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476节

  娄晓娥赞同道:“我本来也想跟你商量这个事。给他们报销打车费,长期算起来更不划算。”

  “是的。车子算到房产物业公司名下,各个厂每月按市价付租金给物业公司。”

  娄晓娥抱怨说:“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账目。我要多招几个财务。”

  “多找几个。咱们不缺养人的钱,以后再开新公司的时候用得上。”

  大舅哥插话问道:“你们又要开新公司了么?”

  李铭笑道:“三五个月内没时间开新公司,起码要等方便面和火腿肠的生意步入正轨。”

  大舅哥劝说道:“是要先理清一下关系。”

  “火星贸易公司、方便面厂、火腿肠厂、面粉厂、保安公司、房产物业公司,你们的摊子已经铺得不小。”

  “老爸都说你们发展太快了,让我找机会提醒你们。”

  娄晓娥不以为意的笑道:“只要发展够快,就可以慢慢消弭其中的问题。”

  “我倒是担心你们的玩具厂出问题。”

  大舅哥随口说:“问题不大,订单能接到,就是被那些洋行过一手,本来利润就不高,更没什么赚头了。”

  洋行其实就是出口商、贸易公司,在瓯镁客户和港城本地厂商之间担当中介的角色。

  不管是对于进口商还是出口商而言,此时的国际贸易其实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情。

  洋行以自身实力、信誉作保,是进口商和生产厂家之间的桥梁,确实有起到促进国际贸易的作用。

  港城有专门应对瓯镁市场的洋行,中东菲洲市场的印渡人的‘行’、南洋市场的华人的‘庄口’。

  称呼名字不同,只是因为老板不一样,实际业务都差不多。

  李铭一贯是主张自己找到最终客户,其实是不懂现在的贸易现状,有些想当然了。

  娄晓娥也深受他的影响,“你上次去日笨出差,不是有顺便拜访了客户么?后面没有客户回访么?”

第575章 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

  大舅哥叹气道:“拜访的都是大公司,可能是嫌弃我们塑胶厂的规模小,杳无音讯。”

  “等星辰公司发展壮大,别人一听我是星辰公司的董事,那时候估计就比较好谈客户了。”

  这样的事情很正常,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李铭采购机器的时候,不计成本花钱让大舅哥亲自去日笨,是同一个道理。

  采购商也怕被骗了,赚钱之前先要保证自己的钱不会打水漂。

  故意建厂骗钱的人是比较少,但是小厂家一有风吹草动就倒闭的实在太多了。

  厂子都破产倒闭了,跟被骗了也没两样。

  能找到有实力的企业或者企业主帮忙背书就不一样了。

  有人脉,起码厂子不会因为意外情况倒闭。

  李铭一直有看港城的报纸,已经看到好几次登报启事,高额悬赏追查卷款跑路的员工。

  损失都是万元起步,没有人帮忙,那些借钱起家的小厂子就倒了。

  这也是李铭要开保安公司的一个缘故。

  既可以轮流给那些业务员当保镖,以防货款被人抢了。

  也是对业务员的监视,让业务员们不要起歪心思。

  被卷走1万元的话,足以给5个保安发半年的工资了,更何况经手的前远不止1万元。

  他打算住房、教育都给手下员工安排好,也是让背叛的成本增高。

  不划算的事自然没人愿意去做。

  大舅哥想要借力,李铭没有不让打名号,港城的风气就是这样,李吵人也是靠着舅舅兼岳父起家的。

  “星辰公司的发展,会低调一些。”

  “就像方便面生意一样,不会打星辰公司的招牌,对外都是以火星贸易的名义进行。”

  “等以后设立海外分公司的时候,大哥你可以直接去和那些大型零售商谈塑胶玩具的业务。”

  貌似比打旗号更好,而且时间估计不会太久,大舅哥欣喜的询问道:

  “第三批生产线已经开始试生产了,港城这里的市场要饱和了吧?”

  李铭慢悠悠说道:“过段时间,我准备降低泡面的零售价。买得起泡面的人会更多。”

  大舅哥惊讶道:“啊!?”

  “现在卖得好好的,还没有竞争对手,正是大赚特赚的时候,干嘛主动降价呀?”

  降价肯定会压低面粉、棕榈油等原料的进货价。

  大舅哥躺着赚钱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李铭笼统说道:“过些时候你就知道原因了。民生的生意,要薄利多销才能长长久久。”

  大舅哥追根究底的问:“我嘴巴很严的,肯定能保密。”

  “我的面粉厂虽然规模小,也是哥民生的生意啊!”

  李铭宽大舅哥的心,“你的面粉厂不用担心。”

  “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就是港城的劳资矛盾愈演愈烈。”

  “想加工资的根源是民生艰难。要是有报纸曝光我们的泡面是几倍暴利的产品,那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刚刚开始卖,我们还有借口是初期成本高,别人没话说。后面要是还这样解释,没人会信。”

  其实是因为内地给工人的福利待遇好,港岛的人一直是两地之间可以往来的,知道得一清二楚。

  对面的工人是8小时工作制,住房报销,医疗报销,什么都报销。

  工人在厂里说的话还顶用。

  凡事就怕对比。

  港城很多惠民生的措施还没有,工厂都是尽量压低成本搞出口的,待遇肯定是能怎么将就怎么来。

  而且好些老板和管理人员有高人一等的心态,作威作福,是个正常人心里都会不爽。

  同样的道理。

  招工数量有限,港城又有非常多的工作机会。

  种田的人就跑去港城做工,比田里一年到头辛苦赚的更多,更别说赚到的钱全都归自己。

  在港城辛苦打工省吃俭用寄钱物回家,家里人的生活也好过些。

  没那么多大道理。

  既然大家同样都是做工的人,那福利待遇也是要争取争取,特别是有人支持的情况下。

  澳城的工人在去年12月搞成了。

  港城的人可以说受到鼓舞,也可以说自认为不会比别人差,自然也会想要提高待遇。

  大舅哥点头道:“最近听说了好多要求增加工资的事。”

  “确实需要提防,省得有人把火烧到我们身上。”

  “还好方便面厂和火腿肠厂的工资待遇都是高高的,不用烦加工资的事。”

  娄晓娥也关心港城的风吹草动,点评道:“关键还是要把人当人看。”

  “前些天的那个什么纱厂,要么直接围殴工人的管事开除,要么就调离岗位,也就没事了的。”

  “偏偏要把挨了打的工人开除,打人的家伙反而继续原岗上班,这不就是捅了马蜂窝了。”

  “连闹了好些天的新闻,最后还是把管事开除了算了结。”

  李铭也看到了这个事,“别人的事情,咱们也不知道内情,只当个热闹看。”

  “找个合适的时机,在工厂里设立一个意见箱,星辰公司派人每周三、周六各取一次信件。欢迎基层员工提意见。”

  “可以提生产技术方面的,可以是管理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

  “采纳了的建议,可以给当事人适当的奖励。”

  大舅哥提醒道:“有些人会提一些过分的要求。”

  李铭不以为意的说:“他提他的,我们不一定要按他说的做。”

  “以后工厂多了,我们很难了解到最下面的事情,这是听到不同声音的一个渠道。”

  港岛两家工厂,深水涉一家,荃湾的大楼建好之后又会有好几家工厂。

  砰砰砰,砰砰砰。

  接到通知的顾问黄福义赶来了,“李董,董事长,娄董。”

  “李董,这些资料是收集到的各国建筑事故的汇总。”

  “只有最近几年的。远一点时间的,不太好找。”

  没有互联网,京城的周晓白等人找了好些天,实在难找到足够的资料。

  李铭就改安排港城的黄福义去找,花钱让临时工帮忙找。

  厚厚的一大叠,李铭惊讶道:“这么多?”

  “平常没注意。桥梁、大坝、在建大楼,垮塌的数量还是挺多的。”黄福义边说边把资料交给李铭。

  名气大的:珐国的马尔巴塞大坝、意达利的瓦依昂大坝、毕利时的布德维内韦格大桥、镁国长滩大桥、镁国堪萨斯大道桥、加拿达的苍鹭路大桥等等。

  五六十年代,各国都在大力搞建设,建造大楼、修桥铺路、兴修水利。

  开工的项目多了,事故多一些也挺正常的。

  现在是兴旺发达的景象,50年后,这些设施就需要巨额资金维护,成为一个个安全隐患。

  李铭连翻了好几页,询问道:“怎么没有一例日笨的?”

  黄福义解释说:“您之前说了,优先选取设计失误的案例,飓风、地震这样的情况靠后考虑。”

  “英文的资料比较方便找,已经找到这么多例子了,他们也就没有去找日笨的例子。”

  李铭也不强求,“算了,就这样吧。”

  “便宜日笨的建筑公司了,出了事就可以怪到地震的头上,屁责任没有。”

  以日笨现在各个行业的风气,相信日笨的建筑公司都能出淤泥而不染的严格执行规定,那还不如信母猪会上树。

  比较有名的:熊本县水俣湾的水俣病、新泻也有同样的水俣病、四日市的哮喘、富山县通川流域的痛痛痛病、九洲和四国一大片区域的米糠油事件...各行各业符例子数不胜数。

  大舅哥凑趣说:“说起地震。我年后去日笨的时候就碰上了小地震。”

  “当时还以为是我自己晃神了,边上的翻译说是地震了,我才反应过来。”

  娄晓娥突然问道:“日笨好玩么?”

  大舅哥也是酒精考验的,没有上当,“那几天时间,我天天要拜访客户,忙得不可开交。我哪里知道好不好玩。”

首节上一节476/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