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2000:大国机长 第188节

组件的引气是依靠发动机的,在高高度环境下,空气含量本来就低,此刻徐苍又将所有发动机全部置于慢车推力。在这个情况下,气源系统能通过发动机得到的引气量本来就不多了。而且,机翼防冰会消耗大量的引气,这样一来,三个组件所能分到的引气就少之又少了。

如此一来,在极少量的引气可供使用的情况下,组件又要承担自身的增压功能,这有点儿像是让组件吃草挤奶了,组件的负担会在短时间内增高,最终不堪重负自己跳开了。

想通了这一节,责任机长马上关闭了机翼防冰电门。然而,等了几秒,将所有组件进行了重置,很快三个组件灯就全部熄灭了。

“果然是引气不够了!”责任机长大大松了一口气,这要是增压系统出了问题,又是要费上一番手脚:“徐苍,还好是你反应快啊!”

真的,到现在责任机长已经心神俱疲了。

火山灰导致了太多连锁问题。火山灰的存在很可能封堵了皮托管,从而导致空速不可靠,同时摩擦机身而导致的静电积累影响到了飞机的电子系统,比如飞行管理计算机。其中空速不可靠的延伸问题最多,正是因为空速不可靠的存在,而使得要打开机翼防冰电门,同时在下降的时候需要将油门收到慢车推力,两相影响下才导致引气不足,最终使得组件出现了问题。

右前风挡外层裂开也是由于撞击到了较大块的火山石,至于内层风挡的密封性问题,责任机长也不晓得是不是也有火山灰有关。

正是因为这些此起彼伏的问题故障,所以所有飞行员才如此畏惧进入火山灰中。

不过,不管如何,总算是将组件的问题给解决了。责任机长刚是轻松了些,想要说一下海上迫降的可能性。飞机突然开始了一阵频率极高的细密抖动,毫无预兆,连带着徐苍握着的驾驶盘都在左右振动。

海上迫降的讨论很快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给打断了。驾驶盘的振动是何等剧烈,以致于徐苍都有些抓握不住而来。而且,驾驶盘抖振仅仅是一个方面,连带着飞机好像都在剧烈振动。

“抖杆了?”责任机长一愣:“不对啊!失速抖杆不是这么抖的啊!”

驾驶舱振动能让飞行员想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失速抖杆,这几乎是刻印在了飞行员的基因之中。然而,每次进行驾驶舱准备的时候,飞行员都要对失速抖杆进行测试,飞机抖杆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警告,观感是如何的,飞行员都太清楚了。….

现在驾驶盘的确在振动,但跟失速抖杆还是有些区别的。而且,现在徐苍是遵循飞行性能中的图表设置飞机的,不可能出现失速的状况的。

然而,比起驾驶盘振动,徐苍突然感觉到飞机的下降率好像有些问题。因为按照飞行图表的显示,在如今的姿态和慢车推力下,飞机的下降率应该是在两千英尺每分钟出头,可现在已经越来越大,都快要到三千英尺每分钟了,这差距有些大了。

“下降率好像不太对啊!”第二机长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

徐苍踌躇了下,右手轻轻带了下杆,然而,他突然感觉到杆力着实是轻得不可思议。

“怎么会这样?俯仰杆力为什么这么轻?”徐苍一怔,完全想不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你说什么?”责任机长自己用左手也是带了下杆,只见相当轻松地就拉出了好长一截,但是反应在飞机上,飞机的下降率不减反增,竟是在刹那间突破到了三千英尺每分钟的关口。

如此反常的现象直接让责任机长和第二机长给愣住了,哪里还有带杆让飞机加速下降的?这根本就是反常理啊!

然而,徐苍的反应是何等之快,他当即喝道:“不好,是紊流!”

接着,徐苍竟然不再带杆了,而是勐地将驾驶盘往前顶,顷刻间,竟是将飞机姿态减小到了负一度。

“你干什么!”第二机长当即大喝起来。

徐苍这般顶杆的动作直接将飞机下降率冲破了四千英尺每分钟的速率,飞机正在以难以想像的速度在往下俯冲。

“失速了,飞机失速了!”徐苍大喝起来:“飞机已经进入深度失速了!”

“深度失速,怎么可能?”责任机长没有反应过来。但是,如果是深度失速,那的确可以解释一切。在深度失速的条件下,飞机舵面上全是紊流,舵面效应几乎为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徐苍对飞机进行俯仰操纵时,感觉到杆力特别小。

因为此刻在升降舵上,气流已经与舵面分离,反应在杆力上自然是相当之小了。

而责任机长和徐苍带杆的动作无疑是增大的飞机的迎角。失速的产生的底层逻辑就是飞机迎角大于临界迎角,所以改出飞机的程序才是减小迎角。这么一来,增大迎角不就是加重了飞机的失速状况了嘛,飞机自然会加速坠落了。

但是,问题是前面不久飞机还是好好的,怎么就从正常状态一下子转变为了深度失速,这变化也太快了?

突然,责任机长意识到了此前唯一的一个变化,那就是关闭了机翼防冰电门。

“结.....结冰了?”责任机长喃喃说道。

“冻雨,外面那是冻雨,一沾机身就要结冰的冻雨!”徐苍大喝起来:“发动机防冰和机翼防冰全部开了!”

“那增压怎么办?”第二机长喝道:“机翼防冰一开,增压就没了!在这个高度下,没有增压,我们活不下去的!”

此刻,外面全是火山灰和冰冷水气。没有组件进行增压和空气循环,客舱中的人估计要出现大片的伤亡,这如何能让第二机长接受。

在他看来,现在飞机的迎角已经很小了,应该可以改得出来。

然而,就在这时,徐苍陡然感觉到驾驶盘的顶杆力道也变得极其微小,他在几乎没有用力的情况下,驾驶盘直接推到了尽头,可飞机的姿态却是没有变化。

“升降舵舵面效应完全消失了!?”徐苍脸色惨白:“失速,改不出来了!”.

梅子徐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精华书阁】w w w.jhssd.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 wap.jhssd.com,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第188章 阎王擦身!真神无路!

“你说什么?”责任机长瞬间脸色狂变,他跟着推动了一下驾驶盘,可这驾驶盘上感觉到不到任何力道,轻飘飘的。

“不好!空档了!”第二机长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由于深度失速中,飞机原本贴合与翼面的气流已经出现了与翼面大面积分离的情况,舵面之上只存在难以产生升力的紊乱气流。而由于气流分离的原因,飞行员在操纵翼面时就无法感受到正确的杆力了。

之所以有杆力的存在,那是由于气流在舵面上形成的气动载荷。而如今,气动载荷都消失不见了,由此可见,气流分离的情况是何等严重。

在这种请款下,极端点的,甚至翼面已经要丧失了产生升力的能力了。

“为什么失速成这样,飞机还没有抖杆?而且,为什么飞机没有自动修正?”第二机长长啸起来,眼神之中掩饰不住的恐惧。现在飞机的驾驶盘都已经出现空档了,气流分离如此严重的情况下,飞机的失速抖杆警告早就应该响了才对。

刚才驾驶盘抖振可不是飞机的失速抖杆警告,而是由于气流分离下的舵面表层的紊流在不断冲击舵面,由舵面振动反馈到驾驶盘上的表现。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驾驶盘上的抖振呈现细密却不强烈的特征,跟失速抖杆警告的表现是具有相当区别的。

失速就会抖杆,这差不多就是飞行员刻印在基因里面的东西了。可如今的情况第二机长几乎是可以想像出来的,那就是在深度失速下,飞机开始直挺挺地往下掉了。这种程度的失速在实际航班中几乎是不会遇到的,即便是人为制造出来都很难。

现代大型客机其实已经相当先进了,其稳定性极其强悍。实际上,即便是在严重失速下,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预,大型客机是会自己缓缓从失速中改出来的,只是损失的高度和消耗的时间会比人为干预要超出很多。

因而,即便是因为气流分离,飞行员无法真正控制飞机,可实际上,按照常理,飞机应该会缓慢自动修正的。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如此高高度下,第二机长起初并没有那么紧张。在飞行中,高度就是一切,有了高度就可以解决很多事情。

可实际上,从刚才飞机下坠到现在也是持续一小段时间了,但是飞机没有丝毫改出的迹象,这太奇怪了。

“飞机现在严重积冰,飞机的失速速度大大提高。”徐苍大喝起来:“在严重积冰情况下的失速,飞机自带的失速抖杆警告很可能检测不出来。”

“太快了,太快了,飞机的结冰速度怎么这么快?”此前,从关闭机翼与吊舱防冰电门到飞机开始进入失速状态绝对不超过两分钟。就是这两分钟的时间,飞机表现积累的冰层便是让飞机大量损失升力,以致于提前进入了失速状态。责任机长此刻心神大乱,他从未遇见过如此夸张的失速:“徐苍,咱们怎么办?”….

对于改出失速,那基本就是任何飞行员的基础技能。当然,这个改出程序也并不复杂。既然失速的本质是飞机迎角大于临界迎角,那么人为减小飞机迎角即可。

减小飞机迎角最常规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顶杆,所以在极大部分失速情况下,改出程序的第一个动作就是顶杆。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由于气流分离过于严重,驾驶盘上的俯仰操作的确也能反应在升降舵上。但是,升降舵的变化在没有贴合气流的作用下无法产生足够可以控制飞机俯仰的力矩,这就是最为致命的。

“就算失速再严重,也不至于产生如此严重的气流分离,必定是积冰所致,所以要解决失速的问题就先解决积冰问题。”徐苍在这个时候脑子还是很清晰的。

深度失速的确会造成舵面上的气流分离,但是现在仅仅在负五度的姿态下,升降舵的舵面效应就几乎消失,这明显是不正常的。

理论上,即便是垂直下坠的情况下,升降舵都能产生相应的力矩,只是这个力矩极度受限而已。

在明显不会产生完全气流分离的条件下出现了如此极端的情况,那解释只会有一个,那就是升降舵上也积聚了大量的冰层,其冰层厚度已经达到足够改变升降舵表面结构的地步。

正常情况下,现在不会出现升降舵失去舵面效应的情况,除非升降舵的舵面流体结构已经产生了重大变化。

所以,不要想着一步到位解决失速的问题,因为在此之前还有横亘在前的积冰的问题在前面,这才是导致一切的根源。

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的高度是足够的,三万英尺的高度给徐苍提供了宝贵的修正一切的机会。如果出事的时候高度只有一万英尺,那徐苍基本上可以双手离开驾驶盘,接着等死了!

“开机翼防冰吗?”第二机长这个时候对开机翼防冰的反对也没那么大了,他看得出来积冰已经成为了首要之务,他甚至做好了主动释压的结局:“现在飞机下坠的速度能够赶上飞机座舱高度升高的速度吗?”

在第二机长的想法里,只要我下得足够快,那座舱释压就追不上我。

“现在将外流活门人工电门打开,外流活门控制器关闭。”徐苍大声说道:“将机翼防冰电门打开,组件全部关闭。”

由于747在增压系统上的区别,如果是在737上,则是应该将增压方式选择器转动到人工,再将外流活门关闭。

“你要全部关闭组件?我们可以留着,如果后期故障灯亮,我们不管便是,为什么要关闭?”第二机长不解道。

“组件会分走机翼防冰一部分引气,现在我们需要优先保证机翼防冰的效果。手动关闭外流活门后,我们可以将缓慢释压的速率降到最低,这样即便释压了,也会在低高度释压,影响不会很大。”….

747增压或者说是调节座舱高度的逻辑是通过外流活门和组件来共同实现的。即组件来提供增压空气,以便应对高空环境下的稀薄气压,反应在座舱高度上就是能够减小座舱高度。但是,飞机不可能一直增压的,比如说在下降的时候,飞机就应该进行主动的释压,否则,在很多时候落地了由于压差的原因舱门都打不开。

但是,飞机的主动释压在自动模式下是受到计算机的严格计算的,它是通过开合外流活门,开合多少程度来释放舱内的增压气体,从而改变座舱高度的。

此时,徐苍使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将用于释放增压气体的外流活门全部关闭。由于此刻舱内是残留有部分增压气体的,所以实际上座舱的气压高度还是要低于外界的。

但是,就算关闭了所有外流活门,但是机舱本身并非完全密封的,舱内的增压气体在压差作用下还是会向机外逃逸,这就使得座舱高度持续性增高。

不过,机舱本身存在的细密缝隙所能导致的增压气体逸散是少量的,缓慢的,所以相较于故障性的快速释压,徐苍所设置下的人为释压也是缓慢的。

在徐苍的设想里,他就是要通过这缓慢形成的释压时间里解决积冰的问题。

第二机长只是稍稍犹豫了下,接着很快接受了徐苍的意见,甚至都不用责任机长出手,第二机长微微起身便是将外流活门的人工电门打开,接着超控了外流活门将之完全关闭。

确认外流活门完全关闭后,责任机长同时操作,将机翼防冰活门全开,同时关闭所有组件。

“机翼防冰真的能在短时间内融化积冰吗?”第二机长忧心忡忡:“现在不仅仅是大翼上积冰严重,水平安定面升降舵上应该也是,机翼防冰作用不到升降舵上,怎么办?我们的高度很高,理论上可以支撑七到八分钟,但是,我们的飞机速度也在不断增加,飞机很快就要超速了,飞机机身结构是承受不了长时间的超速的。”

诚然,现在第二机长是不知道准确的空速的,但是这种持续性的俯冲用脚都想得出来速度肯定是要不停增加的,超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短暂性的超速通常情况下是无伤大雅的,但是长时间的超速会对机身结构造成严重伤害的,甚至说出现空中解体也不是不可能。

“机翼防冰在短时间内肯定无法融化如此程度的积冰,但是在火山灰与机身的高速摩擦中不仅仅会积累电荷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帮助消除机身上的积冰。”

第二机长一怔,旋即如梦初醒,没想到此间还有这层关系在,他怎么忘记了摩擦生热的事情?即便是与空气的摩擦中都能产生大量热量,更别说与火山灰的摩擦了。

徐苍左手伸出,摸上了减速板的手柄,接着将之缓缓拉起来:“不过,我们需要将速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畴内。”….

依照徐苍的想法,他的确希望飞机能维持一个高速状态,但这个速度不能太大,否则就会出现第二机长刚才说的持续超速而使得机身结构不堪重负的问题。

因此,徐苍需要用减速板来制约一下速度的增加。

“拉减速板的话,高度会不会不够啊?”第二机长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减速板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飞机的速度,但是在速度不增加的情况下,也会导致飞机下降了再度增加。原本他们飞机的高度倒是挺充裕的,可拉了减速板,下降率再次增加,后续还足不足够,那可就不好说了。

“是有这个问题!”徐苍说着第二机长便是看见他的手指竟然摸到了放油电门上,一瞬之间,第二机长表情精彩起来了。

747是具有空中放油功能的,而且,在放油的时候会将燃油雾化,以便将放油的危害降到最低。不过,就算是燃油雾化了,对下方区域还是有些损害的,只是程度上的问题。因此,对于空中放油的操作在民航中倒是专门设置了放油区,即在正常情况下,只能在规定的放油区域内进行空中放油,而现在飞机所在的区域肯定是不在放油区的。

然而,即便不是在放油区内放油,第二机长其实倒没有那么担心,毕竟这个规定不是死的,为了飞机和机上人员安全,适当突破些条例,那是可以接受的。

只是,第二机长想要了解到徐苍关于空中放油这个动作的含义。

责任机长显然也是注意到了徐苍的这个动作,当即不由分说地指了出来:“徐苍,你要放油?”

“飞机太重,拉了减速板,想要控制下降率,自然是让放些油,让飞机轻些比较好。”徐苍澹澹道。

“你真的就是为了让下降率小一些?”第二机长喝道。

徐苍倒是不掩饰:“火山灰所带来的问题太多了,多到稍有疏忽便是机毁人亡,所以我觉得还是尽快结束飞行为好。”

即便是徐苍此时此刻也感觉心神俱疲。他的确处理过很多特情,各种各样的都有,但是大多数特情只是局限于一个部分,尽管这并不影响特情的处置难度,但是徐苍可以将心思专注于某一部分的故障。

可此次火山灰事件不说难度如何,光是其复杂程度实在已经超出了徐苍的预料。几乎是只要在火山灰内,那便有数之不尽的麻烦。还没有处置完一个,另一个便是冒出来了,根本就没有一个尽头。

诚然,到目前为止,徐苍还有一些相应的应对办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徐苍此后还能这般持续地处置下去。

他厌倦了,也开始惧怕于在这次事件中撞击到了自己心力的天花板。徐苍不害怕高难度的特情,就像是此前1566升降舵感觉定中装置出问题,二次拉起后以极其夸张的仰角下差点儿机毁人亡。….

那次特情的难度堪称前无古人,可对徐苍来说,其煎熬程度远不及这次。因为,1566特情那次从真正危机出现到落地前后连五分钟都没有,而且只限于操纵一项,没有什么其他方面的因素来影响徐苍。

徐苍拥有无限度的空间来挥洒自身卓越无比的技术能力来应对特情。可这次不一样,不同系统的故障接踵而至,而且每个都是难度很高的,徐苍本来就不是那种精神旺盛之人,如此折磨下,徐苍感觉自己已经到极限了。

既然已经到了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刻,那徐苍何不为自己拼上一把?

“你是要迫降太平洋?”第二机长陡然喝道。

没错,控制下降率是可以通过放油的方式,这算是一个解释得通的理由。但是,水上迫降的检查中也是要求先行进行空中放油的,以减小迫降时候的速度。

这次由于航程极其漫长,所以本架747中携带了海量的燃油,是有非常大的瘦身空间的。而且,迫降本来就是相当危险的事情,一不小心机身断裂,从而引起爆炸都是常有之事,所以在迫降前将燃油减小到一个合理的地步,以便使得迫降后即便在意外情况下也不会产生太过剧烈的爆炸。

正是由于知晓水上迫降有这个步骤,第二机长才在徐苍开始空中放油尹始就察觉到不对了。而事实也是如此,徐苍就是想要海上迫降。

徐苍嗯了一声,看起来相当平静:“虽说理论上在低空环境下火山灰的浓度会低上一些,但是无法落到陆地机场上,在低空盘旋也不过是在无谓地消耗我们的心神。而且,低空下的火山灰并不真的就意味着没有问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你们愿意相信我吗,我来进行这次海上迫降!”

首节上一节188/4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