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1974,开局送老婆 第67节

让一个村的人都往黑市跑,这事要是暴露,李明海有几个脑袋,带着一个村做生意,这罪名他扛不住。

李书阳大哥去黑市就算被抓没什么问题,那是个人原因,不存在其他错误。

可一个村往黑市跑性质就不一样了,公然挑衅规则这罪名李明海想想都觉得可怕。

“我说的是老爷海,老爷海有一片是属于咱们李家村,有着这么大的天然优势咱们为什么不利用起来。

虽然景市不缺水产,可咱们县里附近可没有河域,咱们县里可没有渔村供应水产市场。

逢年过节都是在景市这边匀过去的,要是队长你把这水产市场给供应去起来一年少说也有千把块的副业收入。

这事就看队长你怎么去操作了,不过依我看来县里水产市场多半会同意这事。”

李书阳想了想还是说道。

毕竟如今不允许私人做生意,李书阳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打打游击。

既然自己不能去做那就交给村里人去。

“对了这事有一定的风险,我希望队长你在提出这事的时候也跟村里社员说一声,最好把补贴也说一下,别像张大山那样弄得不明不白。”

李书阳还是提醒道。

别做着好事最后却闹得不可开交。

当初打猎小队就是这样,全村为了吃上肉什么都没交代,就说参加打猎的每天满工分,有了收获多给分一斤。

出事了也不说有没有补贴,弄得有些家庭失去顶梁柱后那日子过得特别困难。

“这事你放心,我会跟大家说清楚,不过得先去县里水产市场把事情给敲定再说,不然到时候空欢喜一场。”

李明海顿时眉开眼笑的说道。

果然李书阳是有主意的。

李书阳两兄弟干啥其实李明海是知道的,只是不想管罢了。

第93章 两种

所以在李书阳提出有危险的时候,李明海第一时间以为是进山打猎,李壮在去年没下雪的时候基本天天都会往城里去,而且每次回来都会背着粮食。

村里的巡逻队又不是瞎子看不出麻袋里面的玉米。

巡逻队将这事汇报给李明海,李明海还猜不出黑市做买卖就是猪了。

可大队那边都不追究,李明海自然是不愿意多管闲事的。

众人听见李明海的话纷纷点头,要是敲定了水产市场的供应,那以后李家村也是有副业的村子了。

每到年底总是听见大队还有周庄那边又分了多少多少钱,心里怎么可能不羡慕。

可羡慕有什么办法,只能干看着,谁让李家村没有人家那种优势呢。

“队长我找你有件事跟你商量一下。”

李书阳将李明海拉到一旁说道。

“你说。”

李明海心里格外的开心,李书阳提出的这个建议李明海心里非常高兴,要是真的做成了,以后李家村的日子也能好过不少。

“是这样的,我听说你手里有大学推荐名额,我们厂有一个正式工名额想找你换,你看你这边愿不愿意。”

李书阳小声的说道。

李明海听见这话疑惑的看了李书阳一眼。

“一个正式工换一个名额加上120块钱队长你可一点不亏。”

李书阳笑道。

正式工不比临时工,一进厂就有27.5的工资而且该有的福利是全都有。

还有住房问题,婚事问题,包括你死厂里都给你包圆了,就算死工作也能让家里人顶。

但大学好处更多,一旦毕业就是各个单位的香饽饽,但最好别是工农兵大学出来的。

后来放开高考,工农兵大学这些人的地位就非常尴尬,因为工农兵大学的人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人甚至连小学都没上过直去的大学。

突然上大学其实根本就听不懂讲的什么,但毕业证是会发给他们的。

李明海他们推荐的名额不一定是去那个学校,有可能直接进入最高学府,看个人的运气。

一般高中毕业的人推荐都是去好的学校比如医学院这些地方。

李明海听见还有120块钱的补贴顿时点了点头,有了这笔钱在吴传华那边也好通过,不然单一个工作落不到自己头上。

这也是为什么黑市还会有工作出售的原因,只是农村很多人没钱也买不起。

“行,我去大队跟大队长说一声,你去告诉那人想办法来咱们公社就行。”

李明海顿时脸上就有了一丝的喜悦。

自己小儿子马上就要毕业了,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让回来种地李明海是有些不甘心的,这段时间一直往大队跑就是希望能去混一个代课老师的名额。

没想到这瞌睡来了就遇到枕头了。

李书阳点了点头。

自从开始下乡插队以来,这事一直没有停止过

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66、67、68年三届学生,后来同为插队的知青被称为“老三届”,几乎全部前往农村支援。

一共9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

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插队”下乡联系在一起。

从1970年到1973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锐减,这三年大城市严重缺少知识工人,使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大部分留城,一部分在乡下的知识青年也通过招工回城。

导致工厂职位出现严重的饱和现象。

1974年到1976年城市中学毕业生的出路又开始以上山下乡为主。

1977年是最后一批下放知青,不过没多久就开始高考,返城的理由也逐渐多了起来办病退各种理由往城里陆续回来。

知青也分为两种知青,一种是有工资的兵团知青,他们跟工人一样每个月都是领工资的,只是兵团知青有多艰苦不提也罢,而且管控非常的严格,反正比插队的人艰苦很多。

另一种就是插队,没有工资靠工分吃饭,但相对兵团知青来说自由,要是家里有钱的话,过得就像是苏曼那样,一个月家里寄来五块钱买粮食都得买几十斤。

随便干一点轻松的活,每天混6-7个工分日子过得比大多数人都惬意。

村里的白菜一分钱都要买好几斤。

对于李明海来说能拿出工作来换的人,肯定是有关系将人送到李家村这边来的。

到时候直接把名字一填送到公社盖章就行。

李书阳听到李明海答应的这么痛快就知道他肯定是手里捏得有名额的。

要是李明海这边不同意,李书阳也想去问问自己老丈人那边,毕竟王梦然的大伯可是周庄的队长,而且周庄比李家村可富裕了不少。

就拿居住环境来说,相差不是一星半点。

这洛厂长拜托自己打听的事也算是完成了,至于剩下的怎么操作就是他们之间的事了。

离开了暗道李书阳就赶回了自己家,这时天边才露出一丝鱼肚白,李书阳来到厨房就开始做起了早餐。

将早餐做好后李书阳吃过了早饭这才来到大哥家。

将准备好的礼物带上就往大舅家赶了过去,给大舅二舅都送了一点东西,吃过了中午饭这才赶回了自己家。

看着两个舅舅家明显有所改善李书阳也放心了不少。

回到院子的时候王梦然已经吃过了午饭。

“当家的是今天去我爸妈那边还是明天去?”

王梦然看着李书阳问道。

“今天吧,明天还得去大姨家里拜访,今天过去赔爸妈吃顿晚饭,明天去大姨那边坐坐。”

李书阳想了想说道。

就三天的休息时间,拜访很紧凑,去一趟城里吃个午饭在回来都接近下午了。

这时间去拜访刘会大姨一家,回来天都黑了,夜晚赶路又冷还不安全。

一不小心摔倒了咋办。

李书阳背着自己准备好的礼物,挽着王梦然牵着李梅就往周庄赶去,老丈人一家早就望眼欲穿的等着李书阳的到来了。

其实是等着李梅抱着的收音机。

第94章 初二

“姑姑,姑爷,小姨。”

王建华看见李书阳他们走进院子后顿时笑呵呵的跑到李书阳的面前,对着三人挨个喊了一遍。

“仔仔乖。”

李书阳从兜里拿出了一块钱递给了王建华。

“书阳来啦,快过来坐。”

王国庆走出堂屋将李书阳拉着走进了堂屋,一坐下就给李书阳倒了一杯酒。

知道李书阳酒量不好也就没多倒。

饭桌上摆满了昨晚没吃完的肉菜,仿佛就是等着李书阳他们过来一样。

三人刚刚喝了一口酒,一群人呼拉拉就走了进来,其中一人特别的高。

“大哥。”

老丈人笑呵呵的站了起来。

“都坐。”

老汉压了压手说道。

“大伯。”

李书阳跟着王梦然连忙站起身喊道。

“嗯,好好好。”

王梦然的大伯笑呵呵的打量了李书阳片刻,满意的点了点头。

李书阳就站在那名特别高的男子身旁,李书阳近一米八的身高,居然还不到对方耳垂,想来这人就是王梦然的堂二哥了。

随后老丈人王亭华就给李书阳介绍起众人,王梦然的三位堂哥两个堂姐,还有堂姐夫他们。

除了特别小的堂弟,居然最差的都是临时工,两个堂姐夫是国营饭店的厨师,堂姐是国营饭店的服务员。

一顿饭下来众人也就都熟悉起来,众人离开的时候每个人都给王梦然塞了一个红包,笑呵呵的让李书阳有空去县里找他们玩。

“有啥大事小情的就来跟我说,你们都是兄弟姐妹,别不好意思。”

王梦然的大伯在离开的时候看着李书阳说道。

首节上一节67/16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