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异界华夏,再造大汉 第631节

  一边是白莲教拿下这些地方之后选拔出来的‘德高望重’之人。

  这些人原来是大乾人,现在是太平人,可谓是风往哪里吹,他们就往哪里倒。

  所以他们虽然没有太大的权利,但胜在清贵不是。

  同时,他们在政治上更为成熟,也善于利用规则构建一个可以使自己和家人向上不断攀爬的大网。

  这一点最为代表的便是蒋奉化。

  是的,蒋奉化现如今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他们这个利益集体的代言人了,东征大军之中有大量的军官都是这些人的家人、朋友、学生,这也是蒋奉化能够牢牢掌握东征大军的原因。

  可以说,只要蒋奉化跟这些人没有冲突,这个隐形的利益集团就会一直听从蒋奉化的命令,对其忠心耿耿,为其赴死效力。

  所以这些人,是以蒋奉化为代表的文官集团,是清流。

  此时,这两个集团纵然是看不惯,或者说军功集团基本上是压着文官集团打,此时也逐渐了联合了起来。

  不是别的原因,而是这一次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李天王虽然一言九鼎,但绕过了他们这些道国的中流砥柱,实属不应该。

  当然也可以这样说,这些人感受到了危机,所以迫不得已联合了起来。

  “方护法,您可知陛下到底是选择谁当做使者同伪乾议和的?”

  方护法摇了摇头,“袁大人,您应该很清楚,至少我们是不会选择同伪乾进行议和的。”

  两个人,实际上已经算是两个集团暂时推出的代言人了,他们简单的通气,就是想要确定一件事情。

  而现在,基本上已经确定了,那就是李天王手中有一支游离在外的势力,这个势力只听命李天王的。

  一时间,众人都感到背后直冒冷汗,这实在是太过危险。

  有文官脸色难看,如此重要之事,李天王不与众臣商议,私下议和,这完全就是乱政,还未曾改变山大王的作风。

  这种作风,说好听的是提高效率,说难听一点便是不相信朝臣。

  这也就意味着朝堂形如摆设,那么这一切都会在政策之中体现,那就是推行不下去,还会造成诸多冲突,同时也证明了李天王疑心病重。

  这其中无论是哪一点,都是对国家体制的巨大破坏。

  再说了,太平道国是新建立的国家,政体刚刚确定你就敢这般破坏,那么岂不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所以众朝臣已经在暗中琢磨,李天王会不会承认此事。

  但无论承不承认,只要这件事情不是在场朝臣所知所办,那么接下来就不要怪大家加剧斗争,暗中扩充实力了。

  这一点,李天王并不知晓,只是看着亲卫带来的好消息哈哈大笑。

  他还在为自己庆幸,幸好自己果断,不然西征大军也就栽了。

  这下好了,议和以后,西征大军的精华保住了,东征大军的精华也保住了,虽然有些损失,但问题不大,很快就能补充回来。

  而另一边,大乾朝廷也是如此,一众朝臣皆是神情郑重的立在朝堂之上。

  良久,便有人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请问,同太平逆贼议和一事!”

  此言一出,很多人都将目光看向此人,看看到底是谁这么大胆。

  一看,竟然是吕轻侯。

  哦!

  众人恍然大悟,吕轻侯是兵部左侍郎,再进一步那便是兵部尚书了,他又此问显而易见也有兵部尚书的意思。

  不仅如此,吕轻侯实际意义上还担负起了针对太平道国东征大军的一路战线,虽然人不在前线,但他担的责任可不小。

  毕竟现在的东线,虽然太平道国东征大军有一半的军队都渡过了大江,但这并不意味着朝廷战败了。

  要知道,东征大军现如今已经无力渡江,那么这些渡过大江的士兵那便是东线防御军队口中的一块肥肉。

  如此大的军功一下子没了,换谁都要爆炸啊!

  就在这时,宗室之中也有人走了出来,语气直接质问。

  “陛下,太后,臣请问,是何人在议和?”

  这个人代表了以伊弈为首的宗族势力,毕竟川州战役消耗那么大,已经接近了尾声,眼看就要取得胜利的时候,突然之间议和将杨石达给放跑了。

  这在宗族的人眼中看来,这妥妥就是滋敌,是要断伊家的根啊!

  如此之人,他们必须要将其除掉。

  毕竟皇帝太后对有些事情不是太懂,估计是小人作祟,所以语气颇冲,同样也是想要替皇帝争夺权利。

  还不曾轮到皇帝开口,就听太后颇为不悦说道:

  “此事是受哀家之命,众位爱卿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还要哀家一介女子出面,方才得一息喘息之机。”

  “现在,在你们看来,哀家这是在危害祖宗江山社稷了!”

  “哼,你们也不想想,若是没有哀家的话,这祖宗的江山早就丢了!”

  太后这话说得,只能说让众人没话话。

  不仅如此,宗族势力在见到皇帝也不说话,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所以一咬牙,“太后,我们并无此意,只是这事情事关重大,且我天兵在战场之上节节胜利,臣不懂您为何要这样做?”

  太后冷哼一声,“节节胜利?可是哀家怎么看到的是节节败退?”

  “太平道国东征大军超过一半渡过了大江,川州伊弈设立的五道防线短短数个月被太平道国连破五道。”

  “这就是你们给哀家说的节节胜利?”

  “诸位,若是哀家不快点议和,就凭借你们,如何能够成势?怕不是等你们商量出对策之后,太平道国的军队已经兵临城下了。”

  “所以,你们这是欺负哀家不懂军事吗?”

  “以往你们说什么哀家就信什么,可是哀家发现,情况对社稷却是越来越不利了。”

  “现在哀家明白了,若是听了你们的话,这江山社稷早晚会丢。”

  说到这里,太后站起身,语气更加的霸气。

  “不怕告诉你们,哀家虽身为一介女流之辈,但还是担的起祖宗的江山社稷的!”

  众朝臣:“..................”

  你就不能提前聪明点?

第870章:乱拳打死老师傅

  大乾朝廷掌权的是太后,自己都说了自己是一介女流之辈,而办的事情也是确确实实是女流之辈。

  大智慧没有,小聪明不断。

  恪守先帝的政策,骚操作使得天下越发的糜烂。

  现在,竟然将事情全部怪罪于朝臣身上。

  说真的,要不是不能挂印离去,或者说舍不得高官厚禄,他们早跑了。

  但是现在没办法啊,想要投降太平道国,但是宗室内还是有能人的,伊弈、伊州两位王爷已经证明了,自己还是很能打的。

  同时朝堂之上,也还是有忠心朝廷的人,比如说吕轻侯,比如说几位尚书,比如说远在雷州的路温纶,比如说扬州的提督巡抚,这些人都证明了自己是忠臣。

  最关键的是,他们很少出错,也比较能打。

  如此一来,众朝臣看着朝廷还有几分气象,自然也不会说投降太平道国的事情。

  至于说投降汉军就不要想来,只要一想到汉军的政策,他们就脊背发凉。

  所以相比较投降太平道国和汉军,很多人都更加乐意投靠罗刹蛮。

  虽然看着罗刹蛮将人分为几个等级,但这世间,在哪里不是这样的呢?

  况且罗刹蛮的政策他们也是了解过的,包税制,几乎完全放权。

  这代表了什么?

  这代表了他们只要投降罗刹蛮,即便面对罗刹蛮的时候地位低,但是在自己治下,那自己便是土皇帝,还是那种权利无限大的那种。

  这踏马不比在大乾治下当狗强。

  反正都是当狗,在哪当不是当,至少罗刹蛮给得权利够大,自己完全作威作福,想贪污就贪污,都没人管。

  所以,天下有的是地主豪强想要投靠罗刹蛮。

  这也是北疆五洲被罗刹蛮拿下之后,本地的反抗的力量很少,大多数都是外来的力量进行反抗的原因。

  没办法,很多时候面对叛乱,地主豪强们就已经替罗刹蛮平定了。

  所以最开始的那几年,反抗者多是心向朝廷,心向文明的有识之士,以及原来的边军和很多讲江湖大义的武林人士。

  而伴随着汉军在北疆立足,现如今其他州反抗已经越来越少,越来越小,大多数人可谓是能逃往归义师就逃往归义师了。

  那些逃不了的,都在归义师的暗中帮助下,占山为王了。

  别的不敢多说,现在罗刹蛮治下的北疆,土匪人数据说已经不低于三十万人,诸多贵族那是剿匪都剿不及。

  而且随着水越来越浑浊,这些土匪中,也混入了不少贵族的队伍,因为这样好打劫商队。

  就连炎汉商行,都不知道被打劫了多少次。

  真就是苦果自己种,自己吃。

  这也是这两年来,罗刹蛮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对外用兵的原因。

  剿匪真的很重要。

  剿匪很符合大家的利益。

  只是吧,这匪也不知道怎么的,越剿越多。

  所以,此时的一众朝臣,即便是心中在怎么无语,大多数也都怎么出声。

  作呗,任你作呗。

  反正皇帝嘛,随随便便换,但是他们这些人,无论是谁当政,都绕不开他们,他们怕什么?

  大不了投降啊!

  对了,汉军要排除在外,他们跟汉军玩不到一块。

  于是,事情就在一个人一个心理的情况下,太后的操作竟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见此情形,太后很是欣慰的表示,自己这治国的本事,是越来越高了。

  同时他看向儿子的眼神也越发的不清不楚,此时的她心中已经逐渐升起了野心。

  她想,为何这皇帝只能是男人来做?

  我的本事这么大,为什么不能是我一女子来做?

  不过还不待她想的太多,更多的朝臣在已经默认太后的程序是正确的时候以后,立即就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

  “启禀太后,既然我方已经和太平道国议和,化江而治,那么是否联合太平道国,一起剿灭南方的汉军?”

  太后看着这位出列的朝臣,心中一动,这人跟她想的一样。

  看来,这是个能吏!

  随道:“可以,汉军不仅仅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同样也是太平道国的心腹大患,所以我派你出使太平道国,一起联合出兵剿灭汉军!”

首节上一节631/7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