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05开始做导演 第156节

  徐正、穆亭亭一直在奔跑路演,朱亚回来了之后,也迅速加入了电影宣传的过程中去。

  可即便这样,业界对这部电影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关注度。

  主要就是因为这部电影虽然是所谓的关凌监制,但是并没有关凌的元素存在。

  很多人都在等着看口碑。

  关凌这波采访一下去,《夜店》的热度蹭蹭蹭就顶了上去。

  首映礼是没办的,就是让公司的演员宣发了一下,其他的都是跟着《通天帝国》的宣传走,而后则是跟着路演走。

  这部电影办首映礼太铺张,而且效果还极有可能适得其反。

  关凌认为既然已经跟着自己的名字做了宣传,接下来就尽量不要放大这部电影的粗陋。

  其实电影院对这部片子已经很给面子了,几乎是《赤壁》之后第二大的排片了,毕竟是凌云传媒的电影,海报电影院放的也挺多的,噱头也足。

  其实除了《赤壁》,几乎没有任何的压力,

  《向钱冲,向前冲》,《圣经里的秘密》,《十全九美》这些电影一上映,观众们正眼都不带瞧的。而且八月份的影片数量很少,真正的敌手只有8.20日要上映的《无敌浩克》。

  《李米的猜想》是九月份上映的华艺的电影,这是华艺今年唯一一部电影了。

  关凌考虑过是否要狙击,但想起来这部电影前世也就只有二百多万,狙击毫无必要。毕竟这部电影的口碑还是很高的。

  而《夜店》,里面毕竟有朱亚,所以在其他电影的面前,仍然是豪门级别的小成本电影。

  朱亚太帅了,裴东来简直就是一个又帅又酷的男人模板。

  他演的电影,大家可不想错过。

  就这么,8月7日的时候。

  《夜店》正式上映了。

  “这是我第一次拍正式的商业电影呢,还是女主。”穆亭亭给关凌打了个电话,没打通,而后就发了qq,“说实在话,我真的有点紧张了。关凌,你说这部电影票房能好吗?”

  “我对杨庆有信心。你也要对自己有信心。”关凌心里面有底,但是底气一般,看到之后回了一句。

  《夜店》归根结底还是给杨庆练手的。

  至于能赚多少钱,关凌觉得不亏就行,能赚就完美。

  在凌云系的电影中,终于出了宁浩之外第二个导演拍摄的电影。

  而对这部电影来说,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就是低调。

  业界的关注没有那么高,毕竟杨庆大家已经知道了,之前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这种人拍的电影,能好看吗?

  观众们都很想犹豫。

  ……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终于开幕了。

  开幕式启幕只能用盛大两个字来形容,这场持续3个半小时的恢宏庆典通过电视信号传递到全世界,40多亿观众纷纷表示:被惊呆了。

  姚名举着华夏国旗走在中国代表团的最前列,而他的身边,是在地震上面被救下来的林浩小朋友。

  中间出现了意外,小朋友一开始跟上队伍,在后面铆足了劲儿跑。

  镜头转到了张一谋的额头上,老家伙头上全都是细密的汗珠。

  在开幕式开始之前,其实外国许多国家都在一直抹黑华夏,毕竟对他们来说,这是无成本的政治正确。

  只是这一次,他们都翻车了!

  比如美国NBC的评论员在开幕式开始时还在例行抹黑,看到一半就忍不住直呼:“中国人在过去几个世纪都是世界第一。”

  《纽约时报》网站被惊叹号刷屏,西方网友们纷纷为伦敦感到担心:“中国的开幕式太宏大了,相比之下其他赛事的开幕式就像破烂卡车走行。可怜2012年的老伦敦!”

  专业抹黑中国的德国《明镜》网站,迅速被愤怒的网友攻陷:“长达半年的围攻,BJ只用了50分钟就击破了一切。”骂得《明镜》直接关闭了奥运讨论区,并屏蔽了所有与体育相关的新闻。

  法国国家电视台在转播开幕式时,疯狂夹带私货,见缝插针抹黑,招来一片骂声:“竟然在开幕式上给我们讲什么兴奋剂,这种话题可以留在未来的三个星期讲不是?”

  最尴尬的要数英国人,因为BJ之后就是伦敦,调子起太高他们实在接不住。

  CNN、BBC不遗余力地吹毛求疵,BBC甚至放着奥运这种大新闻不做,跑去跟XZ的小道消息,希望那边有人能在开幕式上闹事,期望落空后,他们懊恼地说:“竟然什么都没有发生?”

  他们全都破防了。

  新媒体把中国的真实面貌、生动形象地传递到40多亿观众面前,恢宏的建筑、炫目的科技、璀璨的文化以及蓬勃的精神,都在传达着同样的消息华夏崛起了。

  这一年,对于华夏来说,是偏见被扭转的一年。

  首先是GDP已经基本持平日本,看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指日可待,再就是制造业产值已经达到和美国差不多的状态。

  在此之前,华夏的文化软实力很差,一直都在面对着西方媒体垄断的恶意攻击。

  戛纳关凌那个巴掌,就是外国人对华夏看法的一个微弱的缩影。

  其实外国一直都在不间断的抹黑华夏,比如西方老百姓了解中国的最常用渠道是报纸和纪录片,报纸早在九十年代就开始没落,奥运会之前,稍微能发挥点余热的传统媒介,就只剩纪录片了。

  从2006年开始,美国和加拿大先后公开放映了三部关于中国的重量级纪录片,分别是:2006年10月1日上映的《一览中国》,2007年6月13日上映的《人造风景》,2007年9月30日上映的《沿江而上》。这三部纪录片称得上是西方抹黑中国的集大成之作,角度刁钻、语言刻薄,有两部选择在中国国庆节前后上映,可谓“用心良苦”。

  这三部大制作纪录片集中在北京奥运会前上映,就是想强行给西方观众戴上有色眼镜,好加深他们对北京奥运会的抵触情绪。

  甚至为了增强传播效果,西方媒体对这三部纪录片各种颁奖贴金,《沿江而上》获得了第45届金马影展最佳纪录片奖,《人造风景》获得了加拿大金尼奖最佳纪录片奖、river run国际影展最佳纪录片奖等行业权威奖项。

  而这三部纪录片只是北京奥运会前、西方舆论造势的冰山一角。

  所以,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典,也是一场舆论战争。

  张一谋做到了,他用了长时间的准备,直接将北京奥运会拉到了其他国家永远做不到的水平上面。

  在全球范围内炸了!

  直接让对方的舆论阵地完全失效。

  因为所有人,对于奥运会开幕式的感觉都是统一的。

  那就是这是一场华夏文明最直接,最震撼的展示。

  关凌从头到尾将开幕式看完了,哪怕今生再看了一遍,他仍旧感到震撼。

  那晚一道耀眼点的火光,点燃日晷。当圣火点燃的那一刻,多少人热泪盈眶?

  网上对于张一谋终于有了一个称呼。

  “国师。”

  大事不失手,艺术不将就,视感突破,张一谋不成国师,谁敢担此重任?

  一些网友开始编段子了。

  “关凌:我刚通过《2012》和《通天帝国》把自己坐上了华夏导演第一人的宝座上面,怎么一转眼,张一谋张导怎么又坐上去了?”

  “我关导国内国外记录双破,修建教学楼挽救许多性命,在戛纳一巴掌一举成为华夏娱乐圈最猛导演,为何不能被称为‘国师’?”

  有关凌的死忠开始在网上为关凌打抱不平。

  网友们激烈的正常,但大都一致认为,这个称号还应该是专属于张导的。

  毕竟这奥运会开幕式,真的是太牛逼了!

  网友们吵了大半天,而后互相统一了意见。

  “关导可称半步国师!”

  “还够不上这个称号,什么时候能给国家带来荣誉,关导才有机会被称为这个‘半步国师’!”

  网友们吵得热火朝天。

  看起来统计电影票房的人也在观看开幕式,8月8日傍晚的票房记录竟然没出来。

  《夜店》是8月7日的下午开始公映的,主要就是为了配合徐正等人的路演。

  时间来到8月9日凌晨,票房才终于出来了。

  杨庆兴奋的给关凌打了好些个电话。

  但是都打不通。关凌关机了。

  第二天,杨庆直接来了关凌的家门外面等着。

  新买的房子,在公司是留的有地址的。

  “关导,关导。”

  门口拍的震天响,关凌睡眼惺忪的出了门。

  “你们怎么来了?”看着杨庆,关凌还有点纳闷。

  “关导,票房出来了。”

  杨庆手机递给了关凌。

  那个数据很刺眼。

  截止“2008年8月9日凌晨两点半,《夜店》再创小成本电影奇迹,票房狂收217万。”

  这个数据直接把业内人士全震到了。

  奥运会开幕式影响的情况下,一个新人导演,一个小成本电影,票房直接干到了217万?

  这比关凌当初第一部电影还猛啊?

  凌云传媒都是怪物?

第158章 新电影公布计划,娱乐圈的目光所向!

  当《夜店》这部电影的票房出来之后,业界爆炸了!

  这电影对关凌来说,简直差到姥姥家去了。

  但是是一个新人杨庆,大家都懵了。

  “这不会是下一个宁浩吧?”

  宁浩在凌云传媒的第二部商业电影,可是直接进了亿元俱乐部的。

  虽然陈可欣的《投名状》,吴白鸽的《赤壁》票房过亿听起来很轻松,但是哪里有这么多大导演啊?

  举个例子,《无间道》的导演刘伟强,《宝贝计划》的导演陈木胜,名声很大,但票房也就几千万而已。

  而杨庆这电影,业界估计,怎么也得破三千万了。

  毕竟这票房太吓人了。

  第二天的票房随着口碑上涨,票房增加了,285万。

  第三天271万。

  其实《夜店》这部电影,除了挂了关凌一个监制名头,在宣传的时候也只是和《通天帝国》绑定了一下,关凌忙的要死,根本没空自己下场宣传。

  就这,票房眼见着增长,比其他几部电影的总和都多。当然,和《赤壁》肯定还是比不了的。

  很多网友都对杨庆这部小成本电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不就是盖里奇的翻版吗?我看的时候还以为这是抄袭的《夜袭加油站》呢?但是不得不说,我的确被逗笑了,笑点也太他妈多了!”

首节上一节156/7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