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艺校开始 第5节

  李景坤看了一些聊天记录,无非就是学校里的一些事,比如要不要参加哪个社团,比如学校食堂一楼的和二楼饭菜如何如何,都是一些有的没的。

  此时有空,他也插了一句:“你们这一个个的,态度不端正啊!下周就要月考了,还不赶紧关机学习啊!”

  在线的人看到了,差点被那网名给笑死。因为那名字写着“靓女追我十条街”。

  “你是谁啊?快快报上名来!”

  “你不也在上网,好意思说我们。”

  “哈哈,‘靓女追你十条街’,好自恋啊!”

  “你竟然隐身,难怪一直没见过你。”

  ……

  一时之间群里又热闹起来,但其实还是只有三五个人在回,因为他们一人不只发一条信息。不过宋海荣没在里面聊,他在玩一个单机游戏,叫《流星蝴蝶梦剑》。

  而关于隐身的事,这里还可以说几句。

  对于现在那些还刚有账号,刚接触网络不久的人来说,登q是肯定要显示在线的。因为要让所有人知道,我在上网,我现在有空,来吧,找我聊天吧。

  但对于q龄多年的人来说,登陆账号是常年默认隐身状态的。特别是对于李景坤来说,现在他也不喜欢在网上找人聊天。

  因为如果他想找人聊天,他自己会主动去找别人。他不希望别人去找他,因为怕当时自己没空,也怕突然被打扰。

  所以班里有六十多个人在,他一隐身,当然没多少人见过他的网名了。

  “李景坤,是你!”

  平时晚上都能登陆企鹅号的,一般都是家在流川市,并且已经买了电脑的人,所以要找出班里的通讯录很容易。而通讯录上都写着各自的家庭电话和企鹅号,因此很快就被人查出他是谁。

  “李景坤不是住学校宿舍吗?”

  “好啊,你竟然没在教室晚自习,跑去网吧上网了!”

  李景坤打字说:“我出来查资料了,没想到竟然发现你们都在聊天而不是学习,太令我心痛和失望了。”

  “你才令人心痛失望好吗?竟然去网吧!”

  “你说要怎么收买我们,明天才能不去告你的状呢?”

  大家去网吧都是去玩游戏和聊天的,查学习资料这种借口根本没人信。

  不过李景坤当然也是在跟他们开玩笑,因此又聊了一阵,翻了翻网页和博客就跟宋海荣回去了。

  说到学校的社团,李景坤是有点想法的,他想报一个玩一玩。

  市一中的社团其实不少,文学社、英文社、舞蹈社、广播站、绿色维护协会、合唱团等等一应俱全,而他想报的是吉他社。

  上一世他的成绩没现在这么好,又由于喜欢音乐,因此高二分文理科的时候选了音乐。

  一个是自己喜欢,一个是艺考生的高考成绩不用太高。因此当时很认真地学了一年多的钢琴和吉他。

  钢琴是音乐科目必考的项目,然后还需要选修一门才艺。这门才艺他选了吉他。

  哪知懵懵懂懂、认认真真学了一年多,后面才慢慢了解到,学音乐是件非常费钱的事!

  而且自己靠这一年多的练习,达到的水平也是有限的。

  毕竟全国其他考音乐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可是从小就学起的。而且在外面请专业老师授课,一天课的学费是都几百块钱起跳的。

  而他们呢?从高二起才匆匆忙忙地学个一年多,要如何考得过他们?

  于是在最后的关头,李景坤和其他艺考生很多都半途放弃了。

  现在这一世重头再来,他也在犹豫着要不要选音乐。而之所以犹豫,是因为现在跟上一世不同,现在有了更多的选择,他反而不知道选哪个好。

  不过不管后面是选什么,吉他他还是觉得继续学的,毕竟第一是依旧热爱音乐,二是他以后想趁机把一些后世的音乐写出来,自己唱也好卖也好,都是一笔钱。

  不过要加入吉他社,最起码要有一把吉他。那么又回到金钱上了。于是只好先等一等,看下《嫩芽》杂志社什么时候回复他了。

  “嘟嘟嘟”

  “喂,有人吗?求下票票。”

  “”

第9章 周奶茶的《晴天》

  过几天月考,因此最近李景坤没去网吧。

  月考后,他总算可以放松一下;因此便在当晚逃掉了晚自修,继续去网吧上网。

  结果刚登上企鹅号,就发现有人加了自己;点开一看,是一个网名叫“繁”、自称为《嫩芽》编辑的人加了自己。

  于是他先点了通过,然后点开她资料扫了一眼,最后才去看下邮箱。

  邮箱里果然有一篇回复,还是今天中午才发来的,也是够巧的。

  回复里说他的小说过了审核了,不过看出是篇长篇小说,所以要确认下大概会有多少字,大概什么时候能写完。

  而且里面没附上简介,他们希望李景坤能把小说简介写给他们。

  同时还需要他的一些个人的资料和家庭电话等等。

  李景坤不知道这个叫繁的女编辑有在线没,因此还是在邮箱里做了回复。

  他说不用写简介了,小说是十二万字左右,已经大体写完了,现在还需要修改一下。大概三周左右能把剩下的都发给他。

  家庭电话也写上了,不过他说自己现在住校,周六日才回家。

  最后想了想,把自己的一些资料也写给她:1989年12月出生,姓名李景坤,16岁,男,现读高一。

  高一就能写小说并且眼看着要出书了,在以前会是件挺轰动的事。但是自从韩涵出现,《三重门》面世之后,一时之间便涌现了很多年轻的作者。

  甚至还有一个跟李景坤一样大的女孩蒋芳芳,人家七岁开始写作,九岁就出散文集了。

  所以李景坤能写出这本书,令人惊喜,但不足以令人震撼。

  《嫩芽》现在就有很多跟他年龄差不多,甚至比他小的初中生在上面发表文章。而且很多他自己都非常喜欢,只不过因为很多都看过了,所以现在买的不多。

  回复了邮件后李景坤继续写小说,打算加快点进度了。毕竟现在除了吉他,又多了一个要买的东西:手机。

  现在的高中生有手机的不多,不是买不起,而是怕影响学习。

  只是这一现象不会维持多久的,过几年就几乎每个高中生都配有手机了。

  第二天李景坤继续出现在网吧,不过叫“繁”的编辑没给他发什么信息,邮箱也没收到新邮件。他也没多想,继续写他的小说。

  这几天月考成绩出来了,李景坤总分在班里排名第十,全年级一百出头。英语是全班第一,语文并列第五,数学和物理排名比较靠后。

  因此后面得在这两科多点精力了。

  一周后,他又给《嫩芽》那边发了三万多字的内容。

  ……

  前几天他已经加入了吉他社。一般社团的加入很简单,填写一张报名表就行。少数的要交点社团费。不过吉他社不用。

  市一中的下午上课时间是14:0016:25。然后16 :3517:15还会有一节课,被称作是第九节课。

  通常这节课有奥数辅导或者社团活动,当然也可以自习。

  这天李景坤就被通知到“明正楼”一楼开会,他按时去了。人数倒是不少,很多人还带着吉他。

  不过跟其他所有事物一样,都是一开始人多,但是后面能坚持下来的比较少。

  一开始是社长黄学智讲话,接着是一位叫邱树铭的老师上台。

  原来吉他社还有老师在带,因为跟合唱团、舞蹈社那边一样,吉他社每年也要为元旦晚会和校庆活动等安排节目,所以一般都有老师在跟着教和策划节目。

  接着是高二高三的老成员上台自我介绍,最后轮到新成员。

  既然是社团活动,当然没那么严肃,而且很多人也显得很大方,毕竟是以后要上台表演的人。

  不过零基础的人也不少,而有基础的,带了吉他的人,邱树铭老师也会让他们小弹一段。

  李景坤上台的时候说他也练过一年多,不过基础一般。

  邱老师说没关系,来一段。然后让人借了一把吉他给他,他就弹了一小段周奶茶的《晴天》。

  随后邱老师鼓励了几句,说基础还是可以的,以后继续练习。

  最后会议要结束的时候,社长宣布以后一三五第九节课的时候都会在“艺术楼”三楼306教室练习吉他,周二周四则随意,不过到时也是会有很多人在那里练习的。

  要求是每个人都要带吉他,邱老师也会经常过去给他们上课。平时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多请教学长学姐等等。

  这天晚上他再次去了网吧,刚登上就收到一条信息,是《嫩芽》的编辑“繁”发来的信息,让他上线了就回她信息。

  这阵子他们已经简单聊过几句了。女编辑说她叫胡云英,是《嫩芽》的编辑,他可以叫她胡编辑。

  之前没回邮件是想看下后面的内容。毕竟李景坤还是新人,而且小说这种东西有时变化会有点大。

  既然之前李景坤说这本书已经是写好的了,那么就再看下后面的质量再继续聊了。

  现在她们已经收到了六七万字的内容,基本可以确定是可以上的了。只不过没那么快而已,毕竟现在还有另一本没连载完。

  而且后面几期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确定好的了。

  “可能要到元旦才可以上了,也就是2006年1月上半月那一期。然后一期上五千字,一个月发表一万字左右,如果全部连载,十二万字的话就是大概会连载一年。”

  胡云英的话有点出乎李景坤的意料,他没想到会连载那么久;上一世只是一个杂志读者,倒真没去注意一本小说会连载多久。

  这要是在网文里,作者会被人喷死。

  12万字的小说,你分12个月更新?你是想上天吗?

  “不过很多时候并不会连载全本,一般会连载到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内容,就会结束连载,然后视情况再推出单行本。”

  有很多东西确实得自己经历过才懂,原来里面还有这么多行规在里面。

  比如李景坤现在才知道,原来不是说能连载了就一定能出单行本的,还是要看市场反应的。

  如果他的小说连载一两期后反馈和反应都一般,甚至还可能被撤下。

  “不过以我的经验来看,你的小说是有吸引力的,是可以出版的。”

  胡云英保证他的书可以出版,因为包括她在内,杂志社的编辑都认为小说写得不错。只不过出版后首印出多少,后面大概能卖多少没说而已。

  因为图书的东西谁也说不准。

  不过这个倒不是李景坤现在关注的重点,因为他相信书的质量和他们的专业性。

  现在他在意的是什么时候能拿到钱,如果没钱的话,别说买吉他和手机了,他要连上网的钱都没有了。

  “那我大概什么时候能拿到钱?”

第10章 拿到稿费第一天,想它

  胡云英对这句话是有点皱眉的,不是说李景坤不应该问,而是问得有点早了,因为其他很多问题还没聊到呢。比如稿费的支付方式等等。

  而他这么着急的样子,令她想到了之前接触的、另外一位有些功利的年轻作家。

  “最近有点急用钱,不然连上网吧写小说的钱都没了。也不用先给太多,先支付个几百块也行我几万字小说都发过去了,应该值几百块吧?”

  可能看到她那么久都没回复,对面又打来一行字,让胡云英忍不住笑了起来。

  她马上回了一句:“你的文字哪里只值几百块。行,明天上班我先把你的情况反映一下,不能让我们的作家连写作的条件也没有。”

  然后他们聊了一下稿酬支付方式,一共有三四种。但一般最主要方式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按字数计算稿酬,一种是按住版税计算。

首节上一节5/35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