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33节

  交易的货物主要是些农副产品,土特山货,鸡蛋家禽以及山鸡、野兔等。外地人不能乱买一些统购统销的物资,卖的人可能乡里乡亲,管理巡逻的人员睁一眼闭一眼的;买的人,互相不认识,不抓你抓谁啊,没收了。

  “同志,您那簸箕怎么卖?”

  “筛子呢?”

  “小蘑菇挺香的,什么价钱?”

  “扫帚给我来5把!”

  “筷子笼的别走那么快,我买筷子。”

  “您那是樱桃么?这时候还有樱桃,我买点。”

  之前已经逛了一遍,大概价钱都知道了,李铭陆续买了些蘑菇、簸箕、筛子、扫帚等,装在新买的箩筐里。还买了些樱桃、葡萄、枣子、毛桃、山楂,也叫山里红。

  “我的鸡?我不是卖鸡的,我是红星轧钢厂的,帮厂里采购的。”接连被问几次,李铭挠挠头,哭笑不得。

  现在的采购员完成任务不难,起码可以在集市收购一些,这是少有的日子滋润的几年。

  明后年,从城市蔓延到乡村,到处都是关停集市,也有剩下一些集市。但是剩下的集市限制开市次数,卖的东西也是各种限制,比如鸡蛋家禽在有的地方有时候也被禁售。

  反正风头紧的时候,大家都低调;风头过了后,就各种变通了,都乡里乡亲的,毕竟要生活。

  看了下手表,已经10点半了,不太会有卖东西的人来了,李铭决定打道回府。

  他自行车上绑了一堆东西,晃晃悠悠的驶在回城的路上。

  走了一段路后,趁着没人,他把东西都收进小世界里。

  自行车没了负担,他风驰电掣的往轧钢厂而去。

  李铭回到采购科,“科长好。李姐,帮我登记一个单子,野猪的。”

  陈科长、李姐都看向了他。

  李雪瑶挺自觉的开口询问,“小铭,你这又是上哪打猎野猪了?”

  李铭解释道:“上回,我跟他们去打猎也请教了一下怎么打猎。我力气又大,我就在山上找了个合适的地方挖了个大坑,做了遮掩。放了点地瓜藤,切了个芋子在陷阱中间。运气好,活捉一只小野猪。”

  李雪瑶接过单子,“小铭,你可真能干。”

  “科长,李姐,你们吃山鸡野兔不?到时候,抓到了就给你们留着。”

第55章 这是懂管理的

  “你问科长吧。我是不用了,我们家都没那厨艺,做不来。”

  “野味没点厨艺拿捏,做出来确实不好吃,我家也做不来。小铭,你有卖给食堂的时候,提前跟我们说一下,我找食堂主任预定,食堂做好了带回家吃还是不错的。”对于这样不用肉票的消费,子女不多的陈科长还是能承受得起的。

  “好的,科长。希望运气能好点,能捕猎到些猎物。”

  “肯定可以的。小铭,你没感觉你的运气一直很好啊?”李雪瑶羡慕道。

  李铭对着李雪瑶,问起了今天本该值班的赵信,“还好吧。赵信赵哥呢?”

  李雪瑶回答道,“刚刚李副厂长来科里了,他帮李副厂长跑腿去了,送资料去武装部。”几十年后的人,大多认为此时保卫科火力猛。手枪步枪冲锋枪,保卫科也确实有;但机枪高射炮这类属于民兵的重武器,是武装部在管理。

  几十年后,国企、大学、大型民企等单位还是有武装部的,但在很多单位武装部跟保卫科是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现在可不是,现在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武装部其实前面还有两个字“驻厂”,隶属单位就不一样,钱与权都是独立的一套。

  “大热天的,小铭你这是跑来厂里吃午饭?”李雪瑶这才开始闲聊。

  “是啊,自己做饭热啊,外面吃饭要肉票,厂里吃饭省点钱。早上趁天还凉爽的时候,我还去了下面的公社。”

  陈科长询问道:“小铭,你下公社了?”

  “科长,我去的是比较近的洼里公社。今天是赶集的日子,我就去了解了一下各种物价,社员们的相关经济活动。我是想下去多看看,多问问,多了解实际情况,以后跑公社、跑大队也比较有效率。”

  陈科长含笑道,“我之前还担心你缺乏经验,以后要跑任务的时候可能跟不上。你能这样踏实肯干的行动,你还主动想到去设陷阱捕猎。以你的运气,我现在是一点都不担心你了。”

  “科长,你也说我运气好啊。”

  陈科长摆了摆手,感慨道,“就跟有些人在战场上冲锋一样,各种乱飞的子弹长了眼睛一样就是不往他身上招呼。所以啊,运气这玩意是真的有。”

  铃铃铃铃铃铃铃。

  电话铃声响起。

  陈科长接起电话,说道:“喂!这里是红星轧钢厂采购三科。”

  “科长吗?我是张有禄啊,我在胜利公社这边,有个生产队的牛摔了,您赶紧派辆车来。”

  陈科长询问道,“他们的社员不要肉,全卖么?”

  “是的,整头牛都卖!他们大队前些天才分了一次猪肉,所以全卖。现在还没有其他单位的人知道。”

  “你就在公社那边等着,我这边马上让运输科出车。”

  陈科长挂掉电话就出门了。

  李铭看陈科长已经出门一会了,说道:“李姐,有牛肉吃了。”

  李雪瑶翻着报纸,头也没抬,“一头牛去掉骨头,轧钢厂上万人,哪还能分得到肉?”

  “牛骨熬汤总会有吧。”李铭心想也是,都不够高级工人与中层干部分的,确实轮不到他这种普通科员。

  “这个倒是应该有。想多吃点牛肉只有指望你们多多采购到这样摔着了的牛。”

  李铭想起周三的事,“德哥要是能搞到牛羊肉,那就不错了。”

  “刘德还没传消息回来呢。”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赵信回来了。

  三个人看报、喝茶、闲聊。

  陈科长一直没回来,估计他又是亲自去采购那头牛了。就两字形容他,劳模。

  中午,李铭在食堂打包了几份菜,准备去娄晓娥的小四合院吃饭。

  可惜娄晓娥不在,他自己一个人就随便吃了点午饭,他还把几种水果分别取了一点处理催芽。

  睡了个安稳的午觉。李铭想起粮本没去拿,给娄晓娥留了一张纸条,今天不再过来了。他往交道口粮店而去。

  由于是周五,职工都在上班,除了时不时的老头老太买粮,粮店此时也没什么人。

  李铭看出货员在搬粮食,就问了旁边做登记的人,“同志你好,请问领粮本是找谁?”

  开票员没出声,手指了一下隔壁间。

  “谢谢您了。”虽然没说话,但是人家给指了方向。

  走到窗口边,李铭问道,“同志你好,是这里领粮本吗?”

  一个四五十的中年妇女淡淡的说道:“嗯,你是换粮本的还是怎么的?”

  “我叫李铭,是新转移到这来的。我的工作单位是红星轧钢厂采购三科,家住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李铭心想,这小世界安排的身份资料也太齐全。

  “好的,稍等,我找一下。”大姐在旁边翻找,在最下面找到了李铭的粮本,“就是你啊!办好很久了,你也一直没有来领。”

  “不好意思。刚参加工作,一直跟着前辈下乡。”李铭汗颜,票贩子们服务太周到了,他这个月不是吃食堂就是吃饭馆,就没想到粮本的事情。

  “你们厂的后勤处真不错,帮你把转移证之类资料都发给我们了。不然就得你自己跑街道、治安所和我们粮店。”

  “是啊,他们的工作在厂里是广受好评。”李铭估计是劳模陈科长帮他打招呼了,得送点礼。

  粮店大姐郑重的说道:“这是你的粮本、副食本。最重要的事项我先给你讲清楚,你是干部身份,按规定你定量粮食只有28斤,普通工人才有32斤。今年的定量里面30%的细粮,70%粗粮。油每人每月半斤。其他的杂项内容,你自己看本子。”

  “好的,我知道了。还有什么我需要注意的吗?”

  “每月24日会上门发放下个月的粮票,25日就可以提前用下个月的粮票购粮了。假如你要出差的话,全国粮票需要你拿单位的介绍信才能换,每30斤全国粮票,须扣除半斤油的指标。”为数不多送票上门的城市,大多数城市是要自己去粮店领。

  “真是太谢谢您了。”李铭感谢道。

  态度还行,现在各行各业还是优先讲服务、讲品质的时候。明后年开始就是讲政治了,有些人那态度就不太一样了。

  别说国人,国家邀请的外宾也是一样待遇。一大堆外国名人抱怨各种服务态度不行、工作懒散,都是有据可查的。基本都是明后年开始,70年代居多,风气一直蔓延到80年代。

  工作纪律、服务态度什么的没人管了,也没有人敢管。

  为什么有传言:有饭馆会张贴“不得随意殴打顾客”?管不住嘛,贴了这个条,吃饭的人也心里有叉数了,矛盾大大减少。

  这是懂管理的。

第56章 阎埠贵陷入了沉思

  李铭回到小四合院,娄晓娥还是没来,估计她今天是没找到借口溜出来。

  一个人呆着无聊,李铭留了个纸条,他明天下午再过来。

  李铭回到95号四合院,遇到阎埠贵回来,提着一袋桃子。

  “三大爷,您怎么挑坏了桃子买啊。要买就买新鲜饱满的呀。”他也下车扶着自行车往里走。

  “小铭,你这就不懂了。你看水果这名字,又是水,又是果。我花钱买水干嘛,我要买的是果子啊。”

  阎埠贵自得道:“你别看这桃子蔫得起褶,还剜了烂处,但是它吃起来香甜还特别便宜,一分钱一个。那新鲜上市的两三毛钱一斤,吃起来也一样,我有那钱还不如省下来买肉吃。”

  “三大爷,过日子还是得跟您学呐。”此时缺乏冷库存放水果,果品的储存条件极差,短时间消费力又不够,许多大量上市的水果就会积压。跟阎埠贵一样捡便宜的大有人在。

  阎埠贵提议道:“小铭你今天这么早回来,一起去城外钓鱼?”

  “三大爷,您去钓吧,我今天大清早就下乡了呢。领导体谅,让我回来休息休息的。”李铭不太想跟阎埠贵一起去钓鱼。

  阎埠贵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小铭,你钓鱼是有点窍门吧,方不方便透露一点?”

  “三大爷,我也没什么窍门啊,就那样钓的呗。”李铭随口说道。

  阎埠贵蹙眉道:“不能吧?你每次带回来的鱼都是挺大挺多的。不太方便说,那就算了。”

  “具体秘方我就不说了,就是打窝。您钓鱼有打窝吗?”李铭哪里有什么秘方教他,只能胡诌。

  “打什么窝啊,不是蚯蚓挂上就钓?”

  李铭打趣道:“您还动手挖蚯蚓,我还以为您扔点牛粪,直接用蛆虫呢。”

  阎埠贵继续追问道:“还是先讲下你是怎么打窝的?”

  “用了点粮食,估计您啊,不舍得用。”

  “你先说说呗,以后粮食有富裕了,我也能弄弄。”

  李铭继续胡扯,“剩饭,加了点酒,粘了点油,搅和一起。还有就是用青草揉出汁水,草鱼吃的草,您知道吧?”

  “知道,这个知道。”

  “这些就是用来打窝的。嗯,您自个再琢磨琢磨怎么操作哈。”李铭接着说道,“我是建议您去买个捞网,您先放好网,再扔打窝的料,鱼没钓上来,您可以捞鱼啊。”

  “说得也是啊,还挺有道理的。”阎埠贵感觉这挺靠谱的。

  两人扶着自行车进了前院。

  李铭忽悠道:“那是。您钓不到就用捞;捞不到就撒鱼网;网不到就扔炸药;炸不到就上下游一堵,您那铁皮桶淘水刚刚好,水没了鱼就抓到了。”

  阎埠贵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三大爷,我先回屋休息了哈。”李铭没理阎埠贵,自顾自回东厢房。

  虽然来了快一个月了,但是李铭面对这个世界的人的时候,心态上还是会有点超然物外,或者说游戏人间的感觉。他跟这些人斤斤计较不起来,旁观看戏的感觉还在,还没有融入这个世界。

  东厢房内,李铭正在打草稿。

首节上一节33/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