画了三维分析图。

“这是?”

徐舟点头:

“这就是我刚刚说的机器,我构思了一个大的框架,大家可以看我这张图!”

说完他再次点击一下鼠标。

只见原本庞大的机器在动画的演示下很快分解成了六个小型机器。

“我计划完成这样六个小型机器,每一个具备单独的功能,比如第一个具备挖掘功能,第二个具备分拣功能,这样六个组合在一起就能形成一个功能集合的大号机器,而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点,方便运输方便维修护理,有哪个模块出了问题,直接换下来,上一个新的,旧的可以慢慢修理,不会影响进度。”

“第二点,遇到特殊环境体型可以多变,分割体型之后功能还是基本具备,这样遇到特殊情况一样可以工作,不过是麻烦一点罢了。”

说完又接着有人问道:

“可是就算是分开,这体型看起来也不小了,这怎么给它运输上月球呢?”

“咳咳,这一点我可以回答一下。”

一边的刘忠民笑着道:

“鸾鸟一号刚刚公布大家应该都知道了,目前鸾鸟二号即将试飞,一旦成功每次运输能力将会达到一百吨左右,到时候运输起来将会方便很多。”

这下众人没有说话了,运载能力可以解决的话,剩下的便是技术问题。

只要能将徐舟计划图内的机器打造出来,月宫计划就算是大差不差了。

一边,徐舟说完了话后拿起水杯喝了口水润了下嗓子。

接下来肯定还有人会提出疑问,他需要慢慢解答,必须让所有人都认可他的计划,这样才能让所有人都齐心协力完成这个大型任务。

果然不出片刻之后,一位中年男人举起了手。

徐舟放眼看了过去,等他看见对方的面容之后,心里微微一怔。

是他!

盾构机之父之一的吴军院士!

“那个徐院长,我个人有一些小小的疑问。”

徐舟立刻起身表示尊重。

“吴院士尽管说。”

吴军愣了一下,随后诧异道:

“徐院长认识我?”

“哈哈,自然认识,带领龙国制造出第一代全自主研发的超级盾构机,为龙国开山劈岭,为很多龙国基础工程建设起到了奠基作用,盾构机之父谁不认识?包括您身边的李见兵院士,我也一样认识。”

徐舟的一番话直接让两人露出了笑容。

能被徐舟这种龙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科学院院长,甚至隐约会成为龙国未来科技领域的领导者记住,从某些方面来说,算是给足了自己两人牌面了。

这时徐舟继续道:

“所以吴军院士,你刚刚似乎有些疑问?”

吴军顿了顿,随后恢复了严肃道:

“我想提一嘴,这种大型机器在月球上的工作环境与地球上完全不同,其中有很多问题我们也必须提前考虑到。”

“否则一旦抵达月球上,发现机器无法运作或者运作起来故障频发,到时候浪费成本不说,也白白浪费了时间精力!”

一边李见兵听见后也同意的点头道:

“确如此,咱们在地球上的研究确实比较成熟,但是月球上环境变化太大,重力也不同……咱们缺失经验啊!”

徐舟一听顿时有了兴趣。

等了这么半天,终于来了两个说出核心问题的人了!

第258章 第三代可控核聚变技术,氦-3!

吴军和李见兵两人说了好一会,最后发现全场安静了下来。

这时两人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立刻闭上了嘴巴。

只见现场的很多人都在看向两人,似乎在说要不要这么实诚,这么说话不怕得罪人家吗?

吴军也是脸上一僵,自己刚刚被徐舟这么一夸有点理所当然了。

现在这么一说,一大堆的问题都暴露了出来。

这要是换做一个年纪大一点的老一辈科研人员他倒还好,大概率不会被计较。

但是徐舟这么年轻,难免会心气高,被这么一说恐怕已经记恨上了他们。

想到这里吴军暗骂自己搞研究把自己的脑子研究糊涂了……

这徐舟现在可是龙国最核心的几个人物之一,这一下得罪了,怕是有点难搞了……

吴军立刻看向台上的徐舟,只是这一眼却让他有些愣住了。

只见徐舟一脸兴奋地盯着他,眼神里没有任何不爽。

“说得好啊吴军院士,李见兵院士,你们说的这些问题我十分认同。”

“不过设计方案我在行,具体细节上我肯定是不如两位在机械领域内沉浸多年的前辈,不知道两位有没有具体一点的意见?”

见两人怔在原地,徐舟继续说道:

“就是针对刚刚的建议,能不能举出更加直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两人听到这话,顿时直呼不对劲。

这年轻人这么能沉住气?徐舟能坐上这个位置实力毋庸置疑。

但是年轻人能有这样稳定的心性就很少见了。

不过面对徐舟这样的询问,吴军也不好藏着掖着,只是沉吟了一会便认真说道:

“首先,重力不同,设备在月球作业时的稳固性需要解决,这样才能确保安全施工。”

徐舟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还有在较小的压力下,密封圈的老化问题,内部油压问题都要注意,否则动不动就漏油,机器磨损太大。”

“还有材料问题,真空和低温环境材料老化变形,甚至一些润滑油都未必能保质。”

这时一边的李见兵也提出了问题。

“还有金属疲劳,机器直接吻合的摩擦力系数都会出现相应的改变,这一部分需要重新设计。”

“当然还有一点,太空中随时都会有太空尘飘散,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但是对于精密机器来说都是致命的问题……”

这时徐舟整个人越听越激动,这个大会开对了啊!

这些问题中有的是他自己考虑到的,有的却是没有注意的细节。

但是有了两位专家院士的思路,瞬间清晰明朗了很多。

而在两人的带头下,其他一些人也在补充一些细节问题。

“还有冶炼问题,太空中冶炼还需要考虑怎么加热吧?”

“这一点应该不是问题,理论上低重力和真空环境下是绝佳的冶炼场所!”

“热交换怎么办?真空下似乎无法进行吧……”

“使用氮循环啊?”

“我看用不着这么麻烦,直接热辐射好了。”

“热辐射效率有点低吧……”

这时有人轻轻咳嗽了一声道:

“诸位还是局限了,别忘了咱们现在已经有了可控核聚变了。”

“……”

一时间,众人开始议论起各种问题。

什么设备点火问题,后续冶炼问题,设备养护的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很多徐舟自己没有想到。

听见后,他直接在本子上记录了下来。

同时他脑袋里也在思考一些其他问题。

比如氦-3的提取。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理论上是冶炼的最佳场所。

根据此前的探测器带回来的月球表面土壤成分的分析,其中含有大量氦-3元素。

到时候只要设置好一个专门提取的生产线,将月壤加热到七百摄氏度之上,接着再使用特殊的中子吸附薄膜就能将氦-3元素提取出来成型。

首节上一节334/42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