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91节

“哇,不愧是我弟弟,都能写中篇小说了,好厉害!”

“那是!”

两人手牵着手,走在空无一人的马路上,路灯昏黄的灯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小县城前几年就通了电,但一般只供给工厂和几个重要的单位,还没有余力供应居民用电,不过倒是装了路灯,每天晚上开两个小时的灯,.c

一根四米高的粗木杆,顶上架着电线,从顶端的电线接口探出来一盏小弯灯,灯架是一根三角铁,灯罩是个搪瓷碗一样的东西,内白外绿,像只小喇叭,从碗底钻个孔,装上电线和灯座,通电之后,便能发出橘黄色的幽光,点亮黑夜,

县里的三条主干道的一百盏路灯,和三个街口的广播站大喇叭一起,构成了小县城最先进的公共科技系统。

只不过,由于电力不足,夏天开到晚上9点,冬天到晚上8点就拉闸。

等陈建国将王婉茹送回学校,再回家的时候,路灯已经熄灭,他两手揣在兜里,踏着月光回家,脑子却转得飞快,

今天这事,还没完!

第153章 小人报仇

根据昨天陈建国打探到的消息,那人的母亲可不是盏省油的灯,

想想也是,几年前死了男人,自己一个人要拉扯5个孩子,即便有亲戚和村里的帮衬,又正好赶上公社化吃大食堂,如果性格不够泼辣,她也未必能撑得下来,

几年下来,也让她本就泼辣的性格再添了三把火,生平最是吃不得半点亏,

按照供销社刘大妈的说法,那人简直就是八卦界的中流砥柱,属于一张嘴能从村头说到码头,雁过拔毛肉过留油的角色,

就这样的人,如果王婉茹直接回绝,让她的美好计划落了空,指不定要怎么编排人,

是非一张嘴,是黑是白都是鬼话连篇。

回头让王婉茹脱离了苦海,却惹来一身污水,陈建国可不乐意。

更何况,平白无故被人算计,这个仇不报回去,他也咽不下这口气,

相亲就相亲,合则嫁娶、不合便散,一开始就算计别人家财,这能是正经人家?

穷不是变坏的理由。

回到家里,陈建国还没有理出什么头绪,

主要是这户人家的背景太干净了,

十几辈的贫农出身,却考出一个大学生,如今又在县政府工作,深受领导的器重,要不然马校长也不会选中他。

如果陈建国能慢慢等待,以后肯定有机会报复回去,

但正所谓“君子报仇得三年,小人报仇在眼前”,他现在还是个小孩子,是正儿八经的“小人”,必须报仇不隔夜才对!

点燃煤油灯,陈建国坐在书桌前,也没干别的,就是对着墙壁发呆,脑子却转得飞快,

大学生、干部?

等等,他赶紧拿过桌角的报纸翻动,不一会儿,便找到想要的内容,嘴角忍不住微微翘起。

后世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年代的大学生一定很吃香,前途是无比的光明,人生是格外的璀璨,相比普通人,他们就是天之骄子,人生大赢家,

连陈建国自己穿越前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和之前的很多常识一样,这个年代的事实却与这种印象大相径庭。

大学生不是没有过得好的,而且确实很多,其中不乏寒门贵子,大学毕业之后,进了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工厂,乃至于军队,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

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毕业生,却要面临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比如说,知青。

很多人都以为,知青是后面那一段时间的产物,实则不然,

早从55年左右开始,就有大量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农村去,从事体力劳动,

他们中有从农村考出去的高材生、毕业后却被发配回原籍的,也有好不容易进了单位,却又被调去农村劳动的,

对,当了干部也不牢靠,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工资照发了。

当然,也少不了自愿从城市去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去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理想主义者。

所以,对付那个人,从这里着手,或许是个办法?!

但是,要怎么执行呢?

陈建国眯着眼睛左右盘算,片刻后,心里便有了计划。

然后,吹灯睡觉。

第二天陈建国也没心思去训练,一大早匆匆爬起来,背着书包就往外跑,

不过不是学校,而是水产公司的方向。

和棉纺厂一样,水产公司也有个宿舍区,只是没有棉纺厂的大,

到了地方后,陈建国回忆袁天家的位置,很快便找到他的家,在最边上的角落里,扒在窗户上,透过玻璃往里看,只见袁天裹着被子睡得正香,

便轻轻敲了敲窗户,喊了两声,“袁天,袁天。”

袁天迷迷糊糊地睁开眼,抬起头一看,发现竟然是他,不由得大为惊讶,“陈建国,你在这里干嘛?”

陈建国招招手,“把窗户打开,找你有事。”

袁天愣了愣,随后裹着被子便走了过来,问道,“什么事啊这么着急,就不能等去学校?”

一边说着话,一边打开窗户,

陈建国左右看了看,双手撑着窗台便翻了进去,随后将窗户关上,拉着他小声嘀咕,“嘀咕嘀咕嘀咕……”

“什么?”

袁天猛地抬起头,气得面红脖子粗,“狗东西敢这么欺负人,你说怎么办,要揍人我现在就抄家伙!”

说着便要趴下去到床底下翻东西。

“不用,你这样,”

陈建国又拉着他,凑到耳边小声说话,“到了学校你就这样,先这样说……,再这样说……,最后这样说……,总之要把那小子的话都给套出来。”

袁天眼珠转了两圈,当即拍着胸口保证,“你放心,这事交给我,保证完成任务!”

说起来,这还是两人认识五年,陈建国头一回求他办事,而且事关王老师,这事要是办不好,他都感觉没脸见人,更何况陈建国已经把话说得非常清楚,他只要照着做就行,那就更没问题了。

两人商量完毕,又演练了几遍,确定袁天都已经记住,陈建国便又跳窗户离开。

袁天这小子除了学习成绩不行,其他歪门邪道的东西是样样精通,这个任务交给他最合适不过。

棉纺厂小学,上午上完第一节课,同学们都涌到操场上玩耍。

袁天在陈建国的指点下找准目标,拉着林大河和赵跃民,径直走到三年级教室门口,对着一个小孩儿说道,“哎,刘家港,听说你哥在跟王老师相亲,是不是真的啊?”

那个叫刘家港的小孩儿奇怪地看了看他,“对啊,你怎么知道?”

这么顺利?

袁天不禁呆了呆,陈建国已经帮他想了好几种预案,不承认该怎么样,反问又该怎么样,竟然都用不上?

然后眼珠一转,继续按照剧本问道,“王大户家那么有钱,那他们要是相亲成了,你家是不是能得很多嫁妆钱啊?”

“对啊,”

刘家港继续点头,“我妈说能有一万块,好多钱了,有了钱就可以买好多好多好吃的,还有新衣服。”

袁天看了看左右,这时已经有一大群人围了过来,听到有一万块的嫁妆,小点的孩子还没什么反应,高年级的同学已经开始窃窃私语,

甚至这边的动静,已经引起不远处老师的注意。

他忍不住抠了抠脸,这小孩儿家里人就没跟他说过重要的事要保密的吗?

我下一句该问什么来着?

哦,对了,

袁天抓了抓脑袋,问道,“可是你家不是贫农吗,王老师家里原来可是资本家,那能结婚吗?”

刘家港依然理直气壮地说道,“我妈说了,拿到钱就让我哥把人休了,以后再找一个身家清白的,就没事了。”

轰……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远处,马校长脸色铁青,喘了两口粗气,沉着脸急匆匆地往校门口走去。

陈建国躲在角落里,忍不住摇了摇头,

同样是贫家子弟,有人少年早熟,五、六岁就知道为家里分忧解难,而有的却二十五、六还是个巨婴,由此可见,哪怕是同样的出身,也没有千篇一律的人,.

家长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第154章 敲打

到了中午学校放学,学生们回到各自家里,这则新鲜出炉的八卦,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县城。

大家关注的点有两个,一个自然是城东村那户人家的不厚道,而另一个,却是王大户的大手笔,

时隔多年,逐渐淡出江湖的王大户再次以土豪的身份,重新回到大家的话题中心。

而对于这点,陈建国也早有预料,

自古以来,财与色永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人均工资不到50块的年代,1万块钱的嫁妆,比后世1亿嫁妆的话题性还要大,因为这时候可没有那么多的信息可供人消遣,任何一个大新闻都是爆炸性的,

但是没办法,就算他不捅破这件事,也极有可能会被别人说出去,还不如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过,不需要他做任何布置,以他对某人的了解,自然会主动去平息这把火。

就在八卦之火才刚刚点起来的时候,马校长毅然挺身而出,坚决否认王大户说过给1万块钱嫁妆的话,

给王婉茹介绍对象,百分百是出自领导对下属的关心和爱护。王婉茹和她母亲早在十年前就已经脱离王家,跟王大户再没有任何关系,请各位同志务必不要信谣传谣。

有了马校长的作保,再加上1万块确实有点超乎大部分老百姓的想象,大多数人便也觉得这多半是个误会,即便还有些人将信将疑,也都只是藏在心底,或是私底下说说而已。

与之相对,人们不禁对刘家人的嘲讽更盛,连人家女方都没有答应处对象,就算计着要从人家父亲那里搞钱,那心也太黑了吧。

不管刘家人怎么解释,也没人相信他们的话,大家只相信一点,童言无忌,说这话的是你们自己家的小儿子,不是你们关起门来将算盘打得叮当响,让他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才8岁多的孩子能往自家身上泼脏水?!

于是没过两天,那个相亲对象刘家俊,便在原本对他十分器重、如今对他万分嫌弃的领导安排下,不等他在家过完春节,便打着支援农村建设的幌子,一脚踢到县城最边角的某个小山村里,当起了与贫农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蹲点干部,

不过工资级别没变,倒是不耽误他养家。

到了这里,这件事便算结束了。

可是陈建国这边却没完。

正所谓知弟莫若姐,知孙莫若爷,

陈建国的小动作,除了当事人袁天,也被王婉茹和大爷爷知道了,

或者说,是猜到了。

王婉茹倒是挺开心,问清楚经过之后,便抱着弟弟在脑门上亲了一口,还一个劲地感叹,自己怎么就有一个这么聪明的弟弟呢!

解决了麻烦,省了自己去跟马校长解释,还暂时不用担心有人给自己介绍对象,

首节上一节91/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