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四合院启航 第313节

赵顼突然提起王莽和曹操,王刚就知道他的意思。

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最后都篡汉了,还有他们都是外戚权臣。

王莽本身出自外戚豪门,后来篡汉自立,建立新朝。

曹操也是一样,他把自己几个女儿嫁给汉献帝,一生把汉献帝压制死死的,最后儿子曹丕篡了东汉。

赵顼以二人比喻王刚,就是担心他将来会篡宋自立。

“陛下既然担心臣,何不让臣先走一步。”王刚突然抬起头来,看向殿外。

此时赵顼殿外黑影闪动,杀机隐隐,王刚预感到危险。

赵顼苦笑摇头,然后拍了两下手,窗外的黑影就消失不见,王刚再也感觉不到危险。

“朕是真想杀了你,但是朕不能呀!朕不能亲手断了大宋的江山,咳咳咳咳。”

赵顼咳嗽起来,咳的血都吐了出来,身子摇摇欲坠。

王刚眉头一皱,还是上前扶住了赵顼。

“朕是个失败的皇帝,为君十八载,对内改革派和保守派争斗不断,对外

好不容易收服的西夏又反叛。

太子年幼,撑不起这内忧外乱的江山,若是朕再断了太子臂膀,大宋真的就完了。”

赵顼抓住王刚的衣襟,虚弱的说道:“长枫,看在太子是你亲侄儿,你能不能答应朕,帮帮他。”

此时赵顼的口气已经没有一点帝皇之威,他只是一个将死的父亲,一个不放心孩子的父亲。

王刚最后点点头道:“臣定不辜负陛下之希望。”

赵顼松开了王刚的手,然后从被子里拿出一份诏书,说道:“长枫,这是朕的遗诏,若是太子昏庸,你就用这遗诏废了他。”

王刚这下被赵顼整不会了,搞不明白他这一手是什么意思?

前脚刚为了儿子求他,后脚又给他废立的诏书?

赵顼说道:“祖宗基业固然重要,但汉室江山也不能落入外族之手,万一将来太子不堪扶持,你就拿出遗诏吧!”

王刚看着手里的诏书,一时还没搞清赵顼的真实意图。

“你把明兰叫进来吧!”赵顼推开王刚,躺在床上说道。

王刚将诏书揣在怀里,然后走出殿门,让盛明兰进去。

盛明兰进去没多久,殿里突然传来一声大哭。

赵顼驾崩了,留下一个烂摊子就死了。

王刚和司马光拉着太子赵佾在赵顼灵柩前继位。

说起来,这已经是王刚送走的第三位大宋皇帝,他也是四朝的“老臣”了。

赵佾继位后,封司马光为相,让王刚掌管枢密院兼任兵部尚书。

王刚彻底掌控了全国兵权。

但现在的问题是,十万夏军还盘旋西北,大辽又起全国之兵入侵大宋。

王刚再次面对两线作战的危机。

这一次他没有再去西北,而是将禁军一分为二,一半交给顾廷烨,一半自己带领赶去雁门关。

十几年来,王刚在兵部什么也没做,一心研发火器,终于把燧发枪和火炮研制出来。

他将十八门火炮交给顾廷烨,然后自己带着三十八门火炮,八千杆燧发枪去面对大辽五十万大军。

出征前,王刚带着老婆孩子去盛家吃了最后一顿饭。

盛老太太此时年岁太大,牙齿都快掉光,已经吃不了太多东西,可得知王刚将面对大辽五十万大军时,也是担忧不已。

盛和林噙霜年纪也不小,头上已见银霜。

王刚的兄弟姐妹全回了家,依依不舍的向他告别。

盛家人都知道,王刚此时不仅是盛家的参天大树,更是国家的依靠。

饭后,王刚领着三十万禁军前往雁门关。

皇宫中,此时已经是太后盛明兰,站在城楼上远远的看着远去的大军,对身边的皇帝儿子说道

“皇帝,你一定要记住,你的舅舅是为了你,才会去雁门关拼命的。”

赵佾郑重道:“舅舅付出的一切,儿子永不敢忘。”

盛明兰看着比自己都高的儿子,深深叹口气。

皇权之下哪有亲情父子,

更何况是甥舅,盛明兰只希望将来哥哥和儿子不会兵戎相见。

…………

王刚带军赶到雁门关后,立刻见识到大辽骑兵的厉害。

辽国建立比大宋还早的多,当初宋太祖赵匡胤一统中原后,最大的目标就是辽国。

可是辽国骑兵天下无双,加上占据燕云十六州,宋朝失去最好的养马地,两国交战一直就处于下风。

赵匡胤驾崩,宋太宗继位,还曾御驾亲征,两次北伐,结果对上大辽骑兵也是兵败如山倒,自己屁股中箭驾车逃回来的,人送外号高粱河战神。

宋真宗时期,大宋和大辽也打过两场,互有胜负,结果宋真宗惧战,签订澶渊之盟,大宋每年付出岁币求取和平。

宋仁宗时期,西夏崛起,大宋夹在两国之间,军事上更落下风。

后来宋英宗和宋神宗两位皇帝,更多精力放在对内,尤其是宋神宗,以为实行变法可国富民强,然后再去收复大辽,结果一个变法把国家搞的内忧外乱,不强反弱。

大辽皇帝耶律洪基看准大宋困境,举全国之兵,合计五十万大军兵压雁门关。

雁门关守将谭宗德据险死守,终于等到王刚带来的三十万禁军。

王刚一来立刻接手军权,并且派出自己人接管雁门关,谭宗德屁都不敢放一个。

接手雁门关的第二天,耶律洪基就派手下大将攻城,好在王刚这次带来的手下,大多是当初庆州退下来的精锐之士,论守城还没怕过谁。

守了十日后,王刚突然接到耶律洪基一封信,信里大致内容是劝降。

耶律洪基承诺,拿下大宋后,长江以南全可赐给王刚。

王刚也写了一封回信。

耶律洪基接到回信,还以为是王刚的降书,结果打开一看,差点没气死。

王刚写的并非降书,也是一封招降书。

他开的条件就比耶律洪基吝啬的多,别说长江以南,王刚都没给耶律洪基一寸土地,还要他倒贴燕云十六州。

“可怒也。”耶律洪基将信撕掉,却没有吩咐手下攻城,反而让大军绕过雁门关,重临澶州。

耶律洪基一到澶州就发现,王刚的主力部队正等着他。

澶州也是王刚选择的战场,一雪大宋百年耻辱。

第411章 变法

耶律洪基率领大军来到澶州平原地带,然后就发现大宋军队已经列好阵型,严阵以待。

大辽将军们立刻发出嘲笑:“南人竟然想在平原地带与我们拼骑兵,南人不是只会躲在城墙后面吗?”

“南人的骑兵,那是骑兵吗?”

“南人找死,末将愿意率先出战。”

耶律洪基帐下大将蠢蠢欲动,都想拿下这首功。

然后耶律洪基就分出一万骑兵,让手下大将带领,前去试一试宋军虚实。

辽国骑兵甲天下,一万骑兵在开阔的平原地带,甚至能冲散宋军十万大军。

战鼓响起,大辽一万骑兵开始发起冲锋,直冲宋军阵型而去。

当一万骑兵距离宋军只剩下三百步距离时,宋军第一排突然出现一队人,手持燧发枪,对准了大辽骑兵。

王刚坐在战马之上,右手马鞭一挥,然后枪声第一次响在战场之上。

砰砰砰砰!

一声声枪声整齐划一,第一排射击完毕后,很快第二排补上,第三排待命,退下去的士兵则在后面上弹。

枪声响起的时候,冲在最前面的大辽骑兵立刻人仰马翻。

一轮又一轮的射击后,一万骑兵死的死伤的伤,还有一些战马被枪声惊吓,四散而逃。

后方的耶律洪基也被宋军的火枪队杀伤力惊到了。

一万大辽骑兵还没冲到宋军阵营,就被杀的七零八落,先锋大将冲在最前面,更是被打成了筛子。

好不容易有几个骑兵冲到宋军阵营,也被严阵以待的宋兵轮番砍死。

大辽立国以来还没遇到如此惨烈的战败,耶律洪基立刻下令退兵,但是宋军这边的骑兵却发起了攻击。

王刚这次为了对付大辽骑兵,把西夏进贡的凉州战马全都带了过来,并且每一位骑兵都配上了飞爆箭。

整整五千骑兵,配上飞爆箭的威力,就是个移动炮台,足以左右一场战争的胜利。

宋军骑兵配飞爆箭的搭配,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杀的大辽军队人仰马翻。

爆炸的巨大动静让大辽战马受惊,还没开打就乱作一团。

偏偏大辽骑兵比步兵多,这一乱整个中军都乱了。

相反宋军战马早就用泥土塞住战马的耳朵,并不会受爆炸影响。

这一战宋军在战场上歼敌三万,俘虏五万,第一次正面击溃辽军,一扫百年被动防守郁闷之气。

但是耶律洪基不愧是善战的皇帝,反应很及时,快速收敛败军,并且组织防线,阻挡宋军。

双方攻守互易,辽军守在城墙里,宋军的燧发枪终于无用武之地。

然后王刚搬来了十八门火炮。

这十八门火炮是兵部研究了十八年的成果,威力比老式的火炮强了十倍不止。

十八门火炮发射三轮,厚厚的城墙就打裂一道缺口,火炮的巨响更让辽兵以为天神降怒,不战先溃。

然后战争就变的极为简单,王刚拿

火枪火炮开路,打的辽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辽军不仅被打出了宋境,王刚更率军长驱直入燕云十六州,以火炮拿下这丢失百年的土地。

耶律洪基带着败军残将退回大辽首都,并且向大宋求和。

拿下燕云十六州后,王刚也停止了攻击,不是他不想一举拿下大辽,而是拿不下。

火枪火炮是易耗品,几轮射击后基本全炸了膛,能用的不多。

好在大辽被打的丧了胆,要是耶律洪基重整旗鼓,再次与宋军决战,谁胜谁负,实在不好说。

王刚就是用火枪火炮偷了一把鸡,诈了耶律洪基,可是这种偷鸡只能瞒一时。

首节上一节313/6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