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机芯可以减少很多机械机芯的零部件,也就是绕过了机械加工精度不够的难题,试一试其他难题的突破。”
娄晓娥奇怪问道:“他们不觉得石英芯片的加工更难么?”
李铭笑道:“领导哪里能知道得这么清楚,他们只会想着,一个方向努力了十多年没进展,换个方向试试可能就成了。”
“即使没成也不用负责任,科学研究不是一定能成功的。”
娄晓娥疑惑道:“没有研究员是站你这边的么?”
“京城的很多研究专家是站我这边的,他们知道我做成了好几样东西,觉得我的提议未尝不可。”
娄晓娥不满的说道:“那他们不站出来支持你!”
李铭呵呵笑道:“这个会议能开成,就已经是表了态了。”
“领导做决定之前也有咨询专业人士,方便问的人就是离得近的京城的人,要不是他们说可以试试,领导也不会同意开展研究的。”
很多时候,有些决定,在普通人看来是一拍脑门做的决定。
第621章 呸!晦气!
其实,人家可能还真问过了人的,可能就是所托非人了。
专家只是在相关领域研究得比较多,研究得多不一定是对的,可能研究错了呢!
给出的建议也可能是错得离谱!
不说水平有限的客观问题,专家还可以花钱收买。
他们讲些不靠谱的话,甚至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李铭提出的石英手表这个项目。
从地方利益来讲,京城也有动力改换赛道,尝试他提出的方案。
京城手表厂真正算有产量的是63年的二型表开始,这是靠61年的时候从瑞仕购买了一家手表厂的设备和图纸。
67年的五型表才算达到规模化生产,但也只有6.49万只手表。
130多万只国产手表里,占比还没有5%,产量大部分都是来自上嗨。
闹钟、挂钟就更不用说了。
全国大多数手表厂的产量都受限于机械机芯的加工精度不达标。
误差太大,不合格的产品,生产多少亏多少。
对世界科技的前沿还是有途径了解的,各大部委想改一条路试试的心态也就可以理解了。
上午的会,给各方留有充足的时间,充分阐述各自的意见。
李铭应对得当。
所以下午的时候,各个头头开始表态。
“我们不能研发一款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准的机芯!不说第一,起码是要上游水平。”
“我们并不比外国人差,外国人能做的到,我们也可以做到。外国人做不到的,我们有**思想,有这么先进的武器支撑,我们也可以做到。”
“前些时候研制成功的氢弹,我们抢在了珐国的前面。我们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的间隔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的。”
“充分说明了我们在**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主观能动力,更快的研究出新成果。”
高度上升到这里没法聊了,再质疑就不是技术问题了,别人实在是不好继续唱对台戏。
这样的支持,其实不是很对李铭的胃口。
万事万物不可能完美,充分利用各种不利情况达成主要目的,把事情做成更为重要。
他也反对不了,也就默认了。
意见分歧算是到此为止,接下去是讨论怎么实现技术要求。
李铭有港城的最新技术资料,感光、保护、显影等方面都说得头头是道,更坚定了大家的信心。
这个事貌似很有搞头!
下午4点50分。
一架飞机缓缓降落在京城的机场。
从汉回来的谢领导、王领导等人,受到了热烈欢迎,一大堆在京城的人前来接机。
前天发生在汉的事情,其实也没什么特殊的,是全国各地都在普遍发生的事。
严重就严重在,恰好那个时候,伟大导师也住在东湖客舍。
保密工作做得好,弊端也很明显。
红星轧钢厂。
快要6点钟了,火腿肠加工车间的角落里。
秦淮茹和火腿肠加工厂管委会的五人组一起开会。
条件比较简陋,暂时没有专门的办公场地。
六个人围着一张老旧的办公桌,全都手里拿着记事本和笔,就这么站着开会。
负责生产、技术、设备采购的委员,刘红秀介绍道:“海淀厂区的两间新厂房的屋顶马上要做好了。”
“我们需要安排一些人去配合工程建设组的人,做些厂房内部装修的工作,机器设备才好搬进去。”
负责福利、厂房建设的委员,萧萍英揽下分内事,“我挑一些人去把这个事办了。”
“钱交了半个多月了,她们正等着入职,之前就有主动到工地帮忙,一直都很积极踊跃。”
秦淮茹特意强调道:“那些预定的班组长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不然必须去。”
负责质量的委员,张凤英接话道:“没错。他们必须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这年头,干部不好当,啥事都得带头先上。
刘红秀觉得没问题,“那就这样定了。”
“海淀厂区离城区有点远,又还没有宿舍可供住宿,排班是个大难题。”
“李副组长让我们先商量个草案出来。”
秦淮茹补充道:“加工厂的女工比较多,李副组长特意强调了夜里的上下班安全,要把这个放在首位考虑。”
火腿肠加工厂现在用的排班方式跟轧钢厂的热轧车间一样。
四班三倒,有四个班组的工人,轮流保证三班倒生产的运转。
早班8-16点,中班16-24点,晚班是夜里0-8点。
第1、2、3天上早班。
第4天休息一天。
第5、6、7天上中班。
第8天休息一天。
第9、10、11天上晚报。
第12天休息一天,第13天又从早班开始。
因为都是招的家属,排班的时候特意把住得近的人排在一个班组,互相有个照应。
再加上热轧车间的人也有一大批到点上下班的工人,安全上是没有问题。
海淀大钟寺的新厂区就不一样了,那是在三环的边上,下午五六点后就没有行人车辆。
0点的上下班,随便一个女工出点意外,都是件大事。
李铭自己的老本行,肯定是特别注意这点。
加工厂五人组商量了好一会也没有讨论出个可行的办法。
还是接收猪肉的时候,负责采购销售的艾宗琴想到了个主意,“干脆我们也用货车运人。”
“从城里运过去夜班的人,从海淀把中班的运回来,不用跑空车。”
刘红秀问道:“在哪里上下车呢?”
艾宗琴越说越顺,“中途不许下车,就在轧钢厂和海淀厂区上下车,到了厂里,各回各家。”
福利负责人,萧萍英赞同道:“这样好,自行车停厂里也安全。”
质量负责人,张凤英有些疑虑,“夜里的行车安全也是要注意的。”
“好些人会晕车,下车后,不管是上班的还是回家的人,可能都没力气了。”
这时候好多人都会晕车,艾宗琴一时之间没办法,“这确实是个麻烦。”
财务负责人,宋静提醒道:“货车的费用也要做个预算。”
没有人觉得货车拉人有什么不对的,这些人一直到几十年后都没有改掉这个意识。
00后、10后可能才有这样的先进意识。
已经去过多次海淀新厂区,对道路很熟,萧萍英说道:“10公里的路程,走东直门内大街,再走安定门内、外大街,最后走北三环。路也好走。”
“一路上就转两个弯,让司机开稳一点、开慢一点,晕车应该会少一些。”
秦淮茹插话道:“先做个调查,问下有多少人是会晕车的。”
“找个夜里的时间,把会晕车的人拉去走一遍,看她们的晕车反应严不严重,我们再做商量。”
“货车费用应该不多,倒是司机比较麻烦,半夜12点钟开车送人,要选可靠的人员才行。”
采购销售负责人艾宗琴接着说:“这事还要跟厂里运输科对接,要参考他们的人员排班。”
刘红秀拿笔在记事本上记下,“排班的事情要等运输科的协商结果、晕车人员坐车的反应。那我没事了。”
财务负责人宋静翻开自己的记事本,“我们招待马河大队的参观费用,我已经跟厂里结算了,你们谁有空审核一下。”
风风火火的艾宗琴主动说道:“我来审核吧,刚好我今天上的中班。”
加工厂的账目暂时很简单,大钱都在轧钢厂的户头上,欠了一屁股债务,账上的钱都是设备款。
宋静负责的是小账,其他四名委员负责审核,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
火腿肠加工厂,现在还只是100人的集体企业,管理事务不多,大家刚上班,正是很有干劲的时候,几个人能够管理好。
又有建厂指导员李大科长在,轧钢厂不好再派人过来抢位置。
但是自从李铭的500人建厂计划出炉后,火腿肠加工厂的干部配置问题,就成为了轧钢厂的热门话题。
轧钢厂分厂的厂长,按以前的来讲,那是处级、副处级的干部。
厂里刚刚精简了一大批的科室人员充实到车间搞生产。
好些人想着回到干部岗位上呢。
李科长出了名的不爱插手人事工作,不断冒出的新点子足够李大科长忙活的。
轧钢厂委会的人也在各显神通,提前进行人事布局。
管委会五人组现在也很想多表现些,争取后面能成为分厂的厂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