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147节

我要用什么回礼呢?

第255章 宝刀赠英雄

他不像那几位先生,还可以送书法、绘画作品,他能送的只有自己的书,但现在手头上没有书,哪怕现在去买,可书店也关门了啊,

就在陈建国冥思苦想的时候,那位同志见陈建国收下了礼物,便笑着说道,“耳东先生,礼物已经送到,我就先告辞了。”

说着便准备离开。

陈建国赶紧说道,“请稍等。”

没办法,时间来不及,只能掏老本,

也不知道回到家里,大爷爷会不会被气得吐血哦?!

随后,在门外两人异样的目光中,从床铺下面摸出来一把半米长的刺刀,..

对,就是6岁那年,大爷爷送给他的那一把。

这东西从他8岁开始,除了上次来北京没带,其他时候就一直带在身上,从来没有离过身,倒不是说防备什么,防啥也没有两把枪好使,

主要是大爷爷让他培养与刀之间的默契,除了这把刀,还有一把插在皮带夹缝里的玲珑小刀,在金属检测门才刚刚诞生,还没有普及的时代,几乎不可能被发现,

这两把刀他玩得非常熟练,哪怕睡着了耍两下也不会伤到自己,由于出门的时候还没来得及放下,就被他们摁着换了件衣服推上车,于是这次两把刀也跟着带过来了,当然,刺刀他也不敢带出去,就在床铺下放着。

陈建国走到门口,将刺刀打横,先拔出一截,再插回去,托在手掌上,正色说道,“这是我6岁那年,我大爷爷送给我的礼物,

我大爷爷是个老兵,这把刺刀是他在抗战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我大爷爷说,倒在这把刀下的鬼子有几十人,最高是一位少佐,”

听到这话,门口的两个人都肃然起敬,再看这把刀的眼神,已经完全不一样。

陈建国继续说道,“我也不知道那位先生是什么人,不过,既然国家这么重视他,那他一定是对国家有过很大的贡献,”

那位过来送礼的同志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显然是知道霍先生身份和贡献的,

陈建国随即将手臂伸直,把刀递到他面前,“我这里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礼物,就用这柄刺刀作为回礼吧。”

那位同志满脸复杂地看着陈建国,小声说道,“耳东先生,您不再认真考虑一下?”

英雄金笔可以去书店买,但是这种意义非凡的宝刀,却是无价之宝啊!

陈建国笑了笑,“宝刀赠英雄,那位先生送我英雄笔,我回礼一柄宝刀,岂不是正合适?”

顿了一下,又说道,“您只需要在将这柄刀交给那位先生的时候,说清楚这把刀的来历,别让宝刀蒙尘就行。”

那位同志当即整理一下领口、拉了拉衣服,随即满脸郑重地敬了个礼,才抬起双手,从陈建国手里接过刺刀。

目送两人离开,陈建国关上门,回到床上躺着,看了看床头柜上的英雄金笔,

哎哟,生平第一次做亏本的生意,竟然还心甘情愿,啧啧,

不过,到了霍先生手里,也不算辱没了那柄刀吧。

另一边,

那位同志带着刺刀回到单位,立刻将这柄刺刀上交上级,并阐明事情的原委,

无论霍先生,还是是刺刀,上级都非常重视,当即连夜进行核实,一个多小时后,陈善平的资料便反馈到领导这里,

确认无误,又再次请示过上上级,取得同意的意见之后,领导便叫人找来一只合适的红木盒子,里面嵌一块木板做底,再用红色天鹅绒做垫子,将刺刀放进去固定好,并附上一张盖有公章的证明文件,随后亲自托着盒子,来到霍先生的房间。

在霍先生略显疑惑的目光中,领导托着盒子说道,“霍先生,您送给耳东的礼物,他已经收到了,这个,是他托我们的工作人员,转交给您的回礼。”

话音落下,领导将盖子打开,

看到里面竟然是一把旧刺刀,而且很明显是一把日式刺刀,霍先生不禁满脸愕然。

领导正色说道,“这不是一把普通的刺刀,而是一把功勋刀,是耳东同志的大爷爷,当年在抗战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后来就用它奋勇杀敌,我们经过多方调查,证实这把刀的战绩是87人,其中包括一名少佐,”

听到这话,霍先生赶紧摆手,“不不不,这个我不能收,一定不能收。”

“霍先生,”

领导沉声说道,“耳东同志说,宝刀赠英雄,他虽然不知道您的姓名来历,但是猜到您是一位英雄,所以特意将这柄刀赠送给您,”

说着将盒子合拢,双手递过去,直接塞到霍先生手里,“他只有一个希望,就是不要让宝刀蒙尘。”

霍先生捧着红木盒子,神情怔怔,良久不语。

在北京多待了一天,找佟阳吃了顿饭,又到处瞎逛了一阵,第三天早上,陈建国便坐上返程的火车。

一路风尘仆仆回到家里,已经是三天后的晚上。

没办法,没有了专车待遇,就得先在省城住一晚,然后坐长途汽车到地委,再从地委坐车回小县城,

这一路折腾得,连陈建国这种体质,回到家里都不想动了,真不知道当年徒步两万五千里,还要一路打仗那么过去的老前辈都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到家先泡了个澡,换上一身干净衣服,才上饭桌吃饭。

大爷爷连酒都顾不上喝,和颜悦色地问道,“孙孙,庆典的时候,看见李先生了吗?”

陈建国连连点头,“看见了,不仅李先生,其他先生也都在,刘先生、周先生、朱先生、陈先生、邓先生都在,好多人,还有好多外宾。”

“是嘛,”

大爷爷刚眨着眼睛幻想那一幕,这时候外公就问道,“那你在哪里?城楼上?”

陈建国差点一口饭喷出来,赶紧摇头,“没有没有,我们就在旁边的礼台,不过我被沈先生拉到第一排站着,要是记者拍到那一片,应该能找到我。”

话音刚落,母亲就啪地放下碗筷,一溜烟地不知道跑去了哪里,

还没等陈建国反应过来,母亲突然出现在他身后,手里还拿着一张报纸,“看看,在哪里?”

陈建国看着几天前的报纸,努力瞪大眼睛,根据自己对地形的熟悉,勉强找到作协所在的区域,然后再回忆当时的站位,12345,

嗯,应该是这个了,

然后指着某个小黑点说道,“对,这个就是我。”

第256章 魔怔

回到家里,陈建国又恢复以往平静的生活,

如果说跟以前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很多东西都可以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了,

比如练武,以前每天至少要练习两个小时,其中包括半个小时的实战,但现在他只需要练半个小时,然后隔几天去找欧德丰对练一次就能完成任务,再也不用一天到晚地苦练,..

反而随着年龄和体力的增长,功力还会自然增加,而且一辈子都忘不了,

这种就叫童子功,老话说“练就童子功、一辈子受益”,意思是从孩童时期开始学习的本事,一辈子都能记得,而不是武侠小说里面的那啥,

除了武术,很多其他的老手艺也都有童子功的说法,比如杂技、相声、戏曲、乐器,当然也包括篆刻和书法,

所以这几样东西他都可以暂时放一放,每天耍两下,熟悉一下手感就行。

就连两门外语,他也只是每天读两段文章,偶尔去跟王婉茹练练对话,

这样一来,就多了大把的空闲时间可以利用,

毕竟学校里的课程对他来说不算困难,早在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自学完了初中的普通文化课程,只有外语没机会学,到了初中,即便只利用正常的学习时间,他也依然保持这个进度,

意思就是,虽然现在才高一,但整个高中的课程都已经学完了,不仅学完,他还自己买了一套去年出版的17册数理化自学丛书,将里面的题目统统做了一遍,

soesy!

如果让他现在去考大学,基本上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他不会去,去了才叫傻,

运动会就是先从学校里面开始,后来学校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硬往那里面凑,叫活得不耐烦。

在其他地方或许还能独善其身,在学校里就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尤其是他这样的名人,要么成统帅,要么被泼脏水,没有第三条路可走,甚至就连那几样传家宝都护不住,因为这是有实际案例的,比如女拖拉机手这样的名人,都有过一段运动员生涯,还是输家的那种,

他要是进了大学,到时候被卷到竞技场上,站哪边都是错,最好的办法就是滚得越远越好!

不过,学校不能进,却不妨碍他学习大学里的知识,于是便给沈先生写信,请他帮忙找大学里做教授的朋友推荐书单,买了两大箱子书寄过来。

于是,学习、练功之余,陈建国便主要做两件事,第一件就是看这些书,

大学的知识,有些东西能看懂,有些东西却不是自己看书就能弄懂的,

看不懂没关系,先问高中的老师,如果老师也不懂,就做好记录,每个月去一趟陈家湾,向那里的运动员们请教,

还真别说,不管是理科还是文科,物理还是化学,机械还是电子,就没有能难住他们的问题,

而且看他们认真劳动、专心学习李先生理论的态度,就知道离转正不远了,也不用担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只不过,就算他们能成功摘帽,大概、也许、可能、肯定,过两三年就又要回来了吧?!

也真够折腾的。

某一天,他跑去陈家湾向那些运动员们请教的时候,一位不知道排第几的太爷爷小声嘀咕了一句,“学那么多东西,能不能给公社造一架水车呢?”

陈建国当即一拍大腿,“太爷爷说要,就必须要有,知识就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

然后,在几位运动员的帮助下,陈建国用了两天,就根据陈家湾的地形,利用小河环绕的地理优势,设计了几条灌溉渠,将河水引进来,然后设计了一种小型水车,安装在灌溉渠上,他负责设计,运动员们负责审核修改、施工指导兼工人,其他社员一起上阵,主要负责挖坑挑土的体力活儿。

在这个过程中,他找到了自学知识之外的第二个乐趣,

做木工!

那水车都是木头做的,虽然陈建国懂设计,但要把东西做出来,即便是那些运动员也不可能,

最终还是大爷爷出面,从县里搜刮了十几位老木工师傅,借用机械厂的设备做大件,老师傅们做小件和拼装,又从正在建设的车辆厂工地上买了一批“多余”的材料,顺了机械厂一批轴承,这才顺利做出水车的所有零件,然后用马车运到陈家湾拼装起来,

1965年的1月,陈家湾的稻田里便多了几条灌溉渠,从此以后,陈家湾也有水车可以浇地了。

也就是做这些零部件的时候,陈建国突然对木工活儿兴趣大增,

尤其是看到那些老木工师傅,用手边几样简单的工具,甚至有时候这些工具都不用,就手眼那么一比划,便做出符合要求的零部件,当即便喊着要拜师,

拜师自然不可能,那几位老师傅也不敢收他这位闻名全国的大才子,但想学点什么东西,只管来学便是,他们都绝不藏私,跟教徒弟完全是两码事。

于是整个寒假期间,陈建国基本上都耗在这上面。

这天,陈家后院里,陈建国脚踩木头,卖力地拉锯子,不一会儿便切下一小片薄木板,拿在眼前仔细看了看,“还是不够薄啊。”

“不够薄就再做,”

大爷爷端着旱烟走过来,满脸古怪地说道,“你要切那么薄的木板做什么?”

陈建国眨眨眼,转头看了看,发现两个小家伙都不在,才小声说道,“我要做几个暗柜,藏在书柜里面,外面用李先生的书挡着,谁都看不出来。”

大爷爷有点懵,“无缘无故,你做那东西干嘛?”

未必还有人敢到这屋里来偷东西?

是狗不会咬人了,还是枪生锈了?

陈建国抿了抿嘴,小声说道,“没有,我就是听杨师傅他们说,以前的木匠会给地主家做暗柜,还说什么做暗柜最考验木匠功夫,我就想试试,大爷爷,这事儿您可别跟人说啊,暗柜最怕的就是让人知道!”

大爷爷嘴角微抽,本来大孙子学木工,他还觉得挺好,不说多学一门手艺吧,也算是向劳动群众靠拢,而且大孙子手上有功夫,又懂文化,学起来也快,一个月不到就差不多将那些老木匠掏空了,他还挺开心的,

怎么现在看着有点魔怔了呢?

不过他也没多说,只是打了个哈哈,“啊,我不说、不说,那行,好好做。”

随即从腰间摸出一把短剑,嘿嘿笑道,“看看,这是啥?!”

首节上一节147/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