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字片开始的影视诸天 第177节

  “要不给老哥匀点,我先拿一筐过去,试着卖一卖?”

  “这有啥,老辛你要几筐拿几筐,要是以后还想做这个双孢菇的生意,我们在这边建的有冷库,有批发点,就在建新路,喊山海农副产品贸易公司,只要你吃得下,双孢菇我们管够。”

  “还有公司?”老辛诧异的看着王重,这个确实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了。

  “小打小闹,小打小闹!”王重笑着道:“这个菇我们现在刚刚结束实验阶段,正打算在我们移民区里头推广,以后规模和产量会越来越大,老哥要是有兴趣,等推广起来了,可以到我们移民区那边参观参观。”

  老辛有些摸不清王重的路数,“兄弟这是啥意思?”

  王重神秘一笑,却没多说,而是道:“老哥还是先拿一筐过去卖吧,要是卖得好,再过来找我拿!”

  “行!”见王重卖关子,老辛也没追问,这个点正是高峰期,多耽搁一刻,那得耽搁多少生意。

  都是小本买卖,能多赚一点是一点。

  看着老辛抱着一筐双孢菇走了,菜场里好些个菜贩子都动了心思。

  下午一点多,王重他们运来的一车一千斤双孢菇,都卖的差不多了。

  每斤三块五,一千斤就是三千五。

  这还只是第一茬,而且不仅如此,菜场里老辛和几个菜贩子对王重的双孢菇都有了想法。

  下午,回到村里,王重农场里种的双孢菇卖到了三块五一斤的不胫而走,只一个晚上,就传遍了整个金滩村。

  老支书家,饭桌上,李大有吃面条的动作一顿:“真的三块五一斤?”

  “那不是!”水旺妈道:“我跟着一起卖的,这还能有假。”

  “今儿就一个上午,光是我们那边就卖了三千多块钱呢。”

  嘶!李大有顿时觉得,碗里的面也不香了,拿起筷子,夹了一片水旺妈炒的双孢菇,举到面前:“就这么个小东西,能卖三块五一斤?”

  水旺妈道:“王重说了,现在是刚种出来,第一次出现在我们这边,所以能卖这么贵,等以后种的人多了,菇的产量上来了,一斤菇的利润大概能在一块五到一块八之间。”

  “妈,那叫物以稀为贵!”水旺补充一句。

  “对对对!王重就是这么说的。”水旺妈连忙说道。

  “产量怎么样?”李大有急忙问道。

  水旺妈道:“王重那两亩菇棚,就今天第一茬菇,就收了快两千斤,听那个闽省来的凌教授说,这个菇隔几天就能收一次,一直能收好几个月!”

  李大有登时眼睛就亮了,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道:“能收几个月?那王重这个碎娃子光是卖菇就能挣好几万?”

  “怪不得一天给你们开20块钱的工钱!”李大有心动了。

  “爹,你说我们要是也种菇怎么样?”李大有扭头看着坐在主位上的老支书,小心翼翼的问。

  “你问我干啥,我又不会种菇!”老支书没好气的瞪了李大有一眼,他就是瞧不上李大有这幅样子。

  “王重和水花说了,要是村里有人想跟着一起种菇的话,闽省的那些专家组的成员们,可以免费教大家。”

  “真的?”李大有激动地问。

  水旺妈连连点头。

  老支书斜了李大有一眼,没好气的道:“重娃子是什么人,他难不成还能糊弄大家?他说是真的,那肯定就是真的。”

  

  同样的一幕,在金滩村的不少户人家中同时上演。

  三块五一斤的双孢菇,把所有乡亲们的心都给勾起来了。

  当天晚上,吃过晚饭,李大有跟五蹲他们这些个打涌泉村一起过来吊庄的乡亲们就不约而同的汇聚到王重家。

  正好赶上凌教授跟专家组的人都在王重家吃饭庆祝。

  一群人就迫不及待的问双孢菇的事。

  看着兴趣十足的乡亲们,凌教授那叫一个高兴,当场就跟大家表示,他和专家组的每一个工作成员,都可以免费指导大家搭棚种菇。

  众人闻言,脸上都不约而同的露出喜色。

  却在此时,王重忽然站了出来:“大家也不要高兴的太早了,种菇虽然能赚钱,但是需要投入的成本也不低,我在农场搭的那两亩地的棚子,就花了一万多块钱。”

  “当然了,大家搭的棚子小一些,花费自然也就少一些,买木头,买塑料布这些零零总总的加起来,一两千块钱怎么都是要的,而且这还只是搭棚的花费,种菇也是要花钱的。”

  “大家别看现在菇价高,就脑子发热,也想跟风种菇,现在的菇价卖得高,那是因为现在整个宁夏,就只有我一个人种菇,要是等到我们整个移民区的乡亲们都种上菇,我们的产量一提起来,市场就只有那么大,到时候菇的价格肯定会又下落。”

  “而且种菇是个辛苦活,大家如果真的有想法的话,明天可以一起先到我的菇棚去考察考察,让凌教授和专家组的专家们先给大家介绍介绍种菇的要点和难点。”

  “要是到时候大家还想种菇的话,凌教授和专家组的专家同志们,一定都会毫无保留的教大家怎么搭棚,怎么种菇。”

  “这样子,大家要是还有什么疑问的话,明天早上七点钟,我们到农场集合,到时候我们一边参观,凌教授他们一边给乡亲们讲,大家觉得怎么样?”

  “行!你都发话了,我们肯定听你的!”李大有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王重。

  五蹲和栓闷他们也都纷纷表态。

  “大家回去呢,给左邻右舍都通知一下,但凡是想了解情况的,明天早上都可以去我屋农场。”

  “重娃子,你跟叔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走的时候,李大有找到王重,面色凝重的问:“这个种菇,到底有没有搞头,能不能挣钱?”

  “叔!”王重笑着道:“挣钱是肯定能挣钱的,但种菇是个辛苦活,现在你和水旺一个在窑厂,一个在建筑公司,农忙的时候还要忙着地里的活,叔爷的年纪大了,干不了太重的活,就我婶子一个,要种菇怕是太辛苦了。”

  “你个碎怂!”李大有一瞪眼,赶紧道:“我们庄稼人,最不怕的就是辛苦,你婶子能干着呢;再说了,我和水旺还有你叔爷,不忙的时候都可以给她搭把手吗!”

  “那您明儿早上,带着我婶子去农场,到时候再决定要不要种。”

  估计是羊了,头疼两天了,白天睡了一整天,腿也是酸痛的!非常难受,建议大家做好预防,千万别摆烂。

请假!

  请假! 实在是不舒服,头疼,咳嗽,嗜睡,请假一天!

第161章 热火朝天

  次日一大清早,凌教授和专家组的成员们刚刚从被窝里爬起来,就听到了宿舍外头传来的吵嚷声。

  声音不大,却很杂,显然是聚了不少人,七嘴八舌的,但大体还能听明白,是和种蘑菇有关。

  凌教授赶紧穿上长裤,披上外衬衣,走出宿舍,顾不上洗漱,径直奔着声音传来地方赶了过去。

  “凌教授!”

  “凌教授来了!”

  “凌教授来了!”

  乡亲们一见凌教授,就一股脑的围了上去。

  “乡亲们来这么早啊!”凌教授稍微有点意外,这会儿天都才刚蒙蒙亮,天边的鱼肚白升起还没多久,农场距离金滩村可不近,少说也有七八里路,这么多乡亲,就算都是骑自行车过来的,那也要个十来分钟才能到。

  “这不是听说种菇能赚钱,乡亲们都想早点过来见识见识,这个菇到底是怎么个钟法!”李大有,马喊水,栓闷,五蹲等等,整个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过来了。

  见乡亲们兴致如此之高,凌教授也很是高兴,甚至于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小激动:“大家吃饭了没,要是没吃饭,先到我们食堂”

  凌教授话还没说完,就被迫不及待的乡亲们给打断了:“凌教授,我们都是吃过饭来的,我们现在啥也不想,就像看看那个能卖三块五一斤的双孢菇,到底是咋个种的。”

  所有乡亲里头,表现的最急不可耐的,就是李大有了。

  “好好好!乡亲们别着急,别着急!”

  “我让大伙儿准备准备,马上就带乡亲们去参观!”

  “我们就在这儿等!”

  “凌教授你们先准备!”

  “我们不着急!”

  “不着急!”

  乡亲们嘴上虽然和凌教授客套着,可眼睛却一刻都没有离开过凌教授的身上。

  凌教授也没耽搁,让工作组的成员简单收拾一下,就带着乡亲们分批次进入大棚,因为乡亲们来得人比较多,他们更容易听清工作组成员们的讲解。

  当然了,这个分批次不是说排队一批进去一批在外头等,而是一对从里头讲起,先讲蘑菇,一匹从外头讲起,先讲棚子。

  要想种植双孢菇,调制的培养料是重中之重的一方面,可形成整个培育环境的菇棚同样也是重中之重。

  一进菇棚,乡亲们就被那股子刺鼻难闻的味道刺激的连连皱眉掩住口鼻,都是乡下人,什么屎味尿味化肥味没闻到,可这种经过特殊比例混合然后调配出来的培养料确实太过上头。

  好几个稍微年轻些的,没有经历过太多社会现实毒打的年轻人,差点没给当场熏吐了。

  其他乡亲们虽然也觉着难受,可想起昨儿个他们从去卖菇的几个妇人们口中听说的,王重家的菇,直接卖到三块五一斤,还有人抢着买,只卖了一天蘑菇,就挣了差不多六七千块钱的事儿,那让人恶心难受,胃里翻江倒海的刺鼻气味,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凌教授,这菇种起来难不难啊?”

  看着菇棚里头,新的一茬刚刚冒出头来的嫩小新菇,乡亲们的眼睛都是亮晶晶的。

  前天王重才刚刚收的新菇,这才一天两夜的功夫,就又长出来了,那要是再来几天,不就又能摘一次了。

  “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凌教授给乡亲们解释道:“只要大家按照我们教的步骤和方法来做,就一定能成功。”

  奈何双方都忘了一件事儿,金滩村的乡亲们都是一口陕北话,而凌教授一口闽省口音十分严重的塑料普通话,双方的交流,难免成了问题。

  不仅仅是凌教授,就连凌教授的那些学生们,工作组的成员,也都和凌教授一样,面临着同样一个困境。

  怎么说他们在玉泉营也呆了这么久了,连猜带蒙的,也能听得懂乡亲们讲的话,可乡亲们对于他们的塑料普通话,听得就不是那么明白了。

  两帮人僵持了好一阵子,乡亲们听得半懂不懂,好在经过专家组成员们一遍又一遍的用心解释,虽然没有全都听明白,但想知道的东西,大概都了解了。

  乡亲们关心的东西无非就是几样,首先搭棚的成本,其次,培育双孢菇的成本,周期,出菇的量等等。

  可当说起这些的时候,双方交流上的障碍再次显现出来了。

  正好,这时候王重和水花赶到了。

  参观也参观过了,王重和凌教授一商议,索性就把众人邀请到王重为他们准备的会议室里头,大家坐到一起,凌教授负责讲解,王重帮忙翻译。

  临走的时候,马喊水,李大有一群涌泉村的老乡亲没有立马离开,而是围在王重和水花身边,问道;“重娃子,你和我们交个底,这个双孢菇到底能不能搞,挣不挣钱?”

  “我的叔们!”王重哭笑不得道:“昨天我不就和婶子们说了吗,挣钱肯定能挣钱,但肯定不会像昨天那样,卖到三块五的高价!”

  马喊水点了点头,想起得宝妈说的,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为啥子你能卖到三块五,我们就卖不到三块五?”李大有却不肯相信。

  王重还没说话呢,马喊水就道:“现在就重娃子一个人种这个菇,等过些时候,大家都种起来了,市场上菇多了,肯定就没有现在这么值钱了吗!这么简单的道理,有啥子想不明白的吗!”

  乡亲们虽然没读过多少书,没啥文化,但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大家还是明白的,先前不过是被李大有带动了情绪而已,现在马喊水这么一说,就都反映了过来。

  “刚才听凌教授他们说,要把这个菇推广到整个移民区,五六天就能产一茬,一产就是几个月,那到时候这个什么菇不就和洋芋一样,到处都是,又卖不上价。”

  “重娃子,大有叔这话说的虽然不怎么中听,但理没有说错,乡亲们不怕吃苦受累,就是怕这么多钱投进去都打了水漂,到时候收不回来。”马喊水也略微皱着眉头说。

  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担忧,他们这些个涌泉村的老乡亲们,才不约而同的选择留下来,找王重问个究竟。

  王重微笑着道:“叔!你说这世上有什么东西,是稳赚不赔的?”

  “要说什么东西不怕卖不出去,那也就是粮食了,小麦、玉米、还有洋芋,这些年年有人收,不愁没地方卖!”

  “粮食是不愁地方卖,但它卖不上价啊!”李大有一摊手,既无奈又唏嘘的道。

  “大有叔,有句老话说的好,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王重道:“你既想赚钱,又不愿意冒风险,这世上哪有这种好事。”

  “要么就只有跟那些娃娃们一样,跑去闽省打工。”

首节上一节177/720下一节尾节目录