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523节

  高连长眼神一亮:“要是有的话,我就这样怼他们,让他们支援点新瓦过来。”

  “有些人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站着说风凉话很有一手。”

  李铭笑着赞同道:“对于那些喜欢揪小辫子的阴险小人就得怼回去。”

  高连长苦恼道:“可惜我背不下来语录,不然我给他来一波狠的。”

  李铭笑了笑,“多读多背,慢慢来。”

  高队长和胡会计带着写好的标语也赶来了。

  打掉‘私’字!

  树立‘敢’字!

  落实‘干’字!

  讲究‘好’字!

  防止‘满’字!

  李铭不可能在旁闲看着,也帮忙张贴标语,没想到瘦瘦小小的胡会计有两把刷子的,称赞道:

  “立意蛮高的,挺有水平的!”

  胡会计笑着坦诚道:“我在报纸上看到的,当时觉得好,就摘抄到记事本上了。这次正好拿来用。”

  做笔记、写日记、记账目,这些习惯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此时是很多人都会做的事。

  这个年头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查资料相当难,手头的记事本就是最好的东西了。

  看到报刊、杂志,感觉有用的东西,都会摘抄下来,以备将来可能用得上。

  人的记性很不可靠,很容易转头就忘记了。也不能说是忘记,应该说是想不起来。

  ‘忘记’和‘想不起来’,这两者还是有些区别的。

  考试的时候最明显,脑子里是记得的,但是要写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翻开书的时候,哦,原来是这样。

  有个记事本,就可以帮忙恢复模糊的记忆,把事情想起来。

  也不一定全是这么正经的事情,也可以用来记些歌词什么的。

  抄歌词,应该是很多人都做过的事情。

  李铭自己就有个小本本,除了记事还记仇。

  一通忙活好。

  高建德带着几名半大小子把几筐新鲜采摘的香菇抬了下来,“小铭哥,今天的香菇又更少了。”

  “就这么一点都费了我们好多时间。”

  李铭夸奖道:“辛苦你们了。这茬香菇差不多要摘完了。你们的功劳不小。”

  采摘香菇是件很耗时间的农活,一个人一整天差不多只能采摘200-500斤,高低要看每个人干活的勤快劲和出菇数量的多寡。

  整个香菇种植过程都是很耗人工和时间。

  发达国家搞不来的原因,除了技术不如我们国家,人工成本也是一项很大的支出,枯燥乏味的重复工作,还是农活,很多人是不乐意从事的。

  得到了称赞,高建德很是高兴,积极问道:“要多久才会有新的香菇冒出来?”

  李铭就喜欢这样朴实肯干的年轻人,“第二茬香菇不用多久。按我给的资料认真管理就行。”

  身兼数职的高建德保证道:“你放心,我肯定会管好。”

  李铭同众人说道:“香菇数量其实不少了的,要的单位太多了,变得不够分。”

  高队长凑趣道:“大热天能吃上新鲜的香菇是个稀罕事。”

  李铭看高建成等人装车,“很多人是想尝试木屑种植的香菇跟山上采摘的有什么区别。”

  有提前疏蕾长势不好的香菇,不可能扔掉那些小菇蕾,他就送给了向阳花大队当做人情。

  高队长也品尝过小菇蕾,“吃起来好像跟山上的一样样。”

  高连长也说道:“一样香得很。”

  “本来就是一样的东西。”李铭心想,一年吃不到几回的人能分辨出来才是见鬼了。

  78年的时候,所有菌菇类合计的人均占有量才100克,再去掉出口的数量(菌菇罐头、干香菇),真正吃到嘴里的更少。

  “也就是现在有充足的新鲜蔬菜吃了,这些人会稀罕少见的食物。”

  “城里市场上卖的蔬菜,1毛钱随便拿,想拿多少都行。”

  不是李铭胡扯,短期大量蔬菜上市,卖不动了真就是这样处理。

  生产队的人才不会管城里的人有菜吃不过来,没菜的时候望眼欲穿。

  他们赶种一些生长期短、又不好保存的菜,快速完成产量任务,把奖励拿到手了就行。

  你这么聪明我也不笨!

  各个生产队的蔬菜上市时间也就凑到了一起,花样也基本一样,城里的人根本吃不过来。

  西红柿、茄子这样的还能卖1毛钱使劲拿,做成西红柿酱、茄子干之类的;像菠菜那些不好保存的,甚至不要钱,随便拿。

  没卖出去烂掉了,处理起来还更麻烦。

  地里的菜又必须按价格全额收购,蔬菜公司老做赔本的生意。

  胡会计也是经手人,“这几个月是蔬菜上市的旺季。”

  “最近蔬菜公司过完磅秤,钱付给了我们,都懒得运回城里,直接让我们拿去喂牲口。”

  李铭也没想到他的高产蔬菜种子还加剧了这样的情况发生,“运回去也卖不掉,这样做,蔬菜公司还能节省些汽油钱。”

  高队长也门清,“等8月、9月没菜了,又急急忙忙找我们要菜。不是第一次这样了。”

  重新种植的还没上市,等要上市的时候又凑一起。

  以成本来定价,产量越多赚的越多,为了生产队的利益,全队上下都会要求这样做。

  按月分配任务的话就有些为难人了,此时的工作重点是主粮,菜可以靠边站,特别是蔬菜。

  而且,开春的时候大片的田地不种点东西,别人还会以为生产队的生产出了问题。

  暂时是无解的。

  几千里外。

  港城。

  新蒲岗,大牌档一条街。

  停工的事情,已经在港城遍地开花了。

  大清早,这个最早爆发的区域,反倒是恢复了些宁静。

  吸白粉的摊主阿乐,又没见人在。

  隔壁胖摊主的摊位上人头攒动。

  食客们吃着早餐发着牢骚。

  “TM的,什么都涨价就是工资不涨!”

  “工资没涨还好了,我TM的更惨,老板说要降工资。”

  胖摊主笑呵呵道:“我卖的面饼没涨价。”

  “你家的云吞也涨了啊!火腿烤肠我都吃不起了!”

  胖摊主诉苦道:“这个我也没办法,只要是肉都涨价了。”

  “你们是了解我的。我卖的都是真材实料,随行就市,不得不跟着涨价。”

  “我要是赔本不涨价,我估计你们会在背后乱嚼舌头说我的肉有问题。”

  老主顾夸奖道:“那肯定不会的。大家都是老街坊,知道你的为人。”

  又有食客来点餐,“老板,给我来一碗猪血面,要方便面面饼的。不能用那家什么陈记面条,那个不好吃。”

  胖老板连忙招呼道:“你尽管放心,我家的全是正宗方便面。”

  “大家都说那个陈记面条不好吃,我就没进货。”

  “我只用质量好的食材。我这熬汤的猪大骨是我昨晚...。”

  胖老板又开始了自我吹嘘。

  火星贸易的面饼才是正宗方便面,同样的事情,平平常常的发生在港城的各个角落。

  这就让竞争对手很头疼。

  午后。

  中环联邦大厦。

  李铭瘫坐在沙发上,嘴里吸着加冰奶茶。

  娄晓娥报出一组预估业绩,“港城6月的方便面销量比5月份有所下滑,跟4月份差不多,估计也是900万包左右,纯利45万港元左右。”

  “面饼倒是止跌回升了一些,估计有1000万个,应该是又抢了一些挂面、龙须面的市场。销量虽然增加了,纯利润少了很多,大概在25万。”

  “火腿肠这个月估计可以卖500万根,由于我们有加价,纯利润在30万港元左右。”

  “整个港城的业务纯利润大概只剩100万左右。”

  李铭满意说道:“很不错的了。”

  娄晓娥收拢好报表,“实际利润率已经不如塑胶玩具那些产品了,总利润靠的是销量多才支撑起来的。”

  “我们又是投资建厂房、学校,又是海外扩张。前面几个月赚的钱都花光了,账面上流动资金有点紧张。”

  李铭问起竞争对手的情况,“那家陈记面条厂呢?”

  娄晓娥咯咯笑道:“他们真的送了好多店主、摊主每家10个面饼。”

  “但是拿到面饼的摊主从客户那得到的反馈都不好,除了个别不想要口碑的摊主,几乎没人采购他们的面饼。”

  “对我们的面饼销售几乎没有影响。”

  李铭一针见血问道:“他们的面饼便宜我们多少钱?”

  “便宜了2分钱。”

  李铭被逗乐了,“2分钱够干啥的?”

  “摊主是赚了2分钱,面条不好吃的话,顾客跑了,亏得更多。”

  “要是能便宜5分钱以上,那些店主摊主估计也乐意进货,售卖的时候一碗少2、3分钱,很多顾客为了优惠也愿意凑合着吃。”

  娄晓娥笑嘻嘻道:“听黄福义打听到的消息,陈记面条厂怀疑是用的面粉有问题。”

  “因为之前为了降成本,选的是质量比较差的面粉,现在正在换高档面粉再试生产。”

  李铭得意道:“让他们慢慢试。”

  娄晓娥开心道:“连面饼的销售都遇到了挫折,泡面的成本更高,我估计他们暂时不敢生产泡面。”

  “不敢生产更好,我们在港城的泡面还能安稳的卖一段时间。”

首节上一节523/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