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官场:从基层公务员干起 第118节

李东沐看了一下,截至11月份,州山镇的综合排名是第三,最大短板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增速。

这两项指标是硬指标,而且是增长难度较大的。比如人均可支配收入,最管用的办法,就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而这种办法,就是要在民生保障和稳岗就业上狠下功夫。至于GDP增速,则更看重乡镇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工业产业发展能力。

在通报中,综合排名前两位的,依然是城关镇和赵坝镇,州山镇是千年老三,而且距离赵坝镇还有一段距离,今年铁定是赶超无望了。

紧随州山镇后面的是大屯镇,这几年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是州山镇保三争二道路上的强劲对手。让人惊喜的是隆腾镇,已经跃升到第五名了,看来充分吸收了主题实践活动的红利。

散会之后,任大鹏叫住了李东沐。

“东沐,到我办公室聊聊。”

来到办公室后,任大鹏便开门见山的说出了事情。

“东沐,州山镇今年的综合成绩应该会稳定在第三名的位次,不过受黄北国案件影响,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就没办法颁发给你们了。你心里知道就行了。”

“这些县长的关心关爱,今年是州山镇困难交加的一年,再加上我刚到不久,对工作了解的深度不够,回去之后,我会结合工作实际,前瞻谋划一下明年的发展思路,争取明年再上新台阶。”

听到李东沐的话后,任大鹏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县政府对州山镇寄予厚望,希望能在你的带领下摆脱千年老三的称号。如果工作上有需要我帮忙的尽管来找我。”任大鹏说道。

李东沐和任大鹏的交集并不深,可以说是从产业集聚区事件开始之初才有了更多的联系。不过,在任大鹏压力最大的时候,李东沐也没少向陶阳为他邀功,因此,任大鹏对李东沐是有感激之情的。

离开政府大院后,李东沐没有回单位,而是直接前往了县财政局,因为他知道,年底前还有一次县级财政资金拨付的窗口,他要利用好这次机会,为安渡春节打好基础。

对很多乡镇的主要领导来说,争取资金也是工作能力的体现。因此,越到年底,财政局局长的工作就越繁忙。

在大多数地区,财政局局长人选并非专业性很强的人才,而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贯彻领导意图的人。

来到财政局后,李东沐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

除了各乡镇的领导之外,还有一部分施工企业老板。

看到排成长龙的队伍,李东沐无奈的离开了财政局。不过离开之前,和侯超发了短信,约他晚上一起吃饭。

回到单位后,李东沐叫上党委副书记刘顺为和常务副镇长王子豪,三个人首先小范围的碰了一下意见,同时就经济工作荣誉问题进行了沟通。

“子豪、顺为,距2009年结束还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一定要全面梳理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任务,对没有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尽快告知我及分管领导,务必要在本月20日前全部完成。”

“同时,要对明年的经济工作进行谋划,要突破思想上的禁锢,我看了镇政府年初制定的工作谋划,感觉太过于保守。有句话讲的很好,谋其上者得其中,谋其中者得其下。只有想不到,没有干不到。所以,可以借鉴一下其他优秀乡镇的工作思路,大胆谋划。”

“另外,我们今年制定的保三争二目标,在出现极大困难的情况下,基本上算是完成。从经济工作通报中可以看出来,我们和赵坝镇的差距越来越小,只要有决心,想要超越也并非难事。所以明年我们要锚定保二争一的目标,确保经济发展实现大突破。”

听到李东沐的安排部署后,两位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充满了斗志,同时也充满了压力。

第214章 助企纾困

李东沐坐在办公室内,思考着明年的经济工作。

想要提升GDP总量、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三项指标,唯有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民生保障。说到抓民生,李东沐算是有所心得。毕竟在贾庄村的时候,亲手实施了教育、养老、技能培训等民生实事。如今来到镇政府层面,这些工作自然也要纳入全镇的大盘中。至于抓产业发展,才是李东沐最需要着重解决的,毕竟州山镇还没有主导的产业。

李东沐将州山镇与排名前二的城关镇和赵坝镇做了对比。城关镇是城区所在地,商贸经济和总部经济繁荣,这个是它独特的优势,不具备可复制性。而赵坝镇,经济产业中心都放在装备产业园区,仅凭几个重点企业,每年的税收收入就能达到3000万元,这种产业化、集中化的发展模式,是州山镇最应该借鉴学习。

州山镇临近城区和产业集聚区,有天然的优势,近几年虽然入驻了不少企业,但是企业种类繁多,基本上没有形成产业链。整体来看,占用的工业用地面积和赵坝镇相当,但是工业产业和税收收入却和赵坝镇相距甚远,全镇的中小企业加在一起,还比不上赵坝镇的两三家企业。

李东沐认真翻阅了几遍企业名单后,无奈的摇了摇头。因为前几年落户的企业很多都是高耗能的传统企业,虽然纳税还说得过去,但是发展潜力和前景都不容乐观。

就在李东沐犯愁的时候,达利食品公司杜超凡的电话打了过来。

“李书记,您在单位么?想去和您汇报一下工作。”

“只要是杜总找,什么时间都有空。”李东沐笑道。

挂断电话后,李东沐拍了一下迷茫的脑袋。

“达利食品生产的速食产品,还真是一个可培育的企业。”

杜超凡来到办公室后,随手将公文包放到了桌旁,然后便说起了此行的目的。

“李书记,今天来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感谢,一个是请求帮忙。”

“感谢?感谢我什么?”李东沐说道。

“当然是感谢你帮我们引荐电商团队了,在刚去过的双11购物狂欢节上,我们公司的产品实现了巨额增长,销量远超同期水平。现在我们公司产线24小时不停歇,即便是这样,还满足不了需求量。”

听到杜超凡的话后,李东沐突然想起来,双11狂欢购物节就是在2009年创立的,人群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

在2009年,很多企业都没有认识到电商的巨大潜力,大多数沿用的都是传统的代理模式。虽然代理模式相对固定,但是对于中小食品企业来说,门槛和成本相对较高,打响品牌知名度的速度比较缓慢。如今通过电商平台,可以将优惠让利顾客的同时,增强品牌知名度,可谓一举两得。

在李东沐看来,双11还仅仅只是第一年,而且针对的群体并不是居家群众,如果放到6.18狂欢购物节,销量肯定会剧增。

“杜总,客观的话就不用多说了。说说我需要帮你解决什么事吧。”李东沐笑道。

“如今企业效益逐步变好,而且现有产线的压力实在太大,我想再找一处厂房,和新建的厂房可以形成补充,这样也能缓解我们生产上的压力。”

增加投资本是好事,可是杜超凡想要的是现成的厂房,只需要将设备拉过来就能够开工生产,可是州山镇并没有这样的条件,因此这次投资注定无法投在州山镇。

听到杜超凡的问题后,李东沐开始在脑海中思索临川县有没有这样的地方。

看到李东沐默不作声,杜超凡嘿嘿笑了笑:“李书记,您别见怪,咱们州山镇确实不具备这个条件,否则我也不会在镇外投资。”

“企业发展壮大是好事,难道在你心中我就是这种小肚鸡肠的人嘛。”李东沐笑着调侃道。

“没有了,否则也不会来寻求您的帮助了。”

听到杜超凡的回答后,李东沐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合适的选项。

“杜总,您的新厂址应该临近产业集聚区吧?你对大路对面的空闲厂房有印象么?”李东沐问道。

杜超凡因为不经常在临川,所以回忆想了想后,才有了印象。

“我想起来了,上次去项目工地的时候,我还吐槽太可惜了。”

“如果能将厂房选在那里,可真是太方便了。”

李东沐笑了笑:“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企业入驻。回头让我咨询一下具体情况。”

听到李东沐愿意帮忙,杜超凡急忙表示感谢,然后便说要静候佳音。

说完,杜超凡便要离开。

“杜总,你的包养在这里了。”李东沐急忙喊道。

杜超凡露出了狡黠的笑容:“李书记,一点儿心意,还请笑纳。”

“我看里边有发财的茶叶吧,你这样不可是心意,而是不义啊。”

“无论如何,这件事肯定会帮忙的,但是如果东西不拿走,我就不管了。”

听到李东沐的话后,杜超凡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李书记,我真的没有其他意思,就是想着不能让您白帮这个忙。”

“杜总,你既然能找到我,说明你信任我。再说了,你作为州山人,企业壮大了,我脸上也有光啊。”

杜超凡静止了几秒钟,然后返回将公文包中的一个鼓鼓的信封拿了出来。

“李书记,剩下的香烟真的是一点儿心意,我走了!”

说完,杜超凡一溜烟的便消失不见了。

看到这一幕,李东沐无奈的摇了摇头。

在华夏这个人情社会,所有人都有一种潜意识的认知,如果领导不收自己的东西,心里就不踏实,甚至事情就不会太顺利。

或许换个其他乡镇,公文包会完整的留在办公室,但是对李东沐来说,人情往来可以,小恩小惠也可以,但是上升到行贿受贿的违法层面,他接受不了,而且他也确实不需要。

第215章 招商引资新路径

坐在办公室,李东沐思考着达利食品公司的事情。

如今,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张东被免职,具体事情都是由常务副县长任大鹏决策,因此,若想帮忙解决此事,必然要找任大鹏。

想到这里,李东沐便前往县政府大院。

此行,李东沐是作为招商引资大使的角色,毕竟为产业集聚区招引了新的企业,也为闲置的厂房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想到州山镇享受不到招商引资带来的任何红利,李东沐心中就很不爽。因此,李东沐此行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和县政府“谈判”。

“任县长,给您汇报个好事。”

李东沐进门后的爽朗消息,让任大鹏有些懵圈。

“哦?什么好事啊?”任大鹏问道。

“近段时间谈了一家企业,体量不小,发展潜力也很大。本来想着让企业落户州山镇,但是转念一想,觉得这种有潜力的企业应该放在产业集聚区,所以,我就忍痛割爱,专程向您汇报一下企业的情况。”

听到李东沐的话后,任大鹏莞尔一笑。

“如果企业真像你说的那样能够顺利落户产业集聚区,那我真的是要代表县政府感谢你。”

“说说对方有什么条件吧,我尽量满足。”

李东沐笑了笑:“企业就是希望正常享受我县的招商引资政策,同时为了加快投产步伐,希望能够安排设施齐全的工业厂房。”

“如果只有这些条件,我现在就能答复你,完全同意。”

“你看企业的时间,我们将厂房租赁合同签订一下。”

李东沐点了点头:“听企业老总的意思,近两天就可以签合同,不过……”

“不过什么?”任大鹏问道。

李东沐面露难色,似乎有难言之隐。

见状,任大鹏又说道:“有什么困难就说,吞吞吐吐的不像是你的风格啊。”

“任县长,那我就实话实说了。其实我们州山镇的日子也不好过,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坚持以大局为重,只要是利于临川发展的,我们都宁愿舍小家顾大家……”

任大鹏白了李东沐一眼:“说人话。”

李东沐嘿嘿一笑:“那我就直说了。我想和您商量一下,招引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能不能让我们也喝点儿汤,毕竟招引企业挺不容易的。”

至此,任大鹏终于明白了李东沐的目的。

“东沐,我就说你小子不是吃亏的主儿,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

“说吧,你想要什么好处?”

“我想招引企业的税收能不能分成给州山镇一部分,毕竟我们也作了贡献嘛。”

李东沐的话一出口,任大鹏便愣住了。本来还想着对方想要一些资金政策等之类的,可没想到这家伙想要的是长久分一杯羹。

“东沐,你说的这种方式在我们县根本没有先例,即便是我同意了,县政府常务会也不会通过的。”任大鹏说道。

看到对方不敢松口,李东沐决定向他灌输“先进”的思想。

“任县长,我们产业集聚区之所以没有活力,正是因为没有形成大招商的氛围,除了县政府层面以外,没有人希望将招引的企业放到产业集聚区。比如说工业用地不充裕的乡镇,他们宁愿把对接的企业卖给其他乡镇,他们也不愿意介绍给县政府,原因就是除了表扬之外,对镇经济没有任何的促进作用。”

“如果我们以产业集聚区为媒介,鼓励全县乡镇和县直各单位积极主动招商,同时制定招引企业税收分成政策,那么我敢肯定,肯定会有乡镇积极的引荐企业落户产业集聚区,到时候,我们再针对企业优中选优,选出一批成长性高、潜力巨大的企业进行培育,何愁缺乏龙头企业和主导企业啊。”

听到李东沐的汇报,任大鹏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如今面临的产业发展形势和李东沐说的一样,仅凭县政府领导,想要招引企业的难度是很大的,毕竟领导们每日忙于日常工作,对企业信息了解不多,外出招商频次也比较少。

尽管如此,将县级税收分给乡镇的这种做法确实是没有先例,毕竟只有县财政吸收乡镇税收的情况。

“东沐,你说的措施确实能够调动招商的积极性,也能够迅速盘活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活力,但是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县政府的公信力,乡镇会怎么看县政府?县领导会不会有意见?”任大鹏问道。

“任县长,其实县里财政和乡镇财政都是一池子的水,只不过在政策上承诺分给乡镇一部分,至于何时到账,到账多少,那不还是县级财政统筹安排么。这么做对县政府没有任何损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但是却调动了招商的积极性,我觉得这种模式可以试着推广。”李东沐回应道。

首节上一节118/1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