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官场:从基层公务员干起 第144节

“文静姐,麻烦你让教授充分了解一下参与国外临川科研的方式方法,如果高教授接受这种方式,估计就要第一时间行动了。”

挂了电话之后,李东沐脑海中开始思索下一步的工作。

如果高教授选择保守治疗,那由周林和高铁生组建专家团队的计划基本上就要泡汤了,到那时候,李东沐就真的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选择了,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

思索片刻后,李东沐给高铁生打去了电话。

“高教授,刚和首都协和医学院的欧阳教授联系上,对方的答复和您说的一样。治愈的几率不太大。但是他还说了另一种方案。”

紧接着,李东沐将具体情况和高铁生如实讲述。

沉默了十几秒钟,高铁生终于开口了。

“李书记,我女儿的情况比较严重,如果接受保守治疗,估计也就是两三年的寿命了,可是在这两三年中还要承受无尽的痛苦。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让她尝试一下,即便真的没有希望,我也没有太大的遗憾了。”

听到高铁生的回答后,李东沐的心情有些沉重。

父爱如山,爱的非常深沉。

“高教授,您简单收拾一下东西吧,我一会儿从临川县出发去接您,在确定到国外进行临川科研之前,暂时先住在协和医院吧,我已经安排好了。”

高铁生点了点头同意了。

挂了电话之后,李东沐租了一辆改装后的商务车,里面各种治疗措施和医生都应有尽有,同时还有单独隔开的区域,这样可以保证从商都市到首都这段路途中的安静和安全。

中午十二点钟,李东沐随车来到了农大家属院,接上高铁生夫妇及女儿后,便出发前往首都。

坐在车上,李东沐将情况告诉了高铁生。

“高教授,欧阳医生已经和国外的科研团队取得了联系,目前需要在协和医院观察一周左右的时间,待到将所需的数据传给国外的团队后,他们会选择下一步的方案。”李东沐说道。

高铁生点了点头:“我将护照等都带上了,如果需要出国治疗,随时都可以。”

一路的高速奔波,终于在凌晨左右到达了首都协和医院。

办理好住院手续,以及入住前的检测后,已经将近凌晨两点。

长途的奔袭,为了确保病人的健康稳定,暂时住在了重症观察室,吃住都由专业人员照顾。

入住重症观察室的费用相对高一些,但是对高铁生夫妇来说,完全可以负担的起。

在缴纳住院费之初,李东沐打算为高铁生承担费用,可是被他拒绝了,用他的原话讲,自己在农大担任教授的收入还是比较丰厚的,即便是出国治疗,这次费用也没有任何压力。

李东沐在医院隔壁开了酒店,等待明天八点之后,和欧阳医生的初次见面。

短暂的几个小时休息,李东沐起床后发现高铁生夫妇已经出发前往医院了。

当李东沐到达之后,医生刚查过房。

八点半左右,李东沐接到了欧阳医生的电话,让他带着病人家属到办公室找他。

走进办公室后,李东沐才发现欧阳医生竟然如此年轻,摘掉口罩后一看,约莫也就是三十五六岁,而且还是一位和陈文静同气质的大美女。

“欧阳医生,这是病人的父母,您可以和二老谈一谈。”李东沐说道。

欧阳点了点头:“刚查过房,病人的身体状况还是比较稳定的。本来计划要在这里住一周左右的时间,不过从病情来看,预计观察三天左右就可以了。”

听完欧阳的话后,高铁生颤抖的问道:“医生,您看我们这边需要提前准备什么?”

欧阳想了想说道:“目前也不需要准备什么,昨天晚上我和国外的科研团队进行了沟通,他们会派专业的科研人员到医院来,原本计划到国外,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听到这个消息,高铁生喜极而泣。

第267章 决定加入团队

协和医院的综合实力,在国内属于头部,即便是全球也属于顶级。这也是国外科研团队愿意和它们合作的主要原因。

李东沐陪着高铁生夫妇在协和医院待了三天时间。

三天后,高铁生女儿前期的各项检测全部结束,正式进入临床科研项目中。

高铁生先后签署了多个声明告知和合同协议,之后女儿便被推入了科研中心,每半个月时间,家属才能试探一下,当然每隔两三天也可以进行视频探视。

为了安抚高铁生夫妇的心情,李东沐特意找到欧阳医生,让她对夫妇二人进行了心理疏导。

“高先生,您女儿进入科研中心大可放心,在悉心照料上比您要更细致,同时也会每天调节心情,不会让她产生厌倦和孤单的心理。至于治疗成效,肯定要比现状要好,你们不要有心理压力。”

听到欧阳医生的嘱咐和开导后,高铁生夫妇放松了许多。

考虑到半个月左右才能见一次,高铁生夫妇决定返回中北省。毕竟从商都市或者卫安市乘坐动车出发到首都,也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当天去,当天就能返回。

离开协和医院后,李东沐带着两人前往首都西站。

“高教授,欧阳医生的医术和医德有口皆碑,您大可放心,等回到商都市后,你们两人也可以歇一歇,看你们照顾孩子的这段时间挺辛苦。”

听到李东沐的话后,高铁生确实有了一丝解放的感觉。

“东沐书记,买两张卫安市、一张商都市的火车票吧。”

李东沐愣了一下:“高教授,您不陪着……”

话未说完,李东沐便明白了高铁生的意思。

看着李东沐,高铁生点了点头说道:“我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当初答应你的事情,我必须要完成。我和你一同返回临川县。”

说完之后,高铁生当面给周林打去了电话。

“老周,我和东沐书记会在今天到达临川县,你和团队的其他人也尽快到位吧。”

周林懵圈之后,便是激动。甚至对李东沐满是钦佩。

当初那个在他看来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竟然在李东沐的坚持下完成了,他的执着,他的坚持,他的能力,他的格局,都远超普通领导,远超这个年龄应有的思维认知。

挂断电话后,周林急忙召唤团队人员,他们要朝着伟大的目标奋斗前进。

高铁生同意加入之后,李东沐也没有闲着,而是在第一时间向赵玉宏进行了汇报,同时让镇长高山提前做好村庄对接和后勤保障工作。

三个小时后,李东沐和高铁生从高铁站下了车,司机程龙已经在出站口迎接等候。

“高教授,我们的县委书记得到您的加入后非常高兴,他想看您今天是否有时间,想和您见一面。”李东沐问道。

高铁生想了想说道:“周林及团队的其他成员,明天也会到达临川县,不如就放到明天见面吧,毕竟老周也是团队的灵魂人物。”

李东沐点头同意:“那好,我和书记说一下,明天我们开一个见面座谈会。”

回到临川县之后,高铁生没有选择休息,而是让李东沐带着他到偏僻的九个村走了一圈。

当他踏上这片贫穷的土地后,当他看到这片肥沃的土地后,高铁生终于明白了周林的决定,终于明白了李东沐的坚持。

“东沐书记,看到您,我就想到了著名爱国诗人艾青写下的一首诗。”

“为什么我的眼睛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说完,高铁生冲着李东沐作了一个致敬的手势。

“东沐书记,希望这片土地和百姓,在您的带领下,能够早日踏上致富之路,我和老周团队愿意为之奋斗。”

当州山镇九个村的支部书记得到省里的专家团队已经来到镇里,而且要高标准规划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时候,大家心里都莫名的激动。大家从土壤测试后的喜悦,转化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庄村的支部书记罗跃进,终于能够抬起头挺着胸的在村里走,再也不怕有人问要如何带领乡亲们致富的问题了。

第二天上午,周林一行人也开着两辆皮卡车,大包小包的来到了州山镇。

专家组团队目前来了八个人,为了方便团队的日常工作,李东沐特意在山庄村腾空了一座刚建好没几年的新房子,并在院子中又建了一个活动板房作为会议室和办公室,保障电脑设备和网络等需求。同时还从村里找了一个赋闲在家的厨师,照顾专家团队的一日三餐。

经过一上午的忙活,专家团队算是安顿下来了。李东沐也终于能够闲下来,毕竟从开始选办公住宿地点,到安排后勤保障,他参与了每一个环节。

午餐时间,李东沐又和周林、高铁生沟通人员分工的问题,为了方便和镇政府沟通联系,镇里特意安排蔡晨鹏和附近村子的工作人员驻守办公点,为专家团队充分的协调推进、排忧解难。

对于州山镇的高效工作,高铁生和周林也十分满意,因为这展现了镇政府的态度和决心。

“两位教授,刚收到县委办的通知,赵玉宏书记要在今天下午来看望大家。”李东沐说道。

“村里的路不好走,要不我们去县委,或者镇里等书记吧?”周林提出建议。

李东沐笑着摇了摇头:“我和书记提过,但是书记说,你们从省会来到这里偏僻的地方都不怕苦,来到村里看望大家是应该的。”

下午三点钟,一辆九座商务车停在了办公点门前,汽车驶过之后,一片尘土飞扬。

下了车后,随行的交通局长脸都绿了。

“赵书记,上报的道路建设项目变更已经通过审批了,我们马上就开始为这条乡道和山庄村内的道路建设做前期准备,保证半年内实现柏油入村入户。”

赵玉宏点了点头:“在道路修建好前,每次来这里,你都要陪同。”

赵玉宏的话,既是要求,又是命令。

第268章 一区三带

来到办公点,赵玉宏代表县委县政府对专家组一行进行了慰问和感谢。

“两位教授,感谢你们为临川县的农业发展贡献力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任何的需要尽管向政府说,如果镇里满足不了,那就向县里反映,如果县里满足不了,那里再向上级沟通对接,总之一句话,不遗余力的保证工作推进。”

赵玉宏选择开门见山,直接给予了专家团队承诺和保证。

面对县镇村三级干部的同心同德,专家组一行干劲十足。

周林将近段时间规划的图纸拿了出来,向赵玉宏进行汇报。

“赵书记,根据州山镇的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地形地貌,我们将三万亩左右的土地初步划分为了两期,第一期共涉及一万五千亩。”

“按照一期项目的情况,我们将其划为了一区三带。一区,指的是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三带,指的是富硒产业发展带、设施农业发展带、经济作物发展带。”

“三个产业带,分别坐落于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三个方向,而且均靠近农村,距离道路也很近,等到乡村道路建设好后,二十分钟左右就能到达城区,方便用工和运输。”

赵玉宏认真的看着规划图,然后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意见建议。

“富硒产业带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王牌,计划发展哪些产业呢?”赵玉宏问道。

“富硒产业带种植面积大约为3000亩,建议种植稻谷、大豆和花生等农作物,相对来说更畅销。”

听过之后,赵玉宏指了指山庄村旁边的一处地方。

“如果想要展现农业带动作用,必须要建有农业配套企业,我觉得应该在附近建立一座深加工厂,这样才能增加富硒产业的附加值,同时也能带动村民们就业。”

听到赵玉宏的安排后,李东沐立马点头回应:“赵书记,我已经和山庄村支部书记沟通过了,村庄周边正好有空闲的土地,目前正在和土地部门沟通,进行土地性质变更。等产业发展起来后,我们准备用合资的方式创办乡镇企业,进一步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增加村集体收入。”

“这个思路不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难度,镇政府要做好引导。”赵玉宏说道。

说过富硒产业后,周林又分别介绍了其他两个产业发展带的情况。

在这片土地上,只要有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发展产业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唯独就是发展大棚等设施农业的投资会大一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东沐准备成立种植合作社,以它的名义进行贷款和包装项目。

赵玉宏对随行的农业局和财政局进行了口头安排,要将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尽量向州山镇倾斜。

产业发展的情况汇报完毕后,周林便说起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头戏-高标准农田建设。

“赵书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核心,也是最需要政策和资金支持的,这个仅凭镇里的帮助支持是实现不了的,还需要县里的大力支持。”

“当前,项目一期的一万五千亩土地都需要进行提升建设,按照每亩1500元的标准建设,预计需要2.3亿元左右,除上级配套80%以外,县级还要配套20%,仅此一项,就需要五百万元左右的财政资金。”

赵玉宏微微点头说道:“千百万项目就是打造高标准农田,今年上级给了临川县8万亩的指标。按照最初的计划,重点乡镇的建设亩数在一万亩左右。不过州山镇的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出炉后,我们又进行了整合,计划将州山镇的三万亩一次性进行实施,避免了同地不同效的问题。”

“至于县级匹配资金的问题,我已经安排由发改委牵头,农业局、土地局和财政局配合,将州山镇的这个产业打包成项目,在实现自平衡的基础上,申请上级债券资金,平摊到每年,不过百十万的资金支出。如果产业效益好,仅靠州山镇政府就有能力偿还。”

产业布局、资金来源都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干的问题了。

座谈会结束后,李东沐坐上了赵玉宏的车。

首节上一节144/1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