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您放心,除了该给的稿费,别的福利我也争取了一些,什么肉啊油啊这些小东西都不提了……”
陈建国咬着筷子愣在那里,
别呀,您只管提,我就爱听这个!
林主编端着酒杯跟大爷爷碰了一下,故作神秘地说道,“重点是什么?
他们那六家出版社不比红星,那都是大社,每家都有几个全国作协的会员坐镇,
我都跟他们谈好了,每家出一个人,把我和小国推荐上去,快一点的话,今年之内,小国应该就是全国年纪最小的全国作协会员啦!”新笔趣阁
大爷爷一听,顿时红光满面,端起酒碗便一饮而尽,“痛快,哈哈哈哈!”
哎哟,我大孙子就要成为全国作家啦?!
陈建国则眯着眼睛默默算了一下,
如果条件都跟红星出版社一样的话,一家5000多,六家就是30000多稿费?
加上原来的,顺顺利利突破50000大关!
至于什么全国作协会员,
区区虚名于我如浮云,不必太过在意!
陈家屋少人多,不方便留宿,况且梁记者和林主编这次出来算出差,可以正大光明地住旅店,吃完饭之后,父亲陈速羽就将他们送到县政府招待所去休息,只等明天一早他们醒来,就可以带着书稿直接回地委。
等客人走后,大爷爷坐在门口翘着二郎腿,拿着烟杆抽烟,
陈建国有点奇怪,“大爷爷,怎么您看上去好像不怎么开心啊?”
刚才不都好好的么,多了几家出版社印书,可以得更多的稿费,而且还有机会加入全国作协,怎么一下子就变这个样子了?
大爷爷吐出一口烟雾,叹了口气,“应该留客人在家里住的。”
陈建国一听就懂了,老一辈的规矩,客人来了家里,能留宿的一定要留宿,否则就是不够热情,人家两位都吃了晚饭,却要送去旅店睡觉,在大爷爷看来,就是招呼不周,要是在老家农村,那是会被人说闲话的,难怪老人家不开心。
想到这些,陈建国不禁眼珠微转,笑着说道,“地方小肯定住不下嘛,如果能换一间大房子,就可以留客人住了。”
大爷爷微微一愣,眉头轻轻皱起,“换房?”
第171章 漏风
换房,对咱老百姓来说,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大事,
几十年后大家可能都习以为常,换房、买房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兜里有钱,出去各个楼盘遛一圈,选好地段,再看一下配套和学校,觉得满意了,便可以交钱收楼、装修入住。
但现在可不一样,而且是大不一样。
因为这个时间点,房子是不可以买卖的!
新中国的房产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土改时期,改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房产,给没有房子、土地的贫农分配房子,发给土地证、房产证,
但是,之后出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贫农又将房子卖回给了地主、富农,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原主又将房子想办法收回去。
到了50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土地改革法》,为土地和房屋的分配确定了法律依据,其中最重要的两点,一个是“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另一个则是房屋可以通过买卖、赠与、继承等方式过户,
这就为房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后来的人说80年代以前、多少钱买座四合院,基本上都集中在这几年时间里,
前几年王大户想买下长江路口的那排老屋,用来修建百货大楼,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当时完全合情合理合法合规。
但是,在58年底完成社会改造之后,所有生产资料一切归公,这时候就没有了房屋买卖的社会基础,
因为从城市到农村,从工人到社员,你没有房子,单位或公社会想办法给你分房子,至少也会安排一个住处,这样也就不需要买卖,
就连房管局也不再接受房屋买卖过户的手续办理,
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
所以,想买房子,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
总有人对分配的房子不满意,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比如单位离家太远,工厂在光华路,分了套房子在积水潭,那多不方便,
还有家里有病号的想住在医院附近、夫妻离婚了要分家、孩子上学的想挨着学校、做小买卖的想住临街,
对,这时候还有人在做小买卖,但那是极其特别的个例,一般来说,只有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能摆摊、做小贩,货源由供销社提供,算是政府帮扶自食其力。再就是在大城市里,还保留了极少数的修鞋、修车、裁缝等个体劳动摊点,
除了后来的十年运动会时期,其实很多东西并没有被一棒子打死,和农村集市一样,都留了一些余地,这些“余地”也为开放后的民间经济迅速恢复奠定了基础。
扯远了,还是说换房,
除了刚才那些,再就是像陈家这种,八口人挤在三间小宿舍里,这都还算是好的,有些家里工人少的,住房环境更加紧张,十几个人挤在两小间里也是常事,
这么多的需求,自然为房产流通创造了客观的社会基础。
但是,房子已经不允许买卖了,那该怎么办呢?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换”房。
真“换”,就是用自己的房子,跟别人做交换,
房管局只是不允许买卖过户,却不禁止赠与、继承过户,
这样就让人们找到了漏洞,
哎,我的房子送给他,行不行?行!.
他的房子送给我,行不行?也行!
就这样,换房市场诞生了,
用大房子换小房子的,两家商量一下,补点钱做差价,合情合理,远的换近的也是如此,只要交换双方满意,都可以谈。
而且因为很多都是公房,连过户都不需要,只要变更一下承租人就可以,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方便。
这个时间点的话,全国换房市场最火热的,应该就是在北京,
那里是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
人们将换房启事贴在大街小巷、贴在电线杆上、贴在公交站牌上……,只要是人流量大的地方,几乎是随处可见换房启事,
市容监察队的一天到晚都不用干别的,尽撕小广告去了,可见北京换房市场的火爆。
大爷爷听到陈建国的话,当即陷入沉思,
之前他是习惯了勤俭节约,从来没想过要换大房子,
那时候家里人也不多,三间房一家六口人住起来还挺宽敞,哪怕家里来了客人,也有库房可以住,
但是现在家里添了两口人,库房让大孙子给占了,为了给小孙子、孙女腾地方,弟弟也搬过来跟自己挤着住,
等再过几年,两个小的也长大了,那时候又该怎么挤呢?
想到这里,大爷爷缓缓点头,“是该换个大点的房子了。”
一听这话,陈速羽和马秀英顿时兴奋起来,家里四个人上班,一个月的工资都有三百多块,就从来没缺过钱,十几年下来,存款都有小两万,现在大儿子又当上作家,给家里挣了两万块的收入,这就更不缺钱了,
所以钱不是问题,问题是三位长辈都没想过住大屋,他们也只能在心里憋着,
现在好不容易等到陈善平松口,那还不赶紧趁热打铁,
陈速羽当即说道,“换房这事不能马虎,必须得找对人,要家里人不多,房子还很宽敞,最好是地基比较大的,这样要是格局不对,还能推倒重建,
而且要是对方家里人多的话,房管局那里也不好通过。”
“对,”
马秀英抱着小儿子连连点头,“地方要大,人还要少,让我想想,……”
两秒后,她顿时愣住,眨眨眼说道,“我爸妈他们那儿……?”
所有人齐齐看向她,
连陈建国都满脸无语,
说起来还真是,外公外婆老两口,却住了好大一座带院子的两层小楼房,绝对完美符合换房要求,
只不过,母亲这件棉袄有点漏风啊,打主意竟然打到亲爹身上去了?!
大爷爷当即哭笑不得地指着她,“你这说的什么话!”
马秀英当即讪讪笑道,“我也不是说要去换,就是做个参考,按照他们那个样子的就正合适。”
说这话的时候,心里还有点惋惜,
哎哟,要是大伯和公婆真能愿意要那房子就好了,把那里好好改建一下,直接全家人都搬过去,然后父母也一起住那里,一家人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多好,
反正那房子以后还不是小国、小军的,不就提前几十年么,也没什么啊。
但是这种事,大爷爷他们还真不会干,不然那成什么样子了?!
大爷爷扶着椅背站起来,干咳一声说道,“那,小羽你这几天出去找找,有合适的就去谈,没有的话也没关系,先这么将就着,慢慢等,也不着急。”
陈速羽当即开心地点头,“好嘞。”
第172章 微言大义
换房的消息还没等到,陈建国就从梅映雪那里听到另外一个消息,
“自留地又收回去啦?”
梅映雪嘴巴撇得厉害,扎着脑袋点点头,“我爸还种了好些庄稼呢,也都被收了。”
陈建国顿时无言以对,
其实上面的文件对自留地的问题已经是三令五申,但奈何执行的是基层,而基层的问题到几十年后都还存在。
难怪后来中央会成批成批地直接往公社派驻工作组。
在这里生活了几年,陈建国才体会到什么叫“微言大义”,
上辈子课本上轻飘飘一段不带任何解释的话,在这个年代,却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饭碗,乃至于背后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但是对这个问题,他并没有任何办法,
该做的、能做的都已经做了,他也不过是个才11岁的小少年,能怎么办呢?!
所幸的是,现在有了小龙虾可以吃,去年县里又引导各个公社,利用河沟和坡地种、养食物,
另外,就在前几天,县里终于动用了食品厂还没完全研发成功的代食品,
其实那玩意儿就没办法研发成功,就是用谷糠、玉米杆、高粱杆、野菜、水藻等东西磨合成粉,在缺少其他物料的情况下,再怎么研发也只是一团渣渣,
以前连喂猪都嫌糙的东西,现在迫不得已,也只能硬着头皮拿出来顶上去了。
没办法,今年的粮食产量预计还不如去年,可以预见过段时间粮食配额还会减少,
不动用代食品,还能怎么办呢?!
他也只能自我安慰一下,有了这几项补充,应该不至于出现去年上半年那种极端情况了吧。
况且这里还有句老话,“灾年饿不死水边人”,..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打捞水藻、水草熬汤喝,也能保住一条命,
但是,这是没有遇到疾病的情况下,如果像上次梅映雪那样生了病,就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