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后面,他也觉得郁闷,哎。
李种点点头,这代价看来真有点大,社团都不愿意顶!他好奇的问:
“那代价是多大代价?”
何文昭淡淡道:
“20万。”
李种吓得直接闭嘴,人都抖起来了。他都不知道20万后面是多少个零了!脑袋里数了好几次,数不过来。
王援朝没有说话,他刚过来,也就缴获了二十多万而已,怎么可能直接就投给一面之缘的人?
再说了,得到的太容易,才不知道珍惜呢。
反正他不急,慢慢来。
对方没接话,何文昭就明白了。
何文昭也没觉得王援朝能拿的出这个代价,这可不是一辆小汽车!王援朝也许有点钱,但远远不够。
大家别过话题,聊了当下的社会环境和社团的一些情况,主要是何文昭提醒他们要注意,在香江,社团无处不在,毕竟是表弟,初来乍到,还提了那么多礼物,于情于理,他得关照到位。
可惜他是水警,不然多少能照顾照顾对方的。
王援朝倒是听的很有滋味,还和何文昭八卦总探长吕乐、蓝钢。
……
大胡子的表哥叫肖琦,在隆盛电扇厂做工。
隆盛电扇厂规模很小,2000平方尺的厂房,还是租的,从老板到工人18个,每个月能生产500台,每台成本差不多150元,出厂价160元。
没办法,蚬壳电器厂的本地产品,市场价才180元左右,直接就是进口产品的一半。
他们这些小厂子,只能更便宜,才能混口饭吃。
1月底的时候,老板接了个大单子,2000台。
老板连忙扩招人手,全厂紧赶慢赶,结果,月初被别的厂子,150的价格,直接给截胡了。
电扇厂每个月要供原有的销售商店500台,左右数量差别不会太大,这是一直雷打不动的生产计划。
所以,这个单子,老板额外贷款25万,采买生产材料,准备大赚一笔!
要是这单成了,老板一下子能大赚一万五!一辆小汽车妥妥的了。
还有5000是还银行的利息。
……
肖琦讲的,比大胡子还要仔细,归根结底,就是这个厂子,一下子生产超量,去化不良,老板只好停产不停售了。
听肖琦这么一说,王援朝觉得,这个时代的工厂,也确实简陋的可以。几万港币,也能开个工厂了!不过一个月,也就挣两三千,难怪人家老板要心动2000台的大单。
厂房,租;设备,二手;零部件,核心部分都是买;整个几乎就是一个组装厂小作坊。
因为银行短期借款到期了,催得紧,只得以更便宜的价格,推销给以前的销售商店。
但就算便宜一点,人家也吃不下,压根没卖出去多少。
现在的情况就是,货,在公司手里积压着,老板直接不管了,慢慢卖了,反正卖三四个月也就卖掉了。
亏也就亏银行的利息。算是帮银行白打工了。
但工人们,几个月没有工作,没有工资,养家糊口都变得困难起来。
房租、吃喝、哪样不要钱呢?
王援朝和肖琦聊的比较多,厂房、设备、供货商、销售渠道网点。
肖琦也是知无不尽,但他也就是一个工人,很多信息不是很清楚,但很快,他就把公司负责设备维修、供货采购的同事叫了过来,反正大家这会都失业了嘛,来这边,还能蹭几顿饭。
除了销售是老板亲自抓的。负责销售的两人没有失业,这阵子天天在外面跑。
不过大家也都知道老板的货是推销给哪些地方,因为总是要工人们去送的。
王援朝开着车,跟着这些人考察了电扇厂的上下游,总之一句话,要是量大的话,成本都会低很多,要是自己能生产一些零部件,赚的更多,比如电扇大王翁祜的蚬壳电器厂,年盈利数百万计!
这个时候的电扇大王,还不是刘銮雄,是一个他听都没听过的人。
不过不妨碍人家是电扇大王,年盈利数百万!
还是得找到市场才行啊。
生产不是问题,销售才是。
像隆盛这种小作坊,只能吃点零散的边角料市场。
王援朝突然想到,有没有机会帮蚬壳电器厂做代工?
只挣一个代工费,把工厂运转起来之后,再自创品牌?多少大厂,开始就是从代工企业开始的嘛。
蚬壳应该不差市场吧?
而且自己就没指望赚钱,相当于白打工呢!
于是他就问肖琦他们,能不能联系到蚬壳电器厂,他想去参观学习一下。
肖琦等人一阵尴尬,他们就是一个小作坊的普通工人,哪里能联系得到那样的大厂去参观?王老板太高看他们了吧?
不过,负责采购的那个工人说,他认识蚬壳的工人,或许可以帮忙联系。但他认识的,也就是普通工人。
好不容易联系上之后,蚬壳那边的工人道:
“不是不帮忙牵线搭桥,主要是我们忙的飞起,我哪里敢跟主管添乱,说还有人来参观?我们主管都忙的没有周末啊!”
王援朝心头一喜,忙的飞起,好啊,产能不足啊!正需要有人帮忙啊!
于是他先跟着肖琦等人参观了隆盛电扇厂,厂子停工了,就两个保安,肖琦他们都是工人,来看就看看了,保安也不拦着,只要别拿东西就成。
详细的参观完这个小作坊,王援朝心里有了点数,于是印了个名片,直奔蚬壳电器厂。
他开着小汽车,坐轮渡上了港岛,直接跟门卫说跟厂长有约。
门卫一看这架势,有小车呢,也不敢多问,就放行了。
他就这么一路畅行,见到了电器厂厂长,电扇大王翁祜。
翁祜对这个年轻人的到来有点好奇,对方开口声称要来合作,可以接受蚬壳的订单,解决蚬壳产能不足的问题。
蚬壳产能确实不足,产品供不应求,但不是什么隆盛电扇厂这种听都没听过的阿猫阿狗都能拿到蚬壳的订单的。
王援朝表示:
可以按照蚬壳的标准来,蚬壳可以当隆盛是它的一个生产车间,这个生产车间每套产品只赚5块钱,隆盛不求赚钱,只要满足厂房租金和工人工资就行。
因为隆盛产能很充足,但没有市场。大家都是华人,隆盛只想多给华人尽份力。
这样每个有工作的华人家庭,都会感谢蚬壳的。
翁祜笑道:
“那我不如直接收购了隆盛好了。而收购隆盛,我不如直接扩产蚬壳好了。”
王援朝道:
“翁老板当然可以进一步扩充蚬壳,但再怎么扩充,蚬壳总有旺季和淡季。旺季的订单,稍微分润隆盛一些,蚬壳挣大头,隆盛也能养活工人。
只是希望有更多的香江工人为翁老板祈福。”
翁祜想了想,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八成是想学蚬壳的技术。
但如果帮蚬壳做代工,核心部件都是蚬壳提供,他能学多少呢?
而且电扇吊在屋顶上,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不是他的厂子生产的,他不放心。
叶片可能断,可能掉,那就是要人命的。
他不想培养竞争对手,特别是这样年轻又野心勃勃的竞争对手。只是笑道:
“小伙子,不要老想着走捷径。成功没有捷径。
蚬壳电器厂,至今也就生产变压器和电扇两种产品,都是我日夜研究西方的优秀产品,琢磨、钻研出来的。
蚬壳也不是一下子就今天这个规模的,都是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
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不要好高骛远。
这是我给你最中肯的建议。”
代工计划不欢而散。
想做点事,怎么这么难呢。
王援朝不得不开动脑筋,代工计划不成,那就做Xiaomi整合计划。
于是他干脆雇佣了肖琦他们几个,盯梢蚬壳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
不是撬墙角,这会王援朝还没那个本事。
他只是看看,人家都是哪里拿的货,又是卖的谁。
人家拿的货,他能不能拿到,人家卖的人,他能不能卖,无非就是供应链整合,大不了开始采购的价格稍微高点,卖出的价格稍微低点,高买低卖,慢慢打出口碑。
就比如Xiaomi,是吧?
他要把电扇拆解了,每个部件,找最合适的供应商。他完全不需要自己生产吊杆、电机、扇叶、控制器,他可以拥有无数的供货商。
只要数量上去了,采购价格,最终肯定会有优惠的。
什么零件都生产,成本肯定比只生产一样零件,高得多。
而他只需要负责质检、组装、调试、质量管理。
到时候,他的产品,价格肯定比蚬壳还要有竞争力。
那些买电扇的商家、公司,难道还不愿意进价更便宜的产品么?
让蚬壳看看,什么叫价格战!
你不给我口吃的,我掀你的锅啊!
第205章 朴实的商战
打趴蚬壳之类的对手,王援朝还可以研究新式电扇,让供货商根据他的要求,定制专属零部件。
以后有条件了,再研究电机之类的核心部件,从代工,走向自研。
这些先进模式,他可太懂了。
只是这个事需要多费点功夫,之前他不愿意大费周章而已。
实业的赚钱速度,远远不及金融嘛。
等到11月那波块钱赚到了,他有的是时间,慢慢发展实业。
反正这个事,他决定要做了,一时半会急不得,可以慢慢布局,但一定要强力推进。
大胡子几人也一起帮着盯梢,猛女施珍会识文断字,有伤在身,不便在外面跑动,就成了他的秘书,每天晚上他召集大家汇总当天的工作成果,猛女就负责记录整理。
王援朝按照隆盛这种小工厂的生产标准,仔细调查测算了各类零件部品的采购、加工成本,看看管理和采购上,哪里还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