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1974,开局送老婆 第118节

李书阳笑着解释道。

“这个我知道,就是来看看。”

沈五爷点了点头。

只是想看看李书阳说的要多少有多少这话是不是真的。

而且沈五爷在运输队联系了不少的货车,只要李书阳来通知他货到了,他马上就能把这些货物运出去。

李书阳拿着采购单子来到景市办公室,将需要交的税给交了。

交税租金这些景市都希望李书阳尽量用美元或者港币,毕竟这些都是外汇通用货币。

清晨一群妇人拿着布袋朝码头赶来。

“起这么早干啥去?”

碰见熟人的时候都会问她们几句。

“你不知道?”

“知道什么?”

“一号码头百货仓库卖粮食,不要票不限量。”

准备去采购的妇人立马提醒道。

“你等等我,我回去拿袋子。”

“等不了,你慢慢来吧。”

这样的场景在景市随处可见。

百货仓库门口好几条长龙排着,都快排到大门外面了。

采购最少的人也买了十斤,也有直接买一袋的,一袋一百斤100斤重。

等到黄昏十分还是有人不停往这边赶来。

40吨面粉第一天就卖出去了一半。

“明天还有吗?”

买到面粉的人都后悔袋子拿小了,要是明天还有就拿大一些的袋子过来。

“还有,过两天会更多。”

售货员笑道。

马奎那边还押着六十多吨的玉米正在朝景市赶来,这些面粉卖完,玉米也应该抵达了。

一开始的时候这些人肯定会疯狂的抢购,这点粮食顶多能供应上景市一小半的人口。

但能缓解人们对于粮食的焦虑。

也能让景市看见李书阳是有这个能力帮助菜农交上供应粮的。

李家村来李书阳这里上班的人不少,原本以为这工作比不上工厂工人,可看着场景比工厂工人还好。

内部员工采购商品与粮食可以打折。

像布匹衣服内部价格都比外面便宜,而且商品比起百货大楼也不遑多让。

甚至百货大楼看不到的商品这边都有。

如今的龙华国还没有开放海外采购粮食,虽然清楚外面的粮食价格也不高,但是自己勉强能供应得上。

如今除了经济特区全面取消采购要票的决定,很多城市才开始取消一些不是很紧凑的商品票。

比如靠近经济特区的城市,已经取消了肉票,全面供应市民采购。

所以听到不要票的粮食大家都很激动。

尤其是价格还不高。

比黑市上便宜不少。

第165章 不怕

马奎抵达景市码头的时候李书阳仓库里的面粉已经兜售一空,可是来买粮食的人不减反增。

一早运输站的五辆卡车也抵达了一号码头,在李书阳的仓库门口候着。

“确定今天能抵达吗,我大话都吹出去了。”

“应该快了,装着蔬菜的船都快抵达香江了。”

李书阳笑着安慰道。

话音刚落,一艘比来装蔬菜还大一些的货船就朝这边慢慢靠近。

“兄弟几十吨几十吨的太麻烦了,我这次直接把猴子他们的粮食包圆了,一共200吨货物你安排卸货吧。”

马奎下船之后笑着看向李书阳说道。

沈五爷听不懂马奎说的话。

因为双方都不会说普通话。

“李兄弟你给我问问我那批货到了没有,兄弟们都等着干活呢。”

沈五爷看向李书阳催促道。

沈五爷进的货物全是电视机,从14寸到21寸,黑白的彩电的都有,而且都可以通录音机。

他打算电视机套着录音机一起卖。

“五爷别急,他会给我订单的。”

李书阳笑道。

李书阳也不怕沈五爷发现自己赚差价,毕竟订单上的金额是以港币来结算,最后换算成美元。

马奎说完就把两张满满当当的单子递给了李书阳,他的得力助手就是那个经常顶着熊猫眼的兄弟,指挥着几个人小心翼翼的将一辆摩托车抬了了下来。

这次看着对方好像熊猫眼消失了很多。

700套电视机与录影机李书阳每套赚200块钱,除去交税的每套李书阳赚150块钱。

21寸的大彩电按1350一台的价格给沈五爷,录影机的价格每台800块。

价格都比市面上优惠很多,至于沈五爷打算多少出售这个就与李书阳无关了。

李书阳与沈五爷去了码头税务这边交了税后,李书阳把税票递给了沈五爷。

有了这东西所有的家电都是合法出售的。

两百吨玉米李书阳需要支付马奎**

**美元,除了本钱运费都要一千多美元。

沈五爷的货物李书阳就赚了**

**美元,经营了黑市那么多年的沈五爷胃口果然不小,一次进货都能拿得出这么多钱。

马奎又把一个装满冰的箱子递给了李书阳。

“这是带给你尝的海鲜,在香江都不便宜,只有富豪才能吃得起,一斤70美元,老哥我也才分到两斤,送一斤给你尝尝。

不用做熟蘸料即食。”

马奎说完朝仓库看了看,没想到刚刚才运走三十多吨的蔬菜,仓库里面又堆满了这么多。

李书阳收购蔬菜的价格涨到了2分一斤后,就连好几十里大路的村庄都心动了。

人挑马驮牛车赶着往这边送来。

三天时间收到的蔬菜都赶上第一次十天的量了。

“老弟香江市场很缺,我也不等阿深他们过来装了,老哥我返航正好没货拉。”

马奎看向李书阳笑道。

“行奎哥你要装我马上给你安排人手。”

李书阳点了点头。

沈五爷在码头骑着摩托车正威风,而他的货已经装得差不多了。

马奎原本以为是李书阳买的,没想到是给外人定的。

“老弟你这。”

马奎指着沈五爷不解的看向李书阳道。

“活广告,以后咱们可能也得进这东西来卖。”

李书阳笑道。

说广告景市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香江满大街都是广告。

马奎听见这话对李书阳竖起了大拇指。

景市他来过几趟,听林深说过这还是一个重工业城市,可街头的车辆与香江比起来简直天差地别。

除了随处可见的自行车,之外很少见到轿车与摩托车,公交车那不用说,景市公交车可不少,只是目前比经济特区多得多。

沈五爷这辆摩托车李书阳没有赚他的差价,如今在市面上基本见不到出售的摩托车。

二手的都要两千多块钱。

霓虹牌的这辆125轻装摩托在香江售价1500美元,而马奎以为是李书阳自己买的也没算运费差价。

李书阳就2250块钱卖给了沈五爷。

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中期,霓虹摩托车进入市场,那时候一辆摩托车的价格在8000-**

**的价格。

就连国内自己生产的摩托车最低也要4000块钱。

这十年间物价基本是没什么变化的。

只要有人买一辆摩托车赚1000块钱很轻松,而且别人还以为你特别的良心。

工资普遍在50左右的这个时期想要买一辆摩托车还是很吃力的,买得起的人也不少。

问的人多了李书阳在决定要不要卖,还得先交定金,不然货拉过来了一直放着也是一种损失。

粮食刚刚从船上往下卸,就有不少人匆忙的跑到售粮窗口排了起来,看着那一袋袋的粮食往仓库里面搬。

来买粮食的市民心里乐开了花。

景市基本家庭都买得起粮食,挨饿也只是因为家里半大孩子胃口大,而粮食限量而已。

加上原本油水就不足,所以对不要票不限购的粮食怎么可能舍得错过。

这次来买粮食的人不在是十斤二十斤的采购,直接带着家里男人过来,一次一袋一百斤夫妻俩一人抗一袋往家里搬。

而且这装粮食的袋子还能卖5分钱,拿去农村还是抢手货。

直到深夜售卖粮食的员工都还在轮班休息。

首节上一节118/16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