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121节

最后,王恩裕两手一拍,脸上都快苦出水来,“就这事,您说让我怎么解释?!”

大爷爷眉头紧皱,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眯着眼睛想了想,才说道,“不是跟四个清理和五个反对有关?”

听到这话,王恩裕微微一愣,沉吟几秒,若有所思地说道,“您这话倒是提醒了我,弄不好,还真可能有点关系。”

他低着头边想边说道,“四个清理,主要就是针对公社和城市里部分工、矿企业的活动,既然如此,那小县城的众多单位在清理的范围之内,也算合情合理,

再结合主要针对城市的五个反对,严专员把目标对准公私合营企业,自然再正常不过。”

想通了这些,王恩裕不禁欲哭无泪,拍拍大腿说道,“这叫什么事啊,这不成了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吗?!”

搞清楚来龙去脉,大爷爷反而看开了,轻轻笑了笑,说道,“要说冤,你也不算冤,谁让你以前是资本家,那时候你可没少赚钱吧?

即便是后来公私合营,政府也会按照你那些资产的估值,每年都给你发百分之五的红利,从55年现在,你也领了8年了吧?都够你原来资产的四成,20万有没有?

“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以前你王家就是咱们县首屈一指的大户,公私合营以后,还每年拿2、3万块钱的分红,顶得上几十个工人的收入,

你不招人眼红,谁招人眼红?

他严专员不拿你开刀,拿谁开刀?”

一听这话,王恩裕不禁欲哭无泪,苦着脸说道,“陈叔,您当年跟着大部队走了,可能不清楚,我跟别的资本家可不一样,

当年抗战的时候,小鬼子打过来,全县沦陷,就只有一支游击队在抵抗,我没少带着人往根据地送东西,

那米、那盐我自己都不知道送过多少,……”

这时大爷爷摆了摆手,正色说道,“谁说我不清楚?你不知道、我知道,”

随后指着他说道,“你一共往根据地送过19趟物资,第一次去的时候,你才12岁,只带了两个小伙计,总共背了60斤米。最后一次是在45年5月份,一次送去了5船物资,19次下来,合计粮食14200多斤、食盐200多斤、肉630斤,还有少量药品和300块大洋。”

王恩裕顿时瞪大眼睛,呆呆地看着他,“您、您怎么……?”

“我怎么知道是吧?”

大爷爷嘿嘿笑了笑,拿起筷子夹了颗花生米,慢条斯理地说道,“当年的游击队长,后来也去了大部队,经过几次整编,先是在3野做连长,后来升做营长,去了朝鲜做志愿军,回来后调到北京,现在是北京卫戍区的一名团长,

我还在部队的时候跟他见过面,听他说起过你,就是这么知道的。”

建国才十几年,我***区就经历了好几次变革,

更早的就不说了,到解放战争后期,全国部队被划分为第一、二、三、四野和华北这五大野战军,以及各地方独立兵团,并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为六大军区,分别是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北和中原,

随着全国形势明朗,建国前期,这五大野战军便与各兵团合并重组,形成我国最早的六大军区,其中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北这五大军区保留,撤销中原军区,增设西南军区。

到了55年,六大军区又被打散,改组为12个军区,分别是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武汉、成都、昆明、兰州、新疆、内蒙、西藏,然后在56年又增加了福州,所以一共是13个大军区。

结果还没等这13个大军区焐热,又变革为27个省军区、1个卫戍区、3个警备区,

省军区好理解,就是以省为单位,3个警备区分别是天津、上海和重庆,1个卫戍区便是北京卫戍区。

大爷爷说的那个游击队长,便是如今北京卫戍区的某位团长。

第207章 风吹鸡蛋壳

看着侃侃而谈的大爷爷,王恩裕不禁有些发愣,“您、还真知道啊?”

因为各种原因,这事他并没有对外宣扬过,知情人仅限于自己家人和当时跟他一起做事的那些伙计,再就是当年游击队的领导,.c

可游击队的人早就已经离开,伙计们也被他下了封口令,却没想到还是被人知道了。

“嘿嘿,”

大爷爷笑着摇摇头,放下筷子,看着他说道,“不仅我知道,县里的徐书记和武装部曹部长也知道,要不然,你以为当年县城解放以后,好些大户都被逮捕审判,你这个全县最大的大户,却能安然无恙?”

听到这话,王恩裕不禁脸色一垮,赶紧举起右手说道,“陈叔,天可怜见,那些上了审判大会的资本家都是眼睛掉进钱眼里,黑心事没少干,我跟他们不一样啊,恃强凌弱、坑蒙拐骗的事情,我绝对没有做过,

家里的那点家业,都是我走南闯北,一点点攒下来的啊!”

“这是当然,”

大爷爷笑道,“要不然,就算你做了贡献,也是要算一算总账,”

顿了一下,又意味深长地说道,“不过,你是没干,但你的父亲呢?你大哥呢?”

王恩裕顿时哑然。

桌上的人除了外公若有所思,其他人都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陈建国也眨着眼睛,心里想着,对啊,从来没听说王大户家还有别的家人,就算他是家里的独苗,可总有父母长辈吧,何况听大爷爷的意思,他还有一个大哥,他们都去哪里啦?

大爷爷喝了口酒,摆摆手说道,“那些老黄历都不提了,你还是想一想,眼下这关要怎么过。”

王恩裕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我也明白,虽说今天劳驾您出马,我才平安脱身,但严专员既然盯上了我,就不可能无功而返,

错过今天,以后他也还是会盯着我不放,”

长叹一口气,王恩裕抬起头来,嘴巴里泛着苦水,“可是陈叔,我没做错的事,您叫我怎么认?”

大爷爷端起酒杯对他晃了晃,嘿嘿笑道,“你老王家也是诗书传家,脑袋瓜子比我这个大老粗聪明多了,你问我,还不如问问你自己,”

一口将半杯酒干掉,哈出一口长气,大爷爷摆摆手,从父亲手里拿过酒瓶,自己给自己倒上,随后看向王恩裕,正色说道,

“如果那位严专员敢胡乱行事,无故将你羁押,又或者屈打成招,我还能跟他争辩争辩、掰掰腕子,可他对你待之以礼,客客气气地请你协助调查,我能跟他说什么?

说你王恩裕是有功于人民的,不能查?那成什么样子了?

我什么话都说不上啊!

现在是人家占着大义,用大势来碾压你,整不死你也能恶心死你,沾上这码事,你除了自认倒霉,还能怎么办?

这个问题,你自己应该好好想一想!”

王恩裕眯着眼睛沉吟半晌,突然端起酒杯,一口干掉,

随后转身看着大爷爷,轻声说道,“您刚才说,我是被“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

大爷爷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突然昂着头哈哈大笑,却没有说话。

王恩裕一看就明白了,双手抱拳拱了拱,“多谢陈叔指点!”

随即又叹了口气,“如今我也没有别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平平安安过这一辈子,看着两个丫头顺顺利利的长大成家,国家强大人民安康,也就够了,

如此,便罢了吧!”

随后便不再提这件事,与几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似乎没事的人一样。

等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桌上一片狼藉,才在陈速羽的搀扶下醉醺醺地离开。

奶奶、外婆出来收拾碗筷,大爷爷、爷爷和外公坐在一旁抽着烟喝着茶,

外公突然说道,“大哥,你们刚才是打的什么哑谜呢?”

“哑谜?”

大爷爷看着他笑了笑,随后转头看向正抱着文件袋翻阅资料的陈建国,笑着大声说道,“孙孙,你外公说是哑谜,那你猜没猜到谜底呀?”

听到这话,外公和爷爷一起看向宝贝孙子。

陈建国闻声抬起头来,眨了眨眼睛,笑道,“您说的“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出自《增广贤文》,后面一句是“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

您又跟王伯伯说,他们是诗书传家,意思就是让他从书里面去找答案,王伯伯肯定会背《增广贤文》,也肯定知道后面那句话,

所以,他的决定就是,以后的分红都不要了,直接把全部资产上交,

我说的对不对?”

本来就笑容满面的大爷爷,听到这话顿时仰头大笑,乐得合不拢嘴,“哎呀呀,也就是现在没有科举,要不然孙孙肯定能考个秀才回来!”

听了陈建国的解释,外公也明白是什么意思,不禁笑道,“小国现在读初中,那跟古代的秀才也差不多嘛,”

顿了一下,又微微咋舌,“那王大户好大的气魄,五十多万的资产说不要就不要,啧啧,这个人不得了啊!”

大爷爷咂咂嘴,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叹口气说道,“确实是个人物,不过,如果他能领悟到更深一层意思,那才叫大胸襟、大气魄!”

更深一层意思?

陈建国听到这话,不禁眼睛微眯,默默思索,

外公是有话就问,“你还有一层意思?是什么?”

大爷爷笑了笑,又看向陈建国,笑道,“孙孙,你这回还能猜到不?”

陈建国若有所思地说道,“《增广贤文》后面还有一句,“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您的意思,是不是要让王伯伯保持本心,不能因为这件事就心生怨愤,否则以后还会生出事端?”

大爷爷一听,顿时乐不可支,“好好好,好啊!”

随即对着正在擦桌子的奶奶说道,“弟妹,以后小国的任何事,你就交给他自己处理,不用过问,包括钱上面,也都不用管啦!”

奶奶笑着点点头,“诶,知道了。”

心里默默想着,我早就没管了,那箱子里的钱全都大孙子赚回来的,尽管这一年多让他花了小两万,可后续回来的稿费更多,都快到30万了,钱多得都烫手,谁还愿意去管他?!

第208章 纯粹的建议

今天这一天事情可真多,先是收到一台电视机,到棉纺厂看了电视,回来后还没来得及吃几口饭,又去搭救王大户,废了一大堆话将人接回来,王大户又决定上交家产,

这大年三十过得,真够精彩的!

洗漱完回到自己房间,这时候陈建国才有空看于占波写的信。

一封信看完,他也明白了这台电视机的来历,以及为什么会给他寄这台电视机。

这台电视机,是南京无线电厂生产的没错,却不在任务计划之内,而是通过多审批的损耗品组装起来的,算是计划外产品,所以厂里有处置权,

在厂里开会研究,那一批十几台计划外电视机该如何处理的时候,于占波便提出,全国知名作家耳东,正在收集第三本中长篇小说的创作资料,

耳东谁都知道,著名的天才少年作家,十一岁时就发表了第一篇中篇小说《闪闪的红星》,短短半年后,又出版了第一篇长篇小说《红雨》,

这两本小说,如今在全国都已经卖出几百万册,读者无数,具有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闪闪的红星》讲的是解放前与敌人斗争的故事,《红雨》讲的是建国后通过普及农业科技建设农村的故事,

那么,耳东的下一本作品,会不会是关于工业建设的故事呢?

所以,于占波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此时的耳东,一定将目光瞄准了工业,他与天津无线电厂的书友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有可能是在为创作收集素材!

工业的范畴很广,目前在全国来说,首屈一指的毫无疑问是炼钢,全国遍地开花的钢铁厂,涌现出了无数的感人故事,

如果耳东想创作一本跟工业有关的书,极有可能从炼钢厂这个角度下手,

可是,一方面,耳东身处江南,这里的钢铁业不算特别发达,另一方面,除了钢铁之外,工业也包含了其他很多方面的东西,冶金、材料、机械、化工,其中当然也包括了电子,

所以耳东也有可能会从这些方面着手。

咱们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电子人,是不是应该为电子行业发声,为电子行业做一点什么?

要是咱们能将耳东的创作思路,从钢铁引导到电子行业上面来,是不是就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咱们电子人、尤其是南京无线电厂的辛勤努力与卓越贡献?

至于为什么要找耳东,而不是其他作家?

理由也非常充足!

就在前几天召开的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主管领导江处长点名表扬了《闪闪的红星》和《红雨》,指出文学创作者应该以这两本小说为范本,多创作突出正面人物、英雄人物的作品!

看看,连江处长都点名表扬了,号召全国的文学创作者向他学习,我这里恰好有耳东的联系方式,而且跟他关系还算不错,咱们还需要去找别人吗?!

坦白说,

当陈建国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是拔凉拔凉的,

首节上一节121/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