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说的义愤填膺、愤慨无比。
倭皇听的心惊胆颤!
果然啊,这帮人就是冲着苏我麻吕来的!
可就都攻破我的皇宫了,还不是正式开战!?三万凶神恶煞的军队,只是小股部队?
如果正式开战的话……,不敢往下想了。
倭皇咽了下唾沫,“那宁国想要怎样的赔偿?”
“很简单,钱500万贯,或者筑紫岛。”王玄策淡淡说道。
筑紫岛就是后来的九州岛,位于半岛南面。
“什么!500万贯!?这不可能!”倭皇直接跳了起来。
倭国与大唐交易,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就是铜钱。
没错,他们就是把大唐的铜钱进口回来使用。
此时的倭国,冶炼技术十分落后,连初级的炼铜技术都没有掌握,更不要说铸币了。
不仅倭国,整个半岛上也一样,大唐的钱在在周边都是硬通货。
王玄策提到500万贯,倭皇自然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那就把筑紫岛赔给宁国吧!如果还不行的话,反正整个皇宫、皇城都在我方的控制之下,那就把整个皇室都接到宁国去生活吧。”
“正好薛延陀、新罗、百济的王室都在那里,你们倭国皇室去了也不孤单!”
王玄策无所谓的说道。
“你……!”
倭皇气的差点一口气没上来,噎死自己。稳了稳情绪,他说道:
“这,这些朕说了不算。那些地方,并没有实际控制在皇室手中,即便朕答应了,你们去了,依然也拿不到。”
刘仁轨与耿思承、王玄策几人,互相交流了下眼神,内心狂喜。
他竟然不砍价!
听倭皇这意思是,地可以给你们,但就看你们有没有本事拿了!
自从出兵以来,苏定方、雷良发、薛仁贵、闻成松四人,各带一路大军,已经为宁国拓地千里,而刘仁轨与耿思承却一直在海上漂着,没能为宁国增加一寸土地。
这让刘、耿两人,心里有点着急了,他们几人可同样都是被授予上校军衔的。
如今他们手里有四万大军,难道就只诓骗个银矿回去?那王上何必派来四万大军?
有脸回去?
而倭皇的这句话,让两人感觉,机会来了!
而倭皇自己的小算盘也打的“啪啪”响。
各地贵族势力尾大不掉,名义上是服从朝廷,实际上各地都有自己的军事力量,仗着自己的军力,把手伸进朝廷,争抢着把持各重要职位。
朝廷下达的政令,符合他们利益的,他们就放行,不符合的,他们就坚决抵制。
倭皇已经受够这些拥兵自重的诸侯、贵族了。
若是能利用宁国,打掉这些人的军事力量,那么,皇室的话语权自然就提高了。
但有得就有失,打掉这些拥兵自重的豪强,同时也就损失了大片的国土。
好在皇室练出的兵还是可堪一用的,居然能两万人消灭宁国五万人!
大不了将来有机会再把损失的国土夺回来!说到底,这些国土离我们更近!
另外,再夺回来时那就属于皇室实际控制了!
倭皇在仔细盘算着。
他是真的信了,自己的两万军队干掉了宁国五万人。
一是,苏我麻吕回来后一直没有说宁国人的损失,只说自己的损失。在倭皇看来,这就是在故意夸大宁国的实力,好掩盖他借机消灭皇室军事力量的阴谋。
二是,宁国人气冲冲的跨海而来,如果不是遭受了天大的损失,怎么会顶着狂风巨浪,跨海前来索要说法?
三是,眼前的宁国人真的很敢要!既然要了这么多,必定是彻底被激怒了。如果损失小了,怎么可能如此愤怒,开出如此高的条件!
注意到倭皇的小眼珠急转,必定在谋划什么,王玄策开口道:
“倭皇同意把筑紫岛赔给宁国,却不让当地军队撤出,这与拒绝何异?”
倭皇摇了摇头,“不是朕不撤出军队,而是那些军队根本就不听朕的调令,朕也没有办法。”
听到此话,王玄策立即跟进:
“如果再动刀兵,那就又需要宁国折损兵士、粮草。而且损失可能远远超过上次。”
“既如此,我宁国在对马、石见皆有船只损坏滞留当地,需要修理,短期无法离开,倭皇就把两地作为宁国需要再次折损兵士、粮草的补偿吧。”
“对马只有近千户渔民,倒无不可,只是石见,你们要多大范围?”
“方圆五十里即可。”王玄策立即答道。
银矿的位置,在地图上标注的清清楚楚,王玄策已经熟记在心,就在距离海岸三十里的山里。
倭皇一听才要五十里,立即答应,以免宁国人反悔,“好!但是朕有一个条件,你们需要把筑紫岛上的百姓还给朕,而且,只能交给朕,不能是别人。”
听到这话,刘仁轨立即怒目圆瞪,“你一再戏耍我等,要不还是直接带你回宁国,或者让50万大军来荡平你这小小岛屿!”
倭皇吓得立马脖子一缩,试探着说道,“最起码,把青壮还给朕吧。”
刘仁轨大手一挥,“好了,就这样,不准再作其他要求了!”
“等等,最,最后一个要求,朕想与宁国结盟。不是国与国的结盟,是朕与宁国结盟。”倭皇刻意重复了一遍。
刘仁轨几人又岂能听不懂他的意思。
看起来是三人威胁、恐吓倭皇割让土地,可既然能做皇帝,又怎么会简单呢。
整体看起来,确实是倭国割让了土地,但割的是与自己作对的诸侯的土地。
而且,通过割地,还能消灭诸侯的军事力量,进而把他们排挤出朝廷的重要位置,最后,还能得到他们的百姓。
这个年代,百姓就是粮食来源,百姓就是兵力来源。有了这两样,实力才能壮大。其他的什么皇位、称号,都是虚的,拳头才是根本。
另外,倭皇还想获得宁国的支持,为保住皇位增加一些助力。
如果这样的话,宁国获得土地,倭皇的实力获得空前提升,这是双赢啊!
不过那些筑紫岛的诸候就惨了。
“结盟的事,需要回宁国后奏明我王。不过应该不成问题,我王经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他最喜欢交朋友了!”
刘仁轨微笑着说道。然后心里还补充:我王还经常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多个朋友多条路?嗯,是这个道理!”倭皇深以为然。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签约吧!”
之后,由刘仁轨代表宁国,与倭皇签订了宁国和倭国的停战合约。
内容:倭国割筑紫岛及附属岛屿、对马岛及附属岛屿、石见部分区域给宁国。宁国返还筑紫岛青壮给倭皇。
之后,刘仁轨一面向李恪呈上奏报,一面前往筑紫岛接收全岛。
至于登岛之后,遇到当地诸侯的抵抗而发生的战争,那就属于是宁国内部的平叛了,与倭国再没有关系。
毕竟,在理论上,他们已经是宁国的子民。
第109章 半岛建设
李恪当初给刘仁轨的任务就是拿下石见的银矿。
但是为了他们的安全,再加上半岛的战事正好结束,于是就派了四万人给他们。至于能取得多大的成就,那就要看他们真正的能力了。
李恪到达半岛后,就开始着手半岛的规划治理。
首先,就是清理淤积得河道,尽量弯道取直,修建内河的港口,修建道路。
半岛虽然面积不大,但是矿藏丰富。这个时代可以挖掘运用的就有金矿、银矿、铜矿、铁矿,还有煤矿。
整个半岛南部储量较多的是铁矿和金矿,而半岛北部的铁矿和煤矿更是海量。
因此,很有必要疏通河道,修通道路,把这些资源运出来。
尤其是铁矿。
如今整个宁国都在大建设,到处都需要钢铁。如果有足够的钢铁,李恪甚至都打算开始铺设铁轨了!
随着宁国的面积逐步拓展,宁城到各地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沟通、运输都很不方便。
传递一次消息都需要很多天,实在是等的烦人,甚至都开始考虑无线电了。
其次,是农作物种植重新规划。
如今半岛上所有土地全部都归国家所有,全部耕地都属于国营农场。
迁来的移民,全部进入国营中场、工厂、港口等各个部门。不再发给土地,毕竟种地没前途,100年也发不了财。
总之,要想快速发展,要想工业化,必须把人赶进工厂,赶进城市。把他们集中起来,让他们不停的生产,不停的消费。
第三,向大唐的淮南道、江南道等地,发出招商、求贤通告。
想来做生意、开工厂、求职、谋生,只要遵守宁国律法,统统都可以来,想落户也可以。
这里的气候和淮南道、江南道两地差不多,前来这里应该能很快适应。
而且,宁国提供一切经商、办厂、谋生方面的指导,以及律法上的保护。
第四,在半岛西南角、熊津江的出海口即白江口、汉山江的出海口,各建一个新型港口。
第五,在每个港口处都建造城池,开办工厂,造船厂,并发展成商业中心。
这几处新的港口和商业中心,刚好与大唐的江南道、淮南道、河南道、河北道等地隔海相望。距离相近,也便于货物运输。
如今的锦州港,每天在外排队等待进港装货的商船,都有数十艘之多。虽然港口一再扩建,可依然不能满足。
如果把宁国本土的各种工厂分散开办到这几个新的港口,就将大大减轻锦州港的压力。
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全国商品的出口额,为宁国创造更多的财富。
各项措施,在落地执行后,到处都在建设,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紧张有序的忙碌,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
这种场景,甚至把那些只给饭吃没工资领的俘虏都给感染了!干起活来,特别卖力!
还有那些新罗、百济的百姓,哪些人适合做什么劳动强度的工作,都已经被分好类,安排到各自适合的岗位上去。
吃喝管够,其他别想。
当招贤招商的通告发出后,最先有反应的是大唐的商人们。
之前很多大唐商人到宁国采购货物,一趟就发了财,其他同行可是都看呢!
不过大部分是没有行动的,有些是担心海路凶险,怕血本无归;有些是中小商人,租不起船,更买不起船。
李恪得知这一情况,直接开辟了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