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3小山村 第183节

  而他们面前的摊子上却只有一个桌子,上面扣著三个小碗,摆摊的长褂男子面带笑容,看著众人押注。

  “这是干嘛的?”秀兰还是第一次见这个。

  “这叫鬼手三仙归洞,这些都是赌博的。”林恒笑著说。

  这种把戏在旧社会都是属于手艺活,一般人都不知道原理。

  但在后世网络时代,都是公开的秘密了,就是靠手法骗人的一种魔术罢了。

  带著秀兰和晓霞远远的看了一会儿,母女俩都是惊呼连连,完全看不出破绽。

  这明显是个老手艺人了,技术非常娴熟,林恒也看不出来破绽。

  但他知道原理,给秀兰讲了一遍她才焕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我就是怎么这么神,原来是球藏在了手里。”

  “所以说这些下注的人注定不可能赢。”林恒微微一笑,这种把戏也就现在还能骗人。

  “那你怎么知道的?”秀兰又好奇的看向了他。

  “因为我遇到过会三仙归洞的人,酒后告诉我的。”林恒眨了眨眼睛。

  在庙会上逛了一圈,太阳渐渐升高,空气炎热。三人也没了继续逛下去的心情,便起身往回走。

  路过卖零碎物品的街道时,林恒余光一瞥突然看到一个东西。

  一盏香炉,通体暗铜色,炉体形似高脚杯,炉盖圆锥形,高而尖,呈现山形,还是镂空的,看起来像是重峦迭翠的小山。

  上面雕刻的有云气纹和鸟兽图案,有些部位有些青绿色的颜料,看起来颇为精致。

  “这是一盏博山炉对吧?”林恒笑著问道。

  博山炉是用来焚香的器具,古人喜欢焚香沐浴,一般用的都是这种炉子。

  卖东西的是一个老汉,除了这炉子还有几个漂亮的瓷碟瓷碗,以及一些瓶瓶罐罐的东西。

  他看了一眼林恒摇头道:“我不清楚,这是家里的老东西,前些天翻地窖翻出来的,也不知道是啥朝代的东西,你买不买?”

  林恒把瓷碟瓷碗拿起来看了看,并没有具体的落款和印章,从上面蓝青色的花纹来看,估计是青花瓷碟子和碗。

  “多少钱啊?”林恒指著这个博山炉询问道,他想买回去自己弄点香粉熏蚊子啥的。

  他对这几个瓷碟瓷碗也有兴趣,这个年代农村老物件不少,甚至专门有人到农村收这些东西,就是欺负农村人没见识,不懂价值。

  老汉看了一眼林恒,摆手说:“炉子三块钱,瓷碗瓷碟一块钱一个,我也不确定是什么时候的,放家里没用,你看上了就拿去吧。”

  林恒拿起来看了又看,最终把博山炉,三个完好的青花瓷碟子四个小碗全买下了。

  “你确定要买这么多?”秀兰看著他问了一下,正常买个碗也就几毛钱,这太贵了。

  这老汉似乎怕林恒不卖,指著剩下的几个破了口子的五个瓷碗和瓷碟说:“你要是买这么多,剩下的我也都送给你了。”

  林恒看著老婆说:“买了吧,你给钱。”

  他觉得无所谓,就算是现代产品,这也不算太亏。

  “你赚的钱,你想好就行。”秀兰从身上摸出来钱包,递了十块钱上去。

  “哈哈,谢谢了,我拿粽毛给你包好。”老汉哈哈一笑,拿起柔软的棕毛把这些东西包起来放进了一个布袋子递给了林恒。

  买了东西,林恒就带著老婆快去离开,朝著岸边走去。

  “你是觉得这些都是老物件吧?”路上,秀兰好奇问道。

  “是的,我回头有机会了找人鉴定一下,反正才十块钱,就算不是也无所谓。”

  林恒微微一笑,毕竟是有身家上万的人了,他觉得冒这么一个小小的险没啥。

  “你开心就好,只希望你运气好点,反正我感觉那老头像骗子。”秀兰眨了眨眼说道。

  “哈哈,那就只有鉴定了才知道了,不过我觉得这么小的地方应该没人专门来骗人,要被骗了那只能说是这东西的问题。”林恒笑道。

  两人说这话,一艘船划了过来,问了一句去不去柳林村,而后两人就上了船。

  “乡上晚上很热闹,可惜离得太远了。”坐在船上,秀兰颇为可惜的说。

  “只能等以后了。”林恒摊手说,这确实是没办法的事情,住在乡下就是有很多不方便的事情。

  回到柳林村,已经是十一点了,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做饭,八月十五农村都是中午吃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晚上没电灯吃饭太不方便,赏月啥的,也都是文人雅士干的。普通农民看两眼就睡觉了,第二天还有农活要干。

  拿著买的东西回了家,老远的就闻到了炒肉香。

  “林恒秀兰,你们可算回来了,还说饭熟了没办法叫你们呢。”

  看到林恒和秀兰,院子里摘渔网的林父连忙笑著说。

  “算著吃饭的时间嘞。”林恒笑著道。

  “秀兰你们买了啥东西?乡上今天热闹吗?”大嫂张水芹好奇问道。

  秀兰晃了晃手中的卤料,回答说:“挺热闹的,我们就买了一个卤料包,那会去卤肉吃。”

  “我买的是一些小玩意,也不值几个钱。”林恒随口说了一句,肯定不能说买这些东西花了十块钱。

  陈父笑著道:“我们今天运气也不错,渔网网了一头四十多斤的花鲢鱼,脑袋已经剁了,中午有剁椒鱼头吃。”

  “这么大啊。”

  林恒走过来看了一眼有些震惊,这么大的白鲢鱼他从来没钓到过。

  聊了几句后,秀兰好奇问道:“对了,我二姐他们人呢?”

  “人家说家里有事先回去了,留也留不住。”陈父摊手说。

  “好吧。”秀兰点点头,她知道二姐肯定又多心了,真是没办法。

  进屋将东西放下,秀兰去厨房给母亲帮忙,林恒则带著女儿在屋檐下和陈父几人聊天。

  “今天还打了两条鳜鱼,我给做成熏鱼了。明天你们走的时候拿回去给你爸妈尝尝,你别推辞,我们这里鱼多,也不是啥好东西。”陈父笑著说。

  “好的,谢谢爸。”林恒点头答应,鳜鱼其实做成臭鳜鱼更好吃,不过鱼乾也行。

  十二点半饭才熟了,今天陈家摆了两桌子,小孩也可以上桌吃饭。

  林恒这一桌子依旧是12道菜,多了一碗粉蒸肉和剁椒鱼头,少了两道素菜。

  林恒对全都是肥肉的粉蒸肉没有任何兴趣,但这剁椒鱼头又鲜又辣很是不错。

  最让他喜欢的还是这炖的大雁汤了,味道那叫一个香。

  “爸爸,还要喝!”晓霞喝完了一小碗,表示还要。

  不止是林恒喜欢,晓霞也很爱这个大雁炖汤。

  “吃点肉吧。”林恒夹了炖烂的大雁肉喂给女儿。

  “我来喂,你吃饭。”秀兰把晓霞抱了过去,因为她妈一直看著她,很不满她让林恒带孩子。

  “好。”林恒咧嘴一笑,也没阻拦。

  他其实是想借著照顾女儿少喝两口酒,没了女儿这个护盾,喝酒的次数就多了。

  中秋节大家都很高兴,他也不好拒绝的。

  好酒好菜,对于农村人来说都是很难得的。

  喝酒期间,陈父和秀兰的三个哥哥不由的感慨起了生活的艰难,种种如此,如此种种。

  林恒静静听著,以为这是借钱的前奏,但是让他奇怪的是知道喝完了酒,他们都没提这件事。

  他觉得自己有点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也许人家只是单纯的感慨。

  吃完饭,林恒昏昏沉沉的睡下了,这一顿午饭真是酒足饭饱,他吃的很开心。

  另一房间里张水芹掐著陈知栋的腰不满的说:“为啥不开口借钱?

  你是不是还想在这一个房子里住下去?跟了你我就没过过好日子。”

  她昨天都给丈夫叮嘱好了,借点钱,争取把房子盖了,结果他愣是一句话没说。

  “爸警告了我们说不让借的,你去找爸啊。”陈知栋不满的拍开了她的手。

  “哼,你爸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个日子真是一天也没法过了。”张水芹越想越气,自己真是嫁错了人。

  同样的事情还在另外两个房间里上演。

  女人们都太想盖新房了,一天也很受不了这种一大家子住一起的日子了。

  而陈父有自己的考量,觉得女婿第一次回娘家,他们就借钱太不好了。而且家里要盖三栋房子,需要的钱也是个大数目,还是算了吧。

  林恒一觉睡醒天已经黑了,走出屋子,月亮明晃晃,仔细看去完全可以看到月亮上的图案。

  “妈妈,今晚月亮好大呀。”晓霞指著天空说道。

  院子里,秀兰和晓霞正在看月亮,晓霞睁著大眼睛充满了好奇。

  “妈给你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秀兰抱著晓霞讲起了故事,只是面对女儿频繁的打岔,她讲的很困难。

  林恒偷偷听著,觉得好有意思。

  “你醒了啊,头疼不?”看到林恒,秀兰眨眼问道。

  “有点昏,都是你,把晓霞抱走了,不然我喝不了这么多。”林恒无奈的说。

  “罪魁祸首还不是你自己。”秀兰笑道。

  停顿了一下,她又道:“饿了吧,我去给你弄饭,晚饭我们都吃了。”

  “暂时不饿,等会吧。”林恒摇摇头。

  “妈妈快看,又有一个月亮!”晓霞指著天空说。

  “那是孔明灯。”林恒走过来摸了摸她的脸,笑著道。

  “灯怎么会飞呀?”晓霞满脸的不解,好奇的很。

  林恒走过来抱起她给解释了一番,晓霞自然是没听懂,嚷著要自己也做一个,林恒只能告诉她等回家了再做。

  玩了一会儿,林恒吃了晚饭,就回屋休息了。

  秀兰父母大哥等人吃了饭早就睡了,他们中午喝的比林恒还多,酒都没醒,对赏月也没任何兴趣。

  只是林恒躺在床上怎么都睡不著,毕竟刚睡了一觉。

  只能捏著老婆的手无聊的数指头,秀兰却挺瞌睡的,被他拉怀里无奈的摸了摸他的脸:“乖,明天就回家了,好好休息,我累了。”

  其实她也没多累,但怕乱来把持不住,父母都在外面呢,要是发出奇怪的声音就太不好了。

  “好吧。”

  林恒不想打扰老婆休息,闻著老婆头发的香味,看著蚊帐顶部发呆,最终不知不觉的睡了过去。

  转眼就第二天一早,陈母五点天没亮就起来做了饭。

  林恒和秀兰起床的时候,饭都已经做好了。

  “妈,早上没必要炒菜的,随便做一点就行了。”林恒看著一桌子的菜笑著道。

  “你们今天要走,肯定要好好弄几个啊。”陈母笑著摇了摇头。

  “赶快坐下,早上咱们就喝两杯,也不多喝。”陈父笑著把林恒拉过来坐在自己身边。

  由于要趁著太阳没出来赶路,喝了两杯林恒就去吃饭去了。

首节上一节183/27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