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1974,开局送老婆 第100节

经济特区那边年轻人倒是开始穿起了喇叭裤,只是这阵风最少也得两三年才能吹到景市这边。

不过时尚的新发型倒是吹到了这边,很多家里富裕的女生都烫了卷发。

像小西装,过膝群这些东西景市还没开始卖,李书阳打算去试试把喇叭裤,蛤蟆镜这些东西带过来看看。

当然小西装过膝群,还有那些便宜的女士凉皮鞋都买来卖卖看。

录音机这些东西李书阳就让李壮自己弄。

夜晚三人笑呵呵的往家里走了回来,大嫂周兰如今连缝缝补补都不愿意做了。

每天就傍晚跟着李壮出来摆地摊。

可是由于李壮的低估,低估了景市的消费能力,导致如今他的货物已经兜售一空了。

李书阳的电子手表倒是还能再撑两天。

“老二要不我们现在就出发吧,电子手表让你大嫂帮你卖,卖完了钱给梦然就行了呗。”

李壮有些焦急的说道。

这些都是钱呀,耽误一天不知道要损失多少钱。

“我在等兰花结花苞,咱们就这样过去不带点货过去一路的花销也不小。”

李书阳笑道。

李壮听到这话顿时点了点头。

他家老宅的确也有几株兰花快要接花苞了,这种即将开花的兰花价格买家好估价,要是就这样拿过去人家不一定还能出到五十。

而且李书阳其实对兰花一窍不通,只是知道有这么一场红利。

根据对方的表情变化猜测对方心底的接受价格到底在什么价位。

李书阳的目的也不是想靠这场红利发财,而是想借着这股东风前往经济特区吃下潮流货物的第一口红利。

这东西能长期发展,而且李书阳知道怎么运作。

“也是,当家的你懂的少,多听老二的没错。”

周兰在旁边附和道。

10盆兰花就500块钱了,这500块的成本去那边一趟过来又能挣不知道多少钱。

而且这种不要钱的破花能换钱谁能想到,周兰都不知道这些有钱人是怎么想的。

这种花除了好看一点有啥用。

不过人家愿意花钱买就行。

村里那些当初嘲笑李书阳两兄弟的人要是知道一盆花能卖五十,不知道会不会哭晕在厕所。

“听说男人有钱花花肠子就出来了,你打算什么时候跟我离婚。”

周兰想起早上母亲的话语看向李壮。

李书阳一听这话就知道是送命题,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第140章 家常

李壮一脸茫然的看向周兰。

“咱家的钱不都是你在管吗,再说了我哪有钱?就算我再有钱也是你的呀。”

李壮看向周兰认真的说道。

周兰噗呲一声笑了起来。

嫁给李壮这么多年李壮是个什么德行周兰怎么会不清楚,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周兰说了算。

李壮属于那种没有主见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会来找周兰商量。

当初李书阳让他辞工跟着一起去G省,李壮都是跟周兰商量了好久才同意的。

李书阳又不能跟他过一辈子,跟他过一辈子的是周兰,所以李壮遇到的事基本都是听周兰的。

而出门在外,周兰让李壮多听李书阳的意见,要不这次还舍不得买磁带回来。

跟李书阳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回去跟你嫂子商量看看。

“我谅你也不敢,想我离开了除非我先死。”

周兰笑着开玩笑道。

“我不准你这样说,我不要你死。”

李壮有些生气的看着周兰说道。

“好了好了开个玩笑嘛,看你这样子怪吓人的。”

周兰心里暖暖的挽住李壮的胳膊道。

李书阳家。

“让狗撵了?”

王梦然看着气喘吁吁的李书阳打趣道。

“别提了,不知道大嫂在哪听说男人有钱了就有花花肠子,正问大哥会不会跟他离婚。

这种事我得躲远一点。”

李书阳缓了一会说道。

“那你呢?”

王梦然一脸玩味的看向李书阳。

“少年夫妻老来伴,做人就应该从一而终,我可不是有钱就变心的人。”

李书阳抱着王梦然笑道。

“那大哥咋回答的?”

王梦然心里美滋滋的,李书阳在钢厂这么多年,年少有为工资又高,人长得也好看。

要是想甩了她,早就跟自己离婚了。

这么多人的大厂没结婚的漂亮姑娘可不少,可王梦然就没听厂里那个传出李书阳的绯闻。

“不知道,我听到大嫂这样说就跑了。

我大哥是啥样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啥事都得我大嫂做主,什么都听我大嫂的。

这么多年不是我大嫂操持着,家早就散了。”

李书阳解释道。

当初周兰过门一年的时间,家里就出了那样重大的变故,要是周兰离开,李书阳兄妹三人能活下来的可能只有李壮。

男人董事很晚,而女人醒事早,不是周兰一路扶持着,就李壮十八九的年纪,想要养活李书阳李梅加上李敏怕是比登天还难。

“你家这三兄妹都是有良心的人,尤其是大嫂,为了你们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王梦然点了点头道。

“将心比心吧,他们对咱们不差,我怎么可能亏待他们,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就因为要有基本的良心。

摒弃良心的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了。”

李书阳牵着王梦然走回房间边走边说道,给王梦然接来热水后让她先洗漱。

清晨周庄。

周兰的娘家。

两兄弟准备抓阄,一张写着做生意,一张写着南下。

谁跟着李壮去南方,谁去王梦然那边进货去赶集市全凭天意,其实两兄弟都想抽到南下。

因为听王拥军说跟着去南边不但不用干什么活,一天还有几块钱,从登上火车就开始算工资。

吃的喝的住的都是李书阳出。

而做生意这事想着都觉得不靠谱,因为农村开始做生意的没有几人,也没有借鉴的经验。

“老大老二,家和万事兴,抽到什么都是天意,不能怨天尤人。

抽到做生意也不用太悲观,我听兰子说做生意一场可能也有十几块的收入。

虽然没有跟着去南方那么稳定,但多少也是收入不是。”

周母准备把两张纸条扔进陶罐说道。

“放心吧妈,我们不会的。”

周老大看向周母说道。

随后第一个伸手下去,抓出一张纸条就缩了回来,打开一看就是做生意。

而另一张打开就是南下。

“老大这是家里这些年攒着的两百块钱,一家人的吃喝拉撒都是咱们一起在花销。

如今你们也长大了,我跟你爹也年纪大了操持不动了。

树大分枝,儿大分家。

两家人长期住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就是自己的牙齿都能咬到自己的舌头,以后你们就自己操持好自己的小家。

这两百块你们两家一人一百块,妈也不偏心谁。

这房子怎么住的就怎么分,我们那两间等我跟你爹死后你们一人一间。”

周母慢悠悠的说出了心里话。

两兄弟点了点头。

周母与周父收拾好自己的行李,交代好了一切就朝着景市赶了过来。

李壮离开以后,家里的事基本都要周兰操持,而家里的老幺上学放学没人去接。

李书阳都能让老丈人住家里,李壮觉得也能让老人过来享享福。

周父周母领着周家老二周铁柱赶着拖拉机很快就来到景市了。

不过几人没来过李壮家的新房,只去过原来的四合院。

听说过周兰与李壮建了大房子,一直没有时间过来看看。

不过周家老二是来过的,当初建房也是他跟着周老大一起来帮忙的,虽然使不上什么力,帮忙看着工地上的材料也算是帮忙。

因为这时期有偷铁卖的人,钢筋这些东西就是那些小偷最喜欢的。

“哟,这房子都赶上公社的办公大楼了。”

周父感慨道。

虽然如今已经叫镇上了,但很多人还是喜欢这样叫。

一排三间门面,顶上还有一层住房,公社那边的办公楼也就两层,虽然比李壮家的房子多一些,但高度没什么区别。

首节上一节100/16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