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第285节

  萧条时期,娱乐产业往往更加发达,因为生活已经如此痛苦,大家需要找点乐子,不然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得益于外部环境加成,两家媒体这几个月发展的也是红火。

  凤凰日报销量已经过了12万!进一步巩固了香江报业的扛把子地位。

  巨大的销量,带来巨额的广告收益,最新月盈利刚过30万,港币!

  王援朝大手一挥,报纸版面*3倍,四版变十二版,加量不加价!

  新的报纸重新设定了版面,头版都是重大新闻;二版是国际要闻;三四版是本地社会热点和民生;五六七八版马经;九版狗经;十十一版本则是文化和娱乐,末版则是体育、教育。

  马经独占原本的报量内容,其他内容也开始跟别家报社抢地盘。

  当然,各类广告也是不可少的。报眉、报眼、报花、中缝,都是常规稳定价格。

  要是有大商家,也可以整版、半版、四分之一版、八分之一版等。

  版面的扩张,意味着需要增加大量专职记者和编辑,同时也面向社会约稿,稿费不说最高,但肯定比明报高的。

  各版面划分明晰之后,自然就要有分版的栏目主编,光靠一个主编,已经忙不过来了。

  不止分版栏目主编,新闻部也要变大。

  新闻部下辖记者部,摄影部。文字和照片,从来不可偏废。新闻部也一跃而成大部门了。

  广告销售部也扩大了,得乘胜追击,主动出击。

  还有市场策划部、客户服务部、印刷发行部、综合管理部等等。

  这些都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很多人要升职加薪啊!

  之前大家看报社红红火火,老板却不露面,以为凤凰日报又是和明报一样的守财奴,结果老板不出面则已,一出面就是大手笔的升职加薪、撒官撒钱,努力确实就是有回报!

  不止凤凰日报,香江商台的收益也不遑多让。

  王援朝舍得砸钱,上精品。

  那么多市民,不是谁都能每天看电视,每天看电影,每天去夜总会的,而听香江商业电台,大部分市民还是可以做到的。

  虽然前面投入大了一点,但电台最新的月盈利,也达到了10万,是以前的三倍。

  连何佐芝都不得不感慨,王援朝的大魄力,大投入。

  其实王援朝开始也就投了10几万而已。

  比如商台的广播剧,如今也是人才济济。

  他们把那些经典名小说,当话剧来演。有时候为了让演员更加投入,还要准备一些服装和道具。

  不是给听众看的,听众看不到。

  是为了给对手戏的演员看的,让他们能更有感觉。

  他们感觉到了,台词会更有感染力。

  更不要说旁白、配乐、风雨、打斗等各种配音了。

  王丹凤知道王援朝的野心,绝不仅仅是电台,所以有时候,她还会苛求演员们的表情管理。

  她是真心希望,手下的这些广播剧演员,以后可以跟上老板的发展速度。

  第一次当领导的人,就是这么有责任心,就是如此精益求精。

  带来的就是商台的广播剧直接碾压了竞品电台。

  连无线电视台,都比不过商台。

  电视台节目太少了,电视数量也少。

  在广播剧部门的带动下,其他节目组,也被迫卷起来,造成了如今商业电台蓬勃发展的内因。

  外部的大形势,给了电台和报社一个不受干扰的发展环境。

  内外因结合,加上核心内容发财+娱乐,紧扣大家的眼睛和耳朵,才是取得成绩的有力保障。

  不然,报社那么多,怎么没见哪个有凤凰日报的一飞冲天呢?

  要多报道广大市民朋友更关注的内容啊!

  大家日子都这么惨了,还天天说教,说些阳春白雪,销量好才怪!

  不接地气啊!

  不管怎么样,王援朝从来不否认,马经、狗经,才是报社和电台当下发展起来的核心竞争力。

  狗票的销售代理权也拿下了,但不是独家的。

  不过无所谓了,赛狗还是有点难登大雅之堂的,王援朝绝对不是因为没拿到独家代理,才这么说的,事实如此。

  因为每周都有人中彩发财,市民总想去买点马票、狗票。

  这些鲜活的传奇,即便报社和电台不作播报,市民之间就能口口相传,毕竟,香江才这么大而已。

  特别是昨天你看不上的黄毛,今天就中了马票,身边有了靓妹,你受不受刺激?

  昨天还被你骂的狗血喷头的下属,今天告诉你他不干了,因为中了马票,几年都不愁吃喝,想不想试试?

  昨天还愁老母的医药费,儿女的学费,妻子也很久没买衣服了,今天这些都不是问题了,只是因为中了马票,你成了好儿子,好爸爸,好老公,你不想么?

  报社和电台,只是推波助澜而已。

  凤凰日报喜欢采访中彩者,而香江商台还喜欢邀请中彩者去台里跟大家亲口分享自己的中彩经验,以及中彩后的生活。

  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文字,有的结巴,有的流畅,有的会说国语,有的只会粤语,有的甚至是闽南语,还需要配备翻译主持,都是活生生的不一样的人啊!

  收听率能不爆棚?谁不想沾沾人家的好运气,偷师人家的神奇仪式?

  王援朝发现,这是植入广告的大好机会啊,可惜手下这帮人还没意识到!

  买凤凰日报,听香江商台,就当投资研究学习了。

  毕竟就算靠运气,也不能瞎买啊,是吧?总得听听过来人的意见!顺便憧憬一下中彩后的生活。

  即便跟人吹牛了,也能说,我有个朋友,我有个邻居,我有个同学,免得好像人人身边都有好运气的人,就自己身边全是衰人吧?

  那不就是说明自己是衰人么?

  这不能忍啊!

  大家还是要一些好兆头,给自己一些期望的。

  他们哪里知道,报社和电台,都会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中奖的市民,尽量按照他们套路好的爆点,去报道或者分享呢!

  火上浇油,浇的滋啦作响。

  马票代理售票点,则喜欢拉大横幅,庆祝本点又中多少各类大奖,以及奖金总额!他们都有底数的。

  虽然百万大奖没有,都是几十、数百、上千、过万、十来万的小奖,但小奖也能让人瞬间财富自由啊,抵得上普通人几十个月的工资啊。

  如果你胆大一点,多投几注,赚几十万,也不是没有。

第270章 你们怎么接头的?

  每场比赛出场的赛马,都是要提前抽取的,你永远不知道你看中的赛马,它的对手都有谁。

  而且不断有新的赛马、新的骑师入场,而且不同的天气,也有影响,甚至马匹和骑师的状态,等等等等因素,所以永远充满了变数,这就是赛马的魅力吧!

  但王援朝觉得,还是应该想办法搞个百万大奖出来,不然影响力终究欠缺。这个需要好好设计一下。

  马会、狗场赚的盆满钵满,周家和王援朝,也是满嘴流油。

  就王援朝那点分成,一个月净利润大概在50万左右,周家差不多得120万了!

  暴利啊!

  难怪周家不同意开始的那个分成!

  如果不是周家拿下的这合作,王援朝怕是真的接不住这场富贵。

  用周启邦的话说,马会里的人,已经眼红的上蹿下跳了。谁也没想到,会有如此富贵。何止翻倍啊,翻两翻都不止了!

  外面社团的赌档生意,都大大受到了影响。连赌客都知道,马票代销点的赚钱机会高啊,那些几十万的大单,都是赌徒出手的。

  普通人赌性没那么大,不会出手那么多。

  连周锡年都没想到!

  如此巨大的收益,远超赛马场以往的大马票小摇奖的投注收益,毕竟,穷人用数量堆起来的金额,还是很吓人的嘛。

  香江赛马会,已经在研究怎么把赛事变得更加标准、更加职业了。

  是的,历史上,香江赛马,在71年才从业余赛马变得职业赛马。

  在此之前,马会发展主要靠会员捐款,会费,马票销售资金,和场内赛马的投注资金。

  现在,这个进程大大提前了。

  其实这也超过了王援朝的想象。

  他也没想到,插上了报社和电台两个翅膀,这马票收益,飞的看不到影儿了。

  另外,为了保护中奖者的隐私(毕竟社团当道,匿名大家还敢说说,真的敢暴露自己中大奖,不怕社团找上门索要保护费么?),千元以上大奖负责兑奖的,是跟各销售网点有合作的银行。

  银行它们也愿意免收手续费,最好是让客户直接把奖金存在银行最好了。

  中奖者直接凭借马票,第二天去相应的银行兑换支票或者现金就行。

  你去银行办业务,谁也不知道你中了大奖,是吧?

  除非你自己瑟咯!

  也只有凤凰日报和香江商台,知道具体是哪个人中了奖,因为他们会在银行守株待兔,大家都是合作伙伴嘛。

  中奖者还能不给这点面子?

  报社一般约人出去,找个安静的地方喝茶采访,吹吹彩虹屁,让获奖者美滋滋的炫耀瑟一翻;而电台呢,则跟人约好了,晚上开车接送,保证中奖者的隐私。

  中奖者也需要跟人分享啊!富贵不告人知,岂不是锦衣夜行?匿名分享,也是分享!

  所以这碗饭,别家想抢都难啊。

  在王援朝手里,这一切就形成了完整的闭环。

  深蓝+报社+电台+马票,一不小心,每月入账两三百万啊。

  哦,还有个塑胶玩具厂暴雪和纸盒厂。

  目前暴雪负责人叫朱励,最开始的一批研究员,不光是塑胶调色一把好手,更是在双色注塑机还没引进之前,通过二次注塑,搞出了混色的塑胶玩具。

  玩具厂并没有拿到王援朝心心念念的漂亮国大单,但借“香江周”和“工展会”的机会,接到了不少本地订单和外贸公司的出口订单。

  目前各类工人数量多达500,一举超过了深蓝。

  但利润远远不如深蓝。

  月度利润才10万,人均能效极其低下,工资自然也比深蓝低多了。

  如果有5000工人,嗯,月利润轻松变成100万了,是吧?年利润轻松过千万,就更吸引人了。

  李超人,也是这么干的。

首节上一节285/6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