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穿越了有个空间很正常吧 第12节

“哦”周父周母一听,顿时恍然大悟。

对啊,咱家也就一普通工人家庭,要是在工友面前喝着比领导都要好的茶叶,那还不得招人恨死呐!这小子,想得真周到。

“行啊,小子,想得的够周全的啊”周母欣慰的(rua)了(rua)这好大儿的头,也不管周平安是否愿意。

“行了,你们爷俩也别墨迹了,洗手去,准备吃饭。”说完,周母站到门口,扯开嗓门冲着大院喊了起来:“顺利,顺利,周顺利,回家吃饭啦。赶紧的!”

喊完,也不等待,直接转身回厨房,一边念叨:“这死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回来书包一扔,人就没影了,一天天的不着家”

饭菜刚上桌,三人还没坐齐整呢。周顺利就像一批野马驹子似的从外边满头大汗的跑了回来,人还没见着,声音先传进屋里了。、

“爸,妈,我回来了,饿死我了都。呼呼,今天做啥好吃的了?!”

周父周母和周平安不约而同的坐下,面对门口,面无表情。嗯,欺负周顺利,我们是认真的!

“嘿嘿,爸,妈,哥。嘿嘿,我,回来了。”被三双眼睛死死的盯着,而且还都是面无表情,把兴奋的小弟周顺利吓的扶着门框,一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样子。

“呃,我该回?还是不该回?”,见没人理会自己,过了一小会儿,周顺利一脸忐忑的小声问道。

周平安:“老师安排的作业做完了吗?”

周母““看样子,这次考试很有把握,是吧?”

周父:“再考不好,饭你也就别吃了。”

进门三连击,周顺利被K.O!

第20章 和周父逗闷子

小弟周顺利被无良的父母和大哥给玩儿的欲哭无泪,脸上写满了“你们都是坏人”的表情。

但当他看到饭桌上满满一大盆香喷喷的炖鱼的时候,那点儿愤懑和不满瞬间被抛至九霄云外。

周平安看到桌上就放着一笸箩(pǒ luo,用较细的柳条或篾片编成,盛东西用的)苞米饼子,和一盆炖鱼。立马就明白了,老妈这是想家了啊。

因为今晚的饭菜明显就是胶东美食:鱼锅饼子啊。原本正宗做法应该是用鲅鱼、青鱼或者黄花鱼等海鱼来做的,在炖鱼的同时,将饼子贴与锅里面,一锅两出,美味异常。

周父虽然平时大大咧咧的看似粗鲁,其实也是一个内秀之人,同样也看出了周母的思乡之情。

饭桌上,难得的大家没怎么说话,只是低着头一味的吃饭。

只有毫不知情的周顺利,还和平时一样“吭哧吭哧”的胡吃海塞,时不时冒出一句,“真好吃”,“真香啊”,“我还要”,最后以一句“撑死我了”,宣告晚饭的结束。

吃完饭,将周顺利赶回屋写作业,周母也拿着一间需要缝补的衣服,跟在小儿子的身后。一方面为了监督好动的小儿子学习,一方面也是因为那屋比较亮堂:为了保护两儿子的眼睛,方便他们学习,周父给他们屋里装的是大瓦数的灯泡。

中间堂屋只剩下周父和周平安父子两人在惬意的喝着新茶。

转头,见周母也离开之后,周父才使了个眼色,让周平安悄悄跟他出门,然后领头进了院里的地窖。

“吧嗒”一声,周父打开地窖的电灯,然后从地窖的角落里,掏出一卷麻袋,放在地窖里的木架上,发出叽哩哐啷金属碰撞的声音。

“咦,爸,您这么快就把枪头做好了啊!”周平安疑惑的问道

“来,看看,三棱枪头对材料要求低,够硬就行。”周父摆头示意,一脸得意,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就这点玩意儿,抽根烟的功夫就能做完。“另外,我还抽时间给你做了把小刀,也在这里。”

周平安赶紧上前来,只见六根长短一致,粗细相仿的三棱枪头在木板上一字摆开,昏黄的灯光下枪尖儿闪烁着明晃晃的锋芒。钢制的弹弓和一把30厘米长的单刃小刀也放在一旁。

周平安虽然也很想上手试试,摆弄一二,可这毕竟都是凶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伤人伤己。所以强行忍住自己的欲望,弯下腰趴到跟前儿,仔细察看。

周父见到儿子的举动也忍不住满意的点了点头,有自制力,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低调不显摆,这让周父放心的把这方空间交给了周平安,自己悄悄除了地窖,回屋喝茶去了。

先说这三棱枪头,枪头总长30厘米,刃长18厘米,头部已经开刃。刃部后方有12厘米圆形握把,表面刻有防滑纹,内部有空洞,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插进木棍做长枪或者标枪来用。

小刀,身宽4厘米,刃长16厘米,刀身呈青亮色。刀把12厘米椭圆形,已经缠好防滑绳。刀身和刀把之间有鸭蛋大小的黄铜护手。刀鞘简单粗暴,直接就是用铁皮加工而成。

弹弓,这才是周平安现在最迫切需要的,拿到手里,他才发现,这弹弓一体成型,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周父从一块钢坯上车出来的,弓身光滑圆润,结构对称,重心稳定,两条弓臂顶端各有3个黄豆大小的空洞对称排列。弓把伤细下粗和手型正好吻合,握在手里,很是舒适。

周平安将三棱抢头和小刀收入空间,然后拿着弹弓从地窖里出来。

回到屋子里,周父一脸骄傲的问道:“怎么样,你爸爸我的手艺还不错吧?”

周平安满脸堆笑,伸出大拇哥,“那是,也不看您是谁的爸爸,给您点个赞!”

“嗯?点赞”周父没明白啥意思。不过很快反应过来,“臭小子,我是不是你爸爸,我都厉害!”

“呵呵,对对对,您说的对!”周平安一脸谄媚,“一会儿我把弹弓组装起来,明儿,请您吃肉!”

“哎,我说儿子,有了弹弓你也不能天天去打鸟儿去啊”周父也听出周平安的画外音了,“还有俩月厂子才招工,这么长时间你也不能天天外边转悠啊。在转悠下去你不成街溜子了吗?这可不成啊!”

“咳,爸,您可把心放回肚子里吧,我有成算。”周平安滋溜一口香茶,翘着二郎腿,从口袋里掏出花“大价钱”买的橡皮管,一边往弓臂上按,一边说道:“平时,有零活儿,我就干零活儿。没有零活儿我就打打兔子,打打鸟儿也好给咱家补充点肉食。等厂子招工了,我就老老实实上班去”

“嗯,行,你心里有数就行”周父点点头,欣慰的看着这个从小就没让自己操心过的大儿子,惬意的点上一只烟,正准备吞云吐雾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儿,表情严肃的对周平安小声叮嘱道:“我给你做刀子和枪头的事儿,你可千万别告诉你妈啊。千万不能说!”

“扑哧”一声,周平安笑了,戏谑的跟周父开玩笑“要想我保密,最起码您得给我点好处吧?”

“滚蛋!”周父没好气的说道:“东西都是你要的,我出工出力还不落好啦!还给你好处?你这不要脸的劲儿跟谁学的?!”

“哈哈,我只是把别人抽烟、喝茶的时间用来学习了,这才无师自通有了现在这番成就!”周平安洋洋自得的样子,接着反问“这茶,香吧?嘿嘿”

“滚,你这臭小子,你说你才从学校毕业几天啊,就变的这么没脸没皮的。”周父正在抽烟、喝茶,哪能不知道周平安意有所指啊。

“哎呀,您看看,您看看,你这人真不经逗,这才几句话啊,我就从您的好大儿变成了臭小子。”周平安和周父继续你一句我一句的逗着咳嗽,气氛十分融洽,但是就有点尊卑不分的意思。

其实,从父子俩不知不觉的处成了哥俩儿的样子,这也是有原因的。

周父今年35,穿越之前,周平安不到30,两人年龄仅仅相差5.6岁。虽然穿越过来的这具身体还不到16岁,但是内在的灵魂可不是16岁啊。

30岁的灵魂和16岁的灵魂两相融合,两个灵魂之间迥异的眼界、格局和认知又共同早就了现在的周平安。

此时的周平安跟原身相比,变得更加勇敢,成熟和稳重。思维模式,行事作风,说话方式也更接近于成年人。

周父和周平安的内在年龄相差不大,三观基本相合,说句不好听的是:“两世相处,臭气相投”。所以能跟自家“老父亲”处成哥俩,这就一点都不足为奇了。

第21章 去往门头沟

晚上和父亲的“愉快相处”,最终以周平安的“受伤”而告终。

作为亲生父亲在说不过儿子的时候,“恼羞成怒”的朝儿子的屁股踢两脚,不过分吧?不犯法吧?

呵呵,就在晚上的梦里,周平安已经想出了十八种给老头子拔氧气管子的方法,就在想十九种方法的时候,被暴躁老妈一巴掌给拍醒了。

周平安捂着屁股从床上挣扎起来,暗搓搓的决定将第十九种拔氧气管子的方法用在老妈身上。

吃完早饭,在周母看到的情况下,给自家老父亲递了个神秘眼神儿,然后就冲进地窖,卷上麻袋,跑出了四合院。

至于这个神秘眼神儿,代表什么意思。周平安也不知道,但他就知道一点:好奇的周母绝对会对周父追问不休!哼,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你以为踢我是白踢的?(小心眼儿的周平安,报仇从来都是从早到晚!)

今天,周平安打算到京城周边的山里转转。对于进山打猎,现在的周平安一点都不害怕了,先不说空间里新得到的那六根锋芒毕露的标枪,就说神秘空间赋予他对周身三米范围之内的掌控能力,就已经让他立于不败之地。更不用提,有了危险还可以瞬移到空间里躲避。

而拖到现在才去,也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你瞧,我现在有弹弓了,可以打打兔子,打打野鸡斑鸠,我还有锋利无比的大标枪,运气好杀个野猪,青羊之类,也是可能的吧。

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合乎常理。这样,才能活的长久。

从南锣鼓巷出来,周平安才开始考虑今天要去哪儿。

BJ西、北、东三面环山,自古就有“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的说法。这也造就了BJ城周边百余座著名山脉。

但是,知道归知道,但周平安没去过啊。

现在只能慢慢分析自己知道的信息:往西,过了海淀进入门头沟,那里山区密布,即便是二十一世纪都曾有野猪下山祸祸农民庄稼的新闻报道。

往南,进昌平,那里也算的上是山高林密。大杨山、大黑山、叠翠山、虎浴还有著名的十三陵水库所在的蟒山。

不过算算时间,再结合最近的报纸新闻,周平安觉得CP区是不能去了。

现在那里不光正在对明皇陵进行大规模考古挖掘,还根据最高领导的指示,正在大张旗鼓,热火朝天的修建十三陵水库。那么些人,那么大的动静,那么多人的肉食需求,恐怕那周围的蟒山、叠翠山甚至连大杨山都会被挖地三尺了吧。

思量来思量去,周平安决定,还是去门头沟那里吧。毕竟,妈妈曾经嘱咐过:“出门在外多留心,不要往人多的地方扎堆看热闹,”

门头沟距离南锣鼓巷40公里左右,现在还没地铁,公交车的速度更是别提了。虽然困难重重,虽然山高路远,但是咱有大长腿啊。

周平安先坐车到了前门站,然后在这等了半个多点才等到一辆冒着黑烟的大道奇,一路颠簸从8点出门,等到了门头沟,已经将要日悬半空了。

话说这个时代的公共交通,那可真是一言难尽啊。

路况咱先暂且不提,毕竟这个时期的公路建设还处于依靠群众,就地取材,改善土路的阶段。

就说说公共交通中最重要的部分,公交车吧。

1924年12月19日,BJ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开通,由正阳门开往西直门。清脆而有节奏的铛铛声,被人们称为“铛铛车”。

当时,民间竹枝词写道: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到了上世纪40年代,用木炭作为能源的公交车,让公交走入更多寻常百姓的生活。那时,由于汽油资源短缺,公交车的尾部都要拖着一个锅炉,以燃烧木炭作为汽车动力。如果遇到坡路,售票员还要动员乘客下车推车。

上世纪50年代初,公交车尾部拖挂的锅炉变成了嵌在车尾部的圆柱形大炉子,有一人多高。由于当时没有气体压缩技术和设备,煤气只能在常压下储存在车顶的大气袋中,老百姓都将其形象地称为“大气包”。

后来,烧炭车逐渐过渡到了从各个国家进口的燃油车。最常见的要数匈牙利生产的“伊卡露丝”柴油客车以及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706RO型”斯柯达客车,还有美制“大道奇”T234型客车,苏联生产的用卡车改造成的公共汽车“吉尔151型”。对于行驶在街头的这些进口公交车,老百姓称之为“万国牌”。

直到1960年前后,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京一型”无轨电车和“57型”公交车出现在BJ街头。行驶在BJ大街小巷的公交车以解放客车、“伊卡露丝”、“斯柯达”和无轨电车为主。

而周平安刚刚乘坐的就是T234大道奇客车。

该车为铁木混合结构,车身长8米,可乘载70人,装用95马力6缸汽油发动机,驾驶席在右侧,手动推拉双车门,车身颜色上浅黄下红,装用10.00-20型轮胎。这车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从美国运到南京的。1949年5月,南京解放,没收官僚资本,由人民政权接管,从1949年11月至1950年3月,分4批将88辆大道奇客车调入BJ,支援首都的公交建设。

先不谈这车在美国佬手里呆了多久,光是在国内,这车都已经在路上跑了十三四年了。这车况配合着路况,那一路颠簸啊,成功的让从没晕车的周平安晕车了。

挤出车门,用尽力气跑到路边,双手扶住膝盖。

热情的周平安就给好客的门头沟人民表演了一场“吐如泉涌”,早上喝进肚子里的那点糊糊,一点也没糟践,都吐啦。

不远处正在觅食的两只半大流浪狗,见周平安如此客气,来就来吧,还带着礼物上门,它们也没客气,也不惧怕生人了,围上来就是一阵抢食。

吓的周平安腿不虚了,头也不晕了,“噌”的一下子蹿出老远。

几个蹲在街边晒太阳的老头看的是一阵哈哈大笑。

得,就当是彩衣娱亲了。谁让你们年纪大,谁让你们敢趴下尴尬的周平安暗自吐槽。

第22章 到达门头沟

MTG区,(1952年成立京西矿区。1958年5月,调整辖界改称MTG区。)位于BJ城区正西偏南,东部与HD区、SJS区为邻,南部与FS区、FT区相连,西部与HEB省涿鹿县、涞水县交界,北部与CP区、HEB省怀来县接壤。

多山,是MTG区的一个显著自然特点。具统计,山区占门头沟总面积的98.5%。在众多的山峰里,有全市最高峰灵山,有风景秀丽的百花山,还有盛产玫瑰的妙峰山等。

灵山和百花山的高度分别为海拔2303米、1991米,都超过了全国著名的泰山、黄山、庐山。

5月份正是BJ城内绿树成荫、百花盛开的初夏季节,然而灵山和百花山这两座山的山顶上却还是雪花飘舞,寒气袭人。在这两座山的山腰上,覆盖着华北地区少见的森林,茂密的森林里生长着桦树、杨树、落叶松等耐寒树木,山顶上是繁茂的高山草甸。

百花山位于MTG区清水镇黄安坨村南。自然资源有京西荆花蜂蜜、党参、半夏、柴胡等,林间还滋生有大量的食用菌。

水果有桃、李、杏、梨、沙果、海棠、柿子、核桃、栗子、红果,故有“百果之乡”之称。特别是形似苹果的槟子,是百花山的特产之一。

常见的野生动物有狍子、野山羊、野猪、獾、狐狸、松鸭、雉鸡、松鼠、刺猖等。鸟类更是数不胜数,大概有300余种,主要有百灵鸟、泥雀、比柳叶大一点的“竹叶青”、啄木鸟、黄鹂、杜鹃、柳雀、猫头鹰等。山中还有珍稀动物岩鹩、红腹蛇等。

灵山位于MTG区西北部,西与HEB省怀来县交界。古称矾山,怀来县古称矾山县,即以此山命名。

《怀来县志》把“矾山霁雪”列为该县八景之一。灵山海拔2303米,是BJ境内第一高峰。

山坡绵长斜缓十数里,植物有野韭菜、黄花莱、鹿蹄草、京报春、七瓣莲等。桦树林间伴有山樱桃、红丁香、尖叫杜鹃、二花六道木等灌木。

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野猪、野山羊、狍子、松鼠等。

山脚为江水河村,以畜牧业为主,顶巅有古长城遗址,石砌城墙、烽火台依稀可辨。

妙峰山后世以盛产玫瑰而著名,还被称做“金项妙峰山”,山顶上至今存留着一座碧霞元君送生娘娘塑像,明清时,这里香火极盛,几十里外都有人来进香。

首节上一节12/1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