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启没有挤,等在后面。
“殷兄!”
身后传来洪易的声音的。
殷启转身,看着洪易笑道:“洪兄,准备得如何了?”
洪易矜持笑道:“问题不大,呢?”
殷启点头道:“我也还行。怎么样洪兄,这段时间修炼如何了?”
洪易看了看周围,低声道:“进展还行,如今已经是第三境练骨了,修道也到了日游巅峰,我感觉离驱物不远了。”
殷启暗惊。
真不愧是主角啊。
才三个月而已,竟然就道武双修到了这个境界。
若是换作其他人,无论是练骨还是日游,都需要七八年的苦修,甚至是更久。
洪易看出了殷启眼中的震惊,心中竟然有种成就感。
实在是与殷启相比,他差得太多。
洪易说道:“你离开秋月寺后,我在寺庙中得到了些奇遇,所以才有如此成就。”
至于什么奇遇,他没有说。
但能够说出来,已经是非常信任殷启了。
殷启拱手道:“洪兄,恭喜你了。对了,你在武温候府现在还好吧?”
洪易脸色微微一沉,叹息道:“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不过终于到乡试了,我也算是熬出头了。等中举后,便立马搬出府去。”
殷启点头道:“若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来龙象伯府找我。”
洪易笑着说道:“说起来还没恭喜你,不仅被封龙象伯,还被陛下赐婚。我可听说过,玲珑公主是陛下最受宠的公主,不仅貌美如花,而且文武双全。”
殷启说道:“政治联姻而已,你懂的。”
俩人闲聊着,贡院外的人已经稀疏了起来,他们这才走去排队。
大乾皇朝对科举管理极严,若是发生舞弊之事,主考官及一应官员,轻则丢官,重则流放,甚至是杀头,因此每个考生入贡院前,都得被仔细搜身。
殷启和洪易被搜身后,就进了贡院。
入门就是一排排圣贤像,也就上古诸子,共九十九尊。
他们个个都是高冠长衣,脸色平和而刚毅,虽然是泥塑的,但却给人非常仁和的感觉。
拜过圣贤像,殷启便和洪易分开了。
各自来到了号舍。
把笔墨砚放好后,殷启就卷起袖子,往砚台中加水磨墨。
墨刚磨好,试卷就发下来了。
试卷题目类型依次为帖经、墨义、诗赋、策问,其中策问最重要。
在古代,诗词只是小道,文章才是正道。
殷启提笔就写,帖经、墨义都是送分题,诗赋同样也差不多,他脑海中有太多的存货。
唯有策问,他思考了许久才动笔。
策问的题目是‘盘之居深山之中’。
盘就是盘皇,以仁德闻名,即便是上古诸子也极尽赞美。
要作文章,首先要了解盘皇的事迹,还要明白出题人的意图,再根据这句话的经义,阐述自己的见解和治国之理。
他思考片刻后,便大笔一挥写上破题;‘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随后便是洋洋洒洒数百字。
这句话出自《论语》,但这个世界可没有。
第164章 道祖降临
感觉来了,写得自然就快。
还不到中午,殷启就已经写完了,而且誊抄到了试卷上。
他示意巡逻的兵丁交卷。
但还不能出去。
因为按照科举规定,提前交卷可以,但只能等考试结束才能出贡院。
于是,殷启干脆闭目养神,将‘全息投影直播’的计划,继续在脑海中反复斟酌,以确保没有任何破绽。
就在殷启交卷后不久,洪易也交卷了,然后陆陆续续有人交卷。
………
主考房内,坐着几位身穿官府的考官。
其中主考官名为李神光,当朝名臣、礼部尚书。
他对几个副考官说道:“都已经午时了,应该有文思敏捷的秀才交卷。你们去看看,将试卷送过来,我们先行批阅。”
“是,大人!”
几个副考官忙点头,走出主考房。
很快,他们就又匆匆回来了。
手中拿着一叠卷纸,拆开密封扑在桌子上,让李神光批阅。
“嗯?这篇大谈仁义礼法,看似刚正,挥斥方遒,但刚毅木衲近仁,在嘴里说大道理的,都是伪君子之流。”
“这篇辞藻华丽,让人耳目一新,但却言之无物。”
李神光速度很快。
他连看了几篇都摇了摇头,没有看到满意的。
“咦,这是什么字体!”
李神光忽然惊疑,几个副考官也纷纷凑过来看。
只见整洁的卷面上,一个个字如龙飞凤舞,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竟然是从未出现过的字体。
颜体,这个世界并没有。
“看字如看人,此人书法如此刚正大气,必然是胸有丘壑之人。”
李神光惊喜,连忙埋头批阅。
贴经、墨义全对。
两首诗也意境优美,让人回味无穷。
特别是策问,破题‘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不由人精神一震,似乎看到了煌煌仁德治世,天下井然有序。
李神光神色一肃,他一口气读完了文章,拍案叫道:“好一个‘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一语道尽了仁德,但却又不迂腐,字句间言之有物。”
众副考官虽然没有看文章,但他们知道李神光的为人,向来严格不过。
能够得他拍案叫绝,这解元是能够定下来了。
李神光意犹未尽地再看了遍,这才说道:“对了,这位考生是谁?履历报上来。”
一副考官答道:“此人名为殷启,殷国公之子,亦是陛下新封的龙象伯。”
“竟然是他!”
李神光神色一惊。
元宵那晚在乾罡殿,他可是见识过殷启的武力。
没有想到这个少年大宗师,竟然还有这等文采,当真是令人惊叹。
如此文章,定头名不为过。
但他却有些迟疑,因为乾帝才赐婚不久,他若是定为头名,岂不是会被人认为是谄媚?
但若是不定,那又如何对得起自己的本心?
“还是先看看其他试卷吧。”
李神光没有多言,继续看其他文章,随后又是眼前一亮,赞道:“好字!好文章,好一个唯虚能通,我辈读书,先要诚心,心诚无私,自然礼法通,万物一体。”
他是心学宗师,洪易就大谈心学,自然戳中了李神光的G点。
“此人又是谁?”
“大人,此子名洪易,为武温侯洪大人之子。”
“武温侯洪太保的儿子?”
李神光皱了皱眉,因为他在朝中与洪玄机有些不对付。
一个副主考官提醒道:“大人,武温候已经被封为太师了,以后称呼要改一改。”
李神光没有回应,他看了看殷启的试卷,又看了看洪易的试卷,顿时有种不知道该怎么取舍为好。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衙役的传唱:“洪太师驾到。”
…………
傍晚时分。
考场的兵丁过来收卷子,标注这次乡试终于结束了。
随着卷子上交,众秀才们或是仰天悲号,或是高谈阔论,或是双眼麻木如行尸走肉等等,众生百态,不一而足。
殷启也提着篮子走出了贡院,径直回府。
……
时间匆匆,转眼间就是三天。
一大早,贡院再次人山人海,因为今天是放榜的日子。
大红的榜单,从末尾开始往前贴,一张又一张,每贴好一张,就有人高声朗读上面的名次,以便没有挤到跟前的人能够听到。
“哈哈,我中了,我中了!”
“我也中了。爹,娘啊,你们看到了么,儿子中举了!”
“怎么会这样,都到前二十名了,为什么还没有我的名字?”
……
人群中,有人大笑,有人痛哭。
站在人群外,殷启也终于听到了自己的名字,第一名解元。
至于第二名,则是洪易。
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