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05开始做导演 第338节

  “黑暗电影?本报驻韩记者声称《熔炉》是一部限制级犯罪电影,以目前情况,在国内上映的几率为零。”

  “关凌引爆韩国娱乐圈,根据韩国报道可知,关凌已成为韩国人最熟悉的华夏导演。”

  “汤为演技韩国获赏,《色戒》之后,汤为履历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风声》票房成为贺岁档吸金最大赢家,上映半月,票房已达3.4亿元,陈国富多年后再出山,莫非票房能够突破五亿大关?”

  “关凌回归《父亲》剧组,拒绝了我方采访。声称会先进行电影拍摄。”

  ……

  而那一边。

  张一谋也率着他的《三枪》,奔赴了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其实这段时间,关凌的火爆,不是张一谋可以碰瓷的。

  所以这次的柏林电影节,虽然国内有张一谋,王权安都入围了柏林的主竞赛单元。

  但其实没有引起巨大波澜。

  甚至王全安的《团圆》,就这华夏农历新年的契机,被选为了这次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依旧没有太火爆。

  毕竟业界都被关凌把胃口吊的足足的。

  但随着关凌再度回归《父亲》的电影拍摄,张一谋等人的消息,则成为了娱乐圈的头等大事。

  最先超越关凌相关热度的新闻是张一谋的《三枪》虽然做了改版,和华夏的公映版本出现了不少出入,许多二人转桥段失踪,台词也减少了,同时一些嬉闹的风格也被弱化。

  张一谋声称地道的语言幽默无法传达给海外观众,因此不得不如此修改。

  但仍旧创造了此次柏林电影节的一个记录。

  “《三枪拍案惊奇》柏林电影节场刊综合得分为电影节全部竞赛片最低!”

  这个消息的出现,顿时又让网友们不断的肯定关凌的牛逼之处。

  “有的人在韩国造成动乱,有的人在德国评分最低。”

  “我就说了,《三枪》不但是烂片,而且是他专为我们观众贺岁档准备的一道烂片,而且是上面挂满了红绸子,道着喜气洋洋的烂片!”

  张一谋也对自己在柏林上的冷遇非常无奈。

  当记者提问他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的时候,张一谋声称只是尝试。

  “我拍了20多年电影,基本上都是比较严肃的,所以我很想尝试新类型。当然,尝试是有风险的,观众有时候还不一定马上接受,”

  而面对未来的艺术道路,张一谋表示自己会脚踏实地一部一部拍电影。

  如果计划顺利,春天要拍《山楂树之恋》,秋冬就开拍《金陵十三钗》。

  当问道张一谋是否最近关注关凌的消息的时候,张一谋的脸上,情绪还是很稳定。

  “我知道关凌导演拍摄的电影最近并没有上映,其他的倒是没怎么关注。”

  “张导,关凌编剧,陈国富执导的《风声》日前已然上映,半月内票房突破3.5亿,已经接近《三枪拍案惊奇》票房的两倍。”

  “啊?”

  张一谋一转头。

  脑子里面顿时就是一团浆糊。

  燕妮对着张一谋点了点头,孙红磊戴着墨镜,像是一个黑社会一般,站在张一谋身后,闻言也是微微点头。

  一瞬间,张导有点恍惚。

  “那就恭喜关导了。”张一谋的脸上,浮现出了假笑。

  其实这次张一谋也并非奔着获奖去的,业界所有媒体,也没人认为这次参赛的电影能够拿下什么奖项。

  所以在闭幕仪式上,哪怕是看闭幕式的,心态也是颇为稳定的。

  但出人意料的是,王全安的《团圆》,竟然以外的获得了最佳编剧奖,也算是聊胜于无。

  媒体还是很给面儿,立即将这一好消息传遍娱乐圈。

  “柏林电影节快讯,《团圆》荣获柏林最佳编剧,本届华语片并非颗粒无收!”

  “张一谋大度赞扬关凌和陈国富拍摄《风声》,声称华夏电影有关凌,是一件好事。”

  “本届柏林电影节颁奖典礼全部悬念已被揭开,最佳编剧奖项聊胜于无。而奥斯卡颁奖典礼即将在半月之后进行,关凌能否再创佳绩,让我们拭目以待!”

  媒体们是真没招了,娱乐圈无论写什么,关凌都是绝对绕不开的话题。

  ……

  中影。

  韩三品,电影局,许多负责审核的相关人员,不少人都在电影放映室里面,等待着观看关凌的《熔炉》。

  这部电影在韩国引起的风浪。

  让许多领导都懵了。

  尤其是编剧是个内地导演,主演是个几乎被软性封杀的内地演员。

  这更是给这部电影,带来了一种莫名的意味。

  “韩董啊,这电影目前在韩国造成的轰动可不少啊,我是真的好奇,想了想,必须要过来看看。”

  童局长亲自来了放映厅,和韩三品一起寒暄。

  韩征看着众人,补充道:“电影的背景资料细节我也都搜好了,但在给各位领导看这些资料之前,还是希望各位领导先看电影。”

  这次攒局,是韩三品攒的,但实际上,童局长也是支持者之一。

  在座的几人,都是能对华夏电影发展政策做出变动的人。

  就比如什么需要剪,什么不需要剪,有时候,就是上面的一句话。

  “这背景细节,还挺神秘?”童局长笑呵呵的看了一眼韩征,又看了一下身后的那些人道,

  “那就放电影吧。这次咱们就是属于一次内部会议,韩董呢,是想凭借着这个平台,这部电影,来聊聊未来华夏电影的路。我呢,其实也有点想法,需要跟各位一起交换交换意见。”

  大家互相沟通了几句,而后电影开场。

  屋子里面本来人就不多,韩三品之前看过剧本,但电影是头一次看,众人的眼神,其实起初还是都比较平淡的。

  随着电影内容逐渐深入下去。

  韩三品坐直了身体。

  童局长之前的二郎腿,也放下了,眼神直勾勾的盯着屏幕。

  至于其他人,和一开始进来的表情,也有了不同之处。

  等到剧情进了后半部分。

  童局长的嘴唇都有点颤抖了,其他人的眼神中,也都顿时犀利起来。

  “这电影……这电影……”

  当电影被播放完之后,童局长的脸上充满了遗憾,“这如果是国内电影,那我们的电影,才真的是熬出头了啊!”

  “唉。”韩三品眯着眼睛,“便宜金大中了。”

  几个人都摇了摇头,的确是便宜金大中了。

  相比中国,韩国电影起步算晚。

  80年代,中国已经诞生出了《芙蓉镇》《黄土地》《红高粱》等兼备商业和艺术的佳片。

  还处于文化封锁中的韩国电影几乎无人问津。

  1993年,韩国本土电影的票房占有率掉到史上最低15.9%。

  韩国电影崛起,得感谢一个男人。

  1997年10月13日,他在釜山电影节撂下狠话。

  振兴韩影。

  说这话的是三次竞选总统,三次失败的金大中。

  这是他第四次参选时的承诺。

  韩国人其实半信半疑。

  在此之前,韩国电影已被全面限制得奄奄一息。

  谁也没想到,一个曾经历5次死亡威胁,6年监狱生活,长期被软禁的74岁老头,拯救了韩国电影。

  在以压倒性40%的投票率当选总统后,金大中没有食言。

  上任后,他主张取消“电影剪阅制度”。

  上任第二年,他成立电影振兴委员会。

  设置辅助金,扶植电影节,推动类型制作和艺术探索。

  1999年,更发生了韩国影史著名的光头运动。

  为了抗议韩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开放外国电影配额,韩国影人发起大规模示威游行,几乎所有的电影人都动员起来,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头在汉城国厅、光华门等地静坐抗议。

  政府和电影人达成了共识:

  不仅将电影列为重点扶持对象,还立法规定,韩国每家电影院每个放映厅,一年必须放映满146天本国电影。

  让电影回归电影。

  帮电影找到观众。

  从模仿抄袭电影,到民族主义和观影热情的急速合流,韩国电影的本土性越来越强。

  而现在,在座的所有人,谁都没想到。

  给韩国电影本土性又添了一把火的人,不是那些耳熟能详的韩国导演,而是一个内地编剧。

  而且还是目前华夏最牛的导演。

  这谁能想得到啊?

  这世界,也太他么癫儿了吧?!

  在座所有人,此刻都感觉到了自己的脸上,被狠狠地抽了一巴掌。

  如果不是审核的问题,这电影,是不是就在国内拍了?

  众人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谁都不知道该先说点什么。

  随后,韩三品率先开口:“诸位,这部电影,在国内,们认为能不能上映?”

  童局长虽然很想说可以,但是还是摇了摇头,“恶人没有恶报,这段不改,悬的。”

  “可是改了,那这部电影就没了现实意义。”韩征将各种背景递给了在座的所有人。

  打开之后看到背景。

  大多数人只有沉默。

  2005年11月,这部电影的原型案一审,涉案校长金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行政室长金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名教师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首节上一节338/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