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穿越了有个空间很正常吧 第68节

因为存着‘捡漏’的心态,周平安在北国春城呆了5天。

不光是和包大壮交易,周平安还通过包大壮做中人,前前后后与其他人做了几次规模或大或小的交易。

当然,能让包大壮做中人的,也都是和他境遇差不多的满人,无形中,周平安也算是收回了些历史利息。

不光从春城的遗老遗少们手里攫取了巨量的金钱,掏空了他们的老底。

同时,也把他们手里那些到后来必定会被人毁灭掉的古董也收入自己囊中,而周平安所付出的,也不过是苏国人免费赠送的物资中的无不足道的一部分而已。

虽然,周平安卖出的粮食挽救了这些遗老遗少们的性命,但是,同样也让这些遗老遗少们失去了改开之后能东山再起的依仗。

因为,他们家族积攒百年的财富,都已经尽数属于周平安了。

呵呵,周平安也不是傻的,在和包大壮交易的时候,就察觉出了他们这些人的身份。

于是,顺水推舟,一面做出薄利多销的模样,一方面拿出后世让人眼花缭乱的销售手法,比如换季甩卖、换款式甩卖、打折价,最低价”、“大减价”、“跳楼价”等等,让这些原本享受过美好生活的遗老遗少们,对大量能提高他们现在生活质量的物资更是欲罢不能。

最终,欲望促使他们消耗了家族的潜力,来满足了眼下的需求,却也无意之中,让他们大多数人的性命得以保全。

正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兰因絮果,皆有来因。

第117章 抵达奉天去进货(1)

5天后,察觉到伊通河两岸出现的看似行为平常的身影越来越多,

周平安知道,自己该撤了,而且巴特尔这个身份,也算是用到头了。

于是,再给包大壮留了一个口信之后,周平安就利用黑夜的掩护,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北国春城。

只给当地的有关人员留下一地鸡毛。

说到底,还是周平安这次做的实在太过火了。

本来,像包大壮这些人就是有关部门的重点监视目标,担心他们还会有反复的想法,对社会稳定和治安造成巨大破坏。

所以,一直都在‘熬鹰’一样的熬这些人,想要逼出他们隐藏的后招,但是没有想到,计划进行到中途阶段了,眼看着就要得出结论来了。

结果一个叫‘巴特尔’的人,如同天降,将好不容易设好的局,给搅了个天翻地覆。

因为,这批物资,特别是猪肉,明显不是本土猪,所以大家都觉得有可能是苏国人搅的局,这帮子遗老遗少牵扯上外国势力,那还有好?

于是乎,神经紧绷的有关部门行动了,结果刚刚布控,‘巴特尔’又神秘的消失了

呵呵,猪肉其实也是周平安疏忽了,此时国内的猪种还是以本土黑猪为主。虽然50年从苏国引进了大白猪,但引进的那50头母猪,此时还都处于实验改良猪种阶段,种群数量并不足以得到推广。

所以,这批得自苏国的猪肉,让有关部门不得不浮想联翩啊。

如果真是苏国人在搞事情,那这么大批量的物资是怎么通过重重关卡被运进来的?偷运?还是说内部出了问题?

在周平安离开之后,一系列的自纠自查也开始从北国春城逐渐向边疆区域蔓延。

且说周平安这里。凭借手里品种多样,数量众多的物资,周平安把北国春城城里的遗老遗少们当韭菜给收割了一把,五六天的时间,赚的那叫一个盆满钵满的。

至于说,包大壮等人会不会因为他陷入麻烦之中?

呵呵,周平安只能安慰一句,“钱货两清,自求多福吧”

2天后,换了身打扮的周平安,悄无声息的骑着辆乌拉尔边三轮抵达了东三省的最后一站,奉天。

奉天,前清的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九一八事变’的事发地。

新中国成立后,奉天成为中国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有着机械、电器、汽车、纺织等工厂,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有“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

此时,奉天作为LN省的省会,拥有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人口达240万,是此时全国仅次于沪上,四九城,津沽的第四大城市。

铁西区是新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工人村,在1952年的时候建造了173栋三层的工人住宅,总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并配有下水道、路灯等完善的市政设施。

当时共有7000户工人家庭3.3万人居住在这里。中小学校,幼儿园,公共浴室、医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是此时全国学习的样板。

毫不夸张的说,此时生活在铁西区的工人绝对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幸福的工人群体。工人村可以说是奉天最豪华的住宅小区,绿化面积达到的百分之50%以上,三层红砖楼是工人村的特色,他们代表铁西辉煌鼎盛的时代。

五十年代流行过一句口头禅:“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经久不衰的民间口头禅,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人人皆知。

由公社干部说的,群众中广泛流传的。是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美好生活的憧憬。

而此时,工人村里面的住房里就有电灯电话,楼上楼下住起来很舒服,有煤气有暖气有自来水,电子管收音机,‘白山’牌自行车,‘飞人牌’缝纫机,几乎家家必备。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里会成为全国学习的样板的原因之一。

街道两旁的树荫下,身穿青色或灰色工服的退休老头们正惬意的下着象棋聊着天,时不时的端起手边的大茶缸子给自己补充下水分,至于老太太们正笑盈盈的看着身边穿着开裆裤闹得正欢的孙子或孙女们。

街道上,骑着自行车的人也多,精神状态积极昂扬,甚少看到有人面带菜色,或衣服上有补丁,即便有,也是小小的一两块。

欢快平静祥和的气氛,与周平安到过的其他城市,彷如两个世界。

铁西百货商店里的物资种类,比之四九城的百货公司也相差无几。这里的售货员也明显与其他地方有所差别,脸上总是挂着热情的微笑,主动性也好。

这不,周平安刚在食品区站定脚,立马就有人招呼了。

“唉,您好,同志,你想买点儿啥啊?”一个留着‘***头’发型的大姐热情的看着周平安,这大姐应该在二十五六的年纪,圆脸,大眼,嘴巴稍微有点歪,但是笑起来的时候,却又显的有点俏皮。

“您好,销售员同志,我想买点本地特产,能麻烦您给介绍一下吗?。”周平安微笑的回应了下,柜台里的食品种类实在太多了,各种规格不一,风味各异的肉肠,菠萝肠,熏肉,烤鸡,酱肉摆满了整整好几个玻璃柜子,另外还有巧克力,糖果,萨其马,蜜饯等等甜食也在这个区域。

“好的,同志,不知道您家里有没有忌口的?”这位销售员一听周平安是外地的,服务态度更加热情了。

“呵呵,您不用避讳,我是汉族。”周平安明白她问的是什么。

“哈哈,那适合您的特产可就太多了,先看这,克拉古斯香肠,风味独特、食用方便,还是苏国专家的指定产品。你要几根?”大姐这卖货手法很特别啊,也不问人想不想要。

“呵呵,您先继续介绍,咱一会儿再说要多少的事。行吗?”周平安打算一会儿,一块买,免得不断开单,麻烦。

“行啊,来,这是法库牛肉,自古享有盛名,明清时期就作为朝廷贡品运往皇宫,新中国成立之初还被选为开国大典专用。”

“这是老龙口白酒,酿造历史悠久,凭借着传统的酿造技艺和优质的水源所酿出的酒浓头酱尾,口感绵甜,令人回味悠长。”

“怎么样,同志,给您介绍了这么多,您都打算买哪些啊?”这大姐的业务那是相当的熟练啊,几大柜台的吃的,喝的一口气的给周平安说了个仔仔细细

“我都想要,不过,您得帮我个忙”面对这琳琅满目的美食,周平安早就垂涎欲滴了,只是‘票’成了他的最大阻碍。

“什么忙?”大姐疑惑的问道。

“我把我想要的东西告诉您,您统计下,然后需要票的你帮忙给我换点票,我用全国粮票换!”周平安说道。

“全国粮票!”大姐惊呼,然后赶紧掩住嘴,小心的看了下四周的同事,嗯,好像没人注意到这里。

因为全国粮票,不光是出差之人的必备粮票,同时还可以凭票购买部分食用油,所以在这个时代,全国粮票真的比人民币都讨人稀罕啊。

于是,大姐轻声问道,“您真的打算用全国粮票来换?”

“嗯,你看。”说着,周平安掏出一大把的全国粮票,总数有50斤左右。

“嘶~”这大姐算是开眼了,倒抽一口凉气。激动的连连点头,“行,你说吧,一会儿我先给您换,不够了,我在找别人,行吗?”

“行,麻烦你了。”周平安也知道,这大姐这是打算用自己的粮票来做人情了,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又没妨碍到他的利益。

“红肠10斤,牛肉20斤,酒10箱。如果,你拿不定主意,可以去问问你们领导,粮票的事儿,你不用担心,保证以你为先。”周平安知道,自己要这么多东西,这领导一般都会出面的,毕竟,不管哪个时代,大客户都会得到重视啊。

“嗯,好吧。”销售员大姐,看着纸上这长长的食品目录,无奈的看了周平安一眼,这客户太大,自己把握不住啊。

攥着写满字迹的纸张,怏怏不乐的走进了,柜台后方的办公区域。

过了一会儿,一个身穿中山装的中年男人,满脸笑容的和那位大姐走了出来,来到周平安身前,主动伸出右手,

“您好,同志,我是百货商店的负责人,我姓刘,请问您怎么称呼?”

“您好,刘经理。我是四九城红星轧钢厂的采购员,周平安,你叫我小周,或者平安都行。”周平安握住刘经理的手热情的回应道。

虽然,奉天对周平安来说,是个陌生的城市。但是,路,不都是人走出来的嘛。

瞧,这不就马上有认识的人了吗?

“这是我的介绍信,这是我的工作证,请你查验”握手之后,周平安主动将介绍信和工作证摊放在刘经理的面前。

“哈哈,原来是四九城来的同志啊,7级采购员,呦,平安同志,您可真是年轻有为啊,”刘经理见周平安搞的这么正式,心里也明白了,人家买这么多东西,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把他钓出来啊。

也不知道,这位是什么来头,竟然这么年轻就升到7级了。

第118章 抵达奉天去进货(2)

看刘经理玩味的眼神儿,周平安就知道,这是个聪明人,索性,也不搞什么弯弯绕绕了,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哈哈,刘经理您就别抬举我了。我这小小采购员,在您面前那算得了啥啊。”周平安示意了下,“这些是我个人要买的,麻烦这位大姐给算一下。”

“另外,不知道刘经理现在方不方便,我这里还有些需要采购的东西,需要和您单独商量下。”

刘经理看了眼周平安要买的那一堆东西,然后对周平安点点头,“好的,请跟我来,咱们到我办公室里说吧。”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刘经理的办公室,趁着刘经理倒茶的功夫,周平安四下了打量了下,嗯,办公室不错,和李副主任的办公室大小差不多,就是装饰上要洋气许多,这也许是受到苏国建筑审美的影响吧。

“来,小周同志,请喝茶。”

“谢谢,”周平安端起茶杯,啜饮一小口,眉头不自觉得皱了下,掀开杯盖看了一眼,旋即,将茶杯放下。

这茶,是这个时代东北地区常喝的茉莉花茶,但是,可能是因为保存不当,喝到嘴里的味道变的有些苦涩,丝毫没有,茉莉花茶的“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的特点。

“怎么?小周同志喝不惯?”刘经理眼尖,一眼就看到了周平安的表情、动作,虽然知道自己的茶确实不行,但是,被人明晃晃的给嫌弃了,顿时有点恼羞成怒的感觉。

“呵呵,刘经理,您先抽根烟,我出去一下,把柜台的帐先结了。”周平安站了起来,从随身携带的皮包里拿出还剩下的大半盒中华‘特供’推到刘经理面前,动作很随意。但是代表的意思很明显,反正原本火溜的刘经理一看烟盒立马就哑火了。

“额,好好,哈哈哈,那等您回来,咱再聊”刘经理挤出一个笑脸,只是因为表情转换速度过快,显得有些难看罢了。

出来办公室,来到柜台,正好那位大姐也把价目算出来了。

虽然诧异周平安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但是,这大姐明显是个心里有数的,也没问,只是把需要调剂的票,给周平安一一列了出来。

嗯,这些货,周平安需要付出138元钱,加37斤全国粮票。

“车就在门口,大姐,你帮我找人搬一下吧。”

周围几个从调剂票据中得到好处的几个销售员,倒也识趣,纷纷上前帮忙。

最重的是酒,周平安一个人就搬了6箱。

来到百货大门前,周平安来到进门前停在这里的嘎斯51车前。

这款车是这个时代在国内,特别是东北地区最常见的卡车,原志愿军的老战士曾这样评价嘎斯51型:“它(嘎斯51)的灵敏性很强,牛车走的道,它都能走”“不大不小,正好合适,而且马力足,开着灵活,又皮实、故障少”“载重两吨半的车,拉三吨都没有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周平安选择这辆车的原因。当然了,车子依旧是苏国免费赞助的,车牌?呵呵,这年头,谁看你这个,况且,周平安还仿制了一副冰城的军牌放在驾驶室里,以防万一呢。

将买到的东西放进车厢,拉上篷布一盖,然后周平安打开驾驶室的门,借着驾驶室的掩护,从空间里取出2桶换了包装的‘张一元’装进随身的皮包里边。

转身又回到了刘经理的办公室,进门,关门,径直来到他的办公桌前,将刚刚取出的茶叶往他桌子上轻轻一放。

“来,刘经理,尝尝我给你带的四九城最好的茉莉花。”周平安现在可不管会不会折了刘经理的面子,反正我年纪小,不懂事儿也是应该的。

“您说您这么大的百货经理,作风是不是也太俭朴了?刚刚呐茶叶,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打算给我来个谋财害命呢”周平安开了个小玩笑。这是在试探刘经理呢。

四九城重点单位的工作证,海子里的特供中华烟,门口自己开来的卡车,这些因素增和在一起,刘经理这么聪明,不能不多想吧?

果然,聪明人都爱多想。

“哈哈,小周同志,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啊。”刘经理对周平安的冒失举动不以为杵不说,反而态度还变好了。“哈哈,你是不了解我们下边这些人的难处啊。现在别说是这个茶叶了,就是比这还次的也都要成了稀缺品了。”

这边和周平安说着话,那边将周平安放在他桌子上的两桶茶叶拿着手里仔细端详着,想看看上面是不是也有特供俩字。

“嘶”暗暗咋舌,竹筒上面虽然没写特供,却在底部刻有一行小字“四九城市政、府招、待专供”。

刘经理心里暗自琢磨了,这又是特供烟,又是专供茶的,这周平安到底什么来头啊?他有这通天关系,为什么不直接找上头呢?难道说,这是现实版的微服私访??

呵呵,这竹筒是周平安自己利用空间能力自己制作的,那行看起来很唬人的字更不用说了,也是他自己刻的。

首节上一节68/1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