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第573节

  不是,怎么了?

  人家找到咱妈那边要说法了?

  昨儿我一路都跟着咱妈,没机会告状啊!

  难不成昨晚人家拦路告状了?

  那会我不知道啊。”

  王援朝听着二哥的话里有股浓浓的打趣味儿,道:

  “那就跟你没关系了。

  对了,昨晚跟二嫂研究过了?”

  王和平虽然有时候看到美女也会流哈喇子,但觉得老三有点忒遭罪,背了一堆女人债。他收起那可怜的同情,对老三的,道:

  “你嫂子觉得你说的都对,就想在这边先呆几年,呆不下去了,再去鹏城那边,你觉得还行么?

  都是亲兄弟,你直接说,我们两口子都听得进的!”

  王援朝道:

  “都行,怎么不行?

  不过你既然有去鹏城的打算,那我告诉你,去了那边,我是要你做房地产的,就是买地、造房子。

  你去了首钢新厂区,要是有机会往这方面了解的,就多了解了解,免得以后摸不着头脑。”

  以后太平洋地产,肯定要进来内地发展的,他不可能错过这波大发展。

  但香江企业的特点,就是稳。

  以后太平洋,肯定主打高端品质盘,小地方都不会去。

  那么,小地方的房产,就靠内地的这个公司去干了。

  二哥有这个想法,十分合适,到时候让他去体验体验琼州岛的地产泡沫,感受一下地产的疯狂。

  从三弟这儿拿了准信,王和平也就没啥好担心的了。

  其实本来也没什么担心,他知道,他家老三,肯定会管他的,这小子忒有情义!

  “那,妹夫那边,跟着我?”

  王援朝想了想,道:

  “这个还是要问问当事人的意见,他有什么想法,我们还是要尊重的,是吧?

  大包大揽,人家在咱家感受不到尊重,对小妹不好。”

  王和平摸摸脑袋:

  “得,好话都让你说了,我去叫小孟过来!?”

  “你先跟他铺垫铺垫,不然人家跟我不熟,万一不敢袒露心扉,是不是?”

  王和平笑道:

  “都是大老爷们,还要扭扭捏捏做啥?算了算了,听你的先。”说完就要走。

  “你把大哥先叫来啊!”王援朝叮嘱了一句。

  “援朝,你找我?”大哥王胜进了屋,先问道。

  “二哥厂子要搬迁,他问了问我的意见,我让他先跟过去,后面想出来做点事也行。”王援朝跟大哥简单交代了一下,道:

  “你这边,工作上有没有什么想法?”

  既然王援朝问了,王胜想了想,道:

  “和平他之前也跟我聊过,我也是这么说的,先跟过去看看,毕竟首钢大多了。要是干的不开心,想来你不会不管他的。

  我这边,怎么说呢,我也想在系统里往上走一走,文工团,到底太小了。”

  王援朝道:

  “还想继续在系统里做?没想着出来干?”

  王胜笑起来,道:

  “我能帮你做什么不?”

  王援朝道:

  “还记得当初我让你在外面到处考察中药材不?”

  王胜笑道:

  “怎么不记得,这是我最擅长的了,死记硬背,要我把脉,就不行了,哎。你是要我帮你弄保安堂?”

  王援朝道:

  “中药也好,中医也罢,都是我们的瑰宝。之前蒙尘,现在,更需要我们守护和传承。

  当然,大实话就是,这个生意我要做。

  内地这么大,这块市场,完全可以做起来,那些药材可以出口,我的保安堂,都能消化掉。

  不管是在内地建设药材种植基地,还是药材交易市场,甚至我们自己的药材加工工厂,都可以一步步的来做。

  致富乡民,赚取外汇,成就你自己。”

  王胜到底学中医出身,对中医药,还是很有感情的,在文工团天天颠来倒去就那些事,着实磨人。

  “援朝,我今年都40了,实话讲,跟书上说的不一样,书上讲四十不惑,我倒是‘惑’的很。

  但听了你的话,我确实‘不惑’了,这事我干得!

  怎么干,我听你划个章程!”

  王援朝道:

  “先建立药材收购公司,从各个产地收药材。

  你看看你想先弄那种药材合适。

  反正刚开始,多少货,保安堂都能吃下。

  后面做大了,保安堂需要多少货,除了原有的一些长久合作,后面都可以把内地的这些业务慢慢给到你这边。

  人,你这边先盘,不够的,我从香江调派,钱,你更不用担心,我只有一点,一定要把控好产品质量!”

  王胜道:

  “人命关天的大事,你不说我也晓得,放心!

  对了,我这要是走了,可就没人帮你照顾小朱了,要不我关照下郭峰?”

  王援朝笑道:

  “还要你照顾?朱林也准备跳槽啦,哈哈哈!

  对了,妈今天一早跟我说朱林的事,昨天你们碰到了?”

  王胜想了想,道:

  “应该没碰到吧。真碰到了,朱林怎么也要跟我打个招呼吧?

  不过你这样,不是把文工团直接挖空了?”

  既然大哥说没碰到,那就只能后面问问朱林本人了,母亲今早问的,有点让他摸不着头脑。

  “行吧,你抓紧时间好好盘一盘,马上四月份正好可以去羊城一趟,我让保安堂过来跟你好好聊聊,怎么起步。”

第545章 找小妹打掩护

  兄弟几个聊完,妹夫就比较简单了。

  倒不是不想做点事业,人家祖上没有没落前,家业也不算小,所以一门心思读书报国,想进体制。

  【原本是地方送来的大学生,要回地方的,但给王家帮忙截留在首都了嘛。首都轧钢厂的青年干部,和落后地方的小干部,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这年头,只有这个,最是稳妥。

  也好。

  老王家几个,都不是进体制的料。

  大哥王胜,40岁的副处级干部,还是铁路系统内的,压根转不出来。而且对于敏感性这方面,比较迟钝,当初不是王援朝回来帮忙,差点要跟着送一波。

  二哥王和平,这方面还比较灵活,搞关系可以,具体做事,就有点够呛了。年纪也35了,就算转体制,各方面也不占优势,特别是学历不高,初中毕业。

  谁都知道,现在是一个讲究高知识分子的年代。

  至于小妹,高学历女性,可以选择的道路就很多了,具体看她自己了。

  其实王援朝觉得小妹就特别适合进体制。当年红方小兵的时候,这丫头心智、组织力、情商,各方面都顶呱呱的。帮王援朝照看这边这么多年,嘴巴也严得很。

  而妹夫,选择体制内,就很好。

  这样小妹大概率也会选择跟妹夫一块,没有后顾之忧,双宿双飞。

  王援朝自己播种无数,但还是希望妹夫尽量对小妹忠诚一点。

  体制内,但凡有点野心,男女关系就不敢乱来。

  妹夫要走体制内,二哥可以在轧钢厂内部,帮他提提级别,以后找个机会,外放下去,就可以在比较高的领导岗位,王援朝再送他一点业绩,成长是蹭蹭蹭的。

  以后王家的第三代起来了,也要让一部分人进体制的,家大业大,这是避免不了的事。

  ……

  婚礼午宴,在小院里,关起门来,搞了一些向双方老人敬茶、改口之类的简单仪式。

  这会刚刚放开,整体上还是从简。

  热闹过后,妹夫家人就要乘坐下午的火车回家了。他们提前了几天过来,住在宾馆,坚决不肯要女方家出钱,儿子结婚,他们男方出不了大钱就算了,哪能再占女方便宜?

  反正以后儿媳生了孩子,姓孟,儿子不是入赘,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他们也不要儿子出钱,首都居,大不易,儿子手头有两个,在家里说话才有点底气。儿媳家,实在让人感觉是儿子八辈子修来的福气,高攀的厉害!

  孟晓钟读书多,道理也都懂。所以该叮嘱的,都叮嘱了好多遍,已经没什么说的了。

  他们就是单纯的很心疼住宿费。

  首都该看的几个地方也看了,也拍了照片,就想着早点回去忙活。

  王和平自告奋勇,准备开老三的皇冠,送孟家人去火车站。

  孟家他们总共来了四个人,孟父、孟母、伯父、堂兄,孟晓钟肯定也要跟着去送别,再加上王利的话,实在没法挤了,后排总不能挤五个人吧?

  然后王和平的计划被门口出现的一辆小黄面包打破了。

  这车能塞人!

  于是小夫妻俩送人去车站。

  满四合院就只有老王家一家子了。

  王援朝出去打电话,让出租车公司派了四辆小黄车,等会王利回来,他们也要各回各家了。

首节上一节573/6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