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得庸不禁抬抬眼皮,昨个停电,今个给盏煤油灯,这盲盒空间还挺会来事!
想到昨晚上那和自己年龄差不大的破旧煤油灯,确实该换了。
回头找个机会拿出来,反正这个开出来的看起来也不新,就说在外面捣腾来的,奶奶问两句也就过去了。
吃完早饭,徐得庸看着燃烧的煤球炉,摩挲的下巴道:“奶奶,家里一直烧这种煤球吗?”
徐南氏诧异的瞅了他一眼道:“不烧煤球烧啥?”
俗话说的好“人要实,火要虚”。
这煤球可不是蜂窝煤,是实心的煤球,不但燃烧费煤,而且引火不易,每次引火差不多需要一斤劈柴。
仅当时四九城一年就要用掉两亿多斤劈柴,而为烧煤球而多耗费的煤约为三十万吨。
关键全市一年产生的一百多万立方米垃圾中,就有差不多六十多万立方米的煤渣。
简直是恐怖如斯!
“乌金墨玉,石火光恒”,“南山高末,北山红煤”都是曾经煤球的广告。
这时候还有两个行业,一是“摇煤球的”;另一个是“卖黄土的”。
每到秋凉,都有“摇煤球的”从乡下来,他们肩上扛的是大板儿锹和剁铲,身後扣个直径一米,深有三四十厘米的摇筐和一个大号花盆。
这些人每年来,知道哪儿用他们干活,所以与胡同里的人家也熟悉。
摇煤球是卖力气挣饭吃的苦活儿,干一天也就挣五毛六毛,刚够嚼裹儿。
人多的机关、工厂的煤球都是自己“手摇煤球”出来的。
四合院的小户人家也自己动手和煤末攥煤球,连中小学校利用劳动课发动学生攥煤球,叫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手摇煤球技术可不含糊,“七分煤炭三分摇制”,要经过和煤泥、摊片、撒煤末、切块、摇筐摇等工艺,需要熟练使用大铁锹、板儿锹、剁铲、钉耙、摇筐和转盆等工具,样样活都显示惊人的体力、不凡的手艺,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干的。
煤球要是不好烧,就叫“嘬瘪子”,这时候煤球炉子有一个致命的毛病:“能吃不能拉”,要是堵在炉底,用火筷子也擞不开,只能手提炉腿,把劣质煤球倒出来重笼一炉,费时费力,还得再冒一次烟儿。
前两年四九城才建起两个机制煤球厂,市面上才渐渐普及“机煤”,到了六十年代“手摇煤球”这个行当也渐渐没落消失。
因为引燃煤球需要劈柴,所以卖煤球的地方也都卖劈柴,员工每天的工作就包括锯木、劈柴、码垛。
还有一种叫“砟子”的原煤,好烧又有劲儿,价儿比煤球要贵,普通百姓不舍的烧。
这时候“蜂窝煤”早已经出现,是四九年的时候德州工人郭文德设计的,开始命名为“经济煤球”,只是还没有推广开。
明年老焱若教授将蜂窝煤自动压制机研制出来,才开始大规模推广。
这时候蜂窝煤和炉子也不像后世那么方便合理,都是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就说里面的套筒炉瓦还得六十年代左右才配套出来。
即便明年中期,四九城烧煤的六十多万户,其中烧蜂窝煤的不过四万户左右,人们养成的习惯不是一时半会能改掉的。
至于煤气,还得过两年!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蜂窝煤”曾经获得过16年京城国际设计周“经典设计提名奖奖”,当时与它一起提名的有“北斗导航卫星”“南京长江大桥”等,可见其分量!
徐得庸道:“奶奶,咱烧蜂窝煤吧。”
“蜂窝煤?”徐南氏露出疑惑的表情,随即恍然道:“你说的是那种带窟窿眼的大煤球吧,烧那玩意还得搪另样的炉子,而且咱也没有烧过怕烧不好。”
徐得庸道:“那玩意很好烧,而且不用经常抖灰、添煤、拔火,还省煤。”
徐南氏听孙子这么说顿时有些心动,关键是最后“省煤”两个字打动了他!
“真的不麻烦还省煤?”徐南氏带疑问追问道。
“肯定的。”徐得庸道:“这事您别操心,交给我来办吧。”
徐南氏点头道:“行,你先弄我看看,要是真像你说的,咱以后就烧那蜂窝大煤球!”
徐得庸看了眼自家的煤球炉,就是简单的铁皮卷成铆接在一起,里边儿还得抹搪泥儿,行话叫“搪炉子”,连个烟囱都没有。
亏的房子不严丝合缝,不然非得一氧化碳中毒喽。
奶奶封炉的手艺也高,不然光每天早上重新引火费事不说,只是那引火的浓烟就让人受不了。
这胡同里哪天早上不得有几家引火弄的浓烟滚滚。
得,这炉子也不成,看来啥都要重做,光着炉子、烟囱就得一笔不菲的花销。
而且买现成的蜂窝煤也贵,弄个手动压摸具,自己买煤粉和黄泥制作才是后来许多普通老百姓的选择。
最近就别上交给奶奶钱了,这炉子、烟囱的钱总要有个出处。
在寒冷的北风中,徐得庸“全副武装”骑上三轮出门,那木楼钟也被他固定在车内。
本来想着让奶奶打听个买主,可寻思寻思为那三瓜两枣犯不着,还是放委托行吧,时间长点就长点。
大冷的天,人们除了上班的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徐得庸一路骑行,将木楼钟送到之前那个菜市口的委托行,对方还认得他。
“哟,您来了,这是将钟表修好了?”
“侥幸,侥幸,您给长长眼,可以的话就放您这托卖。”
两人攀谈几句,检查完钟表后签了托卖的字据,定价十块,成交后委托行抽成七毛。
徐得庸瞅了一圈没有发现心仪的物品,告辞离开。
这大冷天生意难做,这不,连小酒馆对面的拉洋片的片儿爷都没出摊。
徐得庸瞅了眼紧闭大门的小酒馆,脚下不停的骑走。
片刻之后,一道头上包着头巾,身穿花棉袄的身影从胡同里走出来。
她俏脸微微有点苍白,坚毅的咬了咬嘴唇,左右看了看,见到徐得庸远去的身影,目光顿了顿,不由露出一抹沉思之色。
随即,她慢慢的向街口副食品杂货铺走去,生完孩子还要生活。
身边没人伺候不说,还得照顾孩子和生病的公公。
日子都得她一个人扛。
她坚信自己也能扛着住。
没有男人又不是活不下去!
天杀的贺永强,等老娘出了月子就算公公不许,她也要离婚!
……
第62章 介娘们情绪不正常
出来一趟不能跑空,徐得庸也不去同行多的火车站等活。
仗着自己活……呸,体力好,就在各个条件好的街口胡同转悠。
……
到了中午,随便找了家小馆子,吃了碗热乎乎的卤煮肉汤。
下午天气好了一些,太阳似乎很不情愿的露出脸,散发出一点热情。
憋了一上午的孩童出来放风。
一群小屁孩唱着童谣在胡同追逐招摇而过: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干吗呀?点灯说话儿,吹灯就伴儿,早晨起来梳小辫儿……。”
……
徐得庸忍不住露出笑容,脚下蹬着三轮更带劲。
身体和思想,总要有一个要在路上!
自己的身体已经在路上,脑子还是留在家里的好,如孩童一般简单。
这时候,普通人还是不要有太多自己的想法,明年一场风暴将席卷而来,影响很多人的一生。
左与右,对与错,在生存和死亡的消磨间,后来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徐得庸拉着一个客人去往大栅栏,路过雪茹丝绸店被店铺裁缝老张叫住。
“徐得庸同志!”
徐得庸闻言对乘客表示抱歉,让稍等一分钟,人家点头同意没有催促。
“张师傅叫我什么事?”徐得庸快步上前问道。
老张笑呵呵道:“陈老板交代,说见到您让告知她有事找您。”
徐得庸看了看里面道:“陈老板在哪?”
老张道:“在后面办公室忙着呢。”
徐得庸点点头道:“那我送完客人就回来见她。”
老张笑着道:“得嘞,您先忙,我把信告诉老板。”
徐得庸很快,一来一回十分钟。
他一身和丝绸店里不匹配的行头,掀开帘子大摇大摆进来,顿时一股暖意袭来。
老张连忙将他引到后面办公室。
徐得庸进去,老张还贴心的给关上门。
陈雪茹正一边看着账本,一边看也不看,雪白的小手在算盘上“啪啪啪”不断拨弄。
嘿,这算盘打的是真响!
“你先自己坐会,等我算我这笔账。”陈雪茹头也不抬的娇声道。
徐得庸摘下帽子和手套放在一边,笑嘻嘻道:“姐您尽管算,就是这账别算我头上就成。”
陈雪茹道:“少贫嘴,打扰我算错了让你好看,保证让你伊莲娜的饭吃不上。”
徐得庸立即不说了,有富婆要请客吃饭,还不放开肚皮吃肉,不吃就是傻子。
他自来熟的拿起水壶倒上茶水,抿上一口,顿时一道热线入腹中。
徐得庸靠在椅子上,端着小茶杯,老二担在大腿上,悠哉悠哉喝着茶。
哎,这房间的装饰还不如那个人好看呀。
于是他就瞅着,看着介娘们眉头微蹙,忍不住心痒痒的想伸手给抚平。
当然,他是有贼心没贼胆。
过了一会,陈雪茹停下一推算盘起身活动着手腕,没好气道:“没点眼力劲,不会给我倒一杯啊!”
徐得庸笑着道:“嗨,不是看姐您这么专注,怕打扰到您吗,您要早说我肯定麻溜服务到位。”
陈雪茹忽然不忿的道:“什么都要我们女人说,们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徐得庸:“……”
老子招谁惹谁了。
得,这娘们家庭遭遇问题,不过肯定还没有发现自家男人出轨,不然这会早哭着梨花带雨要离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