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宛啊!”一听是王宛的声音,杨书记立马停下手里的动作,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杨奶奶!”王宛兴致勃勃的跑到兔笼跟前,双手抓着兔笼的栏杆,那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好似星辰一般闪烁着的,好奇的打量着笼子里的长毛兔。
自打有了王宛之后,在王重和宋运萍的坚持之下,宋母就不在家里养长毛兔了,一心只收拾家务,照顾小外孙女儿。
王宛虽然性子跳脱,跟个男孩似的,可骨子里到底是个女孩儿,对兔子这种外表既可爱又萌的小动物根本没什么抵抗力。
“杨书记!”王重也笑着上前,跟杨书记打起了招呼:“吃了没?”
“还没呢!先把兔子喂了,喂完再吃。”杨书记笑着答道,又看了一眼兔笼前的小王宛,好奇的问:“今儿是周末吗?”
“不是!”王重道:“找您有点事儿!”
“有事儿?”杨书记一边用铡刀熟练的切着青草,一边问道:“有啥事?”
王重道:“我跟小远他妈合计着弄个助学基金,帮咱们十里八乡那些成绩好又上不起学的孩子们提供学费,让他们能够完成学业。”
“这是好事儿啊!”杨书记眼睛一亮,当即就来了兴趣,可随即杨书记又皱起了眉头:“不过十里八乡这么多娃娃,得花不少钱呢!”
虽然知道王重和宋运萍两口子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可杨书记还是忍不住提醒道。
王重道:“这您放心,我跟小萍是什么人您也知道,这种事情,咱们可不敢拿来开玩笑。”
“真要弄?”杨书记还有点不敢相信。
王重一脸认真的道:“当然!”
“手续我都已经办好了,第一笔资金今天就能到账,现在就缺一个在十里八乡人缘好,又了解情况,有过基层工作经验的。”
“我跟小萍合计来合计去,唯一合适的人选,就是杨书记您了!我这不是赶紧过来找您了吗!”
“找我?”杨书记被王重这话说的顿时有些手足无措。
“我能行吗?”
杨书记一脸忐忑的指着自己,话音刚落,还没等王重说什么,就立马摇着脑袋自我否定道:“不行不行!”
“我不行的,这事儿干系太大,我又没干过,要是出了岔子……”
“我不行的!”
“杨书记,您先听我说!”杨书记的反应倒是没有出乎王重的预料,是以王重并不觉得有多惊讶,而是立马说道:“咱别的不说,就说咱们山背村,家家户户的情况,村里有哪个比你很清楚?
哪家有几口人,家庭条件是好是差,谁家养了牛,谁家有几只鸡,几只鸭,哪家又舔了几只羊,谁能比你清楚?”
“还有镇上那些领导,您跟他们打了多少年交道?”
“还有县里,哪个部门主管哪方面的业务,你不一样是门清吗!”
“要我说,这事儿就非你莫属,除了你,换谁来也不合适。”
“额……”杨书记都被王重说的有些懵了,这老话说得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花花轿子有人抬。
“我有你说的这么好吗?”王重说的杨书记都有点不敢信,这还是自己吗!
“您要是没本事儿,乡亲们为什么还年年选您当咱们村的书记,不就是因为相信您有能力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不就是大家都信任您吗!”王重苦口婆心的道。
“再说了,咱这又不是干啥坏事儿,咱们村的条件您也知道,现在日子虽然比以前好过了,可还是有不少家庭还是比较困难的,像村尾的杨老幺家,他老娘去年上山拣柴摔断了腿,他爹瘫痪在床都多少年了,他还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一家九口人,全靠他跟他媳妇两个人撑着。”
杨书记被王重说的都有些脸红了。
王重却不着急,毕竟这么大的事情,总得给杨书记一点考虑的时间。
“而且您道咱们基金会里工作的话,可是有偿的,每个月给您开工资,逢年过节也有礼品发放,年底还有奖金。”
“逢年过节有礼品?年底还有奖金?那不是跟干部的待遇一样了?”杨书记有些诧异。
王重解释道:“杨书记,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改革开放了,经济越来越好,很多民营企业都吃到了时代的红利,赚了钱,可不管在什么时候,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为了吸引人才,甚至于抢夺人才,开更高的工资,给出更好的待遇,让工作者能看到更好的前景,现在都是常态了。”
“是吗?”杨书记对王重的话自然不会怀疑,毕竟王重可是整个晋陵县都找不出第二个的大能人,山背大队,乃至于整个红卫镇的的乡亲们能有今天这么好的日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王重的原因。
别看宋运萍的锦绣服饰现在做的风生水起,生意不止做到了魔都北平,甚至都做到了港岛,做到了国外。
光是一个锦绣服饰,就带来了多少工作岗位,为多少人解决了工作的问题。为多少个家庭解决了生计的问题。
还有十里八乡那些对未来抱有美好期待的年轻人们,去了锦绣的旗舰店。
留在老家的乡亲们同样没有闲着,随着王重的天运制药规模越来越大,对药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乡亲们种的药材也越来越多,挣得钱自然也越来越多,家里的日子过得自然也越来越好。
如今跟着天运制药种植药材的乡亲已经超过了千户,乡亲们每亩地每年的平均收入已经突破了千元大关,别看一亩地只有一千,但这是平均,有些产量高,品质好的,一年的产出甚至都能接近两千。
要知道,这会儿可是九十年代,农村的一千块和城里的一千块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第608章 同意加入
“妈!怎么想着给我打电话了,家里出什么事儿了吗?”接到母亲的来电,杨巡还很意外,平日里母亲为了节省那点电话费,基本不怎么给杨巡打电话,都是杨巡从东海打回去。
便是真的打了,也是有什么要紧事儿。
杨书记道:“家里没出什么事儿,你弟弟妹妹都很好,我也很好,就是有件事情,我拿不定主意,想问问你的意见。”
杨巡道:“什么事儿,您说!”
杨书记道:“今儿个王重来找我,说是他跟小萍两口子弄了个助学基金,打算资助咱们十里八乡那些家庭困难的孩子们读书,他们两个手上事情又多,忙不过来,就想着请我去他们那个助学基金里头给他们帮忙。”
“这是好事儿啊!”杨巡话音刚落才想到要是这事儿这么简单的话,母亲也不用特意打电话过来问自己的意见了,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当即便问道:“您不想答应?”
杨书记道:“这可是助学基金,关系到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们能不能继续读书,完成学业的大事儿,要是办好了那倒没什么,可要是出了什么岔子,我怕”
杨巡道:“妈,你瞧你,想太多了不是,姐夫既然来找你,那肯定是跟小萍姐提前商量过的,他们觉得你能够做好这事儿,才会亲自去找你的。”
杨书记虽然还没有跟儿子说起事情的详细经过,可杨巡对王重和宋运萍两口子却十分了解,以他们两口子的性子,绝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我就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杨书记心里还是有些忐忑,毕竟这事儿牵扯到不知多少个家庭,多少个渴望上学读书的孩子。
杨巡道:“妈,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行呢!你瞧我,最开始的时候,你想过我会有今天的成就吗?”
“额”杨书记被杨巡问的一愣,不知该怎么回答儿子这个问题,事实上最开始杨巡辞别家人,准备出门打拼的时候,杨书记心里只想着儿子在外边能够平平安安,养活自己就行了,至于能不能挣到钱,说实在的杨书记心里并不是很在意。
不过杨巡能有如今的成就,确确实实也大大出乎了杨书记的预料。
毕竟是自己儿子,杨书记当然知道杨巡有几斤几两,而这几年杨巡的成长变化,也确确实实让杨书记感到惊讶,同时还有欣慰。
“就像小萍姐刚开始养兔子,做衣服的时候,她不是一样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成,可现在您看,小萍姐把锦绣经营的多好”
杨书记了解自己的儿子,可同样的,身为儿子,杨巡也了解自己的母亲,更加知道母亲的能力。
“可你小远他爸说,我要是去了基金会的话,以后就没那么多空闲的时间了,家里的那些兔子和地里种的药材,说不定就得放弃一样。”说来说去,杨书记还是舍不得自己养的那群兔子,还有地里种的那些药材。
杨巡却道:“妈!您都这么一把年纪了,家里的农活能放一下就放一下吧,咱家现在又不缺钱!”
“照我说,您呐就听我小萍姐和姐夫的,安安心心的去他们的助学基金里头给他们帮忙,收入肯定比您自己个养活那点兔子,种那点药材来得多。”
“再说了,您不是一直都可怜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吗!以前咱们没有能力,自己家都顾不过来,现在有小萍姐和姐夫他们两口子仗义出手,您当初的那些遗憾,不都能补齐了吗”
到底是母子,杨巡还是了解自家母亲的,没得片刻,就把杨书记说的动心了,可思来想去,杨书记还是没有立马答应,而是道:“反正咱们家现在也不缺钱,要不跟你小萍姐他们说我不拿工资?”
“您自己个高兴就行,我没什么意见。”虽说如今项目还从银行那儿贷了一大笔款,可杨巡的手上并不缺钱,这些年陆陆续续给家里打了少说也有几万块了,还有弟弟妹妹们的学费、生活费,也都是杨巡出的。
这些年杨巡给的那些钱,还有杨书记自己中药材,养兔子挣得那些钱杨书记可都存着呢,她手上可不缺钱花。
杨书记之所以坚持中药材、养长毛兔,无外乎就是想给自家儿子留个后路,就算他在外头做生意亏了钱,回到家里,她也不会短了他的吃喝,必要的时候,她这个老婆子也能为自家儿子出点绵薄之力。
挂断了电话,杨书记思来想去,还是没有再打电话,而是将兔子跟鸡鸭喂好之后,骑上她那辆车龄已经有十几年的老自行车,直奔王重王重家而去。
“还没吃饭呢?”
杨书记刚到王家,还没进门,就听见了厨房里传出来的炒菜声,堂屋里亮着灯,密集的纱网制成的帘子垂在门口,将夏日夜晚的蚊虫都拦在了门外,屋里还放着电视,电视机的声音也传到了杨书记的耳朵里。
“炒什么好菜呢!”杨书记掀开厨房的帘子就走了进去。
王重看着杨书记,笑着道:“炒个茄子,还有鸡蛋。”
“小远他妈妈呢?不会还没回来吧?”杨书记问道。
王重道:“还没呢,这几天厂里事情不少,她每天回来的都有点晚,我这不特意晚点炒菜,等她回来好一块儿吃。”
“杨书记吃了没,没吃待会儿跟我们一块儿吃点?”王重顺势发出邀请。
杨书记道:“不用了,我吃过了饭才来的!”
王重道:“是为了助学基金的事儿?”
杨书记道:“今儿我给杨巡打了电话,他也觉得,我应该去你们那个助学基金里试试。”
“可不是吗!”王重笑着道:“就您这样的人才,去种地养兔子可就屈才了。”
“不过有件事情我得先跟你说清楚!”杨书记却一脸严肃的道。
王重用毛巾把刚洗好的手擦干净,看着杨书记道:“您说!我听着。”
“我可以去你们助学基金里帮你们,不过工资就算了!”杨书记道。
王重没有直接回答杨书记,而是问道:“杨书记,您觉得我跟小萍成立一个助学基金,是只要您一个人就能让基金正常运转吗?”
杨书记道:“那肯定不能够,会计总得要一个!”
王重道:“那您觉得,我请会计的话,要不要给人家开工资呢?”
“当然要开了!”杨书记想也没想就答道。
“您瞧!”王重道:“您自己都说了,我请个会计还得给人开工资,我现在请您来基金会里给我帮忙,你要是不肯拿工资,那我跟解放前那些压迫咱们老百姓的土豪劣绅们有什么区别?”
“又不是你不肯给我开工资,是我自己不想拿。”杨书记道:“这可不是一码事儿。”
王重却道:“你要是不想拿工资,就把我给您开的那些工资,以您个人的名义,捐给咱们基金会,到时候咱们就以基金会的名义,把您的这些工资,拿去资助那些需要咱们帮助的孩子们。”
“您觉得怎么样?”
“有必要这么麻烦吗?”杨书记有些不解的问道。
王重道:“您刚才不是说了吗,这一码归一码,我给您开工资是我的事儿,您拿不拿呢,是您的事儿,拿了怎么处理,也是您的事儿,您想捐也好,想拿回家自己花也好,都随您,您看成吗?”
杨书记正欲反驳,可转念一想,王重说的不无道理,现在自己是不缺钱,可将来的事情,谁又说得清楚呢?
这老话说的好,花无百日红,说的难听点,要是将来儿子生意失败,家底都亏了,自己攒的那点钱,至少还能让儿子不至于连饭都吃上。
要是真到了家里缺钱的时候,自己在基金会里工作的这些工资,说不定也能派上用场。
眼瞅着杨书记还在考虑,王重又补充道:“咱们的助学基金现在可是在政府那边挂了号,咱们的账目,政府那边可是有权利随时抽查的,所以这工资的事情,必须得先说清楚,该怎么的就怎么的,照着规矩来,只有这样,就算是上面要来清查咱们的账目,也不会出现让他们误会的事情。”
“那行吧!”杨书记自己哪懂这些东西,不过王重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杨书记又不是那种倔驴脾气,自然听得进去。
刚准备离开,杨书记忽然又想起了有事情还没问清楚,当即又问道:“对了,我什么时候去给你们帮忙?”
“明天怎么样?”王重道。
“这么急吗?”杨书记道。
王重解释道:“明儿个基金会的会计和基本成员就齐了,正好咱们小聚一下,开个小会,我把咱们基金会第一阶段的计划,详细给大家伙讲讲。”
“行,明儿什么时间,在哪儿呢?”
“上午八点,地点暂时先安排在锦绣厂区二号办公楼一楼的大会议室里头。”
“行,我明儿一定准时到。”
“那我就先回去了!”说着杨书记就准备告辞。
“小萍快回来了,跟我们再吃点呗?”
“不吃了,才刚吃完,饱着呢,你们自个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