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182节

第318章 更重要的事

书房中,霍先生看着陈建国问道,“既然事情有了结果,他们也都平安无事,你也不妨放宽心一些。一个月的时间才刚刚过半,剩下半个月,就在香港好好游玩一番,香港虽然只是弹丸之地,却也有独到之处,多看看不是坏事。”

陈建国笑了笑,打起精神说道,“多谢霍叔,我还真打算过几天就回去了,”

顿了一下,又笑着说道,“不过,有件事,还想要麻烦霍叔。”

霍先生说道,“可是房子的事?”

随即看了看茶几上的效果图,抬起头说道,“你这个图纸画得很详细,转成施工图并不难,我一定帮你把好关。”

只有两天时间,陈建国当然不可能画出全套的建筑图纸,他画的只有几张效果图和结构图,建筑公司还要再根据他画的图纸,转成施工图,然后才能开建,..

不过,虽说只有几张效果图,却也让霍先生有种惊艳的感觉,他甚至想不通,陈建国一个从未见过大世面的年轻人,是如何设计出这种极具特色的建筑来的?

听到霍先生的好意,陈建国却笑着摇摇头,“我说的不是房子,而是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

“哦?”

霍先生诧异地看着他,“你这次出来,除了找人,还有其他要事?”

陈建国呼出一口长气,抿抿嘴点了点头,说道,“除了找人,我还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这些年国门紧闭,我们对外面的世界都不了解,外面的人对我们也有偏见,

人有社会性,需要与旁人交流,国家也一样,现在的状态是不正常的,而我相信,总有一天,这种不正常的状态会结束,而且那个时间不会太久,到时候,无论是国家,还是我们个人,都会融入到这个大世界之中。”

听到这番话,霍先生眉头轻扬,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却没有说话。

陈建国眼眉低垂,继续说道,“但是,融入世界简单,可用什么样的方式融入,却是一个大问题,是追随列强成为附庸,还是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这里面有很大的区别,

虽说周先生为我们与世界各国的相处指明了道路,五项基本原则也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可知易行难,况且,外国对华人的偏见也没有那么好消除,”

顿了一下,他抬起头说道,“半个世纪前,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图强之路,他们有的投身军旅、以身报国,有的投身实业,希望能以经济强国,还有的奔走呼吁、以笔为枪,意图唤醒民智,以思想救国,

到了今天,国家存亡之忧已经不在了,但如何取长补短奋发图强、如何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便成了我们这一代人要面临的问题,

李先生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是如今我们却对外界一无所知,又谈何取长补短、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所以,我这次出来,就是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看看我们华人在海外的处境、看看他们的生活状态、看看外国人是如何对待我们的、看看世界大事的发展趋势,

然后再看我自己,能够做点什么,

子曰,“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我求学至今也有十五年,如今也到了立志的时候,给自己下一阶段的奋斗找个方向,如果这个志向还能够恰好为国家的发展强盛做点什么,那就再好不过了。”

等他说完,霍先生怔怔地看了他好一会儿,随后呼出一口长气,正色问道,“那你看到了吗?”

陈建国点点头,“看到了,”

顿了一下,又说道,“难!”

霍先生目不转睛地看着他,“难在何处?”

陈建国面露苦笑,“难在处处!”

他没有多做解释,因为崛起于微末、又正处于打压封杀之中的霍先生,绝对比他更能理解这句话。

果然,霍先生轻轻点了点头,叹口气说道,“对啊,难在处处!”

随后突然抬起头来,正色说道,“那你又可知,香港的华人处境,已经是海外华人中最好的?”

陈建国当即点头,“可以想象,香港就在家门口,西方再放肆也只能使小动作,而大洋之外,没有国家庇护,即便能挣下亿万身家,也有朝不保夕之虞。”

霍先生立刻追问,“可有办法?”

陈建国说道,“两个,一个治标一个治本。”

霍先生眼珠微转,“治本可是国家强盛?”

陈建国用力点头,“国家才是个人最大的后盾,如果我中国能屹立于世界之巅,则世界华人亦能挺直腰杆,无论何国政府,都不能亦不敢随意欺压,这才是根本之道。”

霍先生点了点头,看着他问道,“何为治标?”

陈建国笑了笑,说道,“发展经济是治标、文化自信也是治标。”

“文化自信?”

霍先生眉角轻扬,“愿闻其详!”

陈建国笑容收敛,正色说道,“中华民族积弱百年,国弱民贫,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认知,连带于看我华人,也是低人一等,

但是,放眼世界,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却只有我中国一家文化延续五千年而不断,这种文明,又怎么会低人一等?不仅不低,在我看来,中华文明,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明,

所以我的理想,就是让我的看法,变成大家的看法,最后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等到那一天,一方面有国家强盛的硬实力,另一方面有文化自信的软实力,我中华民族才算实现复兴,足以与世界列强平等对话,海外华人也能傲然自立,以华裔为荣。”

听到这番话,霍先生强行压制住激动的心情,看着他问道,“怎么做?”

陈建国突然笑了笑,说道,“其实说得那么慷慨激昂,落到实处,”

说着拿起桌上的笔,“也不过是用笔来说话,若是我能创作出一些既能得到我们自己国人认同,又能得到世界各族人民喜爱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又或者歌曲、电影,让各国人民能够通过这些作品,了解我们,喜欢我们,

到那个时候,国人看到我们的文化作品也能被外国人所认同、喜欢,自然就会有一种心态上的转变,如此,也算是尽了点微薄之力。

而香港连通中外,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并在世界华人界都有很高的影响力,所以我的第一步,就是用笔,在香港立足。”

19章 洗耳恭听

陈建国上辈子不过是个升斗小民,为了衣食而朝九晚九的奔波,发财只存在梦里,表达爱国的方式,也就是为正能量新闻点个赞。

回到这个时代,他也只不过是想多赚点钱,能够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一些,甚至在来香港之前,都还一直抱着这种想法,

就想着过来找到王婉茹的线索,写书赚钱也是为了筹集经费,完全没想过会在这里多做别的什么事。

但等他到了这里,所见所闻,对他有很大的触动。

他发现这个时候的香港,跟五十年后的香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如果要找个对比,用电视里旧社会的租界来形容可能更合适,

华洋混居,却洋人在上、华人在下。

再想想后世的文化割裂,归根究底,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话语权之争。

早在1895年,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就揭示了“群体往往呈现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特点”,

当某些人利用话语权对某个群体进行操弄之后,就会产生后来那种文化割裂的效果。

建国之初,我们先是打了一场大仗,然后不惜一切代价发展国防科技,是为了解决挨打的问题,

之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是为了解决受穷挨饿的问题,

当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之后,国家才有余力腾出手来,去解决挨骂的问题。

陈建国不会狂妄自大,觉得自己能够凭着一己之力产生多大的效果,

但是他也不会妄自菲薄,自认为什么事都干不了,

别的不说,就以他现在的笔名“江南”在香港的人气,如果再有文人为私利、为谄媚而颠倒黑白、肆意抹黑,那他也可以提起笔来,讲几句公道话,

比如倪匡,他就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受了天大冤屈的窦娥,文过饰非扮演无辜,说拆桥是为了给战友取暖,却绝口不提造成过路司机死亡,这才是判他重罪的主要原因,他到港以后也不低调做人,反而大肆宣扬过往经历以此牟利、获取某种道德资本,

与之相比,当年金庸同样没少说不好的话,为什么他们一个闻风丧胆早早地远逃国外,一个却在国内有相当高的声誉,甚至受到领导的重视,

立场公正与否,就是根本所在,一个见风倒的墙头草,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c

反观金庸,晚年对大陆持积极态度,影响了许多海外华人改变对内地的看法,这种就有积极性的一面,具有极高的统战价值,也是他后来在内地受欢迎的根本所在。

这段时间陈建国看报纸新闻,发现如倪匡这样的文人还不在少数,

有的是因为宝岛方面的指使,有的是港英当局的纵容,再加上很大一部分来港华人都有共同的背景,这种言论非常容易引起共鸣,

当群体产生共鸣之后,真相与否便不再重要,这才是问题所在。

经过这些天的思考,陈建国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做点什么,

既然都是文人,都有一支笔,诸如倪匡们可以大放厥词,那他也可以拿起笔来,写一些正能量的东西,

他不会直接与那些人对骂,这样只会给对方炒作热度,他要做的,就是多写好的文化作品,让更多的海外华人知道他、喜欢他、认同他,然后再用他自己的态度去影响那些人,

再更进一步,通过这些文化作品,让外国人也能喜欢华夏文化,对华人对中国能少一点偏见多一点认同,那就更好不过,

这才是他要做的事情。

反正钱财对他来说已经够了,哪怕这辈子别的什么都不做,家里的那些字画古董,也足以让陈家三代衣食无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生还很长,与其白白荒废,不如做点于人于己都有益的事情,也不枉白来这世上走一遭。

等陈建国说完,霍先生端起茶杯喝了口茶,

只是溅出来的茶水,显示出他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平静,

放下茶杯,他随手抹干手上的水渍,看着陈建国问道,“你要我帮你做什么?”

陈建国笑了笑,说道,“我想请霍叔帮忙,收集一些资料。”

霍先生立刻说道,“收集资料好说,你要什么,只要香港、不,哪怕要去国外找,只要有,我都给你找回来。”

陈建国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行字,然后倒转过去放到霍先生面前,正色说道,“世界近代史中,诞生了九个世界级强国,分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和美国,

我想写一本书,名字就叫《大国崛起》,通过解读这9个国家的崛起与衰落的过程,探索国家发展崛起的历史规律,”

顿了一下,又笑着说道,“不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收集资料、整理大纲、编写论述,甚至有些东西还要到现场拍摄照片,我打算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这套书的编写工作。”

十年后,也正好到了改革开放的时候,这套书再发行出来,应该对国内的发展道路有所帮助,

另外,他不会完全按照原著去写,一方面对原版纪录片的记忆已经有点模糊,另一方面,他还想将对后世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也写进去,算是夹带私货,让后世少走一些弯路。

除此之外,他要以笔在海外文化界立足,也不能单纯靠写小说,一部重量级的作品压身也很重要,这部书就是他给自己准备的重武器之一,

毕竟在文学界,通俗小说作者的地位还是比不上学术作者,前者的影响力可能更广,而后者的话语权却更重,

陈建国有点贪心,他两个都想要。

霍先生看了看纸上的字,缓缓点了点头,“好,没有问题,香港大学就有这方面的资料,在你下一次过来之前,我会给你准备好!”

随后,他看着陈建国说道,“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陈建国笑了笑,“我自己的事就没有了,不过,对于霍叔,我倒是有一番肺腑之言。”

霍先生闻言脸色一正,“洗耳恭听。”

第320章 永不过时

书房中,陈建国正色说道,“霍叔如今的处境我也有所了解,港英当局不许您进入地产、海运等多个行业,您现在是缚手缚脚,什么都做不了,除了供应河沙等建材之外,就只能囤地囤楼。”

霍先生缓缓点头,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何以教我?”

陈建国微微一笑,“不敢说教,只是根据一些历史经验,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说着站起来走到墙壁前,

墙壁上挂着三幅地图,一幅世界地图、一幅全国地图,还有一幅香港地图,

陈建国先站在世界地图下,手指在英国的位置点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家,号称世界工厂,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货物从这里出口,那个时候,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控制着全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随着他们国内资源的耗尽、人工成本的上涨,以及交通运费上涨、竞争加剧等因素,为了以更低廉的价格提升竞争力,并更接近市场,于是在上世纪中叶,他们开始谋求将国内的大量工厂往国外转移,目的地有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以及……”

说着手指在地图的另一个位置重重点了下去,“北美殖民地。”

霍先生此时也坐不住了,站起来走到地图前,“所以美国最早的工业基础来自英国?”

首节上一节182/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