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137节

只不过,

陈建国叹了口气,苦笑着说道,“大爷爷,别的东西都还好,可这电视机,咱家也没电啊。”

没电就不能看,最后还不是要送出去。

结果大爷爷嘿嘿一笑,眉开眼笑地说道,“你出去这一个月,咱们县里也出了两件大事,第一个,就是县里要给咱们县城里面的所有住户牵电线,”

还不等陈建国瞪大眼睛发问,大爷爷就继续说道,

“那第二件,就是县里要修水库,建水电站啦!”

第236章 大宝藏

陈建国瞪大眼睛,呆呆地看着大爷爷,都忘了说话。

他只是离开了一个月而已,怎么就发生了这么多事?

但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才刚到家,挎包都没放下呢。

奶奶先将他的包拿走,又催他去洗漱,等收拾干净,也到了吃晚饭的时候。

饭桌上,外公好奇地问道,“你学了一个月,学到什么东西没有?”

陈建国点点头,“学到了,这次找的老师是留过洋的专家,口语很标准,帮我纠正了很多错误。”

爷爷端着酒杯眨眨眼,“那,你给说两段。”

陈建国嘴角微抽,我是去学英语,怎么到您嘴里就感觉是去学说相声了呢?

再看看其他人,好嘛,一个两个的都眼巴巴地看着他,还真等着他说两段,

陈建国没办法,只得放下碗筷,干咳一声,朗诵了一段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

当然,全文五节诗没必要全部背完,念了第一节就够了。

等他背完,大爷爷咂摸两下嘴,满脸品味地说道,“还行,没打磕绊,嗯,还行。”

外公抿着嘴,“嗯,我看也可以,没白学。”

爷爷则说道,“这英语还真跟俄语不一样啊,叽里呱啦的,那听起来就不一样。”

说得好像他们都懂英语似的。

陈建国完成了任务,也不管他们怎么评价,便端起碗吃饭,

过了一会儿,才找个空隙问道,“县里怎么想起要给大家牵电线,还要建水电站了呢?”

之前就说过,县里一直都有电,而且最早在52年就从地委牵了电线过来,用的是地委火电厂的电,但由于电力不足,只能供应几家大单位,没有余力供应居民用电。

至于水电站,别看小县城地处江南,河道纵横水资源丰富,但要说建水电站还真有点困难,

因为水电站需要水流有高度落差,而小县城是丘陵地带,地势差距不大,如果要建水电站,就需要先建水库,这可比建一座水电站麻烦多了。

至于建水电站的技术条件,其实是不缺的。

早在1951年3月,新中国的第一座新建的水电站,福建古田溪一级水电站便开工建设,53年,水利部还专门设置了小水电的专管机构,

还有我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也有很多人都知道。

除了这些比较知名的水电站之外,位于农村的小水电站,也有过一段蓬勃发展期,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部电影,那就是拍摄于1959年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这部电影就是以50年代的一件真实故事为原型,由山西著名作家马锋改编成剧本,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

影片讲述了复员军人高占武,回到家乡孔家庄,看到当地缺水的状况后,提出引水建议,并带领村里的年轻人劈山引水,在村中修建水电站,历经千辛万苦,水电站建成了并成功运行,全村装上了电灯。水电站建好后,村里还办起电气化训练班,又派两个年轻人支援邻村电站建设。

还有电影里的那首插曲,这个年代几乎就没有人没听过,“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影片的故事背景,就是1956年,在山西的一个小村庄里,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农村小水电站,“洪洞县明姜水电站”。

就在当年2月份,农业部便在洪洞举办了全国性的水电培训班,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农村水电站建设人才,

再到1960年,全国农村电气化现场会议在洪洞召开时,洪洞县先后兴建小水电站106座,总装机容量2607千瓦,基本形成农村电气化。

所以,建小水电站真不是什么难事,关键还是看上面是否支持,当地有没有这个决心去做,

上面不支持,就买不到发电设备、请不到专家,当地没有决心,就组织不来劳动力修水库建电站,改不了地貌,换不来新颜。

这次小县城怎么就下了那么大决心呢?

听到陈建国的话,大爷爷顿时乐得合不拢嘴,

他放下酒杯,抹了把嘴,笑着说道,“还不是让那个培训基地给闹的。”..

啊?

陈建国瞪大眼睛,这又关培训基地什么事?

大爷爷笑着继续说道,“那培训基地不是按你说的办法办起来了吗,第一批分出来的学员,已经去了陈家湾,那些人是真用心学习啊,让他们每周交一篇学习心得,他们就用心写,有人一周能交好几篇,

徐书记就将这些学习心得,还有他们的表现报告一起交上去,地委和省里看到了都很满意,

他们觉得小县城的培训基地办得好,才一个月就看到了成果,再加上有你在这里,理论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就决定组织全省各地的人过来参观学习,

徐书记一听,来参观学习没问题,可咱们小县城破破烂烂的,全国各地好多地方都通了电,我们这里却连居民用电都没有,让外人看见了不是笑话咱吗,

他就把这个意思往地委一说,地委领导当场就同意,先把县城的居民区都牵电线,利用地委的发电厂给小县城多供电,保证每天两小时的居民用电,

同时从省里请专家到县里来,帮咱们设计建造小水电站,咱小县城不缺水,缺的是能指挥建电站的能人,只要能请来专家,让他们指点指点,哪些地方可以建水库,怎么个建法,一个冬天,咱们就能建出好几个小水电站出来!”

大爷爷缓了口气,端着酒杯抿了一口,突然咧嘴笑道,“你知道,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吗?”

陈建国呆呆地摇摇头,

他还有点懵,现在算是明白了什么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没有他写书就没有后来的事,没有他去北京就没有这个培训基地,没有培训基地就不会有水电站,

看起来完全不想干的事,就这么给串上了?!

大爷爷放下酒杯,压低声音说道,“省里派来的专家说,咱们全省,乃至全国最好的水利专家,就在陈家湾的培训基地里面,而且不止一个,是3个,再加上省里派来的专家,咱们就有4个水利专家,

还有建水电站的电气专家,培训基地里面也有好几个,

我算是发现了,这个培训基地,他就是个大宝藏啊!”

第237章 慰问

这个年代要做什么事情,动作那是相当的快,

什么项目论证、预演,确定需求目标,确定交付成果,还有什么风险评估、环境评估、投资回报周期,这些统统都是虚的!

只要一声令下,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这边陈建国进入初三,开始了初中阶段最后一年的学习生涯,

另一边,县里毅然派出骑兵连,护送4位水利专家到全县各地考察,

专家不会骑马没关系,套一辆马车铺上稻草,人往马车上一躺,马拉着就跑,短短一个月时间,4位专家便将全县的河道走向和地理环境摸排清楚,然后关起门来商量了一阵,全县三十多处适合建水库的地方便被他们标注出来。

相比洪洞县的一百多个小水电站,这三十多处可以算少得可怜,即便如此,这些地点也讲究得很,

首先得靠水,这样才有水源,其次得有山,需要利用坚实的山壁做岸,才方便修建水库,从而将水位拉升到地面以上的高度,形成水流落差用来发电,

幸亏小县城是丘陵地貌,境内有些小山包,换成平原地带,就算建了水库也只能浇田,发电只怕会很困难。

确定好地点以后,县里经过反复衡量,综合劳动力、电力的使用、以及设备数量等因素,最终确定,将水电站建在距离县城以南五公里之外的甘家公社,

那里七分山两分水一分田,山还是石头山,不适合种植茶树、果树之类的经济作物,是全县最穷的地方,现在修建水库,也能当做渔湖,正好将他们发展成为和白浪湖公社一样的经农户,对谁都有利,皆大欢喜。

而且这样修建出来的发电站,一个就能顶洪洞县那种农村小水电站十个,也算是高效利用资源。

选好地点之后,便开始进行各种测量、设计工作,

等这一切忙完,巧了,秋收结束,水位也正好处于低位,只比深冬季节稍高一点,正是开工的大好时机。

于是全县的公社社员,也就是农民们,都被召集起来,自带工具往甘家村***,

一般情况下,当地修建这种工程,比如修补长江大堤这种,都是就近找人,附近是哪个村,就由哪个村里出人,不仅要自带工具,连口粮都要自己负责解决,完了也没有工资,全部都是记工分,一个壮男劳力一天记1.2到1.5个分,壮女劳力记1个分,半大的未成年孩子记半工,就是折半,也是男女区别对待,

倒不是说歧视什么的,主要是这种苦力活,确实男工普遍要比女工干得多,这么记分才相对公平。

但那是就近上工,现在则是要出远门,集中起来干大工程,情况就稍微有点差别,

工具行李还是自己带,吃饭则由县里发给粮食,以公社为单位自己解决,工分的价值也会稍低一些,毕竟管了饭,工分就得降一点。.c

这还算好的,有些地方管了吃住,就不再给工分,等于白干,

即便如此,也有很多农民愿意去这样的大工程上工,因为最少可以省一个人的粮食,在他们看来,不吃自己的就等于是赚到。

这年头修水库几乎没有机器,挖土的是人,挑土的也是人,顶多在平地上用牛马拉车,真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牲口往死里用,

而且用这种方式修出来的工程,还不用担心质量问题,从设计到施工再到用料,里里外外没有一丝马虎,质量绝对有保证。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县里从各大公社抽调了3万名壮劳力,要用一个冬天,建成小县城第一座人工水库和水电站!

这3万名壮劳力到了之后,第一件事却不是修水库,而是搭草棚!

大冬天的不能让人露天睡觉啊,那不得冻死,可也没有那么多供他们住的地方,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搭自己住的草棚,

这种草棚很简单,用木头当柱子,用草席混合稀泥做墙,顶上架木梁,再盖稻草作瓦,

反正这种草棚也不要求住很久,能撑到工程结束就是胜利,哪怕下场大雨把哪里冲破了,抓把泥糊上就行,自然也不用太讲究。

睡觉的床也很简单,石头架木板,铺一层稻草就是褥子,有条件的会自己带床棉被,没条件的直接就地取材编一床稻草做被子,再挤一挤也不冷。

吃饭依然简单,大锅大灶,早上吃馒头配稀粥,中午晚上是干饭配咸菜,累的时候,一个人能吃几大碗。

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小县城水电站动工了。

这天,期末考试结束,

陈建国收拾好东西便准备回家,马文英赶紧跑过来说道,“放假了你要干什么啊?”

陈建国奇怪地看了她一眼,“有事?”

“嘿嘿,”

马文英咧嘴笑了笑,“现在不是在修水电站吗,我想组织同学们去那里慰问一下,你觉得怎么样?”

她现在是学校学生会主席,嗯,因为陈建国没有参选,否则主席的位置轮不到别人,就连她能顺利当选,也有很大一部分跟陈建国关系好的因素在里面,

组织同学们去慰问,还真是她的分内事。

别以为初中就没有学生会,前几年的时候,就连不少小学也成立了学生会,而且这些学生会的工作还真是由学生们自己组织,老师和学校最多只在旁边指导和协助,不会直接介入甚至指挥,自由度非常大,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跟后世那种完全不一样,

当时连陈建国见了都觉得很惊讶。

看着满脸期待的马文英,陈建国眨眨眼,“怎么慰问?”

马文英说道,“就是同学们一起过去,给大家喊加油,然后唱歌给他们听。”

陈建国继续眨眼,“然后呢?”

“然后?”

马文英顿时迷糊了,不解地看着他,“还要什么吗?”

陈建国本来想说,就没有一点物资慰问?

首节上一节137/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