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穿越了有个空间很正常吧 第21节

但是很遗憾,此时此地的农民们并没有遇到这场雨。

虽然小满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是四九城依然没有下雨。

雨水不足,就意味着现在还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遇到了大麻烦,比如,灌浆期的小麦会因为缺水而导致减产。

用科学点的语言解释就是:缺水,会影响有机物质的正常运输和合成,造成灌浆困难,籽粒瘦小,产量下降。

周平安驾着驴车经过田边的时候,碰巧遇到4个愁容满面的老人正在田间地头查看小麦的长势。

周平安见状也停住了脚步,下车,走到几个老人面前,热情的自我介绍:“你们好啊,大爷们,今年庄稼怎么样啊?”

面对这个陌生的年轻人,几位老人很是警觉,其中一个年纪比较大的,一脸严肃的问道:“你谁啊?哪儿来的?来干啥?有介绍信没?”

好家伙,这一连串的发问,狂风暴雨般的直接怼了过来,让周平安愣了半晌。

坏了,装铁板上了。周平安心里一激灵。

“您好,大爷,我叫周平安,从城里来的,想到咱这请教点事儿。”周平安立马收起惯用的嬉皮笑脸那一套,规规矩矩的站好,恭恭敬敬的回答老者的问话。然后又礼貌的问道,“嗯,大爷,请问我该怎么称呼您啊?”

“有介绍信吗?”这大爷严肃的追问。

“没有。”周平安回答完,见老者的脸立马就板了起来,心知不好,连忙又解释到:“大爷,我刚毕业,还没去厂子报道呢!”

说完,还表现的扭捏和骄傲。

“哦,这样啊”老者狐疑的看着周平安,想分辨出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这时,另外一个老者说话了,“小伙子,刚刚你说你是来请教事儿的?你莫不是是在撒谎吧?你个城里娃都不懂的事儿,我们这些个乡下的泥腿子能懂?”

“没骗你们。我要问的事儿,就得找你们,你们才是这方面的专家。”周平安急了,生怕在这个人人“反特肃谍”的年代,被这几位老大爷给怀疑了。

看着几位老者怀疑的眼光,周平安看着为首的那位,很认真的问道“大爷,我看书上说,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是不是真的?”

几个老人一脸“就这”的表情,相互对视了一眼,为首的老头对周平安点点头,有点释怀的说道:“嗯,是真的,这都是从老一辈儿哪儿传下来的经验。你问这干啥?”

“大爷,这不是小满都过去好几天了也没下雨嘛,所以我就来想着找人问问。这么久不下雨会不会影响今年庄稼的收成。”周平安表现的很坦然,“毕竟过俩月我就要到轧钢厂做采购员了,而采购的东西里边就包括粮食,蔬菜,鸡鸭鹅和蛋等等。”

一边说着一边往前走了几步,来到几位老者的跟前,“今天,我就是想提前来探探路嘛。当然了,如果能采购到物资那就更好了。”

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香烟,神态自然的递给几位老者。

“哦,这样啊。”在为首的老者接过烟卷之后,其余三四位老人也都一一把烟卷接了过去。

“周采购,呃,周同志”

“大爷,您可别这么客气了。我年纪小,您叫我小周就成,叫平安也可以,”周平安划燃火柴趁着给为首的老者点烟的时候,打断了他的客套。“大爷,您老几位怎么称呼?”

“呵呵,我们四个老汉,一母同胞,都姓刘,我行大,你就称呼我刘大爷吧。这是我家老二,那是老三和老四”为首的刘大爷给周平安一一介绍。

周平安热情而不失礼貌的一一招呼。

“周小子啊,你刚刚说打算采购点东西,是真的假的?”

此时,四位大爷中年纪最小的老四,急不可耐的开口了,甚至对老大使的眼色都装作没有看见。

“当然是真的啊,虽然我现在还没有正式入职,但是作为一名预备职工,做为轧钢厂的一名子弟,我已经时刻准备着作出贡献。”

周平安义正言辞的表示道,俗话讲,“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嘛,既然,刘大爷看着性格古板且原则性强,那我就“公事公办”呗。

“等等,那你这采购给现钱吗?我们可不兴打白条啊。”刘老四说着的时候,剩下的三位大爷也眼神灼灼的盯着周平安,“还有价格怎么样?”

“四大爷,大爷们你放心,我这次出来,是得到家里人支持的,咱不差钱。”周平安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厚厚的一沓钱,看着挺多,但其实都是零钱,“你看为了方便,我都在城里给换成零钱了,而且价格方面您老几位也放心,咱的收购价跟着国家走,收购站给的什么价格,咱就什么价格收。”

“呵呵,行,你这小伙子实诚,走跟我们到村里吧,我给你招呼下。保证让你不会空手回去”,四位大爷对视一眼,给现钱还不压价,这让他们笑的很欢实。

回村的时候,周平安热情的将四位大爷请到车厢就坐。还别说,这别具一格的古代房车,也算是给周平安长脸了。

按四大爷的原话:“这城里的轧钢厂就是不一般啊,看看,人家不光会锻钢打铁的,这牲口也养的好,瞅瞅这驴长的比咱村里养的那几匹骡马都壮实。”

围着车子转了一圈,“小周,你这马车是以前大户人家用的‘轿车’吧,你们轧钢厂不愧是大厂子啊,拉个菜都用这么好的车。”

歪打正着,在宝驴和古代版房车的佐证下,几位大爷对周平安的身份才算是真正的放下了芥蒂,当然这也和他放在车厢里的那套轧钢厂的工作服有关。(这套工作服是周父换下来的旧衣服,被周平安拿来当虎皮了。)

通过交流,周平安也知道了刘大爷为啥警惕性那么高,而且说话那么硬气的原因了。

因为刘大爷就是他们村的村长。而性格活跃的老四,则是,村里的会计。

知道实情的周平安,嘴都要笑歪了。

为啥这么高兴,当然是因为村子里最有话语权的两个领导都已经认可他了啊。

作为会计的刘老四,在刘老大的示意下,主动和周平安提出一个想法:只要以后周平安能低价给他们提供一定数量的镰刀、锄头等农具。年底的时候,村里就会卖给他8头猪!

哈哈,8头猪啊,那可是能出一千多斤肉啊。这要是被轧钢厂里的领导知道了,还不得乐疯了啊,特别是等到年底,那时候也是困难时期的时候

对啊,马上就要到了困难时期了,那时

一想到,下半年就要开始的大炼钢铁运动和即将到来的困难时期,周平安的喜悦之情瞬间消失。

俗话说,夜长梦多啊。

周平安在心里暗暗担忧,万一到时因为没有足够的饲料喂养,或者,因为饥饿,村子里的这8头猪还能不能活到年底都是未知啊。

最终,为了这8头猪,他决定:干私活!这个事情既不能让轧钢厂经手,也不能把猪留下!

第37章 软硬兼施,借“虎皮”空手套猪

既然,决定抛开轧钢厂,那就得有一个万全之策啊。

周平安开动脑筋,很快,在看到空间里的那一大堆的钢铁下脚料后,他有主意了。

于是,周平安佯装为难的说道,“四叔,你这是比这我拿着牛刀去杀小鸡崽子啊。”

看着刘家几个人疑惑的眼光,周平安开始忽悠了,啊不,是解释了,态度相当端正,“相信您们老哥几位也知道,咱们轧钢厂那是咱四九城最大的钢铁厂,那平时干的都是国家大事儿,加工的都是国之重器。”

刘家老哥几个面面相觑,什么时候就“咱们”了,这小周是不拿我们当外人啊。

“为了响应我们要赶英超美,加快我们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的最高指示。咱们轧钢厂现在已经到了赶进度,保质量,提产量的关键时刻!”周平安唱着高调,说着官话,还别说,唬的老哥儿几个一愣一愣的,也不说话,热切的看着他,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刘家老哥儿听的几个连连点头。

然后周平安话头一转,反问到

“您老几位扪心自问,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因为几把小小的镰刀和锄头之类的,去打断厂子的生产计划吗?不能啊。”

“啊!”老哥儿几个被周平安挥着“大义的棒子”给敲的晕头转向,脸色变来变去的十分精彩,失望、懊恼等等表情不一而足。

但是还不等他们说话,周平安立马递上“一大捧甜枣”,摆出一副为你们着想的面孔,说道:“但是,这事儿也不是不能办,毕竟时节不等人啊,眼瞅着就要收庄稼了,这要是没有足够的镰刀农具,那不是耽误事嘛?!”

刚刚还阴着脸的刘大爷一拍大腿:“可不是嘛,今年可是多了几十亩的小麦啊,这镰刀不够,我们也不能拿手去薅啊!”

转而一脸热切的看着周平安,“小周,一看你就是个有文化,有能耐的,你给大爷出个主意呗”。

见周平安微笑着也不说话,刘大爷很知趣,接着说道:“小周,你放心,只要你能帮我们村解决了农具问题,这八头猪别说到年底了,你就是现在拉走都行!而且不光卖给你这猪,我们村的鸡鸭鹅和蛋也都卖给你!”

周平安见好就收,先连声对他感谢道,“哎呀,刘大爷,那我得好好谢谢您老对我工作的支持。你放心,价格保证让您和村里人满意。”

接着拍着胸脯对刘大爷说道,“其实农具这点儿小问题都不用麻烦轧钢厂里正在为国效力的大师傅们,小子我就能给您办了。”

见几人一副“你吹牛!”的样子,周平安问道,“咱村里为啥缺农具啊,”

“还不就是因为农具店没货吗?这几年,到处开荒,农具店一到货就被人买光了,咱去的稍微晚的,就买不着了。”刘老四没好气的说道。

“嘿嘿,那农具店为啥不多进货呢?”周平安接着问道,也不在乎他们的态度

“谁知道去!”刘老四恶声恶气的说道

“嘿嘿,巧了不是,我知道”周平安得意的说道,然后直接公布了答案,“因为,他们缺铁!”

“刘大爷,您说,没有农具店之前,咱们农民哪里的农具?”看着刘老大若有所思的样子,周平安问道

“当然是自己找铁匠打的啊”刘老四还是有点生气,抢答道。

“对啊,四大爷说的是,咱们找铁匠自己打啊。”周平安施施然的说道。

“农具店缺铁少钢的,咱轧钢厂会缺那些个玩意儿吗?”

看着恍然大悟的四个老头,周平安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铁料我负责,铁匠你们自己找,你们想要多少农具,我就给你们多少铁料。”

瞟了一眼正在心里算账的刘老四,周平安继续说着自己的计划:“你们也别担心要的太多,钱不够。这次直接以物易物,用猪,鸡,鸭,鹅来顶替铁料钱。您老几位看这样做,行吗?”

“好”,“好”。刘家四兄弟对周平安的建议,连连点头称好。看向他的眼神也愈发友善,并透露出一丝丝感激之情。

本来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的事情,周平安为什么非要搞得这么麻烦呢?又是唱高调,又是打一棒子给一甜枣的。

说白了,这么做都是因为人性啊。

刘老大最初的要求是用猪肉换成品农具。

但没有轧钢厂做后台的周平安只能提供原料而搞不定农具。

如果一开始就说,用铁料换猪肉,那这事能不能成还真不好说,即便成了,彼此之间的心里也会有芥蒂。

因为,对刘老大来说,达不到自己的要求,那就是吃亏,这就是所谓的心理落差。(心理落差,是指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从而无法实现或是很难实现,理想与现实产生落差。)

而对周平安来说,费尽口舌的用铁料换猪肉,不光使自己出于弱势地位,到最后还得欠刘家人情。

经历告诉我们。生活里,欠什么,都不要欠人情,钱财容易偿还,人情则无法算计!

但现在,经过周平安的一番骚操作,刘老大不禁要对他感恩戴德,还得欠下大人情。

要不怎么有人说,天底下最脏的永远是人心呢。

麦田离刘大爷所在的村子不是很远,身健体状的宝驴虽然拉着车上的五个人,但是步伐依旧轻盈,丝毫没有吃力的感觉。

不一会儿,车子就进了村子,几人来到村委会办公室,把计划又合计了一下。

因为钢铁现在不允许私人买卖,而且材质比较好,所以最终根据废品收购站的价格,统一定价5毛一斤。

而那八头猪因为还未长成,所以为了弥补村里的损失,村里和周平安商量之后,决定按头不按斤的方式来定价,取了个整,80元一头。(收购站毛猪4毛一斤。现在周平安是按照成猪的价格给的。)

另外,又付出30元,将村子里原本为这两公六母八头猪准备的麦糠麸皮、地瓜蔓等饲料给收走了。

八头猪加饲料一共是670元,能折合铁料一千三余斤。

村里的几位老把式仔细合计过,有了这一千三百斤好钢好铁,不光能打造足够的镰刀,锄头,撅头和铁锨,就连用料较多的畜力梨和耙子都可以再做几具了。

为了能让空间里存放的铁料合理的出现,周平安跟刘村长、刘会计约定好下午的交易之后,又婉拒了刘村长请吃饭的邀请,驾着宝驴往城里的方向回去了。

进了城里,正好赶上学校放学,周平安赶紧找了个偏僻的地方,将驴车收回空间。然后,混在放学的学生中间,回家去了。

刚进院门,就被阎家老大,阎解成给叫住了,脸上笑眯眯的,却用阴阳怪气的语气问道,“平安,在哪儿发财呢?最近怎么没在火车站那儿见你啊?”

阎解成比周平安大3岁,下学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已经陆陆续续的打了两三年的零工了。

周平安毕业后,因为年纪不到不能上班,所以也经常去火车站扛大包或者去粮店卸车装车。扛活的时候,有时就会遇到阎解成,而秉承阎家一贯的算计原则,阎解成就经常会让周平安帮帮忙啥的,沾点小便宜。

以前的周平安虽然心里膈应,但也没好意思拒绝。这就使得阎解成蹬鼻子上脸越来越过分,从喝你一口水到抽你一根烟,再到帮忙扛两袋。习惯成自然,他就觉得是应该的了。

自从周平安穿越过来之后,也就没有再去打零工,阎解成也就没有再占到便宜,这不,觉得自己受损失了,所以一见面就阴阳怪气、意有所指的上前诘问。

有句话说,癞蛤蟆上脚面不咬人,它膈应人。

周平安原本还沉浸在“用轧钢厂免费的下脚料换来八头猪”的喜悦之中,但是这份喜悦,在阎解成开口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这把周平安恨的啊。本想着过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不想去搭理你们这些人,没成想你们这是上赶着找不自在啊。

连“道德天尊”易中海我都给他埋了个大雷,你个小算盘珠子这是不打算好了啊。

首节上一节21/1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