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改正归邪的许大茂 第95节

  也就是回到他的前世,过著他半啃老的生活,然后陪著老妈对著电视里的这个年代指指点点。

  穿越者从来不是没心没肺,也不是投到哪个身体上,就对著原身的家人有著天然的亲切感。

  反正他对老许许母一开始时,还是利用的多。就算到了现在,他也只是勉强接受了现实,知道那是他的父母。

  但要说跟前世父母比,那就完全没有可比性。

  许大茂这样肯定是睡不著了,胡思乱想著,也不清楚自己以后该怎么办。

  许大茂自觉可以接受一切后果,包括娄小娥走,也包括娄小娥留。许大茂困扰的是这种等待的时间。这种无能为力的等待,让他真心不舒服。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不是娄小娥,如果不是娄家,他现在的日子要过的舒服的多。

  这话不是空话,而是的确可以实现的。

  许大茂不知道娄谭氏最近对他的一切都是在演戏,就算知道了,除了苦笑,也是无可奈何。

  娄谭氏要是没有这点心眼,也不会成为娄家内斗最后的胜利者。

  四合院这点事情在整个社会里毕竟不是主流,在轧钢厂里也就是热闹了一阵,然后又被其他的事情所替代。

  许大茂最近在配合著宣传科以及技术科的其他同事,在忙碌著大毛那边机器使用的问题。

  主要就是一些操作流程资料的翻译什么的。

  这玩意许大茂肯定是帮不上忙的,但靠著厂里那几个懂大毛话的技术员,这个进度肯定是缓慢的。

  这方面,一些比较深奥的文件,是直接找专家或者某些大学帮忙翻译。

  但一些正常的操作流程,让那些人帮忙,就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了。

  许大茂在这上面,有自己的想法。并把他这种想法告诉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胡科长。

  许大茂说道:“科长,咱们宣传科在这方面,也的确帮不了什么忙。那些东西说简单啊也简单,成绩稍微好点的初中生都能翻译出来。说难也难,有些机械专业术语,就是大学教授翻译出来,也跟工人师傅的叫法不同。”

  胡科长认真的听著许大茂的话语,他现在还不了解许大茂想说什么。但作为领导,他接受上面命令,安排宣传科工作人员配合技术科搞那些翻译与推广,总归还是想搞出点成绩的。

  这个年头的领导,不论是杨厂长还是李副厂长他们,还是中层的胡科长他们,可能私下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完成工作,追求成绩这方面,那是后世摸鱼派不能比的。

  这也是许大茂想了一夜之后,想著改变什么的一些尝试。

  胡科长点点头,目光注视著许大茂,并没有打断许大茂的发言。

  许大茂看到如此,便继续说道:“我的意思是,咱们能不能请一些懂老毛子话语的学生,最好是毕业后有志于来咱们轧钢厂工作的学生。一个学生配一个车间熟练工人师傅,拿著资料,挨个的把那些设备翻译出来。

  这样一来呢,有实际对照,尽可能的减少操作失误。二来呢,也是节约时间,早日生产,早日为国家作贡献。”

  胡科长听到这个提议,也有些意动,用手中的钢笔无意识的点著办公桌,想了一会,带著点疑惑说道:“这个事好是好,但一年到头分到咱们厂的大学生中专生也没有几个啊,再说人家会不会耽误学习?愿不愿意来也是个问题。”

  许大茂既然提议这个,肯定有他的想法,于是接著胡科长的话语笑道:“咱们请不动大学生中专生,高中生呢?有轧钢厂的工作诱惑,那些不准备考大学的高中生会不会想过来?只要懂毛子语,能翻译,也就足够了。”

  胡科长站了起来,对这个想法真的很感兴趣。走出办公桌,拉著许大茂笑道:“走,走,走,咱们去找罗厂长跟老夏说说看看。特么的,那帮老毛子真不仗义,去年咱们真金白银换来那么多换代的机器。咱们自己舍不得吃喝,好酒好菜的天天招待。结果那帮玩意是一点真本事都不教。”

  说罢,推门而出,许大茂也是跟在胡科长后面快步的向著主管生产的罗副厂长办公室走去。

  一个主管生产的副厂长,事情肯定是很多的。专为罗副厂长服务的一个年轻干事,隐晦的点了一下罗副厂长十点钟还有个会。

  许大茂看了一下时间,还有二十分钟。

  胡科长也很无奈,这时要是什么车间主任过来,肯定是待遇比这个要好。

  但宣传科按理来说在轧钢厂是属于书记直辖,毕竟是喉舌嘛。

  这要在别的厂子,书记稍微有点野心的话,那么宣传科就是谁都不敢惹的存在。

  可是轧钢厂的老书记现在就是佛系的养老状态,自然不可能给他们太多的支持。

  这也不能怪,老书记跟著杨厂长都是大领导一系的。

  自然是把保驾护航的事情做到了极致。

  事情按理来说,既然老书记完全放权了,那么宣传科就应该是杨厂长手里最锋利的剑,也应该受重视的。

  但杨厂长这个人怎么说呢,习惯了从上面要技术,要机械的各种要要要。

  对于车间的庶务并不太在行,也是不太在乎。

  每个人都有著各自的定位,像轧钢厂这六七年,从八百多人的小厂,变成现在上万人的大厂。

  跟上面给技术,给支持是分不开的,所有前期的发展,都是上面的给予为主。

  这也就造成了杨厂长如今的想法。

  这个在这个年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杨厂长既然不在乎生产环节,自然就对这宣传科这个喉舌不太重视。

  所以现在的宣传科,基本上就划归了后勤这块。

  而罗副厂长在表面上是跟李副厂长不对付的,影响到下面办事的人,自然就对胡科长他们有些脸谱化了。

  许大茂是不太在乎这种冷落的,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真以为穿越者就是天之宠儿,绝对主角了?

  真实的生活里,没有谁会把别人当成主角。

  比如在傻柱来说,许大茂不过是个小反派,而且是幡然悔悟的小反派。

  至于女主是谁,那就得问傻柱同志了。

  敲门,进去,先是胡科长跟罗副厂长的寒暄。

  这个废话,套话就说了足足十分钟。

  然后,又是胡科长的简而言之,这个程序,又是走了五分钟。

  再然后,你以为轮到许大茂出场了?怎么可能?

  罗副厂长不得思考一下里面的得失什么的。

  等到罗副厂长想透了这个事里面没给他挖坑,如果办成了又是的确有好处之后,这才让许大茂跟胡科长回去,配合技术科写个报告交给他。

  然后就是干事进来提醒时间,罗副厂长稍微带点歉意的走出办公桌,边跟胡科长许大茂握手告别,边往外走去。

  看来还是许大茂他们误会了,罗副厂长的确有事。

  许大茂进去除了一开始的问候之外,也就是中途说了几个“是,是,好”

  其他一个字都没崩出来。

  这种事按流程来说,也的确不是他这个小干事,可以直接向罗副厂长这样的领导汇报的。

  胡科长拉他过来,也不是所谓的关系好,想让许大茂露个脸拉他一把。

  而是为了避嫌。

  

第148章 148,怕事

  避嫌这种事,基本上成了胡科长这样的职场老油条的遇事本能。

  如果现在这个事,是李副厂长主导,或者杨厂长主导,那么许大茂在跟胡科长汇报后,他的事情也就结束了。连报告都没他写的份,最多在报告里面点一下许大茂的名字。

  这并不是说这个事里就没有许大茂的好处了,而是事情如果是那样,许大茂所有的奖励应该是属于宣传科内部给他发,也就是胡科长给他申请奖励,给他申请表扬。

  这个才是正常的流程,那种搞个什么创新,就算直接闹腾到杨厂长面前。划下了奖励,也得按照流程从下向上的写报告,然后才有。

  YY可以,但基本上不太现实,除非上面某个大佬本来就想著藉机会提拔你。

  而像这回这个事,胡科长感觉里面有搞头,至少宣传科在这个事情上面可以做文章。

  但这个事是罗副厂长主抓的,在明面上,宣传科又属于李副厂长那头。

  所以胡科长既想著要这次功劳,又怕李副厂长那头误会什么的,于是才拉上了许大茂。

  对于胡科长来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后面李副厂长有什么意见,自然由许大茂顶锅。

  而如果出成绩,反正宣传科出成绩的地方也不在这个上面,到时候在宣传上做文章。

  胡科长想的多了,属于许大茂的成绩就少了。

  如果在宣传科直接写个什么报告交上去,只要罗副厂长用,那么成绩就是宣传科跟许大茂的。

  可是就因为胡科长多想了一下,多跑了罗副厂长这边先沟通了一下。就把可能的功劳,给分出去了大半。

  没听到刚才罗副厂长说,让宣传科配合技术科做个报告出来嘛!

  也就是宣传科从原来的主导地位变成了辅助。

  要是许大茂指望这个往上爬的话,那他现在就是属于替别人作嫁衣了。

  当然,许大茂并没有指望这个。许大茂就是想做点事,想熟悉现在这个年头做事的流程,顺便锻链锻链自己。

  不然将来就算娄家给他一家厂子,他也是除了放电影,不会别的。

  胡科长还安慰了许大茂几句,许大茂没说什么,装傻充愣的装作不知道里面的歪歪绕绕。

  反正他在轧钢厂,基本上也就是这样了。说无欲也就无求那肯定是假的,但让他往上爬,许大茂还真没这个胆。

  现在的许大茂只是做事,不问前程的思想状态,相当高大上。

  等到许大茂跟著老胡同志到了技术科,在这,老胡同志就是相当自在了。

  要问轧钢厂哪个科跟宣传科的关系最好,稍微有点什么成绩,都指望著宣传科给他们能宣传宣传一下。双方的配合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都是老熟人。

  技术科的老大吴科长,虽然级别上比胡科长高上一个级别,但对老胡同志却很是客气。

  当吴科长知道老胡同志想知道翻译的进度之后,说起那些高大上的请专家请教授的事情,是头头是道。但说起自家翻译操作手则的事,却不由面皮抽了抽。

  这玩意,倒不是不会,而是谁都不敢担这个责任。

  这个也属于老油条的工作方法。

  要是谁翻译出某台机器的操作流程,工人按流程操作造成机器损坏什么的,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反正翻译这个事本来就不是技术科的本职工作,谁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个倒不是说技术科的不热爱工作什么的。而是谁都不敢保证那些老毛子给的工作流程就一定是对的。

  特别是机械上的事情,说不定某一个常用的操作手法,就是正常操作生产的关键。而这些小窍门,却不一定存在在资料上面。

  吴科长指著几个明显年轻的技术员说道:“技术科现在的工作也忙,大家都有忙不完的工作。现在翻译这个方面,我是交给了小陈他们。”

  胡科长跟许大茂看著缩在角落的小猫两三只,面皮也不由抽了抽。

  特么的,指望这几个人,想把去年新来的机器正常投入使用,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去。

  胡科长也不再废话,直接把来意给说了出来。

  吴科长听到这个,也立马精神了起来。

  特别是许大茂说到理论跟实际结合的做法,让车间工人参与进来。

  这个不是没有,像这个年头的不少发明创造,都是如此搞出来的。也的确因此产生了许多工业奇迹,但这个事有个前提,那些地方大多是组织攻关。

  像是轧钢厂,已经是上万人,做事流程已经是固化。如果技术科这边不发话,车间工人肯定不可能主动来揽这个事。

  其实就是懒,等著其他厂子完成这次机器换代,然后轧钢厂直接派人学习,直接拿来主意。

  如今听到许大茂说的这个,吴科长还有点犹豫,但想出成绩的胡科长可是相当热情。

首节上一节95/2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