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俭与段纶两人猜的不错,整个战船群编队完毕后,将开赴林邑!
李恪之所以要派出这么大规模的舰队,一方面是练兵,一方面是要摆出排山倒海的碾压型态势,不光摧毁对战国的心理防线,还要对其他国家诛心!
使团搭乘的蒸汽海船在航行了26天以后,在大唐海港靠岸。
“哈哈哈哈!到了!我们到了!一共花费的了26天!就这还包括中间几次停靠加水、加火炭等补给的时间!”
“这样看来,也不是太远嘛!”
“不能说是不远,只能说蒸汽船变快了!以前乘帆船从扬州到洛阳也要一个多月,如今乘蒸汽船从扬州出发,一个月能航行行到万里之外了!”
“是啊!蒸汽船,的确是个好东西!”
唐俭与段纶两人,下船以后互相吹捧着蒸汽船的好处。
其实,是两人在互相给对方打气。毕竟这些谈判的类目中,其他都是由李二定下的,而蒸汽船一项是由两人商量后私自加上的。
没有请示李二,两人私自做主,心里没谱啊。因此,共同吹捧一下,给彼此一点信心。
甘露殿里,李二召见了刚刚回来的唐俭与段纶。
“什么!你们只用了26天就回到大唐!当真!?”
第342章 生财有道
大半年的行程,相隔上万里,突然得知只需要不足一个月就可以实现,任谁也难以置信。
“圣上,臣等确实是历经26天就到达,在扬州登船是八月二十,大唐下船是九月十六……噢,对了,在等待登船那天,臣还在扬州码头买了一张当天的报纸,所以确定是八月二十登船。”
“报纸?那是何物?”
李二对唐俭提到的报纸感到不解。
“哦,就是类似于邸报抄读物。宁国名其为‘宁国日报’,同样是每天一版,叙事更为详尽,他们不是用手抄,而是有专门的印刷工厂,售价一文。”
唐俭仔细向李二解释。
“宁国日报?工厂印刷?还要付钱?”
自汉朝开始就有邸报。
所谓邸报,就是全国各地方行政单位,在国都设一个联络点。
朝廷有什么新政策、皇帝有什么旨意,重要官员调整等等,这些内容都会公示出来。而联络点的人负责把这些内容抄下来,然后派专人送回自己当地。
公示的位置一般都位于朝廷所在的皇城宫门外,因此也叫宫门抄、辕门抄等。
这些内容,不光各地负责联络的人可以去抄写,不同百姓也可以阅读抄写,都是免费的。因此,李二听说要宁国日报一文一份时,感到小愤怒,又有了大呼“逆子”的冲动。
“不、不!”
唐俭赶紧解释,“也不完全等同于邸报,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不光有朝廷每日动态,还有一些教人养生、保健的小文,还有儒生们主动递交的文章,”
“还有优秀诗词、连载的话本、逗笑短文,甚至还有经商技巧、寻求合作启事,以及各种商品的广告,总之五花八门,满满十大页!”
唐俭解释着,段纶也不住点头。
“什么乱七八糟的,这还是邸报吗?还有啊,怎么能把话本这样低俗的内容放进去!这逆子!简直就是胡闹!对了,广告是什么?”
李二到底还是喊了出来。
“是,就是对售卖物品或者商号的介绍,广而告之。”唐俭解释道。
“什么!连这些内容也放进去!这逆子,荒唐、荒唐,治理国家是很严肃的事情,他怎么能如此胡作非为!”
李二越听越愤怒。
唐俭和段纶没有再解释,不过,他们心里却在默默嘀咕:
圣上喔,似乎、好像、可能、大概、或许,三皇子的治国能力在你之上哦!
这两个尚书去宁国转了一圈,不管镖客国外事有没有安排,他们只管到处考察,凡是不阻拦的地方,他们都要去看看。
结果考察下来,不得不对李恪赞不绝口,当然了,那是在私下里两人闲谈的时候夸赞,回来后是绝口不提的。
“怎么,难道你们两个就没有劝阻他吗?”李二面露愠色。
在李二看来,虽然把大唐故土输给宁国了,可那宁国之君终归是自己儿子。大唐故土被李恪抢去,权当是巧分家,换一种方式把一部分家产分给庶子了。
但是那毕竟还是李家的家业,所以,他李二还是始终操着心,担心李恪把家业给败了。
“圣上,那宁国日报的受众可不仅限于各地长官。正是因为有那些贴近百姓的内容,百姓都很喜欢读,而且大部分都是被普通百姓买去的。”
“更何况,据他们的官员透露,这宁国日报盈利颇丰……”
没等唐俭说完,李二就注意到了一个关键词,“盈利”!
“你等会儿?十页,还是印刷的,只卖一文钱,还能盈利?还颇丰!?”
这个时代的印刷品,就等于奢侈品。牵涉到印刷,那就便宜不了。当然了,对于宁国那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唐俭稍一迟疑,“正是。不过,那宁国日报据说是特殊方式印刷的,成本低廉且高效。”
“另外,一沓报纸只卖一文钱,确实是亏钱的。可那广告却不是随便刊登的,都是要支付巨资的,盈利的部分也在于此。”
“由于这报纸是宁国朝廷负责出版的,凡在上面刊登广告的商号,都需要有一定的实力,要通过调查考核。”
“久而久之,百姓就认为,凡是在宁国日报刊登广告的商号,都是好商号。百姓有了这一认知,更加驱动商号去刊登广告。”
“可是宁国日报上刊登广告的位置是有限的,固定的。于是,就发展成竞价刊登,凡是通过审查的,哪家商号愿意出更高的价格,哪家就入选。”
“如此一来,一则数十字的广告,就要数千元、乃至数万元,遇到节日价格更高!而且是一天的价格!”
唐俭最初打听到这个消息时,就被惊到了。作为民部尚书,搞钱是他的头等大事,但在宁国转了圈,不得不对李恪的钱手段佩服的五体投地。
单就宁国日报这一项,唐俭就佩服不已,回来后准备也模仿弄出一个大唐日报来。可还没等他向李二提起,就被李二大骂荒唐、胡作非为!
不过,你是之前,如今的李二已经目露精光,“你说的是这个报纸,几十个字就可以售出数万元一天的价格?那些商人们一天就要付数万,他们愿意?”
很明显,李二的关注重点已经跑偏了。
一直在认真听着的,等待汇报自己工作成果的段纶,发现好像哪里不大对劲。
唐俭也被李二的急转弯弄的措手不及,“呃,十分愿意,那些商人趋之若鹜!”
“好!好!妙啊!”李二先是一阵狂喜,然后急忙收敛了表情,“朕以为,这报纸大有可为!嗯,老三脑子就是活络!不愧是朕的儿子!”
唐俭:……
段纶:……
能通过广告赚钱,傻子才不要呢!
更何况挣的还是商人的钱!
世家大族们迁来以后,与李二达成了协议,不再去控制朝中要职,不再与皇权抗衡,以此换取李二的庇护。
世家力量退出朝堂,最有财力的他们,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商界!
所以,李二才对挣商的钱特别感兴趣,其实是对薅世家羊毛乐此不疲!
“噢,对了,唐卿,你刚才说在扬州登船时买了一份报纸,可保留下来了?”
“留了。不仅那天有,自从臣到了洛阳知道有报纸这个读物后,每天都会买一份,而且都带回来了。”
“在哪里!?”
“呃,在民部衙署。”
“你看看你,怎么每次有好东西都放在衙署,带在身上多好啊!快、派人去取!”
李二也不顾唐俭幽怨的小表情,直接吩咐周给事,去,拿来!
似曾相识啊!
上次就是圣上你要看我高价买的债券,拿来给你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次,又是……唉!
第343章 父子比拼
没用多久,还是上次那个小太监,跑的气喘吁吁,抱着一个大包袱步入甘露殿。
进来后,注意到唐俭一脸的郁闷,小太监自然明白是什么原因。如果猜的不错的话,和上次一样,圣上这次也要扣下这个包袱了。
而导致两次这种情况的,可都是自己啊!
圣上的命令是不能违背的,可得罪了民部尚书也要不得啊!
想到这里,喘着粗气的小太监,硬生生把喘的气给憋了回去,然后低着头乖巧的站去了角落里。
周给事拆开包袱,里面是一个油纸包着的纸包,拆开油纸包,又是几张大草纸包着……
急不可待要看到宁国日报真面目的李二,看到周给事拆了一层又一层,当即就不乐意了,朝着唐俭狠狠瞪了一眼:
“不就是几张邸报嘛,你至于嘛!”
唐俭只得尴尬一笑。
他为什么要把这些报纸包的如此严实?
这是因为,唐俭从报纸里每天新闻事件的背后,读出了很多内容。
在宁国时,他不仅每天都读当天报纸,还会翻出以前的读。
甚至还花高价买了些近几年的旧报纸,不过不太全,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信息。
从那些新闻的背后,他逐渐总结出了宁国的各项经济政策,以及每阶段任务的安排、执行与成果。
作为一个民部尚书,这是他的职业敏感性决定的。
才一篇连贯或者不连贯的新闻后,他就能挖掘出很多使用的信息。
把这些报纸带回大唐,他原本是打算再深入研究挖掘的。不过,现在看来,是没可能了。
别人是雁过拔毛,圣上这里不仅要拔毛,还直接给你炖吃了毛都不剩!
“嗯,果然内容很丰富!”
“倒是新奇。”
“算是有点意思。”
……
李二一边粗略的翻看,一边点评。
不过,看着看着,李二的表情就愈发郑重起来,继而蹙眉研读。
唐俭、段纶两人都明白:圣上应该是读到了,宁国在各方面取得成就的那些文章了。
当他们两个第一次读到宁国开通铁路、客运蒸汽船、扩建港口、开挖运河畅通、国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时,也是这种表情。
有难以置信,有不甘心,但也有欣慰。
难以置信是因为,宁国才控制大唐故地短短几年,就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绩。
不甘心的是,这些成绩很明显要比大唐君臣治理时,更为出色!
欣慰的是,这里毕竟是唐的民、唐的土,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他们都感到由衷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