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王重便立时端起小书虫的枪,一枪爆掉一个鬼子的脑袋。
十分钟后,收拾完战场,满载而归的众人加快前进速度,终于在一个小时之后,赶上了正在一处山脊处休息的大部队。
游击队的队员们虽然对小书虫也是毫不保留,只要是他们会的,就毫不吝啬的全都教给了小书虫,但能像王重这样深入浅出,把所有的东西都讲述的简单易懂的,却没有一个。
小书虫也很珍惜这个机会,从战场撤离之后,就一直跟在王重身边,问东问西,问这问那的。
对于这个满腔热血,一心救国的小书虫,王重比对任何人都要有耐心。
翌日一大清早,身后的日军暂时还没有追上来,众人依着世航大师所指的方向,一路朝着怒江方向慢慢靠近。
可想要回到怒江,还有好几个日军的防区是避不开的。
他们来的时候轻装简行,稍作乔装打扮,又有王重这个感知异常敏锐,开了外挂的副团长兼队长在,自然轻而易举的躲过了日军布置的岗哨。
“你从哪儿认识的这群人?”龙文章不知何时凑到了王重身边,好奇的小声问道。
王重道:“过来侦查的时候认识的。”
“那张地形图,很多地方都是他们帮着完善的。”
龙文章点了点头,没再追问下去,而是将话题一转:“他们靠得住嘛?那和尚说的那条猎道,真的没被鬼子发现?”
王重道:“不管有没有被鬼子发现,我们都要回去,既然要回去,走一条相对来说更加熟悉的路,难道不比我们在这深山老林里头自己晃悠来得强?”
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地图根本就用不上,只能依靠最原始的方式来辨别方向,确定队伍要前行的方向。
可有了世航大师他们这些本地人指路,就能免去王重他们很多麻烦。
这道理龙文章自然知道,目光闪烁着,看着正在旁边擦拭机枪的世航大师,又躬着身子,悄咪咪靠了过去。
“大师,你放着好好的和尚不当,怎么加入游击队了?”龙文章好奇的问道。
“阿弥陀佛。”世航大师停下手中动作,诵了声佛号后才道:“日寇入侵,山上也不复清净,和尚年纪轻,也有一把子力气,能够为老百姓做点什么,总比待在山上诵经念佛来得强。”
“这就是你们佛家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龙文章好奇的问。
“施主也懂佛经?”世航大师看着龙文章。
龙文章道:“我哪懂什么佛经,就是听人随口说的,觉得好记,就记下了。”
“阿弥陀佛。”
“施主是有慧根的。”
世航大师竖掌又诵了声佛号。
“我看你枪打的挺准,没少练吧?”
“阿弥陀佛,可能是和尚的心比较静,手也比较稳吧。”游击队的武器装备全靠缴获,子弹更是稀缺的厉害,哪能像国军一样,连练枪都是真枪实弹,游击队练枪,就是用石头吊着枪,对着靶子一直瞄。
今儿个要不是为了帮王重他们摆脱日军的追击,世航大师可舍不得把王重送他们的这些压箱底的宝贝掏出来。
翌日一早,众人行至一处山口,前头是一片地势较为低矮的地段,地形地貌和周遭植被环境,跟层峦起伏的山区有很大区别,开阔的地方也比较多,前头肯定不缺鬼子的伏击点。
“停!”作为前锋小队的队长,不辣叫停了队伍,让迷龙几人警戒前方,自己则迅速赶回了后方,同王重、龙文章他们商量起了对策。
还没开始商量,几双眼睛就齐刷刷的看向王重。
王重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老规矩,我去探路!”
说罢便背着枪朝前摸了过去。
走过一处山坳,跨过两个山脊,前头一片稍微开阔一些的空地斜上方的灌木丛后,几道呼吸声被王重收入耳中。并未急着向前,而是直接窜入旁白的山林之中,悄无声息的摸到那六个鬼子身后,双手在腰间一抹,两把一尺长短的短刀便出现在其手中。
没有丝毫犹豫,悄然摸到一个正趴在地上,枪口对准了前方上路的鬼子,刀锋悄然探至其脖子前方,然后迅速一抹。
“八嘎!”这时,旁边一个鬼子正好扭头看到了王重抹掉自己同伴脖子的情形,当即便要调转枪口,直接刀光一闪,连人带枪直接干掉。
旋即纵身前扑,刹那间,漫天刀光席卷。
片刻后,将短刀从鬼子军曹的脖子中拔出,喷射的鲜血溅出足有一尺多高。
吐出一口浊气,把鬼子身上的弹药悉数打包带走,至于枪支,直接用蛮力一支支掰成废铁,王重一路前行,一路横推,接连灭了三个日军设下的伏击点,杀了二十多个鬼子,众人才在世航大师的带领下,来到那条山中猎道。
“再有一个小时,鬼子就该到了。”世航大师对着众人道:“你们快过去,我们给你们争取时间。”
龙文章走到世航大师跟前,双手合十,躬身行礼:“阿弥陀佛,多谢大师和几位兄弟慷慨相助。”
“都是打小鬼子,这些都是应该的,跟我们还见外什么!”说话的不是世航大师,而是那个一看就知道是当地人的青年。
“接下来一段时间,你们的日子怕是要难过了。
几人过桥之后,站在桥头的王重却忽然拔出腰间的砍刀,一刀砍在了悬索桥的麻绳上,不过片刻功夫,悬索桥便朝着底下说啊了过去。
“老王你干嘛呢?”
“就是,你做莫子?”
对岸的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追问起来。
王重道:“你们先回去,我帮游击队把鬼子的追兵解决掉之后,再去找你们。”
“快走!”
“撤!”
众人之中,最理智的还是龙文章,跟王重并肩作战这么久了,龙文章深知王重的厉害,知道在这丛林之中,别说几个小队的日军,就是来上一个中队,也未必能抓着的住王重。
而且王重也绝不是那种同情心泛滥的家伙,王重的理智,丝毫不亚于虞啸卿,甚至还要更胜。
龙文章当即下令,率先朝着江畔而去。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看了看站在吊桥另一头,直至龙文章等人彻底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之中,连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了。
“那们现在咋个办?”世航大师和游击队的众人,下意识就将目光聚到了王重身上。
王重道:“咱们先往回走,等见到鬼子之后,先打一波,然后立即往南撤。”
“你是想把鬼子往南边引?”
“没错。”王重点头道:“北边是南天门,东边是怒江,西边是鬼子所在,咱们能够去的也只有南边了。”
“好,咱们就把鬼子往南边引,好让国军兄弟们能够安全撤离。”世航大师几人立即就做出了决定,立即就调转方向,朝着来时的方向而去,一路还将留下的痕迹彻底清扫。
十五分钟后,看着面前出现的日军两个小队,王重和世航大师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游击队仅剩的那挺野鸡脖子在世航大师的操纵之下,再度瞄准了前方的日军小队,然后毫不犹豫的扣动了扳机。
刹那间,无数子弹犹如狂风暴雨般朝着鬼子宣泄而去。
五分钟后,一声巨大的爆响车厢云霄。
“世航大师,一门机枪而已,你就别舍不得了,后边还有更好的等着咱们呢。”
“那可是野鸡脖子!”世航大师有些心疼。
十分钟后,生怕再度追来的鬼子援军,循着他们故意留下的踪迹,跟在他们身后,朝着南边去了。
等到王重再度回到东岸,在祭旗坡露面之时,看着完无损的王重,跑后门尽皆松了口气。
两日后,夜里,王重再度横渡怒江,将空间内储存了大量米面,摆放在二人早就提前约好的位置上。
“这么多?”看着面前几十号麻袋的粮食,就连世航大师的脸上都露出了几分震惊,更遑论其他人。
“这些都是我从别处弄来的廉价米面,应该够你们吃上一阵子了。”王重道:“最近一段时间,肯定能够是鬼子们高度戒备的时候,你们先躲起来,别轻易露面。”
“放心吧,鬼子的套路深着呢!我们心里有数。”世航大师几人却没有半点担忧,但此刻也正如他们说的一模一样。
游击队本来就就是在敌后牵制骚扰敌人的,对于鬼子的围剿,他们也早就习惯了。
只要能填饱肚子,只要手里头有枪有弹,就是再多的鬼子,他们毫不畏惧,更加不会害怕危险和挑战。
同世航大师道了声别,王重便匆匆离开了。
“这位王副团长,跟其他的国军相比,还真的不一样。”
“别的国军,可不会给咱们提供武器,更加不会冒险渡江,给咱们准备这么多粮食。”
这时,一个游击队员迫不及待的打开后口袋,只见里头赫然躺着是粒粒分明的晶莹剔透的大米。
“是大米和白面!”
其余有假队员纷纷呢围了过去。
唯有世航大师和那个青布缠头的青年,望着王重离去的背影,感慨良多。
东岸,禅达城,小醉家中。
小醉和上官戒慈下班回家,便开始准备晚饭,孟母也在厨房帮忙。
王重敲响了院门,开门的是小醉。
“哥!你回来了!”看到王重,小醉脸上立时便堆满了笑容。
“老两口在你这儿住的怎么样?”王重笑着揉了揉她的脑袋,走进院内。
“挺好的,现在白天家里有张阿姨伴着打理,我跟上官姐姐轻松了不少呢。”
王重点了点头,道:“孟老先生为人有些迂腐,不怎么好相处,若是有什么得罪你的地方,或者说了什么话,别放在心上,就当没看见没听到就是。”
“背后说人,可不是君子之为。”孟老爷子的声音自厢房内传了出来。
“先生这话说的不对,我明知先生在屋里,先前正在听我同舍妹说话,我明明是当着先生的面说的,又怎么是背后说人呢?”
“强词夺理,不可理喻!”打开房门,不悦的看向王重。
第695章 剿匪 练兵
“真是个迂腐刻板的老学究。”
王重摇了摇头,有些嫌弃的道:“读书读的脑子都迂了。”
“哼!”回应王重的,是孟父的一声冷哼。
“哥”小醉急忙拉住王重,示意他别跟孟老先生吵。
王重却笑着道:“我说的实话,不怕人知道。”
“孟先生也是学富五车,出过国,留过洋的人,一身学识确实罕见,但也确实迂腐不化,不知变通,不对,也不能这么说,孟先生在日本人面前,还是知道变通的,可怎么回到咱们这边,反倒是又迂腐上了呢?”
“老夫哪里迂腐了?”
“如今先生也算是家道中落,流离失所,只能寄人篱下,勉强度日,却还在主人家跟前,摆出如此一副清高孤傲的模样,连一句好听点的话都不会说,这难道不是迂腐?”
“先生四肢健全,能走能动,缘何还只知道在房中读书写字,不知为尊夫人分担一些家务,再不济,寻个伙计,外出赚钱,贴补家用也是好的。”
孟父道:“我是读书人,怎能自轻自贱,为五斗米折腰。”
“再说了,我们夫妻二人,在你这也不白吃白住,我家了儿自会供养我们。”
王重道:“还说自己的不迂腐,连读书是为了什么都不知道,却成日以读书人的身份自命清高,这也下贱,那也下贱。”
孟父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神色间颇有几分自豪。
王重道:“难怪你家了儿当日要用枪指着你,你不只是迂腐,而且还顽固,自我感觉良好。”
“你”孟父指着王重,有些气急。
王重道:“难道我说的不对?难道你不是认为只有你自己的都是对的,别人的都是错的吗?”
“我曾听人说过,我一位极为敬仰的前辈便曾说过,我辈青年学子,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听说孟老先生也是位教书育人的教授,不知先生是为了什么读书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