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213节

  “福妈,这些材料全炸了。我中午下乡去运新鲜蔬菜的时候,带一些下去给他们吃。晚上我值班的时候也带些去保卫科。”

  此时,对普通人来讲,油炸的食物,不管做得怎么样,吃起来的味道那就是一个字,香!

  福妈应声道:“没问题。这个又是南方的做法吧?他们是不是缺面粉,就只能用这个替代了?”

  “那到不是。最南边的华南粤省、桂省的生产队也有种小麦,即使没种小麦,他们用大米换小麦也是很容易的。”

  “他们也有吃面食,面粉的油饼也会做。而且要替代面粉的油饼也应该是用大米做的米果来替代。用黄豆大米做纯粹就是为了吃不同口味的食物。”

  福伯说道:“南方吃的东西真丰富,听说南方的粮价都比咱们这边低。”

  “跟咱们北方一样,也是要分地方的。南方的平原跟丘陵,山区跟海边,生活就有很大不同。”

  “夏秋时节,南北方也没什么差异,端午节不管南北都吃粽子,中秋节也都吃月饼。”

  “只有这寒冷的冬季,咱们北方稍微匮乏了那么一点点,大部分人过年过节只能包顿白菜饺子吃,了不得加点肉进去。等大棚菜普及了之后,家家户户过年的餐桌都会很丰盛。”

  娄晓娥已经拿起油饼开吃了,询问道:“95号院的老太太,她今年还是跟一大爷家一起过年么?”

  “应该是吧。她不缺吃喝,人又是住在后院,我平常就没多大注意。”

  娄晓娥提议道:“老太太人挺好的,这种油饼软软的,可以带点给她吃。”

  “老太太一心想着傻柱呢,傻柱会给她弄好吃的。前天三大爷帮我在院里分发的蔬菜,有剩的都给老太太了。”

  电视剧里,聋老太就是典型的老糊涂了,或者说为了傻柱的婚事急昏了头。

  许大茂娄晓娥前脚刚离婚,聋老太后脚就撮合许大茂的死对头傻柱跟娄晓娥。

  同一个大院里,许大茂要是整不死傻柱娄晓娥,那就只能自己忍气吞声换房走人。

  聋老太的所作所为,那是要许大茂跟傻柱刺刀见血的火并。

  这样的老糊涂,李铭是敬而远之,不招惹。

  娄晓娥突然叹气道:“哎...。”

第346章 郎在番邦妹在唐

  李铭心想,‘娄晓娥跟聋老太的关系不至于那么好吧?能多愁善感到感叹聋老太会孤零零的一个人过年。’

  “晓娥,你叹什么气呀?”

  福妈也问道:“是呀?晓娥,今天可是过年呢。”

  娄晓娥回话道:“我就是突然想到我爸我妈。今天过年了,不知道他们到港城了没有,能不能吃上热饭热菜?”

  昨晚不是已经安慰过了么,李铭差点脱口而出。

  他再次宽慰道:“坐外国商船的话,昨天就到港城了。坐咱们国家的船的话,现在应该还在日笨。”

  “你放心好了,这年头坐船是很安全的,没问题的。要是坐飞机,那倒是有些危险。”

  66年的日笨,有个名词叫‘日笨空难潮’,一年之内连发五起机毁人亡的航空事故。

  第一起就是半个月之后的2月4日,从北海道札幌的千岁机场飞至东京羽田机场,波音的727-81型客机,NH60航班JA8302号,坠落在东京湾,机上133人无一生还。

  日笨方面的调查结果:机翼扰流板处在打开的位置,使飞机在空中减速,进而掉高度;三号发动机的灭火开关是打开的状态,三号引擎的残骸也有‘过火’的迹象,可能烧坏了位于机尾的控制方向舵和升降舵的液压控制系统,最终导致飞机失去了控制而坠海。

  但是镁国波音公司和镁国的安全运输委员会委派的调查组则坚决否认调查结果,一口认定NH60航班JA8302号机是‘可控性坠海’,完全是因为机组的操作失误导致飞机可控性飞行撞地。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事故调查演变成了日镁双方相互甩锅的争夺战,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被迫吃下了哑巴亏的日笨方面痛定思痛,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开始强制要求全部飞机加装‘飞行记录仪’,就是俗称的黑匣子。

  福妈劝娄晓娥,“娄先生、娄夫人,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顺顺利利的。”

  福伯也劝说道:“出发之前都是做好了万全准备的,吃饭住宿这些问题,你就不用担心了。”

  娄晓娥弱弱道:“好吧。”

  李铭继续安慰道:“过些天就会有消息传回来了。”

  此时与国际上的交流还算是畅通的,可以书信往来。

  解放前,下南洋挣钱回乡建房娶妻生子,是闽粤两地无地农民最后的出路。

  ‘今日过番出大门,无奈家贫难度日,无田无地无粮银,结条裤带出家门!’(客家,过番歌)

  ‘郎在番邦妹在唐,两人共天各一方,妹在唐山无双对,郎在番邦打流浪!’(唐,泛指我国)

  南方的粤、闽等省份,每年有很多侨汇收入,大多是家里人写信出去,出门在外的人收到信后寄钱寄物回家里。

  每100元人民币侨汇,有额外的供应额度:粮食80斤,油4斤、糖5斤、肉3斤、布15尺。另外供应价值50元人民币的日用品及其他副食品。

  之前年份的额外供应额度时不时会调整,有增也有减,今年底会被全部取消。

  明年年底之后,收到外面寄回来的信,就有里通国外的嫌疑了。

  检查肯定有检查,但是现在暂时问题不大。

  ......

  95号四合院,阳光明媚。

  中院耳房的袁万顺走到前院,看到东厢房房门紧闭。

  袁万顺就问刚好在院里的阎埠贵,“三大爷,小铭又出去了?”

  “很早就出去了。你找他有什么事么?”

  袁万顺说明来意,“没啥事。这不是过年嘛,我想邀小铭一起喝两盅。”

  阎埠贵详细说道:“他今天中午去采购科同事那边吃午饭,下午去乡下运送蔬菜,晚上要去轧钢厂保卫科值班。”

  袁万顺笑道:“小铭真是个大忙人,年夜饭没空,喝酒也没空。”

  阎埠贵解释道:“昨晚我、一大爷、二大爷都想邀他一起过年。他跟我们说了下。我这才知道他都安排好了。”

  95号院的邻居邀李铭一起过年的,都被他婉拒了。

  即使没有娄晓娥,他最多也就是召集一些人一起喝酒。

  轧钢厂工人吴名也走出自家房门,“我也问过了小铭。他说晚上搞点小酒,几个小菜,保卫科一群年轻人,气氛也会很热烈。”

  袁万顺是比较老实的人,“值班也喝酒呀,不怕被你们轧钢厂的领导批评吗?”

  吴名不以为然道:“天气预报都说了,晚上要开始下雪,喝两口小酒暖暖身,应该没什么事。”

  袁万顺点明道:“别人是喝两口就没得喝了,小铭那就跟百宝箱一样,我就没见他缺过啥。”

  虽然天冷,有热闹还是得凑一凑,面条厂的李俊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了院里,

  “我是不信小铭值班的时候会喝酒,估计就是随口那么一说。小铭挺好说话的,但也是很讲原则。”

  傻柱扶着自行车出了中院门。

  袁万顺听到身后的动静,转头问道:“傻柱,你这是去上班呀?还是?”

  傻柱回应道:“上班!大年三十还要上班,就数干我们这行的最辛苦,一点都偷不了懒。”

  吴名不同意道:“要是没出师的时候,你还能这样说一说。你现在都当大厨了,跟我们比,你那辛苦也辛苦不到哪里。”

  “是呀,傻柱你那食堂可是好岗位,还有徒弟帮你端茶倒水呢。”

  “我等会也要去厂里一趟,一样要上班。”

  傻柱瞅了眼院子里闲聊的哥几个,一水的工人,不好说谁比谁轻松,他总不能跟阎埠贵比辛苦。

  “得!你们慢慢聊,我先去厂里忙活。”傻柱边说边往外走。

  易中海也来到前院,“你们这么多人聊得够热闹的。”

  “一大爷,我们就是闲聊天。”

  “马上就得出去买点东西。”

  “我也要去厂里看看了。”

  易中海对阎埠贵说道:“他三大爷,有空没?我那有准备了一些红纸,麻烦您给咱们院的大门写几副对联。”

  阎埠贵笑开了花,“行啊!你们谁家还要写的?我也一起写了。”

  “三大爷,我们厂里有发。”

  “我们厂已经安排好了。”

  “我那厂里的工会也组织了写春联的活动。”

  每年的过年前,工会都会把能写一手好字的人组织起来义务写春联,已经演变成为了一项新的过年习俗。

  帮人写字收点润笔费也是传统习俗,阎埠贵想收点小钱的企图没得逞。

  阎埠贵感觉有点自讨没趣,跟着易中海进中院写字去了。

  剩下的哥三个夸赞了一下易中海也散了,过年事情都多。

  大门口,出门上班的傻柱碰上了下乡回来的许大茂。

第347章 好呀!娄老师好!

  一生之敌,不好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那也是冤家路窄,看对方相当不顺眼。

  “哟,粉条,大蒜。”傻柱鼻子耸动,“还有小蘑菇。”

  “看来,这是小鬼子下乡扫荡回来了!”

  许大茂原本的大好心情顿时没了,“傻柱,你说谁呢!”

  “谁答应了,我说的就是谁。”

  “哼!傻柱你就羡慕嫉妒吧。大过年的,哥们儿不跟你一般见识。”

  许大茂阴阳怪气道:“我还忙着带媳妇回我爸家吃团圆饭呢。”

  媳妇、老爹,许大茂这一句话对傻柱打出了双重暴击!

  撂完话,许大茂扶着车就急忙跑进四合院,老对手了,知道对方破防的点位。

  许大茂手上打架功夫不行,脚下逃跑功夫还是可以的。

  傻柱本想立刻追进院子里,他想了下,现在追上去也会被院里人拦着,打不起来,傻柱就转身先去上班了。

  ......

  城西小四合院,正房边上的右耳房。

  李铭把钢琴搬过来摆放好。

  娄晓娥一首钢琴曲‘红梅赞’结束。

  李铭使劲鼓掌:“真好听!”可能因为生疏的关系,弹的其实挺烂的,反正他先夸了再说。

  娄晓娥不好意思道:“其实弹得不好,我才刚开始练习这首曲子。”

  “你送我的这本《新歌集》有上百首歌,够我练好久的了。”

  “12月才上架销售,我一看到定价才3毛2分钱,就赶紧买下来了。你可以挑一些喜欢的练一练。”

  这时候重视文化艺术,伟大导师又特别重视宣传,所以各种演唱汇编、曲选、歌集的印刷品,琳琅满目。

首节上一节213/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