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2节

  李铭心想着:‘轧钢厂离得远不认识人,还是把鱼卖给附近的供销社收购站好点。’他又是一路找人打听位置。

  没有自行车,他只能每次提两桶去,来回两趟一共卖了40斤得了10元钱,然后他就往菜市场方向走去。

  几十年后的茅台店门口有收茅台的人,那现在的菜市场周边自然暗中也有类似的人。李铭找到了某些人,买了粮票、猪肉票、酒票、烟票、乱七八糟的票一共花了快有50块钱。

  有票在身,李铭才算是在这个时代立足了。

  只要有管制,必然会有人钻空子。就是这个年代,有人几百元起家,一年挣几万元;有人以生产队的名义做买卖,一年营业额几十万元;有几个生产队私下合伙承包了几百个单位的土建工程,好多都是顶顶有名的高级别大单位。胆子大的人什么时代都多的很。

  他慢慢悠悠的往小饭馆走去,有粮票在身就可以随便下馆子了,不像上午有钱没地方吃饭。

  他打算吃完晚饭再去供销社买生活用品,并不担心错过时间。供销社已经有延长下班时间,百货商店的营业时间更晚。

  吃完饭,李铭还打包了6个馒头收进空间,他发现空间的时间跟外面是一样的,但是里面的东西变质很缓慢,短期保存没问题。

  李铭去交道口供销社买了碗筷、毛巾、牙刷、脸盆、铁锅等等拿回家,又掉头去北新桥百货商店买煤炉子。

  刚好他还看到有渔网,渔网种类多,但他不会用,就只买了捞网、鱼钩、鱼线、鱼竿。

  他这花钱如流水,兜里只剩几块钱。

  当李铭拿着一堆东西回到四合院,上班的人也回来了。他还有十多斤鱼没卖,都是三四两小鱼,就是准备作为晚上的见面礼,一家给两条也拿得出手。

  他把进门右边小房间当卧室,所以拿着东西就进了当杂物间的左边小房间。

  放好东西,李铭蹲地上把桶里的鱼两条两条的用芦苇草串起来,想了一下,三个大爷每人多一条,用一个桶装着三条鱼就往阎埠贵家走去。

  李铭在院子中间就喊道:“三大爷在家吗?”

  “在呢。”阎埠贵掀开门帘往外瞅。

  他在阎埠贵家门口放下桶,欠身说道:“三大爷,我下午去河里弄了几条鱼回来,给您尝尝。”

  阎埠贵笑道:“这怎么好意思呢,小铭你自己留着吃吧。”

  “三大爷,甭客气,我那还有。我这不是刚来院里嘛,还得您帮忙领我认一下各家的门。”

  “那行,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解放,把鱼收好,把桶送回小铭家。”阎埠贵想着这新来的小伙子还挺讲究的。

  “三大爷您等我一下,我回去拿鱼,每家每户两条意思一下。”

  李铭一溜烟回到家,提了一桶鱼跟着阎埠贵去认门。

  提鱼上门,邻居们都是笑脸相迎,听到他是红星轧钢厂的采购员就更热情了。

  路人甲们一时记不住,李铭对主要剧情人物还是熟悉的。

  一大妈知道他是在小饭馆吃的饭,还邀请他明天上她家吃饭。

  刘海中打了点官腔,有点不知所云,让人听着实在尴尬。

  许大茂笑呵呵的闲聊了几句,邀李铭下次一起喝酒。

  傻柱在家喝酒啃馒头,这鱼可算给傻柱来了个菜,雪中送炭。

  聋老太太笑脸以对,跟傻柱无关的事情,她都是不太理会。

  贾家,菜是挺丰盛的,不过主食就差了点,糊糊比较稀,配得也是窝窝头。好吃懒做的贾张氏也就在棒梗遭殃、秦淮茹改嫁这样的事情上比较作妖,平常事情上也是懂礼守规矩的。

  李铭摸着贾梗的锅盖头,正准备夸奖的时候楞了一下。他感觉到庞大的气运能量在贾梗身上!也是,秦淮茹可以说是一切都为了孩子,秦淮茹基本没享受到啥,棒梗才是整部剧里的最大赢家!李铭想吸收棒梗的气运能量,吸不动。他又试了试小当、槐花,也有许多的气运能量在身。

  他不急,上午已经从三大爷三大妈那薅了4缕,以后慢慢试验,这四合院的主要人物可能是他的重要经验包。

  四合院一圈送完,李铭把还剩下的一串鱼送给了阎解成于莉两口子,两口子喜笑颜开。在他回到东厢房门口时,小夫妻两的高兴就停了,阎埠贵把鱼没收了!

  回到家,他把空间里的木头堆在小杂物间里。这杂物间也是够乱的,厨房的用品,装废水的桶,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

  家里没事,李铭就准备出门搞点事情,他打算去那些墙倒屋塌的地方探查一下有没有宝贝。

  李铭手拿一根木棍,空间里还有一把大菜刀,就出发了。

  他溜达了半圈,除了腿累什么也没探查到。要是后面急用钱,他再把两块玉佩也卖了。

  当李铭回到院里,一些邻居在院里乘凉闲聊,他也就不回屋了,过去凑热闹以便更好的融入集体。

  夜深散伙的时候,有个邻居跟着李铭到东厢房门口,求李铭帮忙弄点不大不小的鲫鱼给家里的产妇吃。

  10条半斤左右的鲫鱼,也就一块多钱的事情,李铭想了下,同意帮忙。即使他被举报也扳不倒,一件小风险的事可以帮到产妇跟婴儿两个人,可以做。

  一夜无话。

  (本书的物价、事件等都有精心查过资料,引用了地方志、当年的报纸、账本、收据、判决文书等,有比对核实,636章之前(暂时只写到这里,200-300章后,越后面的章节越符合史实)保真,个人的能力有限,如有错误,欢迎在起点评论区给我留言,我会改正。)

第3章 勃勃生机

  大清早,顶天立地,这该死的青春。

  李铭早早的就起床洗洗刷刷,啃了2个昨天打包的馒头,跟昨晚乘凉时说好的那户人家借了自行车。

  有据可查,65年,建国以来全国总产量1500多万辆,京城此时自行车存量90多万辆。解放前的48年,有17万6970辆。

  不好说家家户户有,但95号四合院就易中海、秦淮茹两家是没有自行车,傻柱也是妹妹雨水有车。后院门,一辆破自行车倒在地上好像没人管。李铭昨晚看到了也没多嘴问,也不好动它。

  他好久没骑自行车,骑着还挺新鲜的,就是这破路不平,屁股不舒服。

  一路向北,骑到洼里公社的地界。这地方地势比较低,常常有积水,所以叫洼里,盛产优质水稻,鱼米之乡,就是没有‘京西稻’那么有名气。65年的京城,水稻种植90多万亩,亩产量600斤,10多年后还是600斤。

  李铭停好自行车,来到河边用菜刀不断收割芦苇杂草小灌木,不断在空间分解。

  他时不时看看四周有没有人,一上午没其他人,河边的小鱼有看起来比较大的也收进空间分解。

  这时候干劲足,他所过之处比牛啃过的草地还干净。

  移车、停车、回河边,干了一个多小时,眼睛都绿的了,他决定在河边树荫下休息一会。

  李铭往浅水区扔了一些饭粒,坐等鱼来吃饵,顺便感受一下空间的情况。

  空间里,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就在眼前!

  李铭灵机一动,去农田里拔了两小株水稻,种在空间那湿湿的土里。他心里默想催生,水稻就迅速生长;抽穗,授粉;成熟;两株一共300粒稻谷。

  收好稻谷,他把完成任务的稻株分解了。土里的水养分+空间生长能量=植物果实产出。又重新来了一遍,收成50000粒,有两斤半了。

  空间里的生长能量明显减少。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空间里剩余的生长能量用水稻产量来量化的话,还剩7.5斤的量。就这么点,同志还需努力啊。

  ‘等以后找鸡鸭狗什么的吃几天米饭没问题,再继续种水稻。’李铭一边收水潭的鱼一边胡思乱想,‘这地方鱼不多,半天没几条,得换个位置。’

  他把水里的饭粒收回来起身去找地方,鱼还没找到,反而看到好多水葫芦。

  水葫芦是喂猪的好东西,不过必须蒸熟煮透。生的水葫芦有非常多病菌、寄生虫,给猪吃反而容易害了猪。

  这水葫芦在北方可是很少见,它在南方才能泛滥成灾,北方的冬季会把它冻死。他估计是公社的哪个鱼塘漏了跑出来的。

  既然有鱼塘漏了,那必然有大鱼跑出来了。落后分子李铭没打算立刻去叫人,反而准备先找大鱼。

  他扶着自行车沿着小河一路找地方准备放饵料,这饭粒不是一般饭粒了,自带空间里的清香还是挺吸引鱼的。

  走了二三十米,他找了个深水潭的边上,老套路,扔下饭粒打窝坐等。

  这次鱼获来得又快又多,收的不只是三四两半斤一斤的鱼,三四斤的大鱼也有两条,一下子就收了二十多斤,把水潭比较大的鱼都清空了,那些小鱼他看不上。

  他打一枪换一地,这次差不多有80斤了,空间里4个桶满满的装不下了,扶起自行车准备回城。

  李铭在这倒腾了一上午也没见人来,可能公社今天安排的是其他农活。

  水稻插秧种下后,前期还要手工拔草,有的拔一回,有的草多要拔两回;中期只要关注病虫害,保养水,田间管理需要的比较少。

  李铭骑了一两百米才看到几个小孩,就让小孩们赶紧回去带话,河里有水葫芦,叫上大人去看是哪个鱼塘出水口漏了。

  回城,一路向南,他估摸以后会跟这个公社打交道,东张西望看周边环境。

  空间里的鱼不合适卖给这边的收购站,要是传出他把鱼塘扒了抓鱼的谣言,那不是屎也是屎,说不清楚的。

  李铭找了处收购站,一次性卖了80斤,得20元钱。

  然后他就找了个小饭馆吃了顿饱的,有票就是方便。

  又一路向北,由于李铭换了一条河,一个小时,鱼只收了20斤,生长能量倒是达到50斤。他决定再换一条河抓鱼,10条半斤的鲫鱼还没凑够呢。

  兜兜转转又搞了30多斤鱼,20斤生长能量,一堆够做个柜子的木头。李铭现在累计有70斤生长能量了,空间里能明显的感觉生长能量的充盈。

  打道回府!他骑上自行车一路飞奔,屁股都快要抖散架了。

  花了点时间,李铭又找了个收购站卖40斤的鱼,收入10元钱。他得多积累点钱,买衣服,买煤,买手表,买辆二手自行车等一大堆东西需要买。

  他打算晚上找易中海换布票、背心票。

  易中海能在四合院那么高的声望,肯定是把高级工人的票证福利换给四合院邻居了。

  要知道被打倒的某些人工资一个月几千块,比领导还高好几倍,大部分工人都只是三四十块,不打倒你打倒谁呢?

  李铭骑车回到四合院才5点钟,进屋关门,放出水桶。他用空间把自行车的污泥清理干净,又把自行车收进空间保养了一下,这没消耗气运能量。

  借了别人的车,可得完好的还给人家,名声才不会坏。

  这个时代是熟人社会,名声非常重要。其实不管古今中外,熟人社会都会讲究这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纯粹就是社会经济关系使然;以后的城市流动快,不知根也不知底,对方随时消失不见人,谁能不互相提防着点?

  趁着时间还早,李铭出门去买水缸。附近的交道口供销社没货,在南锣鼓巷供销社,他买了个大缸本想自己扛回来。

  但是,他瞅了瞅,改主意又多买了一个,叫了个板车帮忙搬这两个大缸。

  带着买回来的大缸,李铭再次回到四合院都6点了。

  在院里,他洗了一遍缸,扛回房间,装水,放鱼。他用桶装了两条三四两的鱼去还自行车,用了人家的车带点礼才合适。

  刚好遇到一大妈从中院出来喊李铭一起吃晚饭,他答应了并说了会带一条鱼去。易中海家的好意还是先接受,以后的事情以后看。

  李铭准备等会吃饭闲聊的时候找易中海打听打听厂里的事情,吃完饭顺便遛弯到后院,跟许大茂打听下面各个公社的情况。

  许大茂经常下乡,应该比较了解情况。富裕的公社,计划外的物资肯定更多;穷得叮当响的公社也不能放过,计划任务会少,又因为穷,计划外的物质还更愿意拿出来交易。

  李铭随便收拾了一下,带上一条快两斤的黑鱼就往中院去。他没带粮食,易中海家肯定不缺粮。

  易中海能拿10斤白面给贾家过年,给聋老太也是一袋5斤白面,还出红纸让三大爷写对联给院子里没贴的贴上,典型富裕人家。

  走到中院,李铭没能看到秦寡妇洗衣服。

  (作者认真查过资料(包含去外网搜),情满电视剧没有原著,是编剧自己写的稿子,至于傻柱桥洞冻死什么的全是网络编的,所谓的‘傻柱小说’都是胡扯,有个掏粪工的离题太远。这个编剧写了很多年代剧,风格是一贯的,‘京城爷们’可以吃亏,但是做事还得地道,跟现在主流自私自利的想法完全相反。电视剧里有出现的以电视剧为准,没出现的,本书参考现实资料。)

第4章 在一大爷家蹭饭

  掀起易中海家门帘,李铭就故意大声说道:“一大妈,我今天还没开火,就厚着脸皮来您家蹭饭了。”

  一进屋,他就见一大妈刚做好馒头,正很利索的在收拾桌子。

  他的习惯是吃米饭,吃面也还行,吃馒头就像是吃糕点零食,一时半会估计习惯不过来。

  “你这孩子,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你一大爷昨天知道你还没开火,今天又没上班,就想叫你今天在我家吃饭。我上午中午去找了你两趟,你房门锁着不在家。”一大妈一脸笑容的迎向李铭。

  李铭把鱼交给一大妈,:“是啊,这不是刚搬来嘛。我就附近走走熟悉一下周边环境,中午在小饭馆吃的,天热我就溜到河边乘凉去了,刚好寻摸到了这条黑鱼,加加菜。”

  “你这是钓鱼钓到的?前院的三大爷也爱钓鱼,不过很少有你这么大的。”

  李铭想了下没否认,他钓具也买好了,以后还会弄到很多鱼,人设就是钓鱼小高手,以后钱的来源也是一个好理由。

  这年头,有合理合法来源的收入很重要,不然经常吃好的,容易被人举报;有合理合法收入的就还好了,要是能时不时分点出去,那就更没问题了。

  一大妈提着鱼往里走:“小铭,我这手里都是面粉,自己倒水喝!先坐会,你一大爷马上就回来。这鱼你是想吃红烧呢还是清蒸或者煮个汤。”

首节上一节2/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