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改正归邪的许大茂 第98节

第151章 151,笑起来真好看

  思想复杂的人,很难会真的相信别人。

  易中海是想借著这个难得的机会,直接对何家下死手。

  所以让李云询问聋老太太关于何家的隐秘,可聋老太太哪里会把自己最后的底牌放出去?

  关于养老团之间,必然是互相扶持,以及互相拿捏。这个在聋老太太认定易中海是她养老人的那一天,就已经确认了这个事情。

  所以聋老太太可以替易中海去杨厂长那求情,却不会把傻柱兄妹赶出院子。

  只有傻柱待在院子里,才会日日夜夜让易中海夫妇有威胁感,才会把聋老太太当个人物供起来。

  至于易中海夫妇为什么要这个时候把傻柱兄妹赶出去,李云跟聋老太太说的是为了给易中海报仇。

  可是聋老太太知道,易家夫妇的打算远不止如此。

  如果,这时把不听话的何家赶走,易中海再收个听话的小徒弟。安排工作,安排房子,甚至再安排媳妇,又在同一个院子里,这不就是另一个贾东旭嘛?甚至比贾东旭还好,毕竟易中海不可能再找个贾张氏进来。

  到时候,易中海一家人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到哪再有她聋老太太存在的必要?

  易中海老阴逼了,他哪里不清楚聋老太太的想法。但这种试探,现在有,以后也不会少,这就是像养老团这种心眼多的人,存活到现在的必备手段之一。

  原剧里,傻柱不就被养老团跟寡妇团一步步试探出他的底线,从而紧紧的把傻柱拿捏住的。

  许大茂还真不清楚,明明平静院子,还有如此的暗流涌动。

  他对四合院这帮人的下限期望很低,不惹他,不算计他,就随便那些人怎么活。

  这也是大杂院的生活现状,年轻人很难主动去做什么。而永远只能被动的应对。

  国人一向的思想,就是锄强扶弱,劫富济贫。

  这话本身没问题,但得看谁解读这句话。

  弱与强,富与贫,到底指的是物质还是精神?到底是以对错为评判依据,还是以什么分析?这个就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是物质,人家只要不偷不抢,劳动所得,那人家拥有的多一些,就凭啥得分给贫困的人?

  但这种逻辑,在这个四合院,或者说在大部分以道德为生的人心里,就完全的被扭曲了。

  这个在以前有,现在有,以后也是屡见不鲜。

  比如村里的勤快人,勤劳致富,就一定要帮助那些吃不上饭的,毕竟你富有嘛!

  比如开车的人碰了行人,不论谁对谁错,开车的多多少少得赔点,毕竟你开车嘛!

  年轻人与老人起了冲突,也是劝解为主,哪怕老人使的阴损手段差点害了人命。毕竟你年轻嘛!

  还有一些年轻时抛家弃子,年老求子女养老的,那些调解者一脸的道貌岸然,让子女孝顺父母,毕竟“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如此等等,并不只是一个四合院独有。

  只能说,这种扭曲,在四合院原剧情里,表现的更明显而已。

  人世间追求公平公正,这个是很难的事情。

  易中海夫妇并没有拿捏聋老太太几天,第二天,李云又开始给聋老太太送饭了。

  甚至当听到聋老太太昨天因为没人送饭,李云还拍著大腿自责了一番。

  李云口口声声说是因为担心易中海的病情,又听到赖五家要照顾聋老太太的事情,一时马虎,就自顾自去了。

  而聋老太太也慈眉善目的表示了对李云的理解,还自我检讨说她成了易中海夫妇的拖累。

  这些玩意,听听就好。

  轧钢厂这边的进展很快,申请递上去之后,直接当天就给了批复。

  然后就联系了同区的几个高中学校,学校也很赞同这个事情,不说什么高大上的原因。就是一个提前就业,还是轧钢厂技术科这样的好部门,也是让很多学校动了心。

  学习好的,自认为有机会考大学的自然不会考虑这个事情。

  这也是许大茂没提议去中专跟大学请人翻译的原因,人家只要毕业,一步步走,也有著这个待遇,何必到轧钢厂承担这个责任?

  世界上的聪明人很多,许大茂又不是多高的智商,他能想出来的主意,能看透利弊的人自然很多。

  事实上,这就是个阳谋。

  面对的,也是那种家里没什么关系,大毛话又可以的人。

  当然,像雨水这样的关系户不算。

  总共四五家学校,一共选了二十多号学生。

  没工资,包吃住,两个学生选了一种类型的机械做操作翻译。

  很巧的是,两个学生里,必然有一个学校推荐的,另一个是技术科选拔。

  大部分的基础操作,哪有那么复杂?

  像是陪同的工人,有很多都是操作过同类型的机器。

  之所以新机器不敢操作,不外乎就是怕担责任。

  毕竟同行业有一家厂子,就是尝试操作,结果出了大问题。

  忙碌的不是学生或者工人,而是宣传科,照片拍的飞起。

  胡科长笑得脸上褶子都起来了。

  这个新闻的价值,像胡科长这样的人自然能够明白。

  至少厂里几个巨头就很满意,上面的大领导,听说了这个事情后,还特意下来调研了一下。并当著全场人的面,跟一个同学亲切的握了握手,把那个同学乐的跟吃了苍蝇屎似的。

  许大茂指著乐的跟花开似的雨水,对著边上拍照的宣传科同事说道:“把那丫头的笑模样拍下来,洗出照片后给我一张。”

  边上的同事担忧的说道:“大茂,这姑娘还小呢,可不能瞎胡闹。”

  许大茂一脑门黑线,咬牙切齿的说道:“那是我妹妹。”

  边上同事翻了一下名单质疑道:“人家姓何的。”

  许大茂翻了个白眼笑道:“一个院子里的孩子,从小看著她长大的,跟亲妹妹一样的。她哥你也认识,就是二食堂的傻柱。”

  同事这才相信,讪讪笑道:“大茂,我这也是关心你。”

  这种事自然是不会计较的,毕竟不是目前的主流。

  大领导在现场说了一番表扬学生们某某某的精神,又夸奖了一番轧钢厂领导们某某某的精神。最后表示让轧钢厂写个提案出来,要先跟四九城同行业推广。

  这个是轧钢厂领导们想要的,也是胡科长想要的。

  虽然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胡科长什么事情。

  但这种事,并不是报出名字的才是最大的得利者。像胡科长这样的位置,也不需要得到最大的利益。

  事实上,像胡科长这样的老油条,从来没有过完全独占某件功劳的事情。

  他只是这上面沾一点,那上面沾一点。有功劳,不论大小,总归有他一份。

  而如果是错误,自然有得大功劳的那个领头人去承担。

  这就是很多职场老油条的生存灭绝。

  那种把手下的功劳,完全抢过来,自己吃肉,连汤都不让手下喝的领导,注定不会长久。

  那样的人,爬的快,翻车也是快。

  所以这回,许大茂也得了不大不小的一个表扬。

  虽然没有雨水那么的好运气,能跟大领导合影什么的。

  这是个bug,许大茂都怀疑,这个世界,主角不是他,而是何雨水。

  学校来的二十多学生,就雨水一个女孩子。作为翻译主力的也不是雨水。雨水听了许大茂的话,在边上担任起了记录工作,这个就是翻译后,要交给技术科的专业人员查看的。

  但大领导一来,这边看看,那边看看。万叶丛中一点红,谁让现场就雨水一个女娃娃呢?特别具有代表性,握手也就是必然的了。

  像雨水事后说的,她代表的是轧钢厂几千女性工友。

  轧钢厂有没有几千女性工友,许大茂不是很清楚。

  但傻柱惊掉了下巴,许大茂是看到了。

  参观完,事情也办的差不多了。自然要好好款待这帮学生一下,于是小食堂走起。

  当雨水甩著俩条麻花辫,晃晃悠悠的走进厨房时。傻柱还惊了一下,问道:“雨水,家里有什么事么?”

  这下轮到雨水一头黑线了,她都到轧钢厂近一个礼拜了。就算没跟她傻哥说过,但院内邻居也遇到了多少回。按理来说,院里也应该传出她来轧钢厂这个事了。

  大家都知道,就她傻哥不知道。这个事也让雨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雨水把小心思完全收了起来,把她来轧钢厂帮忙的事跟傻柱说了一下。

  这个,傻柱也为自家妹子高兴。

  现在傻柱还不知道雨水肯定是能进技术科的事情,因为雨水也不能确认这个。虽然许大茂跟她说,特意给她抓拍了一张跟大领导握手的照片,很大可能会当轧钢厂厂刊的二版头条。但这种事,没有确定下来,就谁都说不清楚。

  这个事,许大茂跟她说了一下,说尽量跟科长争取一下。

  而事情没确定前,雨水自然不能吹牛。

  来的二十多个学生,要看杨厂长他们的意思,不过大家进轧钢厂是可以肯定的事情。

  不过进轧钢厂也有区分,进车间也是进,进技术科也是进,甚至进食堂当帮厨也是进。

  许大茂谋划的是让何雨水进技术科,那个又等于上升了一个难度。

  这个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152章 152,里外不是人

  当许大茂敲开了胡科长的办公室门,这老瘪犊子难得的起身相迎。这个肯定是因为许大茂这回让他露脸的原因。

  表面看来,轧钢厂宣传科除了被转载了一篇文章上了行业报,其他什么荣誉都没有。

  像是技术科那样受表扬的事情更是没有。

  但隐形的好处,并不一定要在事后就要表现出来。

  这玩意就像是知识一样,平时好像是吃力不讨好,但等到考试的时候,有没有知识,有没有荣誉,那结果很是不同。

  像胡科长这个年龄段,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唯一可能的就是退休前提一级,或者调去某个研究部门挂个闲职。这两个结果对于胡科长来说,都是想求却不可得的事情。

  职场混过的人都清楚,但凡在一定位置下来的。那种落差感,以及失去了言语权这些事是相当难熬的事情。

  所以像轧钢厂这样的大厂,上级方面有个别部门是专门养这些人的。

  有政策方面的,有技术方面的,自然也有宣传方面的,虽然不能管具体事务,但说出去的话有人听,这就是很好的事情了。

  别的不说,至少证明了他们还能做贡献。

  这玩意不是说你想进就能进,至少某方面,你是的的确确的做出了成绩。

  不然你进去能研究啥?

  而且像胡科长这种年岁,大多数是带了徒弟的。

首节上一节98/2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