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158节

“哇,有鸡!”

“哇,还有排骨、鱼糕、鱼丸、肉丸、……好多好多好吃的啊!”

嘭……

一只酒瓶放到陈建国面前,

陈建国顺着手看去,只见大爷爷满脸严肃地说道,“你都快20岁了,要按虚岁的算法,说你22也不为过,可以喝酒了,今天就喝点。”

“行,”

陈建国咧着嘴笑了笑,自己拿酒碗倒上,

这时候他才发现,虽然不是今天就走,但是,今天的饭桌上,除了两个小家伙,就连母亲面前都摆着一碗酒,

看到这一幕,忍了一整天的他,突然鼻子一酸眼睛模糊,赶紧低下头来。

说句实话,他也不想去下乡,但是就和他劝母亲说的话一样,如果他不去,就要轮到身边的两个小家伙去,相比之下,那他还是宁肯自己去走一遭,也总比天天提心吊胆的强。

做了个深呼吸,装作不经意地抹了把脸,他端起酒碗笑道,“我第一次喝酒,这第一口就敬长辈吧,祝大爷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健康长寿!”

说着端起酒抿了一大口,

其他人也红着眼眶,端起酒碗喝酒。

只有两个小家伙没心没肺,还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陈建军还在喊着,“大哥大哥你还没说我和姐姐呢。”

“好,”

陈建国转过身笑道,“那就祝姐姐和弟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啊?”

陈瑛顿时傻了眼,“又是学习啊?”

两个小家伙的童言童语,让桌上颇为凝重的气氛散了大半,外公和爷爷都忍不住笑着摇头,

这两个小家伙,跟陈建国当年一比……,

算了,还是不比了吧。

大爷爷也笑了笑,放下酒碗,沉吟两秒,说道,“本来啊,我还有点看不开,想着我大孙子这么好的本身,为什么要去下乡呢?但是啊,”

他指着桌上的饭菜,再端起自己的酒碗,感慨道,“我听老徐说,今年明年两年,估计有上千万知青要下乡,这些孩子,谁没有父母、没有亲人?他们去得,我家的孩子就去不得?更何况,他们出发的时候,还没有这种酒菜吧!”

说着摇了摇头,随后看向陈建国,正色说道,“小国,去了之后,好好干,大爷爷以你为荣!”

陈建国当即用力点头,“明白,保证不给您丢人!”

这顿饭吃得很晚,甚至吃到一半的时候,陈瑛和陈建军就有点撑不住了,尤其是陈建军,更是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抱着碗,嘴里含着鸡块,止不住地打瞌睡,

奶奶和外婆一看,立刻带着他们两个去洗漱,母亲也过去帮忙,

饭桌上只剩下男人们。

直到这时,陈建国才晕乎乎地说道,“大爷爷,有两个事儿,刚才两个小家伙在,不好说,我要跟您说一下。”

虽然喝了两碗酒,大爷爷依然清醒得很,当即点头说道,“你说,什么事?”

爷爷、外公和父亲也满脸好奇地看着他,

以前怎么没发现,这个小家伙喝了酒就那么多话呢?

陈建国用力揉了揉脸,眨着眼睛说道,“第一个,是“运动田”的安排,等这次知青都走了,县里的运动员也要空掉一大半,剩下的都是有正经工作的,用不着去种地,

我今天跟张胜利他们商量过,这块“运动田”,以后就交给县里。”

大爷爷点了点头,沉吟两秒,说道,“交给县里倒也是个办法,不过,县里要怎么安排,却是个问题,800多亩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那块地方本来是个三不管的位置,梅林大队和城东大队都不想要,后来你想要才给了你们,

但是现在你们炸山填土开垦成了良田,再交回县里,恐怕他们就要开抢了!”

陈建国闭着眼睛,笑着摇了摇头,“轮不到他们,怎么用这块地,我已经想好了。”

大爷爷眼珠微转,看着他轻声笑道,“怎么用?”

陈建国深吸了一口气,依然闭着眼睛说道,“建“五一劳动农场”!您不信等着看,风波不停,运动不止,以后右队运动员肯定会越来越多,

咱们小县城在右队运动员培训方面,是有历史成绩的,我估计,如果右队队伍扩大的话,咱们这里弄不好会成为一个大型培训点,..

来的人少还好说,可以往各个生产大队安插,但要是好几百上千,甚至几千人,那就需要专门划一块地方安置了!所以,……”

陈建国突然睁开眼睛,对着大爷爷说道,“明天我会把这块地交还给县里,但是您要提前跟徐主任说好,让他当场宣布,把那块地和周边的荒地,划为“五一劳动农场”,专门用来安置右队运动员,让他们去继续垦荒、种地,

然后,”

他又压低声音,“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件事,”

大爷爷脸色一正,“你说。”

陈建国说道,“就是右队运动员的安排,最早的时候,我给徐书记的建议是分门别类,这次也一样,不过又有一点小小的区别,“五一劳动农场”用来安置绝大部分人,包括顽固份子也放在那里,梅林村因为离得近,可以一起并过去,

卢家湾的培训点可以保留,怎么安置、安排什么人也都看徐主任自己安排,但是陈家湾,”

陈建国呼出一口长气,看着大爷爷说道,“您也知道我认识的人多,如果有我认识的朋友被分配过来,您就想办法,把他们送去陈家湾。”

大爷爷顿时恍然,点了点头,“明白了。”

第274章 出发

1969年1月20日,星期一,大寒,虽然没有下雪,但是很冷,

这一天,收音机里的***报道,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正式就职,

但是,这并不关陈建国的事,

就算他想飞过来,也还要3年呢,何况就算他飞过来了,也跟自己挨不着啊,尽想些没用的干嘛。

“这鬼天气,真够冷的,”

奶奶一边念叨,一边将一件外表是普通工装,里面全部都是兔皮的棉衣给陈建国披上,“多穿一点,行李包里装不下,就穿在身上。”

陈建国哭笑不得,“奶奶,我里面已经穿了皮袄了啊。”

托梅映雪的福,从小学到现在,她父亲就一直在努力打猎,希望能还掉陈建国借她上学的钱,别说,还真让他还得差不多了,

后果就是,陈家的皮子多得放不下,很多都让奶奶和外婆缝到棉衣里面做了内衬,所以要问陈家最不缺什么,第一就是皮子,冬天的时候,人人都穿着皮衣,

现在陈建国身上就穿了两件皮衣,一件皮坎肩,一件皮袄,都是缝在里面带毛的那种,可想而知该有多热,

但是奶奶可不管,“让你穿着你就穿着,奶奶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这天气变化可不管你脑子好不好使,冷的时候也不认人,你穿在身上,热了就把扣子解开敞着,到了湖南,万一天气冷被子不够,还可以盖在被子上,热点总比冷了强。”

陈建国没办法,“行行行,我穿着,穿着。”

然后奶奶又抓起一包四四方方的东西给他塞包里,

陈建国赶紧拦住,“这是什么?”

奶奶将外面一层布解开,“钱啊,出门不带钱的啊?”

陈建国满脸苦笑,“那也不用这么多吧。”

10扎大团结,这就是一万块了啊。

现在已经是第三套货币了,但最高面值依然是10元,就是使用时间最长,后来人最熟悉的“大团结”。

这时大爷爷抽了口烟,敲敲桌子说道,“带着吧,屋里都快放不下啦。”

放不下肯定是有点夸张,但钱多是真的。

本来以前陈家把大部分钱都换成了公债券,12万的现金,33万的公债券,那公债券就跟后世33万的百元大钞差不多,藏起来也不算多麻烦,

但是,去年的时候,国家要清理债务,要求所有的公债券都要在年底前限期赎回,也就是在去年年底,我国成为世界上没有内债、又没有外债的国家,无债一身轻。

那些公债券虽说留在手里,以后未必也不是一定不能兑换,但大家都不敢冒这个险,毕竟是33万呐,

他只记得大事,哪里记得这么细的小细节,

没办法,陈建国只能辛辛苦苦把暗柜撬出来,将那些公债券都拿出来,和大爷爷一起想办法,找地委和省城的老熟人帮忙,把所有公债券分批兑换成钞票,

这下可好,家里的现金就多得有点过分了。

33万的公债券,换成“大团结”,那就是330扎,加上没能换成公债券的12万现金,就是450扎,跟后世450万的现金分量差不多,

即便是他重新做了暗柜,也还是有五六万放不下,只能放在奶奶的百宝箱里,

这么多钱放在家里,难怪奶奶要给他装这么多。

见大爷爷也这么说,陈建国就不再推辞,用衣服把钱盖住,提着行李包,对着家人们笑道,“就不用送了吧,我自己过去就行。”

听到这话,奶奶、外婆和母亲又不禁红了眼眶,

大爷爷抽着烟点了点头,“今天第一批知青启程出发,县政府门口人肯定很多,咱们就不去添麻烦了,让小国自己走吧。”

陈建国抿着嘴笑了笑,对着家人们鞠了一躬,提起自己的行李包,深吸一口气,转身边走,

一直到出了大门口,他才转身看了看,抬起头来,只见自己房间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隙,奶奶和母亲她们正从窗户里看着,

见到他回头,那窗户又立刻关上。

陈建国用力挥了挥手,毅然转身往前走去。

不一会儿到了县政府门口,这里已经停了3辆大解放车,

车上还挂着条幅,都是些欢送知青上山下乡的话,

先到报到点签到,随后便掏出乘车票,准备登车。

在出发之前,其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注销户口、准备行装、转移粮食关系,那个时候,县里就会给每个要出发的知青发一张乘车证,代替车票使用,知青从户籍地到目的地,不需要花钱,一路上各个地方都会有相应的安排,

县里知青办还给每个知青发一张木箱购置票,可以到指定商店买一只木箱,这只木箱自然是用来装行李的,不过陈建国有更高级的旅行包,就没用上,

此时周围两百多个知青,绝大部分人都背着一只大木箱,

如果不是气氛不对,他甚至有点想笑,

确实跟古时候赶考的书生有点像。

除了乘车证和木箱,县里还会发一笔路费,

知青下乡每人都会有一笔安置费,这笔安置费会根据地方不同,标准也不一样,比如北京就是400块,出发的时候给50现金,另外的350,由接收地进行安排。

小县城自然没有北京有钱,安置费的标准就低一些,出发费只有30,算是路上的路费,

就连接收地的标准也不高,只有220元,这里又分为几项,

第一项是第一年的口粮。知青下乡第一年没有自己的收入,所以需要当地解决生活问题,包括每人每月35斤的口粮,副食品的供应与城镇居民等同,还有每个月的半斤菜油、食盐、烟酒、煤油等,一直到第二年,才会与知青所在公社的生产队员一视同仁。

然后第二项就是建房费,但是这个钱不给知青个人,而是发给生产队,让生产队来负责解决知青的住宿问题,

至于是建新房还是改旧房,也完全看生产队方面怎么做,知青只有接受的份。

第三项是生产工具购置费,镰刀、锄头、水桶、扁担、背篼、箩筐等等不一而足。

这最后一项,就是生活用品的购置费。

除了出发地给的安置费会给到知青本人,其他费用都会由接收地的信用社负责,

知青可以先自己买东西,然后到生产队找大队长报账,也可以先找生产队开条子借钱,回来再拿发票抵账,

首节上一节158/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