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管家悄***地出现,微微躬身致意,说道,“马先生,位置已经订好了,罗斌先生会在半个小时后抵达。”
陈建国笑着点点头,“好,知道了。”
随后他便回房,准备洗漱一下去见罗斌,顺便让几位打字员都休息一下。
半个小时后,在半岛酒店的粤菜餐厅,陈建国见到了罗斌。
看见陈建国,罗斌有些惊讶,“您是马先生?”
这也太年轻了些吧?!
陈建国操着一口上海话跟他交流,“鄙姓马,罗先生你好。”
他的上海话就是跟姜丽丽学的,对他来说,上海话比粤语好学多了,摸清楚规律之后,很快就能学会。
听到熟悉的乡音,罗斌不禁有些惊喜,“侬也是上海人?”
陈建国却只是笑了笑,指了指他面前的文件袋,笑着说道,“罗先生看过小说了吧?”
罗斌见他没有回答,还以为是默认,便点头笑道,“看过了,非常精彩,而且精武体操会当年在上海滩也是声名赫赫,霍师傅名震上海滩,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到如今,精武体操会的学员也遍布大半个南洋,港台都有不少,马先生以霍师傅为背景进行创作,一来开了现实背景为题材的先河,二来这些精武体操会的学员就是最佳读者,小说不愁卖,三来虽然我只看了开头,但情节曲折,又有日寇激发民众同仇敌忾的心理,如今二战未远,仇恨仍在,这个故事发表之后,一定可以大卖!”
顿了一下,他又问道,“马先生,你把这个稿件交给我,可是想向我《真报》投稿?如果是的话,”
他咬了咬牙,斟酌几秒,给出一个陈建国意想不到的价格,“我可以出千字90、不,千字100的价格!”
陈建国颇为意外地看了看他,眼珠微转,便明白他的打算,不禁笑道,“罗先生是想用我做枪,打击倪匡啊。”
除了这个原因,即便罗斌再欣赏这部小说,也绝对不会轻易给出高价,他明显就是要用自己去跟倪匡打擂台,
正如刚才罗斌所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精武门》的卖点,销量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相反,如果火起来,倒是有可能火到没边,
之前他不这么做,是因为没碰上一部好的作品,如今这部作品就摆在他面前,不逮着这个机会报仇,更待何时?!
罗斌讪讪笑了笑,“不好这么说、不好这么说的,”
随即又笑道,“我完全是看文给价,马先生的这篇小说,绝对值这个价,香港第一稿费的名头,马先生才更适合!至于倪匡,不过跳梁小丑,即便他蹦几下,”
他说着转头看了看周围,回过头来笑道,“以马先生住半岛、带管家的身份,想来也不会在意。”
陈建国微微一笑,对他的话不置可否,
虽然他很喜欢香港第一稿费作家的名头,不过明知道被人当枪使还往上撞,那叫脑子有毛病,
更何况他也没想过直接投稿,就算千字100,20万字也不过20000块钱,能顶多大用?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陈建国侧靠在椅背上,对着他笑道,“我一分钱的稿费都不要。”
听到这话,罗斌顿时愣住,“马先生,你这是何意啊?”
不要钱?那你写小说干什么?只为图出名吗?
还是说根本就不是向《真报》投稿?
陈建国脸色不变,笑着说道,“罗先生不妨听听我的方案。”
罗斌当即抬手,“请讲。”
陈建国笑道,“这部小说总共有20万字,我可以授权你们,前5万字在你们的报纸上发表,明天起每天一万五,三天后全部发完,”
罗斌眼睛眨也不眨,“三天后呢?”
陈建国笑容微收,正色看着他,“一本10万字的书,成本是1元左右,我会先给你一万的订金,你给我首印3万本,定价8元,出货价定6元,印刷成本由我承担,另外再给你们1元的发行费用,也就是总共2元,三天后,用你们的发行渠道,给我卖书。”
第311章 套路深
罗斌沉吟两秒,笑道,“难怪马先生不要稿费,原来是看不上,一本书净赚4元,20万字便是两本,那就是8元,上下册各3万,总共24万元,确实要比投稿更划算。”
随即抬起头来,笑了笑说道,“不过,我为什么要答应你呢?难道就为了6万元的发行费?况且,如果这3万册卖不掉,也未必能有6万。”
陈建国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难道6万元还不够?就算20万字都由你们报社出版,几期下来,也不过这个数而已吧。至于卖不卖得掉,成本我都一分不少地给你们,你们稳赚不赔,还能有什么问题?”
“这个,”
罗斌低下头,眼珠微转,随即苦笑道,“可是这么一来,我报的声誉会受到影响啊,在此之前,虽说也有过作家过档的事,但还从来没有过作品断档,影响了声誉,这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陈建国微微笑了笑,“再加海外独家代理权,如果有香港以外的书商要发行,一切都交给你们报社代理谈判,给你们百分之十五的代理费,”
说着昂了昂头,笑道,“我之所以选罗先生,是因为明报已经有了倪匡,而《真报》是明报之下刊载小说发行量较大的报纸之一,且具有图书发行资格,但《真报》却不是唯一的一家,如果这个条件你还不同意,那我只好去找其他报社洽谈。”
罗斌脸色微变,哈哈笑道,“就按马先生的条件,那一万元的订金就不用了,三万册书我们还是印得起的,就当是交给朋友,
不过,”
顿了一下,他拱起手笑道,“等书卖完之后,可否由我报继续连载?”
陈建国笑了笑,“行,没问题。”
3万册几乎是目前香港小说市场的极限,别看香港人多,可愿意花十几块钱去买一部小说的却只有很少一部分,而且买了书还可以传着看,这个数量差不多就到头了,
要再几年,香港的经济发展起来之后,普通民众的收入日渐走高,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舍得花钱买书,那时候别说3万册,30万都能卖出去,
至于现在就别想太多,
卖完书之后,报纸想继续连载,那就去登呗,反正钱已经到手,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何况就算他们的报纸不登,也肯定有大量小报和盗版书商抢着印,犯不着计较这点小事。
罗斌拱了拱手,“那就多谢马先生,以后如果还有大作,亦可照此办理!”
陈建国端起茶杯示意,“好说,好说。”
一顿饭的功夫,酒店的律师已经拟好两份合同,一份代理出版合同,一份版权代理合同,
从这个角度来说,陈建国已经不是作家,而是类似金庸的出版商老板身份,
在香港,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黄玉郎就创办了玉郎集团,一个漫画、一个小说,在文化产业与金庸平分秋色,
像他们这样的作家也有过不少,但大部分都失败了,侥幸存活下来的也只是小打小闹,自己开个出版公司,和陈建国一样,委托印刷、委托发行,稍微多赚点钱,却也要承受商业经营的风险,
跟那些人不同,陈建国没想搞什么文化产业,就是借用这种商业模式,赚两笔快钱罢了。
请假一个月,第一天到广州,第二天到香港,今天是第三天,
这一天,他写了5万字的小说,谈了一个合作伙伴,接下来,便等钱到账。
第四天,
香港的读者发现《真报》刊登了一篇新小说,而且在头版做了宣传介绍,在底版刊登正文,
1万5千字,便将所有注意到这篇小说的读者吸引住,不到下午,当天的《真报》便销售一空,“陈真”
这个名字,迅速在香港民众口中流传,
接下来两天,《真报》销量日渐走高,整个香港喜欢看小说的人都注意到了《精武门》,当他们看到日本空手道馆派人送来一块写有“东亚病夫”的牌匾,并扬言挑战整个中华武术界,陈真因大师兄的阻拦而没有出手,日本人走后,陈真只身来到空手道馆,……
文章到这里戛然而止,无数人心里痒痒的,都在想陈真去空手道馆会怎么样,难道是想一个人单挑他们全部?都说双拳难敌四手,他一个人怎么打得过?天呐,好心急!
等第二天的报纸出来,急着看下一章的读者纷纷涌到报社,扔下钱便抢走一份报纸,随后也不走远,便站在一旁翻看,
可到翻到底版,却是一篇新的武侠小说,老土的名字老套的开局,如果是几天前,他们还能勉强下咽,但看过陈建国用网文套路写的《精武门》之后,顿时味同嚼蜡,赶紧翻开报纸找下一章,
但翻完所有版面,都没有找到那熟悉的三个大字,不禁冲到报摊前质问老板,“为什么今天的报纸没有《精武门》?”
这话一出,其他买了报纸的人也赶紧冲过来,
老板一边慢条斯理地数着钱,一边感叹今天的《真报》还是拿少了,见到人群都涌过来,他也不害怕,扯着嗓子喊道,“报纸上登了说明的嘛,倒数第二版,你们没看到?”
倒数第二版?
就是给点小钱就可以在上面做广告的那版?
众人赶紧翻开,果然,在大大小小眼花缭乱的小方块里,有一个还用小条纹圈起来的声明,以示郑重,
“敬告各位读者:在我报连载的武侠小说《精武门》即日起暂停,具体恢复刊载时间另行通知,另,由我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精武门》精装本上册,将于今日正式上市销售,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购买!”
淦!
几十双眼睛看向报摊老板,那眼神分明恨不得把他吃了,
明知道没有,还故意卖报纸给他们?你的套路要不要这么深?!
那小老头儿慢吞吞地从摊子下提出两捆书,拍了拍喊道,“《精武门》上册,总共10万7千多字,量大管饱,只要8块钱一本,欲购从速!”
一阵风儿飘过,一百本书顿时被抢购一空,
老板数着钱,还在摇头感叹,“可惜只抢到100本,才赚200块,要是天天都有这种好事,半年就能买楼咯!“江南”这个扑街也不说多写点,”
“江南”自然便是陈建国的新笔名。
数完钱,老板喜滋滋地揣进兜里,似乎想到什么,整个人突然愣住,不禁仰头哀嚎,“扑街,忘了给自己留一本!”
第312章 抢钱
请假的第七天,也就是《精武门》上册上市的这天,
陈建国端坐在酒店房间里,一笔一划地写着小说,
《精武门》早就已经写完,下册也会在两天后上市,他现在写的是另外一本,《猛龙过江》,
依然是李小龙的电影改编成小说,跟《精武门》又是另外一种风格,这次变成了华人扬威海外,在当前大出海的社会背景下,毫无疑问能延续《精武门》的辉煌,
只不过,他这个时候写小说,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否则的话,只能在酒店里干等,难免会有些心焦,与其这样,还不如找点正事打发时间。
不知不觉写到下午,这时房门被敲响,陈建国抬起头,走过去开门,
来人正是他的管家,后面还跟着罗斌,
这几天管家一直在跟进《精武门》新书印刷的事,现在两人一起过来,看来是结果出来了。
邀请罗斌到沙发上坐下,等管家将一只小皮箱放到桌上,奉上两杯茶,陈建国看了一眼皮箱,笑道,“书都卖完了?”
罗斌早已脸上笑开了花,拱起手笑道,“托马先生洪福,原印三万册,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全部售罄,我们又同时委托几家印刷厂紧急加印了一万册,也在下午全部卖完,这才耽误了时间,”
随即摊开手指了指皮箱,笑道,“这里是16万,贵管家已经清点过,请马先生查收。”
陈建国不觉有些惊讶,竟然还多卖了1万册?看来自己有点小瞧了香港的图书消费市场啊,
随即打开皮箱,看了一眼里面的钞票,又将皮箱关上,转头看向管家,说道,“这些钱都拿去,按我前天跟你说的去办。”
管家立刻点头,“明白。”
随即带着皮箱离开。
罗斌看了看管家离开的背影,转过身来,略带好奇地说道,“冒昧问一句,这些钱,都是用来登寻人启事的?”
前天管家都就跟他打过招呼,从明天起,要买下一个版面寻人,
别人登报寻人,都是花几十块钱买个夹缝位,最多花一两百在便民信息那里占个小豆腐块,
可这位倒好,直接买下一个版面,一天就要两千块,简直就是不把钱当钱看。
陈建国点点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看着他说道,“《真报》也在我的选择范围之内,从明天起,两家英文报纸、八家中文报纸,再加上无线电视台和丽的电视台,会连续刊登一个星期的寻人启事,直到找到人为止。”
听到这话,罗斌不禁心生感慨,“一套房子也不过两万块钱,马先生却拿16万去寻人,真是重义轻财啊!”
50年代开始,大量资本和人口涌入香港,随之出现了房地产建设热潮,但是到了1958年,房地产市场开始供过于求,房价、地价暴跌了70%,
又到了1959年,来港的外国人、国际商业机构增多,对商业楼宇、住宅的需求增加,刺激房地产业迅速回升,
但是由于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过度贷款及其他因素,1965年春,香港爆发了银行信用危机,接着房地产价格暴跌,许多地产公司倒闭,香港房地产业陷入了战后第一次大危机之中,一直延续到1969年才有所好转,但依然处于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