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555节

  吴名提醒道:“这事咱们厂里说了不算,还需要冶金部的同意。多了个大业务能有更多的把握。”

  李俊义想的更远,“设立新的分厂,那你们厂又要招新员工了吧?”

  阎解成早跟人打听过,“从各个车间抽调人员,有之前科室下放车间劳动的干部,这次基本不招人。”

  吴名补充道:“建厂需要上面部里出钱,即使招人,这回也不是我们厂里说了算了。”

  “今天的通知刚刚强调不准自行招人,连招临时工都要市里委会的批准。”

  听了好半天的董大爷插话道:“像小铭那样成立合作社招几百个人,给的工资可以跟一级工相提并论的好事,这几年我都没见过。”

  吴名笑道:“这次机械分厂估计还得小铭当建厂指挥。”

  “他身上又多了摊事,这样子下去他连吃饭都要没时间了。”

  董大爷关心道:“从早到晚忙工作,谈对象都没时间。”

  阎解成嘴上没把门,“听于莉说,研究出火腿肠的那个什么研究所去海淀加工厂参观了。”

  “有个小姑娘看起来跟小铭的关系比较好。”

  本来准备回家的易中海、刘海中又停下了脚步,大事!要多听会儿!

  吴名连忙问道:“小姑娘长得怎么样?”

  阎解成也没多想,回答道:“于莉说,人长得可好看了,和瓷娃娃一样。”

  吴名老婆不知道什么时候冒了出来,“那就有戏了。”

  “小铭早说过了,他娶媳妇只有一个条件,长得漂亮!他还特意强调了三遍。”

  董大爷也不扇大蒲扇了,笑眯眯道:“最好是能有个对象,可以帮他管一管家。”

  吴名不置可否道:“那也要是好人家。”

  易中海叮嘱道:“小铭没说,咱们不能给他乱说。你们也不要乱传。”

  说完话,易中海没有继续停留,扶着自行车回中院家里。

  “大伙知道就行,不要乱传。”刘海中找补了句。

  刚刚没有及时想到这点,又让老易当了回好人,刘海中颇为可惜的回家去了。

  “一大爷、二大爷说的对,大家别瞎嚷嚷。”阎解成想起了去年的事。

  李俊义坏笑道:“解成,你自己主动点,该表示的表示。”

  吴名老婆笑着调侃道:“那样的话,等于莉下班回来,非得收拾阎解成。”

  李俊义笑着接话道:“也不要多。给大伙发点糖,我们的嘴巴严严实实的。”

  吴名哈哈笑道:“我就不用糖了,给两支大前门就行。”

  阎解成手指几人,“你们就可劲的坏吧。以后再有好事,我也不说了。”

  从院外面又回来一个人。

  阎埠贵开口问道:“你们聊什么这么热闹?”

  一直在看热闹的董大爷笑道:“聊了点轧钢厂的事。”

  “老阎,街道办这次又要搞什么活动了?”

  阎埠贵扶着自行车下了台阶,“没搞活动。”

  “王主任开会和我们讲了下节约用煤的事情,要求我们加强宣传。”

  “我想好了,在院墙黑板报上出一期节约用煤的内容。”

  董大爷奇怪道:“前天的广播上不是说了么?煤炭部都开了生产动员会了,还需要特别节约用煤么?”

  煤炭此时是主要的能源,可以说是工业的粮食,几乎各行各业都靠煤炭提供的动力。

  自然是特别重视煤炭生产,‘大管家’亲自抓这个工作。

  部里的人、煤炭学校的人、设计院的人,抽调了大部分的人去各个煤矿,去宣传去劳动。

  让那些煤矿的工人停止武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挖煤搞生产上面。

  “现在去挖煤,那也需要好些时间才能送进城里。”阎埠贵说完话,先把自行车停回西厢房走廊,回家拿水、拿大蒲扇。

  是这么个理,谁来节约有不同的意见。

  李俊义抱怨道:“让那些用煤大户节约吧!”

  “咱们家里再怎么节约,一天也要烧三个四个蜂窝煤,一点都没有浪费,没地方可节约的了。”

  董大爷颇有同感,“俊义你说的没错,节约主要还是要抓工厂和机关单位。”

  “我看了报纸,‘市场用煤节约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了,调查了1000多个单位食堂,做熟每斤粮食平均用煤1斤1两。”

  “节约的单位只需要3、4两煤,那些浪费的单位居然要用4斤煤。”

  “4斤煤!这样用得也太多了,比咱们家里用的小煤炉还更耗煤,太离谱的浪费了。”

  吴名提点道:“董大爷,有可能那些煤不是在食堂烧掉的。”

  董大爷追问道:“你是说有人偷了单位的煤?”

第633章 是去避风头吧!

  吴名没有卖关子,详细说道:“也不一定是偷煤。”

  “像我们轧钢厂的鲁家山建材厂,制作红砖、水泥用的煤大部分是厂里节省出来的。”

  “想多挖掘些潜力,只能在锅炉房、食堂等各个用途上多报告一些上去。”

  “不清楚的人会觉得我们厂的食堂烧煤浪费得离谱。”

  “其实我们厂里已经用了‘炉灰综合再烧’、‘压火保温烧火’等等很多节约燃煤的措施。”

  董大爷恍然道:“原来还有这么回事!”

  吴名笑道:“当然也有好些胡乱浪费的单位,好些人认为公家的东西不差那么点,随便用随便烧。”

  “我一开始就认为煤是这样被他们浪费掉的。”董大爷说完又躺回躺椅,继续晃晃悠悠。

  李俊义抱怨道:“像他们轧钢厂那样的是少数,大部份单位的纯粹是浪费掉了。”

  “上头一直强调要节约不能浪费,很多人就是不听。”

  吴名赞同道:“没错!今天出的12条通知内容,涉及节约不许浪费的就有6条。”

  “除了老调重弹的不许单位乱发钱,不许买高级消费品,还特意规定了外出调查的事情。”

  “之前秦淮茹在人事科的时候,抱怨好多外地、外单位的人到轧钢厂核实调查搞材料。”

  “出差一趟要花好多钱,住宿费每天住一般的旅馆也要六七毛钱,还要补助饭钱、车钱、电话电报钱那些七七八八的,随随便便几十块钱就没了。”

  第九条,各单位外出调查,必须加以控制,有计划地进行。能函调的就函调,确实须要派人外出调查的,也要避免重复和反复。

  李俊义接话道:“这次的规定,要求各单位节约20%的办公经费。”

  “弄不好出差还得倒贴,估计是没人乐意出差了。”

  董大爷拥护道:“这是好事!等通知贴出来了,我要仔细看看。”

  阎解成跟采购员钱进一样的想法,“有规定也要有人愿意遵守!”

  李俊义反驳道:“这次明确规定了禁止购买,我看敢违反规定的单位是少数。”

  第十条后半部分有特意细致点明,‘暂时禁止使用国家资金购买油印机、打字机、家具、自行车、高音喇叭、扩大器、电唱机、钟表、大型或高级乐器等商品。’

  10月份的时候,京城财政局、商业局和京城分行,一起发通知,把第十条前半部分的,绸缎呢绒、家具、半导体收音机、信托公司或者废品公司出售的沙发、地毯、钢丝床、小汽车、摩托车、电冰箱和照相机等也明确禁止单位花钱购买。

  在还没有恢复生产的单位、地方,这12条规定的作用,真如阎解成说的,只能寄希望于有人会去遵守。

  已经复工复产的单位、地方,作用就大了。

  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可以说奠定了70年代前期的基调。

  几天时间一晃眼过去。

  8月27日。

  刚好星期天。

  小货车疾驰在平坦的公路上。

  李铭开车带周晓白、罗芸回城,他们一行人刚到乡下养殖场观看发酵饲料的制作。

  周晓白高声说道:“小铭,咱们的饲料能让猪每天增重5两,从小养到150斤,只需要10个月就行了吧?”

  李铭双手握着方向盘,“晓白,你不能这么算,小猪长得慢,达不到每天5两的增重。”

  罗芸疑问道:“小猪也喂饲料,应该可以吧?”

  闭着眼睛也知道前面的路况,李铭还是习惯性的注视着前方。

  “那就要研究员去研究小猪的饲料配方了,反正按现在换个配方估计是达不到的。”

  周晓白又问道:“10个月能长到120斤吧?”

  这么问是有缘故的,1957年之前生猪130斤起收购,58到60年之间不明。

  61年开始是120斤起收购,120斤以下的看情况收购。

  重量比较轻的猪定等级会吃亏,大部分人是养到120斤以上才卖。

  130斤以上,除了可领前面的奖励物资,每多1斤肉可以奖售1斤粮食,有很多人是会养到150斤以上才卖。

  李铭随口说道:“10个月120斤,这倒是稳稳的可以。”

  “他们郊区养猪场每天喂粮食的猪,增重才4两多,咱们现在有5两,已经是比他们先进的了。”

  成绩不错,周晓白也挺开心的,“要是每天能长1斤就好了。”

  罗芸好笑道:“晓白你是想放卫星呀!1天1斤,10个月都有300斤了!”

  李铭见识过工业化养猪,“换好品种的猪,用更好的饲料配比,也未尝不行。”

  上午在养殖场听了一大通介绍,罗芸也不是啥都不懂的,不过这个话是李铭嘴里说出来的,不可能也有可能,“你不是开玩笑吧?”

  李铭说了个比较现实的目标,“现在的生猪品种不行,但是每天6-7两还是可以努力的。”

  周晓白眼神亮亮的问道:“10个月180斤?”

  李铭确定道:“差不多那样。”

  做过小买卖的罗芸也挺会算账的,“那8个月都可以120斤了,卖了再养的话,两年可以养三头猪。”

  李铭笑呵呵道:“定了目标,畜牧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可以更有方向去搞研究。”

  不同阶段需要补充不同数量的营养物资,最大化的塑料利用率,可以增加最多的肉。

  他心里琢磨着让港城收集一些瓯镁的饲料配方,加快内地的研究进度。

  聊着天,时间过得快。

  李铭很快把人送到了2号院的周晓白家,他没有多停留,直接赶回轧钢厂。

首节上一节555/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