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礼记,几乎是这个时代所有人的行为准则。所以说,崔氏的儿子依礼应当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崔氏虽然不愿意自己儿子再陷进夺嫡争储的漩涡,可其他人不那么想啊!
尤其是崔氏背后的世家大族。
虽然他们被李恪驱赶来投奔李二,作为李二护佑他们的条件,他们必须退出政界。
为了生存他们同意了。
可岂会甘心!
几百年的世家传承,都没有脱离朝堂,他们也不绝不脱离!
迫于形势,如今也只是暂时隐忍。
在李二这里没机会了,无需多虑,毕竟还有下一代啊!
那么,本就是世家女的崔氏,她的儿子,就成了世家扶持的对象。
相对的,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群体自然是支持皇后的又一嫡子,也就是晋王。
如此一来,已经有了两个阵营产生。
“哪些人,竟然还不死心?由谁继承大统,是由朕说了算的,不是由他们说了算的!”
听了皇后提到这些,李二的好心情立马跑没影了。
其实,朝中早有苗头。只是还不明显,如今竟然闹到后宫了,李二才真正怒了。
第345章 交给三哥
“当初世家之人,信誓旦旦保证,以后只耕读传家,不再让孩子入仕途,专心经营农事、商事。”
“这才多久?他们刚站稳脚,就把自己曾经的誓言给抛之脑后了!”
李二狠狠说道。
他气的不是世家支持自己的孙子,而是世家的出尔反尔、跳来跳去。
其实,此时的李二还是更倾向于自己孙子的,毕竟这是正礼。
李二是个很注重名声的人,一般情况下,他都会按照古礼行事。
历史上的李二也是如此。当时的太子,小错不断,大错依然不断,但李二还是没有把太子给废了。直到最后太子自己作死,要把李二给杀了自己上位。
在李二看来,就算让自己的孙子继任,那也是由自己来决定,还轮不到别人来左右自己的选择!
这一点就让李二很窝火。
太子妃之所以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的生活着,是因为,如今的局面已经越来越接近当初了。
自己的儿子已经三岁,作为故去太子的嫡长子,越来越多的人有些人开始急不可待的站队了。
不知不觉间,已经暗流涌动。
如今,太子妃崔氏每天战战兢兢,她真后悔来到这里。当时真该留在洛阳,或者去投靠李恪。
那样的话,也不至于陷入到争储这个绞肉机中来。
虽然皇室远离故土,都迁来了这里,但并不影响他们明争暗斗。
如今的晋王已经十五岁了,身边有了长孙无忌等人,隐隐开始了主动争取太子之位。
另一个是齐王。
齐王在历史上和太子一样,也是直接反了。
当初,齐王在齐州为非作歹,齐州长史权万纪告了他的状,于是李二就派刑部尚书来调查。
同时命令齐王和长史权万纪回京说明情况。
由于齐王怀疑是权万纪告了自己的黑状,于是齐王就把权万纪杀死并分尸。
然后,就傻乎乎的反了,并且还给下属封官,自己做老大,还封了西拓王、东拓王。
李二听到消息后,直接就懵逼了!这都敢反?你好歹准备一下,像样一点,哪能这么儿戏!一点都不严肃!
同时也郁闷了,自己怎么就生出这么个傻逼玩意儿!
然后,气愤的李二,以军神徐世绩为大总管,发齐州周边的驻军平叛。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徐世绩的平叛大军还没有到达齐州,齐王已经被擒,擒获他的是齐州兵曹……
而后,齐王被押回京,赐死。
其实,历史上的这一年,是李二相当悲催的一年。
历史上的贞观十七年:
魏征故去,李二的镜子碎了。
还有,这一年,他最最疼爱的宝贝女儿长乐公主病故。
另外,这一年,他的两个嫡子互斗,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太子培养死士要把亲弟弟杀死。
而后,李二的儿子、弟弟、女婿、表弟,曾经出生入死的大将,都要杀自己篡位。
当时,太子一伙商定,以太子病重为由,通知李二来看望。
而后,由自己的弟弟汉王李元昌、女婿杜荷、表弟赵节、大将侯君集等,带人迫使李二直接传位给太子,或者干掉李二,登基!
结果,计划泄露,还没来的及实施,就被李二把他们一锅端了,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
当然了,以上说的都是历史上的贞观十七年,李二遇到的糟心事。
可是眼下,大唐西迁,虽然来了新地方,时空不同了,但那些活着的人,那颗躁动的心还在啊!
也就是说,无形中,官员们的站队,已经悄悄有了三个阵营。
各方阵营之间的争斗,也潜移默化的展开了。
已经因争储失去两个嫡子了,一想到这事,李二就脑仁疼。
不知怎么的,李二突然又想到了李恪。
在李二看来,李恪在宁国设立奇奇怪怪的制度,颁布奇奇怪怪的政策,后来的事实证明,李恪立下的制度何政策都很成功。
那么,面对争储这个问题,换作李恪,他又会怎么解决的呢?
注意到李二陷入沉思,皇后站到了他身后,轻轻的为他揉着太阳穴,轻声安慰,
“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夫君也不必过于伤怀。既然生于皇家,这就是他们的命。”
话是这样说,可这安慰的话刚说出口,皇后也红了双眼。
太子妃担心自己的儿子殒命于争储,皇后又何尝不担心,晋王可是他唯一的儿子了。
“本来不重新立太子,就是为避免再引起争夺,可是没想到,这些臣下,可真是无孔不入啊!”
李二无奈叹息,可皇后并没有接话。
她只负责把话传达给李二,至于该怎么处理,她不会说自己的看法,一个字都不会说。
后宫不干政,这是她一直守着的底线。也正因如此,李二对她才越发的尊重。
“也不知老三如今几个孩子了。”
听到李二说这一句,皇后心里“咯噔”一下:
怎么突然说到了老三?
难道夫君的想法跟我一样,想着干脆将来把皇位交给老三。
皇后正欲开口,只听李二继续道,
“他也有庞大的国家,需要儿子们继承,他会怎么解决这件事呢?”
李二自言自语说完这句,听的皇后一阵后怕:
幸亏自己刚刚没有说出口啊,好险!
差点没收守住底线!
“娘子,你怎么一直不说话?说一下你的看法呀!”
“这等大事,妾也没主意。还是留给夫君伤脑筋吧!”
皇后两句话把李二应付过去了。
就在这时,殿外走进一位女子,上身一件青色对襟夹层襦衫,下身石榴色及胸长裙,搭配一条海棠红的披帛。
步摇轻曳,高髻微颤,玉面粉颈、杏眼桃腮,身形曼妙,顾盼生姿。
“阿耶也在啊!儿问阿耶阿娘安。”
“安好。哼,为父是不是打扰你们母女说话了?”
来的正是长乐公主。历史上的长乐公主在这一年香消玉殒,可如今的长乐公主,却依然健康的活着。
“哪有?”长乐公主说着,立即绕到李二身后,代替皇后为自己老爹捏起了肩膀。
“那为什么每次都是先看望你阿娘?白瞎为父那么疼你!”李二忿忿不平。
“阿耶,你老说房公家卢娘子爱吃醋的毛病得改正,可你怎么也悄悄吃上了?”说完,长乐公主格格娇笑起来。
李二嘴角直抽抽。
皇后也被女儿逗的忍俊不禁,“是啊,女儿先到妾这里来,还不是怕打扰到你处理政务。每次都是先确定你没有在忙再过去问安的。”
“哼,这还差不多!用点力按!”李二在宝贝女儿面前,一副小傲娇。
“咦!这是什么?”长乐公主看到了那一摞报纸。
“噢,对了!你阿娘不是思念故土嘛,这是宁国的报纸,里面内容都是宁国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情。专门拿给你阿娘读的。”
李二一边享受女儿的按摩,一边眯着眼说道。
“什么?宁国发生的……”话没说完,长乐公主婀娜的身姿一闪,就出现在了那摞报纸前。
“哎女儿,你别走啊,继续按呀……”
没有理会李二眼巴巴的诉求,长乐公主已经翻开了一份报纸,
“阿耶,火车是什么?哇!这里怎么还有三哥的画像!?三哥越来越英俊了呢!嘻嘻!”
“阿耶,国民生产总值是什么?”
“阿耶,蒸汽船是什么?”
“阿耶,火车是什么?”
李二一阵无语,然后开始耐心给长乐公主讲解刚刚从唐俭、段纶那里听来的内容,然后又讲了宁国的发展现状。
“真的吗?从扬州登船,只需二十六天节就到了这里?”长乐公主惊诧问道。
“是的。宁国的船航行速度很快,从洛阳到扬州只需五天,在海上航行二十六天,就能在大唐的港口登陆了。”
“不光有高速的船只,陆地上还有火车,可以快速通行,据说从洛阳到长安,只需要两个半时辰。”
李二一脸瑟的说着,仿佛知道了这些信息就多了不起似的。
“那也太厉害了吧!三哥是怎么做到的!?他才治理没几年,就取得那么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