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22节

十一月底,各路大军都陆续班师。

整个半岛和整个东北,正式划入宁国版图。

由于总人口不多,于是全国一共划分为八道。

以燕然山、柳叶湖、寒山、鲸海,以及汉朝故地为基准,分别命名为:

燕山西道,燕山东道,柳湖西道,柳湖东道,寒山南道,鲸海西道,京畿道,四郡道。

名为道,其实是为了让民众更快的理解接受。

这个道,不同于大唐各道的监督功能,而是一种行政单位的划分,宁国各道建立与中央对接的各部门,辅助国家治理地方。

把草案交给了政务院,让管茂心去协调各部,负责其中细节的落实,以及官员的选拔。

而李恪需要前往长安,参加贞观十二年的元日大朝会。

如果不是需要参加大朝会,李恪都忘了宁国还是向大唐称臣这件事了。

自从立国以来,李恪就没少坑大唐。

不过,大唐上下都觉得,反正宁国是大唐的臣属国,大唐吃点亏是应当的,要有大国气度!

其实,大国气度这种装逼不太讨好的事情,很多朝代的皇帝都喜欢干。

小国只要嘴甜、只要会卖萌,只要称臣纳贡,中原王朝就会给一堆好处,甚至把哑巴亏转嫁到自己的百姓身上,也要摆出大国气度。

这样的大国气度,作为统治者,赚足了面子,赢得了好名声,却把老百姓给坑苦了。

所以,李恪最讨厌装逼!

反过来,就是要抓住大唐爱装逼、爱摆大国气度的谱这一特点,使劲的薅羊毛。

向大唐称臣,获得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可以闷头发展,不会因实力增加而被大唐暴揍。

同时,在与其他同为大唐臣属国发生冲突时,也不用被大唐暴揍。

如果不是大唐臣属国的话,一旦与大唐的臣属国发生冲突,必定会迎来以大唐为首的一窝蜂似的痛扁。

如今,李恪在大唐臣属国这一身份的掩护下,挑翻了周边所有国家,而且还每一次灭国都有正当的理由,大唐硬是挑不出理来。

这还不止,在臣属国这一身份的掩护下,李恪基本上控制了大唐的货币与金融市场。让大唐不得不给宁国打工!

李二虽然知道了每年宁国从大唐赚走了大量财富,可他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却不能阻止。

因为,一旦阻止,大唐的利益也会受到极大的损害,老百姓已经习惯了这些便捷,强行阻止,搞不好,还会激怒百姓。

总体上看来,名义上是臣,其实宁国倒像是大爷!

李恪回到长安,直接到了甘露殿找李二,他可是答应了波斯王子阿罗涵,要帮忙说情的。

“你个逆子!还敢回来!老子的脸都丢尽了!你为什么灭薛延陀、为什么灭高句丽、为什么灭百济、新罗,为什么要灭室韦、!”

“你看看,你看看!一个个向朕泣血上书,让朕出兵救援,让朕看在君臣之谊,拯救他们的国家。朕能怎么办,看着自己的臣属国一个个被灭,只能装聋作哑!朕就没这么丢人过,就没这么窝囊过!”

李恪刚一进殿,就被李二劈头盖脸一通数落。

“阿耶,你这话说的,那可不赖我,都是他们先惹我的!我是迫不得已才出手的!”李恪委屈道。

“那薛延陀呢?薛延陀总没有惹你吧!”

“你忘了?薛延陀是你让我打的啊!”

“朕让你牵制,牵制你懂吗?没让你灭国!”

“嗨,一打起来,就急眼了,谁还管得了那么多啊!再说,灭就灭了呗,免得他总是蹦,大唐和宁国,处处受他掣肘。”

“可朕的云中都督府与定襄都督府,你总没话说了吧?你为什么至今还派兵占领!?”李二又问道。

“阿耶,君无戏言啊!你自己说过的话,难道你忘了?你可是说过,只要我有那个本事,从薛延陀手里夺下土地,就都是我的!”

“朕说过这话?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李二眼珠转了转,坚定说道。

“忘了也没关系,反正有书信在!”李恪无所谓道。

“你……,好,先不说这个了。”

李二指着李恪的鼻子继续道,

“你作为一国之主,这么穷兵黩武,后世的史书会怎么写你,难道你就一点都不在乎吗!你就不担心他们把你写成一个杀戮成性的暴君!?”

李恪淡然一笑,“若能为后世子孙拓地千里,我宁愿背负万世骂名。”

李二呆愣当场,久久思索。

为子孙后代开拓千里生存空间,与让史书赞赏有加,哪个才是一个帝王该追求的?为自己的子民拓展生存空间,就意味着战争,意味着杀戮,这是那些史官们深恶痛绝的。

他们用绞尽脑汁的想出一切恶毒的词汇,来描述这个君主的言行举止,甚至还会无中生有,炮制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迹来抹黑,以支撑他们给君主的定论。

李二想想都觉得可怕,他可是最在乎身后名的。

第178章 你看那西边的大食

“朕就不明白了,有鸭绿水这一天堑作为障碍,你又占领鸭绿水南,可以很好防御,为何还要动兵,一连灭了半岛三国!”

李恪摇了摇头,“鸭绿水不是天堑,更不是障碍,无边的海洋才是障碍,但也不是不可以逾越的天堑!”

“照你这么说,那燕山也不是天堑了?你准备什么时候打过来?”李二瞪圆了双眼,厉声喝道。

李恪当即就甩了白眼过去,

“阿耶,瞧你那个小气的样,你以为我会看上你的大唐,实话跟你说吧,外面的世界大着呢!”

“也就你那几个宝贝儿子,整天为了大唐这巴掌大的地方,斗的不亦乐乎。 稍微有点血气的,那都得像你家老三这样,自己出去打出一片天地!老在窝里横,算什么本事!”

“逆子!朕的大唐东西纵横上万里,到你嘴里就成了巴掌大的地方?”李二说着,又开始低头找趁手的东西,准备呼李恪。

“有话好好说啊,不兴动武!”李恪赶紧藏到柱子后面,“我可是有重要事情的,这件事对大唐那是百利而无一害,做好了,能让大唐再次腾飞!绝对能成就阿耶的天下大治,四海咸服的理想!”

李二一听,天下大治,四海咸服,还真是我的梦想啊!

“逆子!快说!”

李恪用“天下大治,四海咸服”把李二的魂都给勾住了。

这是任何一个开拓之君的梦想,李二也不例外。

不管他怎么粉饰、怎么掩饰。说到底,大唐不是他创立的,哪怕他在这里面有泼天大的功劳,开创者也是他爹!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

那么,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加高大上,为了让自己的名字在史册上熠熠生辉,他只有更加勤奋,更加努力的开疆拓土。

因此,通过查看历史上李世民的用兵记录,就不难发现,他可不是个甘居人后的帝王。

唐贞观二年,唐灭梁师都之战;

唐贞观三年, 唐灭东突厥之战;

唐贞观八年,唐击吐谷浑之战;

唐贞观九年,唐击党项羌之战;

唐贞观九年,唐击吐谷浑之战;

唐贞观十四年,唐灭高昌之战;

唐贞观十五年,唐击薛延陀之战;

唐贞观十六年,唐击西突厥之战;

唐贞观十八年,唐击焉耆之战;

唐贞观十九年,唐攻高句丽之战;

唐贞观十九年,唐灭薛延陀之战;

唐贞观二十二年,唐灭龟兹之战。

以上只罗列了李世民在贞观年间的大型灭国战争,小型的战争没有列出。

可以看出,他的灭国之战是一场挨着一场,贞观年号一共用了二十三年,这二十三年,几乎一年也不落,全都在对外用兵,其霸气程度可见一斑。

因此,嘴上说着害怕后世的史书胡乱写,但还是难以抑制开疆拓土的冲动,难以搁置成就伟大帝业的雄心。

如今李恪说,有件事做了以后,能给自己的帝业加分,他当然兴趣陡增。

“在说这件事以前,我先问下阿耶,大唐在西突厥的战事,进行到哪一步了?”

“已经占领雷翥海以东,也就是你送来的那幅舆图上标注的,咸海以东所有地区。”

“刘宏基、李大亮正在一南一北,越过咸海,继续追击西突厥残部。不过,这都是近一个月前的消息了,如今应该已经到了你标注的里海以北了。徐世绩、程知节率主力在乌浒河畔休整,同时镇守后方。”

李二站起身,双手背在身后,昂首看向那巨幅地图上的里海地区。

军神就是军神啊!

西突厥可远比薛延陀、室韦、这些部落强大,也比高句丽这些国家有更大的战略纵深,因此很不容易打。

可没想到,在宁国拿下漠南、漠北、东北、半岛的这段时间,徐世绩、程知节、刘宏基、李大亮四人,已经干到里海了!

大唐与西突厥的战事,由于有宁国牵制高句丽和薛延陀,再加上有了床弩这一利器,本就在这个时代无敌的大唐军队,没有了后顾之忧,在一帮军神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向前推进的十分顺利。

“那就太好了!阿耶看到那舆图上的大食没有,如今他们已经占领了波斯的都城泰西封,推进到了底格里斯河东岸……”

李恪刚开始忽悠,呃,劝解。

“阿罗涵给了你多少好处?”李二一脸玩味的看着懵逼中的李恪。

“什么意思?”李恪傻了。

第179章 大唐西部屏障

“什么意思?阿罗涵一个多月前就找了大郎、四郎、五郎,金银财宝成车成车的送,目的就是让他们来游说朕出兵,帮他波斯抵抗大食,你要说的也是同一件事吧?”

看着李恪吃瘪的表情,李二很得意的笑了。

太难得了,从来就没从这小子手里讨到过便宜!也有你失算的时候!

“嘿!这个老外,口口声说最信任我的,怎么还同时找了一堆人!”李恪忍不住想爆粗口。

李恪提前准备一堆用来忽悠的词,这下用不上了,干脆就直接点吧。“那阿耶是怎么想的?”

“损耗太大,得不偿失!”李二缓缓说出几个字。

“就这,没了?”李恪还等着李二继续表明他的看法呢,结果,就几个字。

“是啊,没了!”

李恪翻了个白眼,心说,我要是说你肤浅,会不会被揍?“不是,不能只看眼前,得稍微往前看一点。”

“我刚才说的,大食推进到底格里斯河以东,那也是几个月前的事了。如今说不定已经打下半个波斯了。”

“如果任凭大食把波斯吞并,阿耶可知道会有什么结果出现?”

“什么结果?”李二无所谓的问道。

“大食是一个新崛起的国家,他的崛起与我们中原不同,他是用宗教思想把兵士们武装起来的,战力强悍且狂热,在征服周边国家的过程中,往往呈现出摧枯拉朽的局势。”

“而后,就能以极短的时间,从军事上、思想上,迅速占领整个波斯,继而牢牢控制波斯。”

“而波斯和吐蕃一样,也是处在高原上的国家,你看一下这舆图上面,大唐如今所占领的西突厥之地,都是处于咸海周边大平原上,可以说无险可守。”

首节上一节122/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